新書推薦:

《
“欧洲之心”人文视角下的捷克国别研究
》
售價:HK$
500

《
书立方 中国文化常识口袋文库 礼盒装共30册
》
售價:HK$
1530

《
突破平面Photoshop 2025设计与制作剖析
》
售價:HK$
352

《
如果未来可以被编辑 关于基因编辑的技术、哲学和艺术悖论
》
售價:HK$
301

《
数字芯片后端设计基础与实践(微课版)
》
售價:HK$
305

《
AI赋能财务:写给CFO的AI使用手册
》
售價:HK$
458

《
无人机技术 未来趋势与实际应用
》
售價:HK$
857

《
谁在研究中国:海外中国研究中心要览
》
售價:HK$
408
|
| 內容簡介: |
|
★ 逻辑学是一门思维科学,正确的思维方法对于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表达观点,以及日常有效的交流与沟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趣味逻辑》甄选100个趣味小故事及精彩评析,引导读者学习逻辑的基本概念、推理过程和逻辑原理,深度剖析其中蕴含的逻辑哲理,进入一个精彩且烧脑的逻辑世界,体会妙趣横生的逻辑之美。以“预判了你的预判”的逆向逻辑思维优势,摆脱常规思维,不走寻常路线,洞悉未来、看破人心,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重塑逻辑思维方式,全新诠释逻辑思维世界。
|
| 關於作者: |
|
★ 刘润泽 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教授、中国逻辑学会会员、北京创新研究所国际汉语部主任、北京创新学会研究员、北京中华文化促进会国防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北京艺术创作中心理事;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保障部老干部大学任教,总后勤部政治部为其颁发优秀教师荣誉证书。已出版:《趣味逻辑学》《趣味论辩学》《趣味双关语》等著作。
|
| 目錄:
|
第一部分 总 论
第二部分 分析法、综合法与分类法
一、分析法
二、综合法
三、分类法
第三部分 比较法、递比法与排除法
一、比较法
二、递比法
三、排除法
第四部分 联缘法、溯因法与度果法
一、联缘法
二、溯因法
三、度果法
第五部分 觅差法、对照法与察变法
一、觅差法
二、对照法
三、察变法
第六部分 归纳法、演绎法与类比法
一、归纳法
二、演绎法
三、类比法
第七部分 认识事物的基本原则
第八部分 探索故事百例评析
鲁班发明锯子的传说鲁班发明木船的传说管仲妙策出迷谷公孙隰朋观蚁寻水炼丹炉中翻火焰张衡奏报地震鲍子都智寻书生家华佗发明麻醉剂华佗发现绿苔能解蜂毒王戎辨知路边苦李祖冲之论月食孙思邈发现“老鹤草”孙思邈治疗“雀盲眼”曹绍夔除“妖”沈括论海潮唐伯虎智点鸳鸯谱桃花治狂症蟠桃会八仙射金钱“神曲”的传说梅花鹿洗温泉曲焕章发明云南白药古井在哪儿?吴吉昌科学种棉花李四光勘测出大型油田段元星用肉眼发现一颗新星鸽子辨认方向之谜聪明的徒弟姑娘们的节日礼物姑娘们各采的什么花姑娘们各是什么职业谁与谁是夫妻?五大洲的代号天文学家巧熄战火王子与女神聪明的囚徒阿基米德揭开王冠的秘密大西洋岛上的神像生死阄阿丽丝在“健忘森林”里荒岛上的患病船员比萨斜塔上的实验金鸡纳霜的发明酸碱指示剂的发明牛顿揭开光谱的奥秘发现“物质不灭定律”奥恩布鲁格发明叩诊法富兰克林揭开雷电之谜卡文迪许揭开物质化合的奥秘伏特发明电池牛痘免疫法的发明化学界的“门多萨反应”戴维发现“笑气”赫胥尔发现“红外线”奥斯特发现电磁效应古德伊尔发明硫化橡胶帕金制成苯胺紫诺贝尔发明安全炸药李斯特发明消毒法“失踪”的锡纽扣催化剂的发现鲍西娅的肖像莫尔顿发明麻醉药“万能”溶液施旺发现动物细胞核法拉第发现漂白剂施瓦布探索地球的磁暴周期李比希改进颜料生产法巴斯德揭开发酵之谜巴斯德发明消毒法巴斯德战胜炭疽病巴斯德征服狂犬病萨克斯揭开植物产生淀粉的秘密红黑帽子斯米尔诺夫发现大铁矿科赫发现结核杆菌凯库勒梦中的科学发现莫瓦桑制成人造金刚石伦琴发现X射线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元素居里夫妇发现镭元素查德威克发现中子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卡介苗”的诞生哈伯-博施法(合成氨)法布尔揭开昆虫求偶的秘密艾克曼发现维生素B1理发师的告示贝克兰发明酚醛塑料克劳德制成霓虹灯布雷尔利发明不锈钢劳伦斯制成新元素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弗洛里提纯青霉素伍德沃德发现铜矿揭开“怪洞”之谜啤酒冒气泡引起的发明生物钟里斯博士的科研成果一道“世界难题”
后 记
|
| 內容試閱:
|
刘润泽先生是一位业余作者,他以高度热情长期探索逻辑问题,取得了可喜成果,对我国文科大学讲授的传统逻辑内容和体系,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系统观点,实在是难能可贵。
作者观点鲜明,反对用数理逻辑取代传统逻辑的片面看法,主张改造并发展传统逻辑,使之更好地为现代人的思维服务。该书将传统逻辑在认识、表达和论辩等方面的应用充实为三大部分,即上篇——逻辑学,中篇——形式逻辑,下篇——论辩学,突破了现代通行逻辑教材的旧框框,为传统逻辑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个引人瞩目的独特的改革方案。
作者大胆地对人们熟知的权威理论提出挑战,颇具勇气地对直言三段论的19 个正确式进行深入分析后,尖锐地指出“其中只有两式正确,其余都违背了三段论公理”,冲击了书斋中的沉闷空气,真是振聋发聩。专业逻辑工作者由于思维定式,往往缺乏业余作者这种大胆的探索精神。
作者治学严谨,一丝不苟,材料丰富翔实,语言通俗易懂。书中的每一个观点、每一个实例,都是经过认真思考、刻苦钻研、不断修改的结果。其引用的大量例证亦是其他逻辑读物鲜少用过的资料,为读者带来一股清新气息。即使采用耳熟能详的部分实例也赋予了新意,每个实例都经
过反复推敲、仔细琢磨,真正消化吸收后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方式表述出来,绝无简单移植或照搬照抄。
该书既然是一部创新之作,就会有不完善之处,自然会引起学术界的不同批评。不管它有多少疏漏和不当之处,但从总体上看,仍不失为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的好书。
我们相信,此书的出版不仅是一件幸事,也有利于提高逻辑学术水平,有利于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
麻保安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
前言
“逻辑学是和认识论一致的。”[1]
“逻辑学是关于认识的学说,是认识的理论。”[2]
“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 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 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3]
这是列宁在《列宁全集》中阐明的有关逻辑的论述,“逻辑学是关于认识的学说”,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
本书讲的即列宁所说的“逻辑学”,是“和认识论一致的”,是“关于认识的学说”,是“认识的理论”,即通常所说的“科学方法论”的内容。
爱因斯坦说过:“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西方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
本书改造并发展了形式逻辑,去除了和“认识的理论”无关的内容,补充了很多新逻辑方法,对如何“找出因果关系”进行了更深入地系统阐释,对“科学的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书中讲述的很多逻辑方法是前人没讲过或没讲清的,因而可以指导人们解决很多尚未弄清的认识问题。而且,前人的很多逻辑理论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区,本书讲述的逻辑方法可以尝试解决其中很多问题,使之进一步完善。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本书讲述的即是一套关于“理论思维”的知识,掌握这套知识必将会加强我们的理论思维,帮助我们在攀登科学高峰中取得不凡成就。
笔者2000 年出版的《传统逻辑体系探析》一书,承蒙中国人民大学的麻保安教授作序。由于本书是该书内容的一部分,亦是该书内容之精华,为了使读者了解本书的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本书沿用麻保安教授的序言为“代序”。特此说明,再一次感谢麻保安教授。
逻辑学是研究认识事物的逻辑方法与基本原则的学说。本书所研究的内容,包括认识事物的逻辑方法与基本原则,即通常所说的“科学方法论”的内容。
在科学史上,盘点很多重大的科学发现与发明,如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 射线,法国物理学家居里夫妇发现镭元素,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元素,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中子,英国微生物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磁效应,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发现物质不灭定律,荷兰生理学家艾克曼发现维生素,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发明电池,英国医学家詹纳发明牛痘接种疫苗,法国化学家莫瓦桑研制人造金刚石,法国细菌学家卡默德、介兰成功培育卡介苗,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揭开物质化合的奥秘,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揭开雷电之谜,等等,这些科学发现与发明也是借助于逻辑方法完成的。
认识事物的逻辑方法,可视之为辩证法的具体方法。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归纳是‘上升的辩证法’……分类是‘下降的辩证法’。”[1] 柏拉图把“归纳”和“分类”称之为“辩证法”是有道理的。
列宁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2]
认识客观世界,要应用认识事物的逻辑方法去思索,遵循认识事物的基本原则去探寻,无论是自然科学问题还是社会科学问题,都要借助于这些逻辑知识去研究。逻辑方法,就是认识客观世界时所用的具体的科学方法。
认识客观世界,首先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去接触客观外界的现象形成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步。感性认识是由人的眼、耳、鼻、舌、身五个感觉器官完成的,是人的感觉器官对事物的认识结果。
我们认识到太阳明亮、晴空蔚蓝、湖水碧绿、樱桃鲜红、骆驼高大、蚂蚁微小、青山静立、江水奔流等,这些是由视觉器官——眼睛完成的;认识到鸣虫啾啾、燕语呢喃、溪流淙淙、海涛呼啸、琴曲悠扬、炮声隆隆等,这些是由听觉器官——耳朵完成的;认识到桂花香、狗屎臭、狐狸臊、山羊膻、鱼虾腥等,这些是由嗅觉器官——鼻子完成的;认识到青梅酸、甘蔗甜、黄连苦、秦椒辣、柿子涩、食盐咸等,这些是由味觉器官——舌头完成的;认识到冰雪凉、火焰热、海绵软、岩石硬等,这些是由触觉器官——身体完成的。这些都是感性认识。
认识事物的光色、形状、动态、静态、声音、气味、滋味、凉热、软硬等属性,都是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属于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东西,是人的感觉器官所能感觉到的。
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说:“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
所得到的感性认识需要应用逻辑方法进行加工,使之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思想,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步。理性认识是由人的大脑完成的,是人的思维器官大脑对事物的认识结果。
人们常把感性认识比作原材料,把大脑比作加工厂,那么,逻辑方法则像加工厂里的机器。也就是说,大脑是用逻辑方法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的。只要掌握了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应用逻辑方法进行加工,就能得出合乎客观实际的结论,达到对事物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认识事物的逻辑方法有15 个:即分析法、综合法、分类法、比较法、递比法、排除法、联缘法、溯因法、度果法、觅差法、对照法、察变法、归纳法、演绎法和类比法。
认识客观世界,要认识事物的五个具体内容:即事物的类别、事物的属性、事物属性的比较、事物的因果关系和事物的演化规律。
认识事物的类别,是运用分类法完成的;认识事物的属性,是运用分析法与综合法完成的;认识事物属性的比较,是运用比较法与递比法完成的;认识事物的因果关系,是运用联缘法、溯因法、度果法、觅差法与对照法完成的;认识事物的演化规律,是运用察变法完成的。在此基础上,
还要运用归纳法、演绎法与类比法,对事物的五个具体内容进行归纳、演绎与类比的认识。这些内容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进行逻辑思维的方法。
毛泽东说过:“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1]
应用逻辑方法,能够使认识“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得以完成“认识的真正任务”。
例如,太阳能发光,牛郎星能发光,织女星能发光,天狼星能发光,比邻星能发光,老人星能发光,等等,这些都是用人的感觉器官眼睛得到的感性认识。应用归纳法,概括出太阳、牛郎星、织女星、天狼星、比邻星和老人星属于恒星,归纳出“恒星能发光”的结论,把所得到的感性认
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毛泽东说:“感性的认识是属于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东西,理论的认识则推进了一大步,到达了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2]
认识客观世界,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各种实践活动,接触客观外界的现象形成了感性认识,应用逻辑方法进行加工,就可以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只要掌握的感性材料是丰富而真实的,并且正确地应用逻辑方法进行加工,就能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探索出客观世界的规律
与奥秘。
逻辑方法各有各的特征,在认识过程中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逻辑方法。应用逻辑方法进行探索,既要了解它们各自的特征,又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这样才能达到认识复杂的客观世界的目的。
恩格斯说:“经验自然科学积累了如此庞大数量的实证的知识材料,以致在每一个研究领域中有系统地和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把这些材料加以整理的必要,就简直成为无可避免的。建立各个知识领域互相间的正确联系,也同样成为无可避免的。因此,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
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论思维才能有所帮助。”[1]
本书介绍的逻辑方法即进行“理论思维”的科学方法,掌握了这种逻辑方法,不但可以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与奥秘,还可以加工整理前人的实践经验。由于没有采用正确的逻辑方法,只凭“经验的方法”,前人的很多实践经验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科学理论,有待于应用逻辑方法进行加工
整理,使之形成系统完善的科学理论体系。
应用逻辑方法进行探索,要遵守认识事物的基本原则,这个基本原则就是同一原则。
同一原则要求认识结果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世界达到一致。衡量一个认识结果是否遵守同一原则,必须通过实践检验。凡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对于错误的认识要予以修正,使之和客观世界达到一致。
遵守同一原则的过程,是通过实践去检验、修正认识结果的过程。遵守同一原则,是为了保障人们的认识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达到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的目的。应用逻辑方法进行探索,必须懂得如何通过实践去检验和修正所得到的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综上所述,逻辑方法是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同一原则是保障人们的认识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的基本原则。掌握了逻辑方法与同一原则的道理,就可以去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与奥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