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没有民主的政治(1815—1914):英国政府的观念与关注
			》
 售價:HK$ 
			551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东亚的车舆社会史
			》
 售價:HK$ 
			913
 
  《 
			大西洋现实主义:帝国与国际政治思想的德美交汇
			》
 售價:HK$ 
			407
 
  《 
			四海车书总会同:元代文人游历与行旅诗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售價:HK$ 
			653
 
  《 
			接触 2025全新升级版 
			》
 售價:HK$ 
			347
 
  《 
			21天打造翘臀
			》
 售價:HK$ 
			301
 
  《 
			匠心传承:山西非遗日历·2026年·木版年画
			》
 售價:HK$ 
			704
 
  《 
			唐诗中的历史:战争、王朝与兴衰之歌 追随唐人“诗路”印记剖析大唐历史盛衰
			》
 售價:HK$ 
			347
 
 
 | 
         
          | 編輯推薦: |   
          | 1.书稿是作者多年来对以往扬州学派研究成果博观约取,对扬州学派代表性著述研精覃思而形成的新成果。专题论述的深度和涵盖学科的广度均有突破,与研究对象名副其实。 2.书稿论述扬州学派的学术成就时,从实际出发,确定经学、小学、史学、文学、文献学等专门之学作为讨论重点,同时兼顾不同阶段代表人物与其他骨干成员的研究,这种安排与历时性线索相得益彰。例如,书中对扬州学派治经、治小学、治史等方面均有线索可寻。其中对焦循史学的论述,为他人所未详细涉及。作者认为扬州学派的治学风格特征是通达,在论述汪中、王氏父子、焦循等名家之学时,从不同侧面阐发“通”的义蕴,这也是全书整体性的体现。
 |  
         
          | 內容簡介: |   
          | 扬州学派是乾嘉汉学的重要分支,其学术渊源远可追溯至顾炎武,近则承接乾嘉学派的吴派、皖派,形成于清乾隆、嘉庆时期,在经学、小学、校勘学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就。本书上承张舜徽先生《清代扬州学记》,运用新出现的扬州学人文集、研究著述以及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扬州学派的孕育、形成、界定、主要学术成就、学术特征和社会影响进行专章论述,并分章对扬州学派前、中、后期的代表人物及其学术成果进行细致分析。通过作者的论述,扬州学派在中国学术史上的独特价值和学术贡献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 《中国学术流派研究丛书》是在匡亚明先生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上以杰出思想家为核心的不同学术集群的研究,是对色彩斑斓的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历史画卷中最具特色的“面”的呈现与“线”的寻绎。中国古代学术传统的源流色彩极浓,学术的承祧与变异形成的内在张力是推进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因,学派间的争鸣竞辩、激荡互动及不同学派的因革损益、意脉赓续,书写了中国古代色彩斑斓的学术发展史。因此,对各个学派进行分别研究,明乎学派源流统绪,梳理流变过程,呈现其戛戛独造的学术风采,分析其对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价值,厘定其地位,对于揭示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因革发展机制,推进中国学术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组织编撰《中国学术流派研究丛书》的根本动因。本丛书首辑30种,由南京大学周群教授主编,各学派研究的知名专家撰著。
 |  
         
          | 關於作者: |   
          | 董恩林,1956年生,历史学博士。已在《历史研究》《哲学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要著作有《唐代老学:重玄思辨中的理身理国之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唐代〈老子〉诠释文献研究》(齐鲁书社)、《中国传统文献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杜光庭〈广成集〉辑校》(中华书局)、《兴国州志》校注(崇文书局)、《文献论理与考实》(岳麓书社)、《问学求通——董恩林自选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等。目前正承担国家社科基金2017年度重大项目“清人文集‘经义’整理与研究”。 |  
         
          | 目錄: |   
          | 第一章 学派的孕育 一、 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二、 扬州是开放的港口、会通的商埠
 三、 扬州是群贤毕至、人文荟萃的都会
 四、 扬州学派远祧宋学、近承顾戴
 第二章 学派的形成与界定
 一、 学派的产生
 二、 学派的界定
 三、 学派成员的确认
 四、 学派的代表人物
 第三章 学派的先驱者
 一、 “夺席宣城”的陈厚耀
 二、 考据朱子学的一对亲怨家:王懋竑与朱泽沄
 三、 王懋竑与朱泽沄的学术论争
 第四章 学术高峰之一:汪中与王氏父子三巨擘
 一、 汪中的博通与理性批判精神
 二、 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的训诂与校勘
 第五章 学术高峰之二:焦循与阮元两丰碑
 一、 焦循的通人之学
 二、 达官名儒——阮元
 第六章 高峰期的学术群体
 一、 李惇与《群经识小》
 二、 任大椿的名物考证
 三、 朱彬与《礼记训纂》
 四、 凌廷堪的礼乐研究
 五、 江藩与《国朝汉学师承记》
 六、 凌曙的公羊礼学思想
 七、 黄承吉的文字学研究
 第七章 家学传统(上):宝应诸刘的《论语》学
 一、 宝应刘氏成员及其著述
 二、 宝应刘氏的经学成就
 三、 宝应刘氏的经世之学
 四、 宝应刘氏的学术特点与影响
 第八章 家学传统(下):仪征诸刘的《左传》学
 一、 仪征刘氏成员及其著述
 二、 仪征刘氏的《左传》研究
 三、 仪征刘氏的校勘学
 第九章 学派的主要学术成就
 一、 自然科学
 二、 哲学思想
 三、 经学研究
 四、 名物训诂
 五、 辨伪、校勘、辑佚
 六、 编书、刻书、藏书
 第十章 学派的学术特征与社会影响
 一、 学术特征
 二、 社会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