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台湾四百年:精装珍藏版
》
售價:NT$
299.0

《
古玺印与古玺印鉴定
》
售價:NT$
660.0

《
中国官箴
》
售價:NT$
529.0

《
纽约四百年:为冒险而生的移民之城
》
售價:NT$
539.0

《
故宫还可以这么看
》
售價:NT$
924.0

《
高句丽渤海研究论集
》
售價:NT$
704.0

《
德国民法总论:法律行为理论(第二版)
》
售價:NT$
1023.0

《
权利之辩:哲学探赜
》
售價:NT$
440.0
|
編輯推薦: |
填补学术空白,开创抗战科技史研究新领域
系统研究抗战时期中国科技事业与科学家群体的专著,弥补学界长期忽视的科技抗战史研究。
突破传统抗战史研究的政治、军事视角,聚焦科学与知识分子的独特贡献,揭示科技在抗战中的关键作用。
权威作者,一流学术水准
本书作者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专家王公,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学术功底深厚。
依托大量珍贵档案,包含国内外多地档案馆的第一手珍贵史料,确保研究严谨可靠。
珍贵史料档案,学术价值突出
整合国内外罕见档案,如李约瑟战时考察资料、中美英战时科技交流档案、大后方科研机构档案资料等,为后续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现科学家精神,激励当代创新
真实记录科学家在极端困境下的坚守与创新,如竺可桢带领浙大师生“文军长征”、杨钟健完成“许氏禄丰龙”的骨骼形态复原、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等,彰显科学报国的精神力量。
为新时代科技工作者树立精神榜样,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呼应重大纪念节点,兼具历史与现实意义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而作,具有特殊历史价值。
|
內容簡介: |
《奋起——抗战中的科学与科学家》是“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202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本书以抗战中的中国科学与科学家为研究对象,关注国内学界研究薄弱但价值重大的论题,以珍贵史料展现抗战时期中国科学家以科技为武器投身民族救亡的壮举,揭示他们将西方先进科技与中国战时需求相结合,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历程。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中国科学家以笔为剑、以科学为盾,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保存学术火种、助力抗战救国。他们或跋涉千里延续教育命脉,或突破技术封锁解决战时需求,或架设中外科学交流的桥梁,用科学力量筑起抗战的“无形长城”。
本书不仅填补了国内外抗战科技史的研究空白,为抗战科技史研究提供新的生长点,更以真实故事展现科学家胸怀家国、矢志创新的精神丰碑。
|
關於作者: |
王公,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学士、清华大学博士,美国匹兹堡大学、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史,重点关注抗战科技史、中国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与工程史、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等。出版《奋起——抗战中的科学与科学家》《抗战时期营养保障体系的创建与中国营养学的建制化研究》《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思想研究》等专著、合著八部,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