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学问·华北村治:权力、话语和制度变迁(1875—1936)
》
售價:NT$
454.0

《
芬尼根的守灵夜 全译注释本
》
售價:NT$
2540.0

《
长城砖系列:跛足帝国:中国传统交通文化研究
》
售價:NT$
398.0

《
宝石之书
》
售價:NT$
806.0

《
汉画像的象征世界
》
售價:NT$
439.0

《
AI时代的文学教育 北大教授陈平原主编 关注AI对文学教育的影响
》
售價:NT$
551.0

《
成为作家(畅销全球90余年,新手写作必读指南)
》
售價:NT$
301.0

《
帝国的生意 商业、政治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诞生(一部展现公司与国家交织共生的扩张史)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 用真实而具体的行动抵抗生活的单调。
在屡次叩问内心、确认不满于毫无波澜的现状后,李亲亲决定出发,由学习深造去往更广阔的远方。“去过很多地方以后,会发现世界上很多城市拥有着相同的气质,世界就像一个街头展现在我面前,大家都是这条街上的好朋友。”李亲亲在人群之间穿梭、在文化之间转场,发现世界相异又共通。她以开放包容的视域让内在的自我与外在的他者自然连接,得以拥有轻盈自在的状态,全然拥抱人生的更多可能。
* 东游西荡的身影,东拉西扯的随性!
游历欧洲期间,李亲亲转换旅者视角,融入意大利那不勒斯、撒丁岛、西西里岛当地日常生活;与三两好友徒步横穿亚平宁山脉,环勃朗峰毕业旅行;冬日游览马耳他、与摩洛哥带路大叔一笑泯恩仇,在比利时与喜爱的艺术家作品惊喜偶遇、因辣泪洒巴黎。
回到家乡之后,李亲亲重新审视西安予自身的意义、住进上海弄堂、与香港九龙城寨讲解员共进午餐、云南乡村支教、景德镇艺术驻地……她的艺术创作也如其步履,依旧不停。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聚焦个人旅行、文化探索与生活感知的随笔插画集,记录了李亲亲在世界各地旅行的鲜活见闻,以及作为一名女性的成长体验。她以艺术创作者的敏锐视角,从东方到西方,再回归故里,在流动的生活中捕捉灵感,并以文字与绘画记录下那些不期而遇的故事,完成了一场横跨东西的自我探索。
本书以“艺、食、住、行、人”为线索,展开一场跨文化的漫游:艺——深入当地美术馆与街头艺术,探寻不同地域的审美表达;食——通过风味结识土地,在餐桌间读懂一方人文;住——栖居特色建筑,感受空间承载的历史与生活之道;行——搭乘本土交通工具,在移动中观察城市的肌理;人——与当地居民交流,在观念碰撞中拓宽认知边界。
|
關於作者: |
李亲亲,绘本创作者、插画师,硕士毕业于意大利博洛尼亚美术学院插画出版专业。作品曾入围金风车国际青年插画家大赛绘本奖、商业奖,陈伯吹插画奖;荣获冰心儿童奖、2020 年《儿童文学》金近奖插图奖,多次入围 Hiiibrand 国际插画大赛,作品参展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优秀插画师分展区。杂志《小十月》《儿童文学》合作插画师。即将出版剪纸绘本《蚂蚱的葬礼》。
|
目錄:
|
PART1 他乡巡游,自问东西
着陆意大利
第一个圣诞节
圣诞假期出游
那不勒斯的夜
梵蒂冈博物馆
在罗马的新年
热心洛伦佐
“耶稣”快递员
65 岁的快乐男孩
散步欧洲的日子
一见钟情博洛尼亚
因辣泪洒巴黎
漫画王国比利时
横穿亚平宁山脉
天亮抵达撒丁岛
冬日马耳他
摩洛哥一笑泯恩仇
周末火车站
西西里岛往事
环勃朗峰毕业旅行
告别意大利
PART2 西游东归,画里山河
西安三两事
再现玫瑰岛的传奇故事
西安味道
咸阳老街
外婆的三角梅
去山川湖海之间
香港讲解员 uncle man
云南深山食味
山村小学支教
百样米养百样人
古树茶山气韵
景德镇至黄山
陶瓷创作之外
三天两次登顶
黄山笋干
上海似指针被拨乱的钟
住进弄堂房间
马路对面的早餐店
多面深圳
广东早茶
桥洞打工族
泉州隐趣
季风吹拂的土地
|
內容試閱:
|
我二十几岁最精彩的部分从2016年的冬天开始,那年我24岁,带上两只行李箱前往意大利,开始下一阶段的学习生涯。
在此之前,我与大多数人一样,大学毕业,在家乡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一切平顺,如无意外的话,我会拥有幸福且毫无波澜的生活。可是在某天结束工作之后,我又开始问自己真的喜欢现在的生活吗?如果这辈子都不用画画了真的会开心吗?每次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所以我辞掉了工作,决定前往意大利继续学习更为细分的艺术领域——插画。
后来我才知道,我所获取的知识都只是附赠的礼物,而真正得到的是独自和世界相处的机会。在世界各地,感受不期而遇的目光,汲取迥异的观念和想法,在异域的星空下思念家乡……那些不断滋长的美好事物,让我的身心轻盈自在,得以伸开四肢、挣脱羁绊,成为一个更立体的人。
从此,“东”——我来的地方与“西”——我到达的地方组成了现在的我,一名生活在旅行中的插画师。从意大利开始,我去到更多的西方国家,此间经历毕业、实习和特殊时期,又回到了中国。之后又因插画师的工作,去到了更多不曾知晓的角落和其他的东方国度。我会在包里装上颜料和笔记本,把在路上的经历写下来、画下来,其中包括艺、食、住、行、人: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美术馆,品尝当地的特色食物,住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乘坐当地的各种交通工具,与生活在那里的人交朋友。
我有无数的问题待解,有的找到了答案,有的依然悬而未决。但正是这些问题,构成我与世界的相处之道,由而产生了制作此旅行绘本的初衷。
绘画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是我的一部分。书中的每一幅插画,都是我与世界的一次对话。它们记录了一个中国女生如何在世界的缝隙间生长,用画笔丈量世界的宽度,在东拉西扯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旅行的惊喜无法在出发前就知晓,人生好像也是这样,本书的故事都是毫无预料地闯进我的人生里,但这一切又好像一定会发生。我对未来仍抱有无限的期待,因为未知的一切不会让你?得更好或更糟,但能将你的视野延伸、拥有多维的生命体验。愿这些文字与画面,能带你看见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也看见一个更真实的自己。
李亲亲
65岁的快乐男孩
读语言课程的日子漫长且无聊,乌尔巴尼亚的角落早已被我走遍,乡村生活虽好,也实在闷得慌。无聊加上极度想练口语,使得我到处寻找说话的机会,听说镇子上有个陶瓷工作室,我立刻就奔过去了。
去咨询完才知道学陶瓷是按小时收费的,一小时25欧,对我这个穷学生来说太贵了。后来我在一个老年比萨饭局上认识了欧拉齐奥,得知他是个陶瓷师傅后,趁着他正在咬手指,我用结结巴巴的意大利语表明了自己想学习陶瓷却没有钱的意思,没想到他居然毫不犹豫地说只要我愿意给他帮一些小忙,就可以免费教我。就这样,我成了他的跟班。
欧拉齐奥,一个65岁的老男孩。叫他“老男孩”是因为刚认识他时,我见过一份扔在角落里的报纸,上面刊登了一篇关于他的文章,标题大概是《一个做陶瓷的快乐男孩》。文章内容我记不太清楚了,只记得我拿着报纸笑了他半天,反复问:“这是你吗?怎么65 岁了还叫男孩呀?”
他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半秃的头说:“是我呀,在意大利没结过婚的人都可以叫男孩或者女孩。”
除了未婚,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让他配得上这个称呼,比如生活能力差,所到之处都像被轰炸过一样混乱;总忘带钥匙,只能把家门钥匙藏在门缝里;吃完饭就咬手指;困了就随时把车停在公路边睡觉等。他的幼稚在他的朋友圈里可是出了名的,每一个朋友都会向我吐槽他的离谱行径,欧拉齐奥可真是把他们气惨了,可又没有一个人不向我夸赞他的,夸他热心,夸他慷慨。
做他的跟班并不累,好处还不少,工作晚了他会请吃一张比萨加一杯啤酒;心情好的时候会开着他的大破车吹着口哨带我在各个山头兜风……后来岩心也加入跟班的队伍,两个中国女孩加一个意大利老头儿,变成了小镇最奇怪的流浪汉三人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