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归零(影帝收割机安东尼·麦卡滕新作)
》
售價:NT$
403.0

《
国史大纲(上下册)(简体字版)
》
售價:NT$
500.0

《
长寿:逆转和延缓衰老的科学饮食(上下册)
》
售價:NT$
857.0

《
安史之乱:历史、宣传与神话(40幅插图,深度还原安史之乱重要战事)
》
售價:NT$
704.0

《
亚伯拉罕的行李:中世纪印度洋世界的饮食、日用与旅行技艺
》
售價:NT$
602.0

《
中国历代文论要略(全三册)
》
售價:NT$
714.0

《
建元与改元:西汉新莽年号研究
》
售價:NT$
500.0

《
英歌36( 国家级非遗“英歌舞” 潮阳英歌文化)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1.暴瘦至28.4kg,住进精神病院,在厌食与暴食之间循环往复。与病魔缠斗十余年,从自我否定到接纳和解,作者道木美晴在崩塌中重建生存的意义。
2.真正的敌人不是体重与食物,失控的瞬间,藏着未被聆听的恐惧。这是来自进食障碍亲历者勇敢而深刻的内心独白,泣泪回顾求生历程。
3.容貌压力、身材压力、学业压力、社交压力……揭开时代心病,本书献给所有在比较中伤痕累累的东亚孩子,教会我们如何停止自我伤害。
4.@小唯的公寓、@小谦恩的漫画世界、尾形春水倾情推荐。
|
內容簡介: |
长达十二年时间里,我经历了厌食和暴食两种相反状态的折磨。
高中一年级夏天,我被母亲带去看心理医生,确诊“进食障碍”。我第一次听说这个病症,来医院之前甚至从不认为自己生病了。持续地瘦下去,本是我活着的意义,纤细的身型是我的骄傲。
听从医嘱,我知道自己不得不吃东西,但脑海中的另一个“我”在反抗。它在我耳边责备“吃了会胖哦”“你要瘦”。直到我的饭量变成了一天只吃一根能量棒以及喝水。
再后来,住进精神病医院、体重一路下降至28.4公斤、进食反弹引发贪食症……我不知道什么是饱什么是饿,吃饭这件幼儿都会的事我竟需要重新练习。课业、社交、工作,被我折腾得一团糟,连最喜欢的画画都难以集中注意力。
在漫长的悲伤中,我找到了患上进食障碍的深层原因,我终于接纳了自己,鼓起勇气,一一梳理进食与求生的心路历程。
|
關於作者: |
[日]道木美晴
初三开始减肥,就此患上厌食症。高一时,苦于幻听“另一个我”逼迫自己减肥,住进了精神病院。
身高153cm,体重却一度降至28.4kg,努力恢复进食后又反弹引发贪食症。半年间体重近乎翻倍,导致心情忧郁,无法专心学习。大学学习美术专业,毕业后在中小企业就职,同时投身于艺术创作,却屡屡受挫,苦恼不已。
在与住院患者、高中和大学的朋友们交流,以及参与艺术活动的过程中,作者终于查明自己陷入进食障碍的原因——与他人比较而生的低人一等的自卑感。确诊至今,十余年过去,终于跳出了进食障碍的泥沼。
|
目錄:
|
第1章?厌食期(35kg~32.2kg)
确诊之日
开始时的一切
脑海中“我”的声音
离死亡最近的地方
住在白盒子里的人
专栏|关于厌食症
第2章?住院前半期(32.2kg~)
住院生活开始
迈出一小步
神明发话
送一束无与伦比的花
吃饭是开心的事吗?
专栏|低营养、低体重的影响(身体方面)
第3章?住院后半期(33.2 kg~31.4 kg)
第一次外出
来到这里的原因
救世主
吃饭就是活着
走出大门的日子
专栏|厌食症的典型行为
第4章?贪食期(28.4kg~56kg)
饥饿与饱腹
暴食
变丑陋的身体
不能说的秘密
不要嘲笑我
三年的结局
专栏|关于贪食症
第5章?恢复期
新生活
空白的意义
依旧被疾病掌控
克服的定义
一切的开端
填满我心的东西
专栏|如何克服进食障碍
后记
|
內容試閱:
|
序言
我在十六岁那年确诊厌食症,后来又经历了贪食症的困扰。写下这本书,是想记录这十二年间我承受的痛苦,以及我从何处寻得生存的希望。
本书的目的在于揭示进食障碍患者与普通人之间的偏差。
进食障碍是一种疾病,简单来说,就是饮食行为出现了问题。患者即使已经瘦得不成样子,却依然不愿意进食。周围的人往往误以为这只是因为身体不适或心情不好才导致的食欲不振。大家很容易想象一个人“情绪低落,所以不想吃东西”,倾向于用自己的常识来解读进食障碍的症状。
然而,我认为进食障碍患者与普通人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认知偏差。对于进食障碍患者而言,进食有着全然不同的感受和意义。
于我而言,吃饭是一种恐惧。只要吃下一点点食物,便会听到身体里的另一个自己在嗫嗫低语“你会长胖的”,然后身体就止不住地颤抖。随着症状越来越严重,我甚至对食物本身产生了恐惧,只要看到妈妈准备的食物,就会惊慌失措地大叫。
事情为何会演变成这般光景?各位读者若不站在我的立场,恐怕难以理解这种偏差。为此,我努力深挖自己当时的感受和价值观,将其详细描述出来,期望与大家一同重温我的经历。
我写下这些经历,并非想要博得感动或同情,而是想通过本书改变一些现状。
希望没有进食障碍的人能够意识到这种认知偏差的存在,倾听患者的声音。抛弃由自己的经验和感觉交织而成的成见,去倾听那些以前从未注意的话语。不需要完全理解,也不必提出什么建议,只需要用心倾听就好。
我也希望受尽进食障碍之苦的人,可以彼此对照经历,以此为契机探寻自己的本心。
能将你从进食障碍的泥潭中拯救出来的,只有你自己。进食障碍的痛苦根源在于自己心中的偏见。这可能是社会打上的烙印,可能是周围人不经意的态度所致,也可能是自己潜意识里的信念。
想要从泥潭中抽身而出,就必须客观地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这个过程令人畏惧。我深有体会。直面自己,会回想起过去痛苦的心情,那种恐惧令我终生难忘。
但是,恐惧的另一边是泪流满面的自己。倘若能够凝视那个瑟缩在地上的身影,必定会有所收获。
我的经历只是个案,可能与你的经历有诸多不同,也可能有读者会对我的观点心生反感。但我认为,这样的心理活动正是了解自己的重要线索。共鸣固然让人感到温暖和愉悦,但它的力量会冲淡许多细微的差异。而反感之中,恰恰潜藏着痛苦的根源和问题的关键。
过去,我会用愚蠢而偏激的观点折磨自己。我无法向父母敞开心扉,时常被烦恼包围。这本书中提到的所有人物,包括我自己,都曾经历过不少迷茫,陷入不少误区。
书中所写的故事既不奇怪,也不是什么悲剧,就如路旁散落的石子一般稀松平常,但那些日子对我来说却无比重要。我希望书中的文字能给各位带来一丝慰藉,哪怕只有一句话打动你也好。
最后,我想对所有关心过我的人说一声:祝你们幸福。
第1章?厌食期(35kg~32.2kg)
确诊之日
故事始于一通电话。
那是在我高一的夏天,班主任给我妈妈打来的。
“我想与您谈谈美晴的事。明天放学后,请您来学校一趟吧。”
次日,我和妈妈来到了班主任的办公室。班主任坐在桌子对面,表情显得有些凝重。
“美晴从四月份到现在已经瘦了十公斤了。”
班主任递过来的纸上,赫然印着学校定期体检的结果。
我身高一米五三,四月时体重还有45.7公斤,到九月就只有35公斤了。
“如果她的体重继续下降,就不能来上学了。您应该赶紧给孩子增重。如果她吃不下饭不是出于身体原因,那可能是得了某种心理疾病,最好考虑接受心理治疗。”
这对我而言犹如晴天霹雳。因为家里没有一个人,甚至连我自己都完全没有注意到,我已经瘦成这副模样了。
几天后,妈妈带我去了市里的神经内科。我们等了几十分钟才进去,诊室里坐着一位看起来年近四十的瘦削女医生,她那上挑的眉毛和齐整的黑发散发出一种不易亲近的气场。
医生头也不抬地看着病历,指了指她对面的椅子说:“道木同学,请坐。”
我告诉她我只是因为减肥才瘦了一些,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只是周围的人反应过度。她听罢轻轻点头,问了几个问题。我回答的过程中发现医生始终盯着病历本,没有抬头瞧我一眼。
问诊结束后,医生让我称体重。我很不愿意在别人面前称体重,但在医生的催促下,我还是站上了体重秤。称完后,我又坐回椅子上。医生看着妈妈的脸说:“道木同学得了进食障碍。”
她又补充道:“如果体重继续下降,会危及生命。”
那一刻起,我的身心都有了新名字。
一种名为“进食障碍”的病症。
在那之前,我从未听说过“进食障碍”这个词,所以无法理解医生为何会露出那么可怕的表情。站在我身后的妈妈一言不发。
我得的似乎是进食障碍中的“厌食症”,这种病会让人厌恶进食并日渐消瘦。医生还说了很多,但留在我脑海里的只剩下这些模糊的内容。
付完诊疗费走出医院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我和妈妈默默地坐上车。在回家的路上,妈妈以低不可闻的声音自语道:“怎么会瘦成这样呢……”
我本想反驳“哪里瘦了”,但觉得麻烦,于是选择沉默。
我转而找到了新的乐趣,用目光追随车道上闪烁的车灯。偶尔闭上眼,依然能感受到黑暗中那些刺眼的光点从眼前一闪而过。
到家时正好是晚餐时分。我们一家六口人,有爷爷奶奶、爸妈、姐姐和我。晚上通常是一家人围在桌前一起用餐,但是姐姐在备战高考,要上补习班,经常不在家吃饭。今天的晚餐也还是只有五个人。
说完“我开动了”,妈妈便从大盘子里夹起一块生姜烧,放到我的小盘子里。
“好好吃饭。”
看到盘子上的食物时,我心中的怒火瞬间升腾而起:“凭什么要由你来规定我吃什么?我不要这样!”
我大声吼叫着,用拳头猛捶桌子,旁边的筷子被震落到地上。这突如其来的怒火,让餐桌上的所有人噤若寒蝉,时间仿佛凝固了。妈妈瞪大双眼看着我,我的内心波涛汹涌,身体也不由自主地颤抖着,只能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血液一瞬间沸腾,变得滚烫无比,情绪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我对着眼前的食物,也对着逼迫我吃这些食物的妈妈宣泄情绪。原本朦胧微妙的情绪,突然间变得极为鲜明,甚至令身体感到疼痛。
“……吃了对你身体好。”
短暂的沉默过后,妈妈喃喃地说道。静止的时间又开始缓缓流动,但依旧沉重无比。我低着头,默默等待心中的波澜自行平息。
突然,一股浓烈的气味扑鼻而来,我抬起头,看到妈妈夹到我盘里的生姜烧。煎过的肉片表面泛着油光,一条条起伏的肉筋让人不寒而栗。
这是什么东西,真恶心。
我捂着嘴,突然有种异样的感觉。我看到食物完全不会觉得美味。这种从身体里涌出的厌恶感是怎么回事?
我,依然是我。但是我隐约察觉到,我的身体里或许已经发生了某种巨大的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