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首饰之美: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售價:NT$
806.0

《
旧庙新神:晚清变局中的孔庙从祀(论衡系列)
》
售價:NT$
296.0

《
道心惟微:中国大一统王朝的战略文化与历史启示
》
售價:NT$
500.0

《
近代中国“世界”观念研究
》
售價:NT$
454.0

《
重写灵魂:多重人格与记忆科学(共域世界史)
》
售價:NT$
556.0

《
水墨剑来(剑来 动画官方典藏画集)
》
售價:NT$
857.0

《
新伦巴第街:美联储如何成为最后交易商
》
售價:NT$
296.0

《
趣味网络图解:从基础到应用
》
售價:NT$
662.0
|
編輯推薦: |
从尼罗河到黄浦江,一场跨越3000多年、8000多公里的双向奔赴
788件珍宝与260万观众395天的相聚,创下全球文博神话
再现上博与世界对话的高光时刻,唤醒你我初见远古文明时的悸动与惊叹
|
內容簡介: |
当788件古埃及珍宝空降上海,一个改写中国博物馆史的传奇就此展开。上海博物馆以破釜沉舟之势投入8000万元,开启这场跨越3000多年的文明对话——从法老雕像的“体重乌龙”到猫木乃伊的弹性触感,从萨卡拉沙漠的考古惊魂到文创商店的“抢购大战”,每一个细节都充满戏剧性。
展览引爆全民狂热:4万张早鸟票4分钟售罄,甚至有人专程从意大利带爱宠赶赴博物馆奇“喵”夜。最终,“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创造出“海陆空”全方位的观展体验,以13个月260万观众、7亿元收入的成绩,创造了全球文博界新纪录。
《金字塔在中国:古埃及文明大展炼成记》不仅揭示了超级大展的诞生密码,更展现了中国文化自信的澎湃浪潮——当木乃伊遇见“魔都”,两大古老文明在现代碰撞出了一个关于勇气、创意与无限可能的神话。
|
關於作者: |
上海博物馆,首批中央与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和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文物102余万件,涵盖实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类代表物证,是全球收藏中国古代艺术门类最齐全的博物馆之一。
褚晓波,历史学博士、研究馆员、国家考古发掘领队、入选东方英才计划领军项目,2022年起任上海博物馆馆长,全面负责博物馆管理营运、展览规划组织、国际合作等博物馆事务。
孙丽萍,新华社记者,长期关注文化领域事件和热点现象,曾获首都女记者好新闻奖、全国抗击非典优秀新闻奖、上海新闻奖、上海市“银鸽奖”等。
|
目錄:
|
序章:未来交错的路口
破局:法老的“召唤”
龙蛇之变:又一项世界纪录在中国上海诞生
时光倒流:上海“大博物馆计划”蓄势待发
7046:1中国缺少一处展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高地
“只要和木乃伊相关,就会有大事发生。”
80还是100?一场意义深远的“谈判”
“办个古埃及文明展?”神秘客人造访
秘密策展!上博要做就做有影响力的超级大展
漫天要价,展览遇挫
峰回路转,埃及学学者主动请缨
木乃伊:一门古老的好生意
进击:入埃及记
一支考古“奇兵”杀向萨卡拉
在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和穆斯塔法“斗法”
签约庆功!500万美元借展费达成中埃双赢
伊斯梅尔访沪,褚晓波演讲“大卖”4万张早鸟票
化干戈为玉帛
我在埃及点文物!
搁在手臂上移交的猫木乃伊“软乎乎的,还有弹性”
*解码博物馆之“文物保管”
挑战:超级大展诞生
皆大欢喜:埃航和东航携手为文物护航
突发舆情:上海博物馆把埃及国家博物馆搬空了?
紧急评估:法老们会“压沉”上海博物馆吗?
烹饪大餐:古埃及大展的“灵魂配方”
开展首日:两大古老文明碰撞巨大流量
*解码博物馆之“展览制造”
中国和埃及古文明,“像同根同源的兄弟重逢”
*解码博物馆之“公共教育”
“绿脸棺”的跨时空旅行
“看你一眼,胜过一切珍馐”
蜕变:埃及展还有多少种可能
100多年前,这个中国人推开了中国埃及学研究之门
“200块进去,2000块出来!”疯狂的文创是怎么诞生的?
*解码博物馆之“文创”
穿越时空,黄浦江上享受“尼罗河之夜”
*解码博物馆之“跨界合作”
脑洞大开!不可思议的博物馆奇“喵”夜
超长待机的博物馆会发生多少故事?
*解码博物馆之“开放服务”
“宠物友好”的广场派出所,为埃及展保驾护航
*解码博物馆之“文物安全”
紧急求助!埃及友人在急诊室
共赢:登上金字塔之巅
法老开启全国巡游之旅,168小时连续开放引发热议!
“想过(展览)会火,没想到会火这么久!”
群贤毕至:“上博在博物馆地图上更加重要了”
*解码博物馆之“国际交流”
双向奔赴:中埃酝酿全新联合考古计划
*解码博物馆之“考古”
哈瓦斯希望展开新的合作:“上博是我们的首选!”
终章:奇迹终将成真
访谈录
褚晓波:努力不辜负伟大时代,博物馆需要远见、勇气和创意
李峰:择一业终一生,传承刻在骨子里……期待未来世界听见上博年轻而澎湃的声音
|
內容試閱:
|
这不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回忆录,而是一帧帧既真实又魔幻的影像:
当载有91大箱788件古埃及文物与资料的包机跨越8354公里降落在浦东机场时,当“一票难求”贯穿13个月展期的每一天时,当270多万名观众在展厅里与3000多年前的猫木乃伊对视时,当全球博物馆一项项新的纪录诞生在中国时……我们知道,这场跨越文明长河的对话,早已超越了展览本身。
岁月流转,忘不掉的是谈判桌上关于高额借展费的艰难拉锯,是萨卡拉沙漠里55摄氏度高温下的文物点交,是“美内普塔法老”风雨无阻在上海博物馆门口的日夜守护……我们知道,那些曾被视作“不可能”的挑战,最终都在“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百花园中绽放光彩。
一个超级大展是如何炼成的?我们记录下这些台前幕后的故事,不为炫耀奇迹,只为留存一份滚烫的证明:假如博物馆人心怀热爱、勇于担当、敢闯敢拼,一切皆有可能。
人生如盛筵,聚散终有时。这场对话世界的文明“狂欢”,在历时395个日日夜夜后终于落下帷幕,这不仅仅是上海博物馆书写的卓越篇章,更是属于所有热爱人类文明的人的共同记忆。
翻开它,从尼罗河到黄浦江,两大古老文明交融的乐章在历史与现实的共鸣中激荡澎湃。
合上它,我们的未来永远值得期待。
上海博物馆馆长
褚晓波
从“上海之心”到“浦江之畔”,28年的时间里,上海博物馆又走到了历史与未来交错的路口。
1996年,以“奋力打造世界一流博物馆”为目标的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建成并开放,其选址在上海城市中轴线的核心,与上海市政府大厦相向而立,其间的广场上镶嵌着“上海市公路零公里”标志,这座文化地标建筑由此被称为“上海之心”。在这里,你可以聆听上海每一分每一秒的心跳,感受它与数千年中华文明血脉相连的脉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的建筑经过精心设计,蕴含传统哲学“天圆地方”的理念,形似青铜大鼎,蕴含品德与力量的双重含义,诚然是形式与内涵完美契合的当代建筑学经典。只不过,为塑造这座文化地标,20世纪末的上海需要竭尽全力。除了政府拨款,上海博物馆还出售了一处旧大楼,外加向海外筹募的1000万美元营造资金,才能顺利完成这项投入逾5亿元的庞大工程。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相辅相成,彼时的上海筚路蓝缕,但仍将城市的“C位”留给博物馆,已显示出对文化的虔诚和对未来文艺繁荣的信心。
2024年,外立面犹如海浪层叠的上海博物馆东馆在上海浦东的核心区域惊艳亮相,矗立于“浦江之畔”。新年伊始,十余辆巨型珍品运输专用车满载而发,将上海博物馆馆藏的第一批珍贵文物从位于浦西的老馆,运往位于中国又一轮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高地之上的浦东馆,由此也开启了上海在更高水平上打造世界级博物馆的新征程。
今日之上海,非昔日可比。2025年1月,上海宣布其GDP突破5万亿元,跻身全球经济体量最大的五个城市之一。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在西方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质疑声中,这样突破“天花板”尤为扬眉吐气。可以想见,当这座全球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科技实力、消费能力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它的文化实力和文化消费需求也将迎来惊人的爆发。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
对于充满文化象征性的上海博物馆而言,就是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刻,在即将与观众暂别的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里,突然引爆了一场在全球文博界堪称“核裂变”级别的现象级大展——“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
长达13个月的展期里,这座即将进入“大修”状态的老馆,骤然成为互联网流量的峰值地带,迎来送往270多万名中外观众,展览总收入超过7亿元,创造了全球文博行业的巅峰纪录。
中国此前从未有过如此“吞吐量”的超级文博大展。这一大展无疑将把中国的博物馆带入一个“超常态”的新时代。但上海博物馆的能量并非突如其来。独特的区位优势、厚积薄发的优良传统、创新者的基因、时代赋予的机遇和使命,注定它要在一场酣畅淋漓的爆发之中寻找新的突破和方向。
头上高悬一把投入成本达8000万元人民币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上海博物馆顶住巨大压力、勇毅前行的“自我加压”背后,折射出上海这座国际文化大都市“敢为先行者、排头兵”,率先探索文化、文博领域引领性、标志性的制度创新,不仅如此,上博还用足了上海的先行先试政策,更创意十足地“对接”了上海作为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入境游“第一站”等“身份”所积聚的丰富文旅消费场景,首次把一个文博大展的边界扩展到了“海、陆、空”维度。
如今,“探险者”出发时的“泰山压顶”,已化为“荡胸生曾云”“一览众山小”的巅峰体验。
人们常说:一个展惊艳了一座城。殊不知,恰恰是这座城在倾其所有,托举这展,成就这展。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上海有特殊的素质,特殊的品格。”这座21世纪的“魔都”手持“法老魔杖”,自信地为我所用,释放着今日中国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风采。
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上博举办埃及展。2023年5月,时任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访问埃及,与时任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穆斯塔法?沃兹里会见时,就隆重推荐上海博物馆与埃及方合作办展,为上博强力“助攻”。在与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新任秘书长穆罕默德?伊斯梅尔?哈立德会面时,上海市领导特意向埃及客人赠送了一本名为《上海:无限可能》的城市形象画册——这无疑是对埃及展后续大获成功的完美“预言”。大展举办前夕,上海正全力推动城市经济提质增效,将“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作为重要部署,提出了“搭建文旅商体展一站式承载平台,优化提升‘票根经济’,激活文化消费活力”,埃及展当仁不让成为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的试点项目。
时势造英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市文旅局为上海博物馆在全市率先探索打造“一站式”文旅体验新场景提供了支持。同时,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等多部门共同举办的首届“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列为七大标杆活动之首。上博人民广场馆所在的黄浦区,更是为其量身定制了“一票惠享黄浦”活动——中外游客凭“金字塔之巅”大展纸质票根即可在黄浦区的指定商场享受优惠……上博的所有努力,直指目标、心无旁骛,就是要沿着上海把高水平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以创新引领未来的道路前行。
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属于创新者的时刻就在当下。
传统文化复兴、文化自信澎湃、文明互鉴风起云涌、中国博物馆以中华文明立场去瞻望世界文明、全球化调动配置展览资源的能力与日俱增、中国的文旅商融合热潮方兴未艾、上海的国际影响力坚如磐石……众多可遇不可求的因素恰好精准汇聚碰撞于一个时空节点上,才迸发出古埃及文明大展的绚烂光彩,宣告着中国博物馆的跃升时刻已提前到来。
未来已来。
今天,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需要以宽广胸襟超越隔阂冲突,以博大情怀观照人类命运。中国是文明互鉴的推动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参与者,而博物馆则承载着传承、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任。
作为先行者,上海博物馆将向何处去?
1996年,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横空出世、惊艳世界,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建筑设计和展陈语汇重新呈现了中华文脉。套用今天时髦的词语来说,上博早就开始用创新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演绎数千年中华文明的庄重优雅、和而不同。但当下的上海博物馆已不满足于仅仅讲述中国故事,而欲以“3 X”的架构,即以人民广场馆、东馆、北馆为核心,再于海内外设立若干分馆,快速将其影响力辐射全球,更有效地去配置全球性的文化艺术资源,以展现与上海这座全球化城市匹配的视野、雄心和软实力。
手握全球博物馆的最大流量之一,掌握了策划和运作超级大展的文博密码,上海的“大博物馆计划”启航得如此幸运。此刻风已满帆,它将朝着星辰大海日夜兼程。
海纳百川兮,不舍昼夜;
中流击楫兮,舍我其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