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画技法与教学研究
》
售價:NT$
337.0

《
生命瞬间 人生风采——晚晴居影集
》
售價:NT$
500.0

《
美国国家地理·环球终极探索 全10册
》
售價:NT$
1520.0

《
通往权力之路:叶卡捷琳娜大帝
》
售價:NT$
658.0

《
西方毛发时尚演变
》
售價:NT$
500.0

《
法国革命史(史外一种:圣鞠斯特)
》
售價:NT$
500.0

《
情绪彩虹书:CBT与艺术的轻疗愈手册(珍藏版)
》
售價:NT$
1020.0

《
趣说中国女性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本书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工商管理的发展历史与未来趋势,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工商管理知识框架。作者从企业管理模式、企业价值和经营管理等多个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了工商管理的核心概念和实践方法。无论您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还是企业管理的从业者,这本书都是您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
內容簡介: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商管理领域的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目前,国内对于工商管理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理论素养与研究能力的提升都处于探索阶段。本书立足本土,围绕工商管理领域的主要内容探讨了一系列前沿问题,是编者多年指导博士研究生以来授课专题的探索与积累,书中专题涉及企业理论、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以及化环境下的企业行为,特别是伴随中国经济崛起的企业目标、行为,在国际竞争中角色、地位的变化等方面。例如,关于中国企业转型升级以及与之有关的重构价值链的专题,在理论和内容上有新意,有创见,有新的发现,同时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可。本书既可根据不同的专题组合,作为工商管理类博士生和高校教师、硕士研究生、MBA研究生的教辅用书,也可作为高年级本科生和企业高管的参考读物。
|
關於作者: |
毛蕴诗,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1996.07至今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1996.07至今中山大学企业与市场研究中心主任1992.07-1996.07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院长
|
目錄:
|
目 录
专题一 论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1
一、“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1
二、企业、企业家、经理与市场互动——市场发现与企业试错过程 1
三、企业、企业家、经理对市场的能动作用——支配、创造、引导、替代市场 2
四、市场替代企业——外部化与内部市场 4
五、有组织的市场——企业间的长期交易 6
六、小结 6
专题二 硅谷机制与企业高速成长--再论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8
一、硅谷系统的要素构件 8
二、硅谷机制特征与企业高速成长 11
三、硅谷机制特征的理论分析 13
四、硅谷机制对发展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启示 15
五、小结 16
专题三 股市推动企业重组的功能--三论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18
一、问题的提出 18
二、文献回顾 19
三、美国引领企业重组浪潮,并由此引发了对委托—代理、股市效率、公司
治理结构等领域的国际比较研究 23
四、股市推动企业重组功能及其实现机制 24
五、美、日股市推动企业重组的制度比较 26
六、强化股市促进企业重组的功能,推动资本市场建设的建议 30
专题四 技术市场的不完全性与科研人员动态股权激励--达安基因与华中数控的比
较案例研究 34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34
二、文献综述 34
三、案例选择与研究方法 37
四、比较案例研究 39
五、结论与讨论 52
专题五 现代公司理论及其形成背景 54
一、问题的提出:什么是现代企业 54
二、企业演变过程:雇主的企业—企业家的企业—经理的企业 54
三、现代工商企业与经理阶层的形成 56
四、现代公司理论是面向经理的企业的理论及其委托—代理问题 56
五、股东权益理论与利害相关者权益理论 58
六、美、日模式的进一步分析 60
专题六 论析传统经济学中边际收益递减的部分失效--“固定成本行业”与“正反
馈”效应的投入与产出关系 63
一、问题的提出 63
二、文献研究 64
三、边际收益递减失效的优质种情况——“固定成本行业”的出现 66
四、边际收益递减失效的第二种情况——“正反馈”效应 68
五、进一步例证——微软、索尼等知识型企业获取“边际收益递增” 70
六、小结——企业决策的战略含义 71
专题七 对偶微笑曲线与广州互太案例研究 72
一、微笑曲线与对偶微笑曲线 72
二、企业升级的类型与微笑曲线的拟合 74
专题八 多元化经营三维模型及多元化经营的几个命题 86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多元化经营成败的不同观点简述 86
二、多元化经营的几个命题与推论 87
三、小结 94
专题九 世界500强的特征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95
一、引言 95
二、世界500强历史变动分析 96
三、“500强”的成长特征分析 99
四、“500强”的一个侧面--亏损面分析 106
五、“500强”成长特征对我国的启示 106
六、小结——进军“500强”与其说是目的,不如视作一个过程,需要通过这一
过程提高企业素质与能力 108
专题十 美日竞争力缘何逆转 109
一、20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竞争力超过美国,居于世界首位 109
二、20世纪90年代美日企业竞争力逆转 110
三、原因分析 113
四、小结 117
专题十一 速度经济性与基于时间因素的竞争 118
一、引言 118
二、理论分析 118
三、基于时间因素的竞争优势分析框架的构建 121
四、小结 125
专题十二 从微软的成功剖析标准之间的企业竞争 127
一、引言 127
二、通过委员会竞争形成的标准和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标准 128
三、微软基于标准的竞争 130
四、微软成为市场标准企业的竞争优势源泉 133
五、小结与启示 135
专题十三 行业边界模糊与基于行业边界模糊的价值网分析模式 139
一、问题提出 139
二、行业边界模糊的特征与趋势 141
三、行业边界模糊与价值链分析模式的局限性 143
四、以顾客为中心的价值网模式 144
五、基于行业边界模糊的价值网分析模式及其对传统分析范式的冲击 145
六、行业边界模糊与企业扩展的经济学分析 148
专题十四 苹果成功的逻辑分析与双跨越产业升级模型 151
一、苹果成功转型升级 151
二、企业成功的文献研究 151
三、苹果成功背后的逻辑 153
四、苹果的成功实践为进一步研究跨产业升级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161
五、基于苹果成功实践的双跨越产业升级模型的提出 161
六、苹果双跨越产业升级模型的一般形式 162
七、双跨越产业升级(S-O-S)模型的理论解释 163
八、跨产业升级(S-O-S)模型的应用价值 165
专题十五 公司重构的动因理论解释——视野 167
一、公司重构:企业成长的永恒主题 167
二、文献研究 167
三、公司重构的历史背景——对企业过度膨胀、过度多元化的反思与矫正 171
四、公司重组的内容 171
五、公司重构的动因 181
六、美国、德国公司重构的企业制度比较 187
七、小结——公司重构的分析框架 188
专题十六 重构价值链--中国企业升级的理论探讨 207
一、引言 207
二、文献研究与研究方法 207
三、理论探讨与构建:重构价值链的基本含义与基本命题 210
四、重构价值链的基本理论框架与研究结论 217
专题十七 OEM企业重构价值链 220
一、捷安特——从代工迈向世界优质品牌 220
二、东莞台升家具有限公司的反向收购 228
专题十八 企业升级量表开发 238
一、企业升级路径的界定及构成维度 238
二、企业升级路径测量量表的预测试 245
三、企业升级路径测量量表的复测及效度检验 247
四、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 251
五、结论与讨论 252
专题十九 “规模经济”还是“规模经济性”--对《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中的词条“Economies and Diseconomies of Scale”汉译的商榷以及对方维规
博士《“经济”译名溯源考》的一点补充 256
一、问题的提出 256
二、“规模经济性”——“economies of scale”的正确翻译 258
三、结论与讨论 259
参考文献 261
附录A 如何制订研究计划 270
附录B 对“通论性文章”的反省 273
|
內容試閱:
|
第二版序言 学术论文选题、分析框架与论文举例
这本《工商管理前沿专题》定位为管理类博士生和高校教师的教辅用书,也可作为硕士生的参考读物。希望本书有助于博士生辅助教学和满足研究生自学。自2018年出版以来,已有7年。
7年来,本书除了用于博士生的教学与参考之外,也用于硕士生、MBA的论文写作课。结合本书的专题,论文写作课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讲授:选题的价值与前沿性、分析框架与写作思路、论文举例。这里就这三个方面谈谈教学体会。
一、选题的价值与前沿性
选题当然要有价值。但是,选择一个好的、有价值的研究问题难度很大。相当多的论文即使获得发表,其真正的学术价值也是需要重新审视的。回顾我发表的论文,有一些也是应景之作。我在指导研究生论文的过程中往往要与学生反复讨论修改选题,而有的学生的选题,甚至初稿就被否定重来的也不在少数。
选题的价值体现在问题的前沿性。这方面需要导师发挥重要作用。例如,金融危机袭来之前的2005年秋天,我受邀到日本一桥大学讲学访问,其间参加了东京大学的一次研讨会。会上了解到中国台湾在日本的代工企业联华电子台联电(UMC)的发展及其收购日本上市公司的案例。台联电于1998年收购日本新日铁半导体公司,并更名为联日半导体(UMCJ)。2009年,台联电又斥资69亿日元公开收购联日半导体(UMCJ),其所持股份达50.09%,从而获取日本整合组件大厂,实现了在OEM基础上向OBM的升级①。我认为此案例就是一个OEM企业升级的典型,并由此引发对我国大陆、台湾企业进行了密集的调研,并形成若干成果。金融危机袭来,我和我的团队立即出版了专著《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此后,我又将其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为重构价值链的研究,还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企业升级路径的量表,许多研究生都围绕企业升级和重构价值链这两个领域选择学位论文题目,形成了一系列成果。10多年来,这两个领域的研究仍然吸引着许多国内外学者与研究生。
研究问题的前沿性并不等于要选择热点问题。前沿性的研究问题不仅要具有特殊性,还要有潜在的代表性并能形成趋势性的实际问题;而重大的前沿问题往往具有理论探讨的价值,或者说,经得住若干年的时间磨洗。我认为论文的选题一定要有前沿性,不仅要贴近现实问题也要考虑论文的学术价值;虽然要贴近现实问题,但是要避免盲目跟风某些热点问题,否则风一吹过,可能就没有什么价值了。贴近现实问题,特别是贴近我国的现实问题,一直是选题的指南,并贯穿于本书。例如,《强化股市推动企业重组的功能,推动资本市场建设》(三论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已从理论分析进入中国企业成长与重组与资本市场的建设问题。我论述并提出的一个鲜明观点,是明确中国股市的定位:股市先天就有融资功能,股市后天要着重建设推动企业重组的功能;中国股市充分甚至过度地发挥了融资功能,而失之于推动企业重组。为此,需要在股市功能、公司治理、监管及上市公司财务政策(如现金分红)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思考和后天制度建设。由于贴近我国现实的经济管理问题,我在这篇学术论文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两篇政协会议发言:《强化股市推动企业重组的功能,推动资本市场建设》《提高上市公司对股东的现金分红回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参见“立足本土关注前沿”)。事实上,本书中多个专题都从学术研究转化为政协会议提案发言,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读者完全可以看到这些提案与本书多个专题的紧密联系(参见本书专题一“论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专题二“硅谷机制与企业高速成长——再论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专题三“股市推动企业重组的功能——三论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专题的前沿性还可以通过和普通教材相比较而识别。例如,在微观经济学教材和大多数管理经济学教材中,几十年来边际收益递减都是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是,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这一规律在许多场景下失效。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的本质特性使许多行业或产品传统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或其关系的分析前提失效或发生重大变化。由于新事物的诞生与相关因素的叠加,出现了边际收益递增的新现象。这一现象最典型地体现在微软操作系统软件的开发、应用及其超额利润上。尽管近年来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更多新的现象、新的特征,但微软的案例无疑仍然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也最为经典。这方面的理论和解释可见于本书的专题六“论析传统经济学中边际收益递减的部分失效——‘固定成本行业’与‘正反馈’效应的投入与产出关系”。
二、分析框架与写作思路
学术论文写作要有明确的思路与分析框架。分析框架既是写作思路的具体体现,又有助于厘清思路并进行写作。分析框架和模型是联系紧密的两个概念。模型试图用简单易懂或简便易行的方法来说明某一体系的基本特征,而又紧密联系实际,导出有意义的结果。分析框架则针对具体研究问题的概念模型或具体的分析模型。例如,波特的价值链或五力模型就是广泛使用的模型(也可称为分析范式)。它们可用于分析某一行业的某一企业的行为特征,也就是可以具体化为某行业的某企业的分析框架(价值链模型或五力模型)。
范式(paradigm)是“一套规则(成文的或不成文的),它有两个作用:①确定或者定义界限,②解释或预测人们如何在界定的范围内取得成功”。例如,“结构-行为-绩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就是工业经济时代典型的企业分析范式。又如,/经济/社会/技术(politics/economy/society/technology,PEST)也是经常使用的环境分析范式[在中国情境下还可加上L,即法律(legal)]。
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必然会影响甚至彻底改变我们对问题的认识。过去起作用的研究范式、模式、观点往往会失去其价值。为了顺时而变,研究人员必须对环境变动做出反应,改变其思维,改变其研究范式或者探索新的研究范式。
例如,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技术环境急剧变动,经历了从产业经济、资源经济向知识经济、数字经济的转变。在20世纪90年代及以前,研究人员经常采用的“S-C-P”分析范式,波特的价值链、五力模型就是基于工业经济时代的传统分析范式。在那个时代,行业边界清晰,并相对固定。进入IT和互联网时代,出现行业边界模糊、产业交叉融合,传统的价值链和五力模型受到冲击,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我提出的基于行业边界模糊的价值网分析模式(专题十三),就是IT和互联网时代下新的分析范式。在这一范式的基础上,本书中把苹果案例具体化为跨越多重技术领域与跨越多重应用领域的双跨越模型(专题十四)。本书还将讲授微笑曲线(专题七)、公司重构分析框架(专题十五)、重构价值链理论模型与基于升级的OEM企业反向收购模型(专题十六)。不少研究生采用本书中的分析框架撰写了学位论文。
三、论文举例
本书中包含了五种不同类型和形式的学术论文,共19个专题,可作为学术论文写作的参考。具体如下:优质类是有关理论分析、理论概括方面的论文;第二类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命题、观点,并采用例证加以解释的论文;第三类是有关经验研究的论文;第四类是案例研究的论文;第五类是从一个小的问题入手,进行深入展开剖析,并引发一些有意义的思考的论文。在本书优质版序言中,我已对上述五类论文有较详细的介绍,这里不再重复。
毛蕴诗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2025年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