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汪诘经典著作 时间的形状 相对论史话
》
售價:NT$
398.0

《
世界名校升学规划:让你脱颖而出的9种学习力
》
售價:NT$
356.0

《
大学问·华北村治:权力、话语和制度变迁(1875—1936)
》
售價:NT$
454.0

《
芬尼根的守灵夜 全译注释本
》
售價:NT$
2540.0

《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24年1-12月整年十二期)
》
售價:NT$
1880.0

《
长城砖系列:跛足帝国:中国传统交通文化研究
》
售價:NT$
398.0

《
跟着TED学科学:人工智能
》
售價:NT$
255.0

《
宝石之书
》
售價:NT$
806.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劳动教育观念为主要研究对象, 具体研究我国秉持的劳动教育观念以及劳动教育观念如何生成等问题。本书为劳动教育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向, 适合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研究人员和劳动教育教师使用。
|
關於作者: |
曹荣荣,安徽定远人,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教育学原理及劳动教育,职称为讲师,在《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教育科学》等刊物发表多篇有关劳动教育的论文。
|
目錄:
|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1
第二节 研究综述/ 4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24
第四节 相关概念辨析/ 27
第二章 劳动教育观念演变的理论分析维度/ 33
第一节 劳动教育的观念主体及其载体/ 33
第二节 劳动教育观念演变的三重分析维度/ 35
第三节 劳动教育观念演变的理论分析维度的确立及其理据/ 42
第三章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劳动教育观念/ 47
第一节 1976—1978 年重申教育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立场/ 47
第二节 1978—2000 年“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相适应” 的
劳动教育观念/ 52
第三节 2000—2012 年“与素质教育相适应” 的
劳动教育观念/ 73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劳动教育观念/ 87
第一节 “全” 教育同“全” 劳动相结合/ 87
第二节 以育人作为对劳动教育认知的要义/ 93
第三节 以育人为根本导向实现“社会实践” 向
劳动教育全面整合/ 102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教育观念演变的特征和逻辑/ 108
第一节 劳动教育观念演变的特征/ 108
第二节 劳动教育观念演变的逻辑/ 134
第三节 结语/ 150
参考文献/ 153
|
內容試閱:
|
国家劳动教育观念是我国在社会发展各阶段对劳动教育相关问题认知的本质诠释, 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劳动教育的发展进程。本书从观念研究的三重理论维度出发, 即劳动教育观念的内在结构之维、劳动教育观念的“生命” 之维、劳动教育观念的历史之维, 通过对特定历史阶段中教育与劳动之间的关系、劳动教育的基本问题、劳动教育与社会领域的活动之间关系的考察, 以及对劳动教育观念的发生和依据的分析, 并将其放置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语境中, 全面揭示各历史阶段国家秉持何种劳动教育观念, 探讨劳动教育观念演变的特征和逻辑。基于上述三重理论维度的考察, 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相继秉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立场, 以及“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相适应”、“与素质教育相适应”、以“育人为本” 的劳动教育观念。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国家对普通学校劳动教育的指导性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常新” 的演变过程。在社会发展各阶段, 国家劳动教育观念因对教育领域和社会领域的现实问题的回应而被触生, 有意识地“选择” 毛泽东辩证唯物主义知行观、邓小平有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
重要论断、习近平有关教育和劳动的新时代阐述等作为重要理论, 以及国内外教育的相关实践经验作为保证生成的观念具有合理性和施事力的依据,通过“文本” 和“实践” 的方式对学校劳动教育予以指导。
具体地说, 国家对教育与劳动者之间关系问题的认知, 从二者的联系关系的认知, 发展为其结合关系的认知, 从现实问题的解决塑造教育与劳动之间关系的认知逐渐发展为构建“全” 教育与“全” 劳动相结合实现全面育人的观点。国家对劳动教育基本问题的认知, 始终坚持其在育人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功能,因对不同阶段现实问题的回应而被融入新的内容。国家对劳动教育与社会领域的活动之间关系的认知, 从劳动教育与社会领域的活动相结合服务于劳动观的培养之观点逐渐发展为社会领域的活动以“社会实践” 的方式与社会资源一道服从劳动教育的基本规律和要求之观点。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教育自身发展的动因是国家劳动教育观念生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国家劳动教育观念在总体上向紧扣劳动教育的育人本质的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劳动教育观念的演变既呈现出一定的“连续性”特征, 即满足“教育中的劳动需求” 和“生产中的教育需求” 相统一的原则, 努力在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统合中寻到育人的立足点, 又呈现出一定的“非连续性” 特征。国家劳动教育观念演变的进程主要受国家发展意识的支配, 呈现出“连续性” 和“非连续性” 并存的基本形态, 而劳动教育观念本身与劳动教育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则制约着劳动教育观念演变的效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