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FPGA经典设计实战指南:架构、实现和优化
》
售價:NT$
505.0

《
西方现代思想十三讲
》
售價:NT$
469.0

《
俄罗斯通史(1917-1991)
》
售價:NT$
602.0

《
精神分析与灵魂治疗(2025版)
》
售價:NT$
254.0

《
大学问·市镇内外:晚明江南的地域结构与社会变迁(以地方权势阶层为切入点,剖析市镇兴衰与社会秩序变迁,为江南市镇研究开辟全新视角。)
》
售價:NT$
398.0

《
王朝的赌局:宋徽宗联金灭辽的致命抉择
》
售價:NT$
398.0

《
盔甲骑士:为自己出征(纪念版)
》
售價:NT$
254.0

《
地图中的战争史.海战篇(世界知名历史学家杰里米·布莱克口碑之作!)
》
售價:NT$
755.0
|
內容簡介: |
本书选取某市老年保洁工为调查对象,采用深度访谈法、参与观察法、文献法收集资料,用定性研究方法研究老年保洁工的劳动参与行动。对调查资料进行归纳分析,以深入理解老年保洁工劳动参与行动,总结提炼老年保洁工劳动参与的行动逻辑。
|
關於作者: |
陈建璋,男,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与经济、老年学、社会政策等,主持完成两项省级课题,两项厅级课题,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1
一、研究缘起 3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6
三、调研点概况与调查对象选取 8
四、研究方法 15
五、研究内容与过程 22
第二章 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 29
一、研究现状 31
二、研究理论 49
三、主要概念界定 63
第三章 老年保洁工群体的形成机制 69
一、我国保洁工的历史演化 71
二、老年保洁工群体形成的社会背景 78
三、老年保洁工群体快速发展的市场分析 93
四、老年保洁工的形成及基本概况 101
本章小结 118
第四章 老年保洁工劳动参与的行动动机 121
一、增加养老收入的动机 123
二、维持身心健康的动机 129
三、逆向反哺的动机 135
四、获取认同的动机 140
五、自我价值实现的动机 147
本章小结 150
第五章老年保洁工“进场”前的行动策略 153
一、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自我建构 155
二、“强关系”与“弱关系”的利用 167
三、找寻目标场域“关键人” 173
四、特殊行动者对“规则”的利用 179
本章小结 183
第六章 老年保洁工“进场”后的行动策略 185
一、老年保洁工的角色转变与价值认同 188
二、雇佣双方的权力结构失衡 196
三、老年保洁工劳动权益的维护 207
四、环境适应与需求增长的调适 217
本章小结 220
第七章老年保洁工劳动参与的行动再生产 223
一、劳动参与的行动再生产及其价值 225
二、老年劳动参与行动再生产的困境 228
三、老年劳动参与行动再生产的路径 234
四、老年劳动参与行动再生产的延续 246
本章小结 250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253
一、结论 255
二、讨论 263
参考文献 265
附录 288
后记 296
|
內容試閱:
|
每天清晨,我们出门遇见的第一个人可能就是保洁工,他们在单元楼中从事公共卫生清洁工作。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保洁工忙碌的身影。到了工作场所,依然还会遇见保洁工,他们同样在做公共保洁。近年来,在笔者生活的城市中,老年保洁工越来越多。日常生活、工作、休闲、娱乐场所中的保洁工,十有六七都是老年人,他们不在家颐养天年而出来工作,老年劳动参与现象令人深思。 老年劳动参与现象很容易与我国人口老龄化关联起来。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又进入了快速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期需要面临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化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学术界讨论非常热烈,研究的成果非常多。虽然老年劳动参与已成为社会事实,但是老年劳动参与实践研究较少。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快速城镇化的双重社会背景下,老年劳动力资源开发与老年劳动力市场规范化发展已成为必然。当前我国老年劳动就业保障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在结构性制度障碍背景下研究老年保洁工的劳动参与行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书选取G市老年保洁工为调查对象,采用深度访谈法、参与观察法、文献法收集资料,用定性研究方法研究老年保洁工的劳动参与行动。对调查资料进行归纳分析,以深入理解老年保洁工劳动参与行动。总结提炼老年保洁工劳动参与的行动逻辑。运用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作为分析框架,从行动者、行动动机、行动策略及行动结构解析老年保洁工的劳动参与行动。用吉登斯“结构二重性”理论来剖析老年保洁工劳动参与行动,重点分析资源、规则与权力几个关键概念在老年保洁工劳动参与行动中的作用。最后从积极人口老龄化视角分析老年保洁工劳动参与的行动再生产,不断建立健全老年劳动就业保障体系,促进老年劳动参与的行动再生产持续健康发展。本书共分为七章来探讨老年保洁工的劳动参与行动。 第一章是绪论。论述了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简要概括了调研点的概况,对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假设进行了详细阐述。 第二章是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先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并形成文献综述,简要阐述帕森斯的“单元行动”理论,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及“积极人口老龄化”理论。 第三章是老年保洁工群体的形成机制。本章论述了我国保洁工的历史演化与发展。分析了老年保洁工这个“特殊”行动者的产生,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探讨老年保洁工群体的产生:一方面是老年保洁工形成的社会背景,即老年保洁工为何劳动参与;另一方面是保洁服务市场为什么需要老年人,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分析为什么要招聘老年人。阐述了G市老年保洁工的基本概况,总结了老年保洁工的主要类型及特点,以及他们最终如何成为中低端保洁服务市场的主要力量。 第四章是老年保洁工劳动参与的行动动机。本章分析了老年保洁工群体劳动参与的行动动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为了获取劳动报酬的动机;二是锻炼身体的动机;三是“逆向反哺”的动机;四是获取认同的动机;五是自我实现的动机。老年保洁工劳动参与的行动动机各不相同,行动动机并不唯一,动机强弱排序也不相同,但整体符合从物质满足到精神追求的需要层次。 第五章是老年保洁工“进场”前的行动策略。老年保洁工进入保洁劳动场域之前,通常采取四大行动策略:首先是社会支持网络的自我建构;其次是“强关系”与“弱关系”的利用;再次是“资源”的获取,寻找目标劳动场域;最后是规范性规则与支配性规则的利用,劳动契约的达成。 第六章是老年保洁工“进场”后的行动策略。老年保洁工在进入劳动场域以后,通过角色转变与价值认同以适应新环境。他们面临“被外包”的风险自我转移、非正式的雇佣关系、雇佣部门的权责不对等,以及老年劳动参与制度体系还不完善的问题。老年保洁工采取权力制衡的行动策略,与管理人员讨价还价,与同事“友好”相处,同质群体抱团获利和无限期的集体维权,以维护自身劳动权益。尽管老年保洁工流动性大,在不同劳动场域中所采取的行动策略极其相似,但最终以不变的逻辑应对万变的劳动场域。 第七章是老年保洁工劳动参与的行动再生产。本章主要从积极人口老龄化视角探讨老年保洁工劳动参与的行动再生产。老年劳动参与行动利国利民,如何使老年保洁工劳动参与的行动再生产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值得思考。根据当前老年保洁工劳动参与面临的困境,本章从积极人口老龄化视角提出对策和建议。首先是强化老年劳动参与的社会支持系统;其次是完善老年劳动保障制度体系;最后是提升老年健康水平与劳动参与效能。文后探讨了老年保洁工劳动参与行动再生产的时间延续。 研究表明,老年保洁工的劳动参与行动处在合理与合法之间。从老年保洁工的行动动机与保洁服务市场的需求来看合情合理,但现行制度还未完全涵盖老年人的劳动权益,老年保洁工的劳动参与过程的各项规制还有待完善。老年保洁工劳动参与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养老资源和实现自我价值。老年保洁工劳动参与行动虽然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有时空重合,但并不是导致其劳动参与的唯一因素,它是由一系列的制度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老年保洁工自身需要与保洁服务市场需求的耦合。从行动者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来看,进一步印证了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理论。老年保洁工虽然被当前社会结构所制约,但是他们突破了结构性制度障碍创造了新的结构,使其行动再生产得以延续和发展。在中国的社会关系中,传统人伦、关系、人情等规范性规则对老年劳动参与行动起着支配作用,规范性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制度法规等支配性规则的部分功能,规范性规则的工具性利用就是老年保洁工劳动参与行动的基本运行逻辑。老年劳动参与的行动再生产得以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应该坚持“积极老龄化”的价值理念,构建以“老年人为中心”的老年劳动参与制度体系。 本书从劳动者视角探讨了老年劳动参与行动,选取了看似平凡却不平凡的老年保洁工群体为调查对象,以小见大,从他们劳动参与现象的背后,来探讨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城市流动老人的养老问题与部分用工单位的“用工荒”问题开始凸显。从他们劳动参与的行动逻辑来看,我国老龄社会治理还需要加强,老年劳动参与实践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关照。
一、研究缘起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保洁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洁服务已经融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纵观历史,保洁工群体由来已久,只是各个时代的称谓有所不同。据史料考证,我国保洁工群体的出现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的“条狼氏”就是现代意义的保洁工。随着朝代更迭和社会变迁,保洁工群体也在不断发展,保洁服务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保洁工的数量和类别也在不断增多。然而近年来,在日常生活场景中的老年保洁工越来越多,他们已成为保洁服务的重要力量。在我国快速人口老龄化与老年劳动就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的社会背景下,探究老年保洁工劳动参与行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已成为必然。我国在1999年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4亿,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有1.9亿,占总人口的13.5%,而人口出生率只有8.5%。1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我国人口开始负增长,比2021年末减少85万。据预测,2024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2035年前超过4亿,2051年将达到峰值的4.93亿,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在2034年超过30%,在2055年超过40%。在快速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劳动年龄人口在不断减少,老年人口在不断增多,劳动力短缺将是我国在未来一段时期所面临的社会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人口构成由年轻型向老年型的转变,可以说这个时期的经济增长除了政策支持,主要来自于人口红利。“2010年以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发生了逆转,出现了劳动力数量短缺和质量改善速度放慢、投资回报率下降和资源重新配置空间缩小的现象,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迅速消失”。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如何释放第二次人口红利,进一步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存在两个方面的争议:一是提高生育率;二是保持高储蓄率。其实,这两种方法都不能快速有效解决我国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有效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应着眼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4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提出了构想,相关政策制度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策部署,适应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根据《宪法》,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同步启动延迟男、女职工的法定退休 年龄,用十五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六十周岁延迟至六十三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五十周岁、五十五周岁分别延迟至五十五周岁、五十八周岁”。当前,全社会都高度关注我国的老年劳动参与制度,但我国老年劳动参与制度还不完善,老年劳动参与面临着结构性制度障碍问题。 在结构性制度障碍背景下老年劳动参与行动面临诸多困境。2010年8月22日《潍坊晚报》报道,一名64岁环卫临时工唐某,在38摄氏度的高温工作条件下去世,当地劳动局认为不符合工伤死亡条件,没有给予正常劳动者所享有的保障权益。2013年8月1日《新民晚报》报道,一名72岁环卫工人因“热射病”去世,当地环卫处劝退7名70岁以上的环卫工人。这些老年环卫工处于“三无”困境中:一是没有签订合同,可被随意辞退:二是没有基本福利;三是没有养老保险。直到现在,老年环卫工的劳动参与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然而,在我们日常生活场景中,从事环境卫生清洁工作的老年人不但没有减少, 反而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值得深入研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