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鼓楼新悦.白色巨塔的裂缝-(医学的现代性批判与公众科学的重构)

書城自編碼: 414504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社会科学总论
作者: 潘隆斐
國際書號(ISBN): 9787522751825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5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与贝聿铭同行
《 与贝聿铭同行 》

售價:NT$ 602.0
如何面对爱情里的失望
《 如何面对爱情里的失望 》

售價:NT$ 179.0
至高无上:一场颠覆世界的人工智能竞赛
《 至高无上:一场颠覆世界的人工智能竞赛 》

售價:NT$ 403.0
聪明钱
《 聪明钱 》

售價:NT$ 398.0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

售價:NT$ 500.0
约翰·巴勒斯:美国自然文学之父
《 约翰·巴勒斯:美国自然文学之父 》

售價:NT$ 347.0
东线有战事1914:一战爆发与帝国崩溃
《 东线有战事1914:一战爆发与帝国崩溃 》

售價:NT$ 449.0
奇岩馆事件(“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大奖获奖作者高野结史颠覆你的推理常识)
《 奇岩馆事件(“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大奖获奖作者高野结史颠覆你的推理常识) 》

售價:NT$ 254.0

編輯推薦:
当医疗行业被资本裹挟,医患关系遭遇信任危机,医学研究出现惊人的学术不端,医学这座本该昂然挺立、圣洁无暇的白色巨塔,展露出触目惊心的裂缝。本书立足社会思潮与哲学高度,以全球视角和触目惊心的案例,揭开现代医学在去道德化后的困境,并冷静剖析了公众科学作为解决方案的可行性。本书不仅增强我们面对健康决策时的个人智慧,防范原本仅存于视野盲区的风险,也让我们更深刻地思考医学这个关乎我们所有人福祉的领域,应该如何更有温度地守护生命健康。
內容簡介:
本书深刻剖析医疗行业过度商业化、产业化后引发的信任崩塌与道德困境。通过西方大量真实案例,揭示现代医学在科研、临床、监管中的异化与弊病,警示个人在健康决策中可能踩入的“陷阱”。它不止于批判,更探讨了“公众科学”作为解方的可能与局限,最终呼吁让医疗回归救死扶伤的崇高“事业”本质。
關於作者:
潘隆斐,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讲师,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文化专委会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科学技术与社会、医学伦理、大健康理论。
目錄
推荐序? 为生民立命?
前言? 裂缝显现?
第一章? 怀疑权威:健康自由意志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反思科学主义
第二节? 反智主义的发展与蔓延
第三节? 否认主义的蔓延
第四节? 公众科学与右翼政治
第五节? “新左派”与公众科学?
第六节? “科学为民”?
第七节? 从怀疑科学到怀疑医学
第二章? 基础医学:医学的科学化及其影响?
第一节? 从经验的医学到科学的医学:基础医学研究的信任危机
第二节? 医学知识的历史局限?
第三章? 临床医疗实践:在科学与经验之间?
第一节? 临床医学实践:经验与科学的张力?
第二节?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负面影响?
第四章? 医药产业:商业利益与健康福祉的碰撞?
第一节? 药品市场的科学信任危机?
第二节? 狂飙的药价:民生之痛与医药行业之病?
第三节? 健康自由主义与科学主义的碰撞:保健品监管的挑战与反思?
第五章? 公众科学的困境:以福岛核危机为例?
第一节? 公众科学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公众科学的三重困境?
第三节? 公众科学的社会实践:以福岛核危机为例?
第四节? 超越公众科学?
余论? 裂缝的弥合?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前言前言
裂缝显现
医疗行业固有的强道德属性是近年来的公共卫生政策研究中常常被忽略的因素。当我们凝视现代医疗系统这座高耸的“白色巨塔”时,往往被其技术进步的光环遮蔽,却忽视了墙体深处蔓延的裂缝——这些裂缝既是工具理性对道德根基的侵蚀,也是全球医疗资本化进程中系统性危机的先兆。医疗行业专家和决策者对于医疗行业的认识显然存在一定张力,这也是近年来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在医疗行业内部存在巨大争议,却在人民群众中普遍反响较好的重要原因。从工具理性的视角看,如果仅仅将医疗看作一般意义上的商业化专业服务,将药品或医疗器械看作一般商品,那么我国的医疗事业公益化方向改革就缺乏完善的逻辑。医疗这一领域显然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商业化专业服务,不能从单纯经济范式出发去探讨医疗改革。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国际政治形势剧变,美式全球化和美式理论认知开始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世界多数地区的医疗加速向美国模式的方向演进。部分专家试图用纯粹的工具理性去认识医疗服务,并发明了类似“医疗不可能三角”(效率、成本、质量难以兼得)的理论来说明医疗中的资源配置问题。然而这样的认识却很难得到公众认同,因为这座白色巨塔的裂缝,恰恰暴露了将医疗降格为技术官僚命题的致命缺陷——当生命权被简化为资源配置的算术题,当医生的白袍沦为资本竞逐的遮羞布,体系的道德地基必然在效率至上的震颤中崩塌。
在人类的文明传统中,医疗长期是一个充满神圣性的专业领域。上古时期,巫医同源,医者也承担了原始宗教中祭司的角色,先民们不能理性认知草药的力量和精神抚慰的效果,于是将原始医学认知为神灵的赐福,我们至今仍然能够从萨满的仪式中窥见一二。再后来,原始宗教逐渐消失,社会不断进步,但医疗依然保持了其神圣性。在我国古代,人们素有“医者仁心”“医者仁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等认识,无不强调医生的道德性。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医学同样将医者塑造为拥有高尚道德的哲人王,希波克拉底关于行医的道德誓言至今仍然流传于全世界的医学院。现代西方医学传承自基督教医学,依然保留了希波克拉底医学的道德传统,医院在历史上是基督教会的附属机构。公元 325 年,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讨论了教会建立医疗和收容机构的议题,随后,每个拥有大教堂的城镇都开始建造医院,医院骑士团(Knights Hospitaller,现简称马尔他骑士团)甚至发展为基督教三大骑士团之一,至今仍然是联合国观察员。尽管 18 世纪开始西方国家出现了志愿医院运动,其他社会力量也开始参与医院建设,但这些志愿医院仍然是慈善事业的一部分,与教会保持着密切关联。可以说,在工业文明之前,医疗始终是文明殿堂的承重墙,其神圣性为白色巨塔浇筑了最初的伦理混凝土。
真正的结构性裂缝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美国实业家亨利·凯萨(Henry Kaiser)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保障公司雇员福利,采用与医生签订长期合同的方式避免传统的按次收费服务,他在战后将这一模式发展为商业医疗保险并向全美推广,从此保险公司成为美国医疗费用的主要支付者。自此之后,医疗事业实际上主要由政府机构和商业保险公司主导,这座白色巨塔的浇筑材料开始变质——资本的水泥替代了道德的黏合剂,保险精算师的算力侵蚀了希波克拉底誓言。从功利主义视角看,新的世俗化医疗系统显然在可及性和效率方面优于过去教会主导的医疗系统,但世俗化带来了强烈的道德不信任。虽然现代性早已冲击了几乎所有的社会领域,但患者仍然被医疗领域的现代性冲击得措手不及。他们开始将医院看作冰冷的官僚机构或者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医生不再具有神父般的道德权威性。医疗系统自身的道德定位也在发生变化,医务工作者开始将自己的工作“去神圣化”,人文关怀出现了明显滑坡,以至于西方医学院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开始设立医学人文学科,以应对业已形成的医疗“冰冷化”现象。当各种技术手段不断将白色巨塔垒向云端,塔体却在过度医疗、学术造假、伦理失守的震动中裂开缝隙。
医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向来是一个极具道德争议的领域,直到今天依然是美国社会最受关注的政治议题之一。美国医疗具有“产业化”的基本特征,在高效的资本主义运行模式下,医疗科技飞速发展,医疗在 GDP 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但学术造假、过度医疗、不道德医学实验等一系列的非伦理行为也层出不穷。白色巨塔的裂缝已深入核心结构:当医疗成为 GDP 竞赛的勋章,当制药公司的股价与患者的生存率挂钩,体系的异化便成为必然。面对医学权威的逐渐去道德化,美国社会在 20 世纪 60 年代后发起了一系列社会运动以反抗资本主义异化下的医疗。冷战结束后,美式全球化开始流行的同时,也将美国产业化的医疗模式向全球推广,全世界的医疗普遍出现了去神圣化、去道德化的趋势。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众多领域的重大调整,医疗亦不例外,美国医疗也一度成为中国的学习模板,美国医疗工作者的高收入、医药产业的活力、医学科技的高度创新性一度被我国医疗界称道,但美国医疗被诟病的另一面则被长期忽视。我国将卫生定义为一项“事业”,美国则将卫生定义为一项“产业”,这背后的道德动机是完全不同的。在产业逻辑下,医疗行为是世俗化的,并不具备道德层面的超越性,这使得医疗领域同样会涌现大部分商业领域容易出现的乱象。当我们仰望现代医疗巨塔的技术巅峰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其潜在的裂缝——健康权如何异化为特权,算法诊断如何消解医患共情,这些危机正在全球医疗体系中复制蔓延。在传统的西方医学话语体系中,医生是类似神父的道德圣人角色,会尽己所能为患者谋福祉。但在美国引领的世俗化医疗大潮中,众多卫生工作者将个人利益置于患者利益之上,这使得公众对于医者的信任大打折扣,爆发了反对医疗家长主义、追求健康自由的思潮,在此之上又产生了医疗领域的公众科学运动。本书试图揭示医疗这座白色巨塔系统性裂缝的生成机制与修复可能,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历史:健康自由意志与公众科学的思想史、现代医学在发展过程中的各方面历史困境,以及公众科学运动的实践案例。我们希望让读者知道,医疗领域在失去其道德超越性后所展现出的主要问题。
本书第一章主要从社会思潮和哲学的角度向读者揭示,为什么白色巨塔的裂缝首先出现在医患信任的接缝处,并寻求一种更自由平等的医患关系。第二章到第四章则向读者揭示,现代医学在基础研究、临床实践和药物监管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异化现象,裂缝既体现在实验室数据造假的砖石松动,也暴露于临床过度医疗的钢筋锈蚀,更蔓延在药价狂飙的混凝土剥落中。这几个章节有大量生动的案例,揭示了现代医学的局限性,读者也能从这些案例中得到警示,防止自己在健康决策中遭遇类似的问题。第五章则探讨了公众科学作为一种修补裂缝的修复剂的可行性与局限性。事实上,只有在政府避免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公众科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但归根结底,依然要重建一种道德化的医学。让白色巨塔不再以资本为攀升动力,而是以生命的尊严为地基;让医疗回归“事业”的初心,而不是在“产业”的竞赛中加速崩解。
我和北京大学哲学系戚文秀博士共同完成了本书的撰写工作,文秀对本书涉及的诸多案例进行了收集整理。文秀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后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科技哲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对于医学人文学科深怀热忱。值本书付梓之际,欣闻文秀喜获千金,谨致祝福。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