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诗经译注(彩图珍藏本)
》
售價:NT$
1010.0

《
十九日极夜.完结篇
》
售價:NT$
281.0

《
明宫彤史:明代宫廷女性(一部好看又严谨的明代宫闱秘史)
》
售價:NT$
500.0

《
囚笼之家
》
售價:NT$
305.0

《
季风海域的丝银对流:16—17世纪中西交往图景中的东亚移民、贸易与文化
》
售價:NT$
653.0

《
她本自由:女性破除心理束缚、治愈父权创伤之旅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天津工人:1900—1949(海外汉学家贺萧代表作)
》
售價:NT$
500.0

《
加密货币与金融大变局 稳定币重塑金融体系
》
售價:NT$
403.0
|
編輯推薦: |
首提“情绪地理学”理论,贡献县域治理难题的高效解决方案,开创县域发展“情感治理”新范式。
|
內容簡介: |
全书通过田野镜像、理论图谱、破局未来、寻访笔记四大部分,从分析开封万岁山武侠城“王婆说媒”引发“有点急事去趟开封”等热点话题延伸,以县域治理为切口,由现象到本质剖析县域发展深层逻辑,揭示情感价值如何成为激活区域活力的核心密码,提炼出了情绪地理学理论框架、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法论。该书内容扎根中国实践,具有创造性、真实性、独特性和系统性,为县域治理创新提供鲜活范本,开启了中国县域研究正式迈入“情感 治理”双轮驱动的新格局。
|
關於作者: |
刘磊,锦上添花文旅集团创始人、世界产业协会执行副主席、文旅著名学者,著有《宽窄巷子的街与区》《夜经济新模式:轻资产不夜城点亮文商旅地》《大重启》等10多部著作。担任多地政府及企业文旅商业战略顾问,是轻资产夜经济点亮文商旅地模式的缔造者。
贾云峰,联合国旅游组织专家、德国明斯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擅长城市营销战略策划及文旅IP塑造,在国际权威机构工作多年,主导多个国家文旅项目的全球推广。
|
目錄:
|
第一部分
田野镜像
03 第一章 情绪场景的县域经济实验
05 第一节 改名后的武侠城一路开挂
15 第二节 王婆说媒:“有点急事去趟开封”
23 第三节 表演界的“拼多多”:80元看百余场秀
31 第四节 武侠版“迪士尼”:侠之大者,真诚为客
37 第二章 轻资产不夜城的点状图谱
39 第一节 古今映照的情绪多元载点
50 第二节 白黑联动的情绪经济链条
61 第三节 虚实结合的情绪解决方案
71 第三章 情绪地理学理论的提出
73 第一节 情绪文旅的兴起
87 第二节 情绪驱动的空间生产逻辑
97 第三节 轻资产模式:情绪体验的门槛降低与普惠化
第二部分
理论图谱
111 第四章 情绪地理学的理论框架
113 第一节 学科基因:从边缘到主流的跨学科重构
122 第二节 价值评估体系:情绪地理学的结构模型
127 第三节 情绪地理学的县域实践逻辑:消费、社交与治理的三维融合
135 第五章 情绪地理学的五个县域应用
137 第一节 地方性文化的情绪唤醒
145 第二节 产业联动的情绪杠杆
157 第三节 社会治理的情绪黏合
168 第四节 城乡融合的情绪桥梁
180 第五节 政策创新的情绪实验
第三部分
破局未来
193 第六章 城市文化乐园:高门票主题公园平价建设
195 第一节 模块化场景的拼装式开发
204 第二节 文化符号的在地化提炼与低成本复用
215 第七章 沉浸式不夜村:乡村旅游市场的消费盘活
217 第一节 乡土IP的现代性重构
224 第二节 城乡情绪流动的治理价值
229 第八章 海外中国之夜:中国爆款文化符号的创意出海
231 第一节 文化符号的跨语境转化
238 第二节 轻资产模式的国际复制路径
第四部分
寻访笔记
247 第九章 让爱深深地踩在田埂上
249 第一节 南宁之夜寻访
283 第二节 开封万岁山武侠城寻访
296 第三节 青岛明月·山海间寻访
312 跋 破解县域经济的国家叙事
314 附录 本书思维导图
|
內容試閱:
|
序一 共情是县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强黏合剂 被行业称为“ 语言的冒险家”的著名品牌策划人贾云峰先生和“ 轻资产不夜城”创造者刘磊先生嘱我为他们的新作《情绪地理学》作序,乍一看认为是写不同地域的人的情绪特点的,这方面我是外行,打开一看,原来写的是县域经济,我就欣然命笔了,因为世界进入了跨界为王的时代了,我也来客串一下。 情绪与地理之间的关系是一个跨学科的课题,涉及心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和人文因素)会深刻影响人的情绪体验,而人类的情感也会通过经济等行为塑造地理空间。 情绪激励与地域发展联动是塑造人文经济的关键,越来越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动力机制。行为经济学已证明,社会偏好等情绪显著影响消费、投资与决策。希望指数每提高1%,民间投资意愿增强0.8%。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在县域场景的应用表明,建立可视化县域发展排名坐标系可使干部工作效能提升40%。社会认同理论显示,当县域居民形成“ 我们都是同县老乡”的集体身份认知时,能产生2~3 倍于普通群体的协作意愿,例如,浙江安吉通过“ 中国竹乡”文化符号及实体的打造,2022 年至今,全县新增青年就业创业人数近2.4 万。 从良渚的考古发现来看,中国具有长达近万年的农业文明发展历史,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传承将怀旧情绪深深根植于文化基因,怀旧情绪(nostalgia)是一种对过去时光、文化符号或生活方式的怀念,常通过音乐、气味、视觉、地标记忆等感官记忆被触发。心理学研究表明,怀旧能缓解焦虑、增强社会联结感,需超越表面符号、挖掘精神内核,是文化传承和文明赓续的关键载体。中国或将在以情绪基因为底色的新型现代化道路上,走出一条兼具人文温度与发展效率的融合之路。 情绪治理是平稳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抓手,县域经济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决定性场域和最大攻坚主战场,可以说,没有县域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情绪治理同县域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是破除传统治理效能瓶颈、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路径。在情绪治理与经济发展之间建立动态耦合机制,需要超越单纯的技术赋能或制度移植,通过情绪治理的经济转化机制重构区域价值观,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县域治理新模式。 在中国,县域经济是中国式现代化制度创新的最大实验室和实践基地,近万年的农业文明,使得地域关系往往血缘化。当前,中国城乡转型已进入情绪深水区。地理情绪化是一个涉及社会结构、文化心理与经济转型的复杂命题,既非简单的线性发展停滞,也不是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而是需要在情感治理维度既体现人们对情感价值的追求,也反映产业通过创新挖掘新增长点的策略,进而构建新的操作系统。这就需要从现象解析、互动机制与转型路径的动态变迁中把握其多重张力,将乡愁焦虑转化为发展智慧,使土地情结升维为创新动能。 情绪怀旧与产业创新是中国现代化面临的关键问题,它以情感共鸣为入口,以技术或模式创新为核心,通过对“ 过去”的重新诠释,创造面向未来的价值,最终实现文化传承与商业增长的双赢。 叠罗汉式的迭代叠加的数字技术井喷的快速变迁时代,如何让情绪怀旧成为产业创新的桥梁而非枷锁?产业创新并非单纯的技术突破,而是通过重新定义需求、整合资源来创造价值。怀旧与创新的结合将是个人、企业和区域持续探索的命题。情绪不仅是驱动个体行为的核心要素,也是塑造社会价值、文化认同和经济模式的重要力量,关键在于将情感价值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传统经济学以理性人假设为基础,而人文经济学强调将人的情感、文化、伦理等纳入分析框架。情绪与人文经济学的融合,强调从最大化效率到最优化情绪福祉,从“ 物质交换”到“ 情感共鸣”,从“ 冰冷市场”到“ 有情生态”。这一转向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哲学层面的价值重构,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所言,“ 发展是扩展人们真实自由的过程”,而情绪自由,或许正是下一个发展领域。 当前县域经济竞争已进入情绪治理能力比拼新阶段。未来需要构建情绪资源评估— 治理工具创新— 经济价值转化的闭环系统,着力于将群体焦虑转化为创新动能的炼金术、使传统文化情感对接现代产业体系的转换器、让短期情绪亢奋变为持久发展定力的稳压阀。这要求县域治理者既要有社会心理学家的洞察力,又需具备经济学家的资源配置智慧,最终在情感治理与经济发展间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路径。 新时代呼唤对情绪资本的重视与开发,这不仅关乎经济持续增长,更关乎社会和谐稳定与人的全面发展。 从经济视角看,社会整体情绪态势会影响消费、投资、就业等经济行为。经济繁荣时期,民众普遍乐观积极,消费意愿高涨、投资热情充沛,形成正向经济循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也受社会情绪反馈影响,刺激消费政策唤起民众消费信心与欲望,产业扶持政策激发出企业投资热情与创新勇气,一切政策的落地生根均绕不开情绪资本的培育与引导。情绪资本如同经济社会运行的血液,流淌于微观个体至宏观系统各层级,其价值亟待深度挖掘与科学运用。 当前,在传统走向现代的激荡关键期,我们不能忽视中国五千年农业文明对情感、血缘及地域文化的影响。尤其在中国独特的郡县制背景下,“县”这一单位自春秋时期起,历经楚与秦的发展与推广,至今仍然是中国社会结构中一个基本且稳定的单元。这种稳定性不仅体现在行政区划上,更深深嵌入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每个县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当地居民的身份认同感。例如,《情绪地理学》中提到的南宁之夜项目,通过融合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符号,成功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文化叙事体系。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建筑和灯光设计,还能体验到丰富多彩的地方美食和民俗表演,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在情绪地理学中,供给端不再局限于物理产品,而是通过合理的场景设计和业态组合,有效激发游客的情绪共鸣,进而转化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书中的轻资产模式不仅降低了投资风险,还提高了就业带动效率,为县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这种情绪与地理的耦合关系,形成非物质形态的资本积累,正在重构区域发展的竞争力,并创造出情感共振— 价值增值— 空间重构的新型生产函数和经济创新生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县域不再是封闭的地方单位,而是日益走向全域化、网络化,甚至成为全球价值链中具备自我表达能力、价值转化能力和文化输出能力的新型发展主体。县域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本地资源的争夺,而是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展开合作与协同,实现从区域孤立到全域联动的跨越。 《情绪地理学》一书,正是对这一转型路径的敏锐洞察与理论思考。它提醒我们,未来的县域发展,不应只看GDP 增长,更要关注共情价值;不应只看重物质投入,更要看重情绪价值;不应只讲效率逻辑,还要兼顾人文温度。 认识这本书的主编贾云峰先生多年,深知他是一位极具思想敏锐度与语言表达张力的探索者。“ 老家河南”“ 好客山东”等都是他对区域情绪价值开发的佐证。将“ 情绪”作为一种空间变量、文化变量,进而上升为一种生产要素。这在当前数字文明初降、人文价值重塑的关键时段,具有经济开发和理论创新的价值。 如果过去的发展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硬资源,那么未来的发展,将越来越依赖文化、体验、感情等软资源。而这正是《情绪地理学》试图告诉我们的一点:情绪不是非理性的附属品,而是一种可识别、可测量、可转化的人文经济。 我特别推荐此书,更因为它敢于点题、勇于创新。在这个理性与感性交织的范式跃迁时代,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作品来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力量,让县域不再只是地图上的一个点,而是亿万中国人精神归宿与价值共创的热土。 许正中 2025 年4 月29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