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何以大明:历史的局内人与旁观者(一部充满人性温度与历史洞察的大明群像史诗;十八位人物,帝王、巨富、权宦、狂士、文人、英雄……他们是历史的书写者,也是历史的旁观者;明史学者章宪法最新力作。)
》
售價:NT$
454.0

《
新民说·管理者为何重要:无老板公司的险境
》
售價:NT$
449.0

《
宇宙(第二卷) 科学元典丛书
》
售價:NT$
500.0

《
了不起的创作者:保持创造力的10堂启发课
》
售價:NT$
301.0

《
爱得太多的父母:14组家庭,20年追踪的家庭教育调查实录
》
售價:NT$
305.0

《
人偶游戏(东野圭吾竟然写过这种惊悚悬疑之作)
》
售價:NT$
305.0

《
自然、权利与正义(重思古典自然法 探索人类生活的永恒根基)
》
售價:NT$
347.0

《
汗青堂丛书155·糖与现代世界的塑造:种植园、奴隶制与全球化
》
售價:NT$
551.0
|
編輯推薦: |
编辑推荐 吴清缘中短篇科幻小说集,微观与宏观的碰撞,超越极限的探索与表达。自由穿梭于科学、文化、历史、艺术等不同领域,创造独特新颖的科幻景观。六则科幻寓言,叩问存在、意义、艺术与智能的终极可能。见证人类以想象力和灵魂,为宇宙点燃不灭的文明灯盏。
|
內容簡介: |
内容简介
《卫煌》收录了吴清缘创作的六篇中短篇科幻小说,包括《万物皆数》《诗魂》《天绘》《卫煌》《绝弈》《灯如昼》。吴清缘依托奇特的想象力,结合数学、物理、地理、文化、历史、艺术等不同领域,探讨了人对宇宙命运的探索和对宇宙真相的追寻,以及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与设想。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吴清缘,90后小说家,第二届星浪奖年度十佳科幻作家。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上海文学》《芙蓉》《江南》《西湖》《野草》《科幻世界》《科幻立方》等刊物。作品多次被转载并入选各类年度选本。中篇小说《卫煌》获第二届星浪奖评委会大奖。
|
目錄:
|
目录
万物皆数
诗魂
天绘
卫煌
绝弈
灯如昼
后记:在怕鬼之前,我怕外星人
|
內容試閱:
|
试读章节
绵延六十公里的三危山上,唐北川和唐临已经跋涉了两个小时,他们是此刻三危山仅有的登山者。“儿子,歇一会儿吧,不到顶也没关系。”唐北川放下登山杖,席地而坐,面朝西面鸣沙山崖面,崖面上错落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洞窟,“我每次爬三危山,都不是为了到达峰顶,而是要在那里看对面的莫高窟。”
正值黄昏,晚霞笼罩着苍茫的戈壁和起伏的群山,却在洞窟前戛然而止。于是,被晚霞映照得火红的崖面上,大大小小的洞窟仍旧显得漆黑幽深而又神秘莫测。唐临盘腿坐在唐北川身边,目光追随着唐北川的视线,他的眼睛也像洞窟一般深邃:“爸爸,我觉得……它们是天上的星。”
“在这个距离,再深的洞窟看上去都是黑色的截面,就像燃烧的恒星在我们眼里只是闪烁的光点;而自己明明站在更高处,却总觉得是在仰望群星般地仰视莫高窟。”唐北川的脸上浮现出温和的笑容,“我喜欢这个比喻……刚刚,你说出了我每次登山的真正理由。”
“我们看到的星光,都是无可改变的历史。”唐临仰起了头,望向逐渐西沉的落日,“恒星发出的光跋涉了成千上万年,最终抵达我们的眼底,所以每一束光都记录着星辰的过去。正如我们注视的每一个洞窟,所记载的都是千百年前的历史。”
“是啊,被你这么一解释,这个比喻就变得更严谨了。”
“这不是比喻,”唐临说,“当我第一次踏入莫高窟时,便觉得是在飞向群星。”
“那时候你只有四岁……”
“正因为只有四岁,我才能拥有这样的感受,并将它一直延续到现在,”唐临说,“它来自单纯的想象,并没有多少严谨的逻辑—至于洞窟和星星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也许只是我成年后所作的牵强附会的解释。”
“这么多年,你从来没有和我说起过。”
“因为没到时候。”唐临说,眼睑低垂。
起风了,戈壁滩扬起了漫天的风沙,眼前的世界像是加了一层暗黄色的滤镜。三艘飞掠艇穿过戈壁上方的天空,自西向东疾飞而去。“今晚,他们就能抵达酒泉星舰发射中心,”唐北川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们赶的是晚上十一点发射的星舰‘天水’号。”
“这是最后一班星舰,”唐临在风沙之中用力地睁开眼睛,视线追随着远去的飞掠艇,“过了今晚,所有还留在地球上的人将永远留在地球。”
“那么,你会一直……一直……待在这里?”唐北川艰难地咽了一口唾沫,问出了他在二十年里一直想问但从未问出的问题,“你知道的,过了今晚,过了今晚……就……”
“天快黑了。”唐临轻声说道,像是在喃喃自语。然而晚霞仍旧浓烈,看不到任何天黑的迹象。“十年前的夏天,我们一起爬三危山,下山的路上,我突然想去莫高窟看看,”唐临说道,“你说天快黑了,不如明天再去,但我无论如何也不同意,你一气之下把我狠狠数落了一通。为了跟你赌气,我一下山就跑进了莫高窟,在窟里待了整整一夜。”
“我以为你过一阵子就会出来,所以没去追你,”唐北川说,“结果那天晚上,我找了你整整一宿。”
“那天晚上,我一直躲在藏经洞里,”唐临说道,“到了后半夜的时候,我害怕了:并不是怕黑,而是人生中头一次体会到离开父亲是怎样的感受。”
当唐临第二天早上回到家中,唐北川第一次体罚了唐临,用直尺在他的左、右掌心各打了二十下。唐北川没有告诉唐临的是,一整夜,他都处于极度的恐惧之中,而他的恐惧和儿子的恐惧如出一辙。唐北川并不相信唐临会在洞窟里出什么意外,但是在那一夜,他第一次感受到失去儿子是怎样的心情。也因此,在长达二十年的岁月里,唐北川一直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当唐临成年以后,究竟选择走还是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