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宇宙(第二卷) 科学元典丛书
》
售價:NT$
500.0

《
了不起的创作者:保持创造力的10堂启发课
》
售價:NT$
301.0

《
爱得太多的父母:14组家庭,20年追踪的家庭教育调查实录
》
售價:NT$
305.0

《
人偶游戏(东野圭吾竟然写过这种惊悚悬疑之作)
》
售價:NT$
305.0

《
自然、权利与正义(重思古典自然法 探索人类生活的永恒根基)
》
售價:NT$
347.0

《
汗青堂丛书155·糖与现代世界的塑造:种植园、奴隶制与全球化
》
售價:NT$
551.0

《
企业家业保障与传承
》
售價:NT$
875.0

《
世界武器装备知识图解
》
售價:NT$
814.0
|
編輯推薦: |
在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之间,存在着一个玉器时代。
|
內容簡介: |
古玉在推动中华文明化进程中具有积极的贡献和作用,存在于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之间的玉器时代,是中国文明时代产生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本书中,浙江考古前辈牟永抗先生再次提出“玉器时代”这一概念,围绕史前玉器这个主题,探讨了史前玉器的分布区域、雕琢工艺、组配情史、成组玉礼器的出现及配伍、象征意义等,认为古玉是探索东方观念形态的重要载体。方向明既对牟先生本人非常熟悉,也继承了牟先生的学术思想,对牟先生文章进行了条分缕析式的注解,对其中部分观点进行文献考据,注明源头;对引用他人意见之处均给出具体出处,且补充了牟先生描述得不甚明晰或有所遗漏的内容;为了方便阅读并准确理解,方老师为本书配了大量精美图片;同时,方老师还在注释部分补充了近年来关于中国史前玉器的新发现、新观点,既有横向比较,也有纵向探究,可以帮助读者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史前玉器方方面面。
|
關於作者: |
牟永抗,浙江黄岩人,1933年生于北平。浙江省考古事业的开创者之一,著名考古专家。长期从事田野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对于浙江省史前时期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的建立、中国史前玉器及其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以及浙江瓷窑址考古学的探索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方向明, 1989年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学专业毕业后一直供职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任所长、研究员,兼任浙江省考古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第五~第七届委员,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第六批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第五批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文社科领军人才。
|
目錄:
|
有奋斗、有目标才是学科--牟永抗自传 1
中国 史前古玉概论 牟永抗 25
一 、前言 27
二、史前玉器的六个地区 43
三、史前琢玉工艺三类六项:线切割、片切割、钻孔,以及研磨和雕刻 114
四、史前玉器分期和晚期玉器组配状况:组装件、穿缀件、镶嵌件 126
注释 方向明 149
东方摇篮中的奇葩中华史前古玉研究再思考牟永抗 201
一、东亚古玉是探索东方观念形态的重要载体 203
二、古玉在中华文明化进程中的贡献和作用 206
三、以古玉 为出发点去观察各该区、系 211
四、思维活动是人类最本质的特征 226
怀念牟永抗先生 中国考古玉学研究的上下求索/邓聪 231
后记 方向明 263
|
內容試閱:
|
牟永抗先生(1933—2017)是浙江考古的前辈,浙江考古事业的奠基入和学科带头入。牟先生长期从事田野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在浙江史前考古学文化谱系的建立、中国史前玉器研究、中国文明起原的研究,以及浙江瓷窑址考古探索等领域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史前玉文化与中华文阴起源研究是牟先生考古学事业的重要一块。如果从牟先生1982年应邀为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古玉研究班讲课用的讲义《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算起,到2013年完成《光的旋转良渚玉器工与艺的展续研究》,三十余年中,牟先生待续深入而系统地阐释中国文明时代产生的重要标志和动因,赋予“玉器时代“全新的定义,先后发表《试谈玉器时代一中华文明起原的探索》(1990)、《水稻、蚕丝和玉器 中国文阴起原的若干问题》(1993)、《良渚玉器和中华文明起源研究》(1994)、《南丫岛”牙璋“探微关于玉礼兵的若干思考》(1994)、《试论玉器时代中国文明时代产生的一个重要标志》(1997)、《再论玉器时代》(1995)、《中国历史上的玉器时代》(1997)、《关千(试论玉器时代〉一文的若干说明》(1999、2000)、《玉器时代续议》(2001)、《试论中国古玉的考古学研究》(2001)、《东方摇篮中的奇葩 中华史前古玉研究再男考》(2008)等重要文章。牟先生提出生产工具或武器礼仪化的代表玉钺的出现,可作为“唯器与名,不可假入“礼制出现的指示器,成组玉礼器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力提高和社会内部结构产生一系列变革的结果,这些论断为中华文明起淙的深层次探索,作出了开招性的努力。
这篇1994年完成本拟作为全国性史前古玉图录专论,计划由文物出版社和台湾南天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匡史前玉器概论》,是牟先生继1989年与云希正先生为《中国玉器全集》第1卷《原始社会》所写的前言性总论《中国史前艺术的瑰宝新石器时代玉器巡礼》的进一步阐释,那篇总论牟先生撰写了前后两部分,十二个分区的主体论述均由云先生执笔。
作为观念形态载体的玉器,在史前文化多元状态下,在不同时空条件中发生的融汇、凝聚或碰撞,在中华文阴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宏观、动态地观察和把握这一进程任重道远。虽然近些年多有学者对史前玉器进行系统梳理,但是牟先生1994年完成的《中国史前玉器概论》依旧是一篇引人深入思考并可给入启发的好文章。
由于图录最终没有出版,文章也没有做注释,给一般阅读带来了一定的不便,这便是我计划配图、注释,并编写本集的主要原因。同时,为了能系统地了解牟先生对于中华文明起帜研究的心得,本集选取了牟先生2008年《东方摇篮中的奇葩 中华史前古玉研究再思考》一文作为后续研究的呼应。牟先生从事考古工作六十余年,长期投身野外,学术视野开阔,研究的领域十分广泛,学术思维活跃,引领和指导了很多领域的研究。牟先生一直以来还十分关注年轻学者的学术进步、指导年轻学者的野外发掘和考古学研究;也教育培养了一批地方市县的文物干部,为浙江的文物考古事业以及中国的考古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牟先生热爱考古事业,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考古事业。他为入真诚,对工作充满热情、充满激清,对事业的追求一直坚待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2013年《二十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考古学分册)组稿,所里安排我配合牟先生撰写学术成就概览,在我整理前,牟先生通宵写了自传,后来以“有奋斗、有目标才是学科--牟永抗先生访谈录”为题刊登在《南方文物》,为了方便读者全面了解牟先生的学术和入生经历,我将本文也收入本集中。原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邓聪先生是古玉考古学研究的大家,牟先生走后,邓先生以“怀念牟永抗先生中国考古玉学研究的上下求索”为题,对牟先生在中国史前玉器与中华文阴起源探索领域的成就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和总结,情真意切,征得邓聪先生的同意,也一并收入本集中。
本集插图,凡是考古简报、考古报告、文物图录等均在注释中注明了出处,未注明出处的,尤其是反山、瑶山等数码照片,多为2003—2004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香港中文大学合作“良渚玉器及其影响”课题组邓聪先生拍摄,特此感谢。本集的出版也得到了牟先生女儿牟睬女士的首肯,本月,牟先生家属还把牟先生藏书和大量信函笔记等捐赠给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也向牟先生家属深表敬意。
“有奋斗、有目标才是学科”是《牟永抗考古学文集》出版后牟先生给我的赠言,必定铭记于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