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高中古文新解

書城自編碼: 414827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高中通用
作者: 过常宝
國際書號(ISBN): 9787303308460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2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午夜时分的解放 1947印度独立与印巴分治实录  汗青堂丛书150
《 午夜时分的解放 1947印度独立与印巴分治实录 汗青堂丛书150 》

售價:NT$ 653.0
轻松读懂大唐风云三百年(全4册)
《 轻松读懂大唐风云三百年(全4册) 》

售價:NT$ 1219.0
雅贼(偷天大盗斯特凡·布雷特维泽的双面人生)
《 雅贼(偷天大盗斯特凡·布雷特维泽的双面人生) 》

售價:NT$ 281.0
意大利读画记
《 意大利读画记 》

售價:NT$ 347.0
动物社会的生存哲学 : 探索冲突、背叛、合作和繁荣的奥秘
《 动物社会的生存哲学 : 探索冲突、背叛、合作和繁荣的奥秘 》

售價:NT$ 454.0
雾越邸暴雪谜案:全2册(綾辻行人作品)
《 雾越邸暴雪谜案:全2册(綾辻行人作品) 》

售價:NT$ 658.0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一部政治思想史力作,反思传统时代的王朝周期)
《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一部政治思想史力作,反思传统时代的王朝周期) 》

售價:NT$ 403.0
以远见超越未见:当今时代的教育、文化与未来
《 以远见超越未见:当今时代的教育、文化与未来 》

售價:NT$ 305.0

編輯推薦:
★ 北师大文学院教授领衔作者团队,历时两年倾力撰写
★ 文本解读、知识要点、学习拓展三管齐下,让备课不再枯燥复杂
★ 303多个文学常识与历史典故,切实提升课堂教学丰富度
★ 全方位多角度解答学生的“奇思妙想”,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內容簡介:
本书对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古文、古代小说、古代戏曲进行新的解读,每篇作品的解读分为“文本解读”“知识要点”“学习拓展”“教学建议”四部分。作者在专业研究和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吸收相关学术成果,选取影响作品理解的关键要点,对作品进行正本清源、深入浅出的解读,尝试解决高中语文古文、古代小说、古代戏曲教学中长期存在的文本误读、偏读等问题,并提供相关拓展性知识。本书旨在为读者阅读高中语文古文、古代小说、古代戏曲提供新视野和新思路,提升读者的文本解读能力,加深读者对这些经典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文化艺术等价值的理解,助力读者语文及人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關於作者:
过常宝,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文学院院长、河北大学副校长,教育“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民协民间文化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文化研究。著有《先秦文体与话语方式研究》《制礼作乐与西周文献的生成》《楚辞与原始宗教》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
內容試閱
总序
语文应该教什么?这个问题有两重内涵:一是语文以什么而教,二是语文要教给学生什么。语文新课标提出了以语言文字为中心的四个“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将四大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我觉得这个提法很好,能够体现语文要培养国民民族文化品质和人文素养的要求,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新课标在以什么而教这个问题上,特别强调了语言文字,而这一点值得讨论。我们通常说语文是教课文的,这个说法既是常识,也是科学的。所谓教课文,就是以经典文章为教学载体,在此基础上教授语言文字、思维、审美和文化。是教语言文字还是教经典文章,其中的差别非常大。
中国语文教育的历史非常悠久,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早开展社会教育的教育家,《论语·先进》提到“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所谓“文学”,就是精通“诗书礼乐”。此后,礼乐也都经典化了,所以“文学”指的就是经典文献。而德行、言语、政事三科则是在“诗书礼乐”教化下形成的人格修养,以及利用“诗书礼乐”进行外交活动,培养治国理政的能力。所以,“文学”相当于今天的“语文”,而与“文学”相对的“言语”,则是某种“语言运用”,诸如外交应对、君臣问答等。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经典文献,士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就是经典教育。
第一,经典具有绝对价值,是思想观念的源泉。孔子之时,中国经典文献是《易》《诗》《书》《礼》《乐》《春秋》。东汉汉灵帝下令将儒家七种经典文献刻石,此后多个朝代都有刻经于石的举措,这是为了给天下学子提供规范的经典文本。此外,王安石、朱熹等人的经典传注都曾被朝廷认定为官方标准文本。这说明经典为中国文化的思想渊源及价值标准。在中国文化中,存在着经典信仰的传统,敬重经典,保证经典的独特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
第二,经典具有建构价值,是文化构成的主脉。汉代以后,经典的范围有所扩大,“六经”的传疏笺注、诸子文献、史记政论、诗赋词章等,其中的优秀作品,也都通过种种途径被经典化,成为教化的载体。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谓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所谓经史子集四部,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分类,从国家思想建构、社会规范形成到现实政治借鉴,再到个体自我的实现,体现了社会文化的总体构成。
第三,经典具有示范价值,是人格养成的阶梯。孔子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体现了他的“文学”教育思想。“兴”代表的是价值观念认知,“立”代表的是行为规范形成,“成”则代表了精神境界充盈。经典教育贯穿于士人教育的全过程。孔子“成于乐”说的是造就精湛深远的精神境界,涉及审美教育,对此,孔子还有另一种说法:“游于艺”(《论语·述而》)。由于“乐”过于专业,且应用范围较小,所以后世以诗词歌赋取代了乐。诗词歌赋是古代士人的基本素养,也是古代士人的精神故乡。
以经典为本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主要方式,古人多是通过读经典或诗文选完成国民素质和文化修养训练的。经典是中华文化之根,也是价值之源,没有经典,或者缺少经典意识,就无法把握和传承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乃至外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经典文本。经典文本既是文化精神和文化特征的载体,也是继承和传播文化最为重要的方式。
只有在文本的层面上才能讨论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中国古代有着发达的语言文字的文化和学术,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传统文化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研究语言文字的学术被称为“小学”,它最初是经典研究的工具之学,是经典教育的补充和支撑,后来也发展为戏曲、诗文方面的声韵格律之学。晚清近代以来,语言文字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舍弃经典文本,而以语言文字为语文教学的本体,难以充分体现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的功能,偏离了语文教学传统。基于以文本为核心的理念,我们组编了这套分类中学语文课文新解,希望能够有助于当下的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首先是对课文内涵的理解。长期以来,我们都强调课文的思想性和写作特点,但从语文四大核心素养出发,课文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内涵,仅限于从文本本身进行思想观念分析,往往会陈陈相因,讲不到位,甚至出现理解偏差。比如《曹刿论战》这篇课文,教材从某种价值理念出发,强调“以弱胜强”背后的“智慧”,以及对“肉食者”的鄙夷。但这篇文章能有多少智慧呢?打乱敌军的节奏,防止敌人诈逃,应该是最基本的战争技能,而鲁国君臣居然不能理解。再如,《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赤壁赋》两篇作品中的论辩,稍通逻辑,则知两者皆有诡辩成分,但教材偏要学生分析论辩如何精彩,等等。这些都是经典文章,但我们的教学并没有讲到点子上,没有讲透彻,因此会引起学生的困惑和质疑。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丧失对经典的敬重之心,逐渐减弱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信心。这很令人担忧。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必须强化对经典课文的多维阐释,精准发掘出课文的审美和文化内涵,真正体现出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精要,使得语文课成为塑造青少年文化品质、人格精神的重要场域。
本丛书的作者大多是高校中青年学者,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有很好的造诣,并且一直关注中小学语文教学。本丛书立足于课文的主体地位,关注课文的文化背景和文本传统,关注课文的思想、审美、文化内涵及其呈现方式,结合作者自己的研究心得,参考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努力准确而深刻地再现课文的经典意义,多维度拓展课文的知识和意蕴,使得课文理解摆脱说教气和匠气,以深厚的文化理性和个性化的审美品质来锻造学生的人生智慧和民族精神;以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除了“文本解读”外,丛书还设计了“知识要点”“学习拓展”和“教学建议”等辅助性内容,围绕文章主题提出延展性学习建议,为教学活动提供支持。
学习经典,传承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一脉相承的主要原因之一。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以经典著作和经典文本为主体。文本的经典性体现为语言价值、文化价值、文学价值、文章学价值等,而我们对各项价值的认同、获取,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经典文献,一旦贬低了经典的地位,也就动摇了各种人文价值观念。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强调以经典文本为语文本体的原因。而立足于经典文本,提升学生语文四大核心素养,就是语文教学的目的。
过常宝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