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1分钟读懂科学·神奇的化学

書城自編碼: 414899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童書科普/百科
作者: 陈明希
國際書號(ISBN): 9787539588827
出版社: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17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世界武器装备知识图解
《 世界武器装备知识图解 》

售價:NT$ 814.0
南方丝绸之路与欧亚古代文明
《 南方丝绸之路与欧亚古代文明 》

售價:NT$ 1089.0
文化南方:中古时期中国文学核心传统
《 文化南方:中古时期中国文学核心传统 》

售價:NT$ 329.0
台湾四百年:精装珍藏版
《 台湾四百年:精装珍藏版 》

售價:NT$ 299.0
古玺印与古玺印鉴定
《 古玺印与古玺印鉴定 》

售價:NT$ 660.0
中国官箴
《 中国官箴 》

售價:NT$ 529.0
纽约四百年:为冒险而生的移民之城
《 纽约四百年:为冒险而生的移民之城 》

售價:NT$ 539.0
故宫还可以这么看
《 故宫还可以这么看 》

售價:NT$ 924.0

編輯推薦:
2024年度福建省重点出版立项项目,2024年度福建省优秀出版图书项目化学年轻学者、天津大学化学博士带孩子探索神奇的化学世界,助其成为化学小达人!
內容簡介:
本书将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化为生动有趣的语言,主要讲述了原子、元素、分子、化学反应、空气、水、酸碱盐、有机物、高分子、生物化学、电化学等化学知识。同时,本书配有全彩插图,把许多僵硬的知识点绘制成可爱的拟人化形象。它将带小读者走进神奇的化学世界,为其答疑解惑,助其成为化学小达人!
關於作者:
陈明希,化学博士,毕业于天津大学,目前在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从事化学合成和半导体新材料的研究工作。作者潜心科研的同时,也热衷于科普,于新媒体平台撰写科普作品逾百万字,曾获“天津市优秀科普工作者”等荣誉。
目錄
第一章 走进微观世界
12 原子: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14 从想象原子到操纵原子
16 原子可以再分吗?
18 原子变变变
20 元素:聚在一起的原子大家族
21 分子:原子“手拉手”
23 无处不在的化学反应
第二章 元素周期表
26 7行18列,118种元素
32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36 新元素是怎么被发现的?
38 最简单的元素——氢
39 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氧
40 并不稀有的稀有气体元素
42 碳:生命的基础
43 钠:时而暴躁,时而温顺
44 化学武器之殇——氯
46 电动汽车中的稀土元素
50 人体内的常量元素
52 同位素:同种元素的兄弟姐妹
53 放射性元素:危险!
第三章 化学实验室里有什么?
58 奇奇怪怪的瓶瓶罐罐
61 各式各样的实验室标志
62 从酒精灯到本生灯
64 过滤和蒸发结晶
67 烟花颜色为什么这么多?
70 有色物质“跑步”大赛——色谱法
72 AI 机器人走进现代化学实验室

第四章 空气的秘密
76 氧气是如何被发现的?
79 氧气:生命之源
80 发酵:酿酒、制醋、做面包
83 燃烧:一种氧化反应
84 化学家眼中的火焰
87 “懒惰”的氮气
90 合成氨:天使?恶魔?
第五章 什么是水?
96 冰、水、水蒸气
98 常见的三种化学键
100 雪花为何有六个角?
104 冰面为什么是滑的?
106 给水通电,竟然得到两种气体
108 从“荷叶效应”到“蜘蛛丝运水”
第六章 什么是酸、碱、盐?
112 酸和碱
116 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
119 谁是最强的酸?
122 酸 碱=?
125 五彩斑斓的盐
128 侯式制碱法
第七章 什么是有机物?
134 有机物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
136 甲烷:瓦斯、天然气、可燃冰的主要成分都是我!
139 乙烯,让香蕉变黄,让西红柿变红
141 苯环和凯库勒的梦
144 糖:根植在人类基因中的欲望
146 光合作用与人造树叶
148 天才的游戏——神奇的全合成
第八章 什么是高分子?
152 施陶丁格与《论聚合》
154 寻找家里的高分子材料
158 塑料,该爱你还是该恨你?
160 橡胶:弹力无限
162 胶水为何是黏的?
164 果冻,化学家称之为水凝胶
166 光固化树脂与3D打印技术
第九章 什么是生物化学?
170 蛋白质:细胞的建筑师
172 酶与催化
173 人类的基因密码——DNA双螺旋结构
176 DNA是如何复制的?
180 基因测序——生命密码的“翻译机”
182 基因工程——生物改造计划
186 青霉素:人类第一次战胜了细菌
188 屠呦呦与青蒿素
190 药物能消灭病毒吗?
第十章 什么是电化学?
196 什么是电?
197 世界上第一个化学电池
199 电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201 常见的5号电池
202 锂离子电池为什么又叫摇椅式电池?
205 能“上天入地”的锂离子电池
207 未来的清洁能源在哪里?
內容試閱
什么是化学?
什么是化学?这是一个很抽象的问题。如果说《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用炼丹炉炼仙丹是在做化学实验,你会不会觉得有些难以置信?
事实上,化学就源自东方的炼丹术和西方的炼金术。古代的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和“点石成金”,用了数千年时间,做了无数的化学实验,逐渐理解了许多物质之间的变化规律。
那么,化学是如何成为一门科学的呢?18世纪,伟大的化学家拉瓦锡阐述了燃烧的本质,借助天平对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进行定量分析,进而提出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这成为近代化学发展的开端。另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道尔顿随后提出了原子理论,合理地解释了化学变化中的现象和规律,这成为近代化学诞生的标志。
事实上,自从道尔顿提出原子理论,质疑的声音就从未停止。物理学家汤姆孙推翻了“原子不能再分”的假设,提出了“葡萄干布丁模型”。他认为每个原子中都悬浮着带负电的电子,这些电子既像布丁中的葡萄干,也像西瓜中的瓜子(因此也叫“西瓜模型”)。然而,这一修正在量子力学的世界里依旧是错的。科学的发展,就是永远不停地用新理论代替旧理论,一步步质疑和完善的过程。
为什么学化学?
同样,化学也是一门通过反复试错最终发现真理的学科。“化学”一词的英文(Chemistry)拆分开来是“Chem is try”,这似乎从一开始就在告诉我们: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需要反复尝试。这个反复尝试的过程,离不开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未知的思考,以及对微观世界的一步步探索。
比如,人类很早就知道,金刚石(又称金刚钻)是最硬的天然物质之一。中国有句俗语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意思是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某项任务,就不要轻易冒险。这说明工匠很早就知道如何利用金刚钻在瓷器上钻孔。但是,直到近代,科学家才通过化学分析搞清楚金刚石的组成元素是碳。如今,化学家可以将石墨(组成元素也是碳)转化为金刚石。曾经千金难买的钻石,终于走下了神坛,成为被广泛应用的、廉价的玻璃刀的制作材料。
若单从字面解释,“化学”一词的意思是“变化的科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化学不仅关注物质的静态特性,如组成、结构和性质,还研究物质的动态变化过程、通过化学变化创造新物质,以及其中的相互作用和能量变化。它和物理就像太极图的阴阳两面,一个热情而奔放,一个冷静且执着。正是在这两者的共同作用下,人类科学才发展到了如今的辉煌地步。
比如:“汽车行驶速度是多少?”“如何驾驶更安全?”似乎都是物理问题;然而,“汽油是如何燃烧的,又是从哪里提炼出来的?”“如何减少尾气排放?”“如果发生碰撞,汽车会不会爆炸?”等等这些问题,又都是化学家说了算。
学好化学能让我们懂得去伪存真,避免上当受骗。生活中,有很多“智商税”都跟没学好化学有关。在我小时候,社会上流传着“滴水成油”的“魔法”:有人声称能够通过一种特殊的液体将水转化成石油。化学让我们理解物质的本质,用事实戳破谎言,让“滴水成油”这类荒谬的言论不再有市场。
现代化学发展到哪里了?
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让-马里·莱恩说道:“一个没有化学的世界将没有合成材料,这意味着没有电话、没有电脑、没有电影院、没有合成布料。这也将是一个没有阿司匹林、肥皂、洗发水、牙膏,没有化妆品、纸张(因此也就没有报纸和书籍),没有胶水和油漆的世界。”
现代化学的发展已经涵盖了从微观到宏观、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技术的各个方面。它不仅推动着科学的进步,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它从微观层面揭示了原子如何构成分子以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宏观层面带来了新材料的研究与创新、新能源的发展与应用,并寻找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以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
化学的迷人之处在于,拓宽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赋予了人类非凡的创造力和合成物质的能力。依靠化学,不仅能够改造原有的物质,而且可以创造出自然界原本没有的物质。人类日益美好的现代生活方式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化学的贡献。可以说,没有化学,便没有现代人类文明。
这本书将按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分十个章节系统地介绍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发展成果。每个章节都会带领大家游览神奇的化学世界,让大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听一听化学家的精彩故事。

第一章 走进微观世界
生活中,当被问及肉眼所及的最小之物时,我们常常会联想到一只忙碌的蚂蚁,或者一根细软的发丝,抑或一粒微小的尘埃。然而,这些看似微小的存在,在微观世界里,却是庞然大物。你是否想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尘埃颗粒内部又隐藏着怎样的奥秘?
是的,世界上确实存在着比它们还要小得多的东西。那些我们用肉眼无法捕捉的微小粒子就像宇宙中的精灵,静静地存在于我们身边。在这一章里,我们将一起踏上一段奇妙的旅程,走进那个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我们将用科学的眼睛,去探索身边的物质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那些看似普通的物体,在微观视角下,将会展现出怎样的神奇面貌呢?让我们一同揭开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去感受那些微小粒子带来的震撼吧!
原子: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就拿你身边的作业纸来说吧,如果将它无限分割下去,它会变成什么?是什么物质构成了这张纸?经过科学家的研究,我们知道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之一(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还有分子和离子,接下来会为你详细介绍它们)。原子有多小呢?这么跟你说吧,一张薄薄的A4纸,大约就有50万个原子直径那么厚!用科学上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原子的直径一般是0.1~0.5纳米。我们可以做个类比,如果把原子放大到我们拳头的大小,那么我们的拳头就要被放大到地球的大小了。
从想象原子到操纵原子
既然原子这么小,那么科学家是怎么发现它们的呢?早在公元前4世纪,富有想象力的科学家就提出了“所有物质都由微小粒子构成”的观点。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大胆猜测:所有的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就像搭建玩具城堡的积木。由于这些微观“积木”的大小、形状各异,搭建出来的“城堡”也就完全不同,这就是空气、水、玻璃杯看起来不一样的原因。
遗憾的是,道尔顿并没有亲眼见到原子。直到20世纪30年代,随着电子显微镜的问世,原子才真正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光学显微镜可以将微观世界放大1 000倍,而电子显微镜是比光学显微镜更强大的“放大镜”,可以将微观世界放大1 000 000倍以上,它使用了一种叫作电子的“魔法眼睛”,让人们能清晰地看到微小的原子。
有趣的是,科学的发展不仅能让我们看到原子,还能让我们“摸”到原子。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它有一只神奇的“手”,“手指”是一根非常细的针,针的尖端甚至只有一个或几个原子大小。用这样的“手指”在物体表面移动,可以“摸”到原子的样子,就像盲人触摸凹凸不平的盲文一样。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