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西周人的日常生活:中国贵族的蜕变之旅 西周人的一天 九鼎八簋的隐藏菜单
》
售價:NT$
500.0

《
近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
售價:NT$
551.0

《
索恩丛书·蛮族之王:狄奥多里克与罗马帝国的黄昏
》
售價:NT$
811.0

《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方法论手册 2025年修订版 官方指导手册
》
售價:NT$
1520.0

《
人形机器人:产业变革商业机遇与未来趋势
》
售價:NT$
449.0

《
没有人能让我不快乐
》
售價:NT$
214.0

《
汉匈战争三百年
》
售價:NT$
454.0

《
成为作家:提升创造力、自律性、谦逊和毅力的专业指南(写作不是天赋,作家可以培养,人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作家梦)
》
售價:NT$
301.0
|
編輯推薦: |
菌草技术发明人第一视角讲述菌草故事,从质朴有力的语言感受科学家大爱;科研故事与科普知识巧妙结合,在趣味阅读中掌握科学知识,助力科学梦想;四色全彩印刷,采用环保油墨,安全健康,适合家长与孩子共读珍藏。
|
內容簡介: |
从一棵不起眼的小小野草,到可以变出食物的“神草”,再到与人类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幸福草”,他点草成金,发明、推广菌草技术,不以闽宁为限;
从群山绵延的闽西山区,到“苦脊甲天下”的戈壁荒滩,再到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他心怀天下,将幸福的草种种遍天涯,不以山海为远。
发展菌草业,造福全人类。为了心中矢志不移的使命,他咬定青山大地,立根黄沙破岩,将田间的野草,化作新时代滋养的大树。他就是世界菌草之父——林占熺。
菌草究竟有多神奇?它的诞生有多艰难?它又是如何走遍山海,掀起一场技术风暴的?在这本书里,让林占熺教授把他和菌草的故事,一一说给你听。
|
關於作者: |
林占熺,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菌草技术发明人,菌草学学科创始人。他长期奋斗在科研、扶贫、援外第一线,将菌草技术推广至全球117个国家,为服务国家整体外交、“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特殊贡献。
林冬梅,现任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菌草与生态学院副院长,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菌草项目顾问,从事菌草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教学及国际合作等工作。
晓月,本名吴冬梅。高级编辑,主任播音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海峡儿童阅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艺术硕士。曾获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福建新闻奖一等奖。已出版专著《小主持人的25堂课》、儿童小说《茉莉花开》《和木棉花说话的孩子》《又见构树花》《陪你长大》《喜欢红头发的孩子》《加一块方糖》等。
|
目錄:
|
第一章 初识菌草
菌菇重生记:从“段木种菇”到“野草种菇”12
看,菌草怎样种出菇 18
你好,菌草大家族 23
菌草与衣食住行29
菌草与生态 33
第二章 我心向草
少年的科学梦 38
一次难忘的考察 43
我的科研之路 46
第三章 点草成金
野草也能变山珍54
闽宁幸福草 58
巴新菌草缘 64
难忘卢旺达 69
菌草再出发 75
我的菌草梦 80
|
內容試閱:
|
亲爱的读者朋友,你好!我是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有人说,菌草是幸福草,是中国草,我希望你读完这本书,也能来为它取个你喜欢的名字。 在我心中,菌草是有梦想的小草,它是能代替树木种出菌菇的神奇小草,它是对人类的衣食住行起积极作用的小草。我很幸运,能够成为它的战友,成为它的挚友。 我觉得自己也是一棵小草,像芒萁,像巨菌草,像绿洲1号。我小时候最喜欢春天,一岁一枯荣,每当看着大自然中春风吹又生的野草,我就感觉到生命的无穷力量。春季,漫山遍野的芒萁冒出蜗牛般的嫩芽时,我知道大山很快会赠予我好吃的花蜜和果子。虽然它们填不饱肚子,却给了我许多欢乐和希望,让我感受并理解了“生生不息”这个词的深刻内涵。这些使我感恩自己拥有和野草一样有活力的生命,同时更让我因自己生而为人而感到无比庆幸。
人的一生有太多太多的可能性,可以成为环卫工人、医生、教师、建筑师、农民、科学家等,不论从事哪一种职业,都可以让世界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美好,这是生而为人的非凡之处。我从小就树立了长大要为农民做点事的梦想,我想种出更多庄稼,我想让大家都吃饱饭,吃好饭,过上幸福生活。正是这个梦想引领我发明了菌草技术。
亲爱的读者,你眼前的这个菌草故事是一个人、一群人的梦想故事。40 多年来,我和伙伴们一起努力,让香菇从菌草培养料中长出来,开创了“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技术,让菌草技术在全国 500 多个县市区播下种子。这个菌草故事还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的故事。从 1992 年菌草技术获第 20 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的那一刻起,它便成了农业技术领域的一颗明珠。在国家的支持下,菌草技术国际培训班迎来了各国学员,菌草技术也因此漂洋过海到了南太平洋岛国,去了中非、南非等地,成为各国人民交口称赞的援助项目。
我今年 82 岁了,每天还在为菌草事业忙碌并快乐着。许多人曾问我:“林老师,您怎么不退休啊?” 我便反问:“退休了做什么?” 他们回答:“做喜欢的事。” 我说:“菌草的事,就是我喜欢的事。” 你觉得我说得对吗?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我是个永远毕不了业的菌草专业老学生。菌草还有许多有待发掘的潜力,所以我还在研究它。如果你也感兴趣,真诚地欢迎你加入菌草团队。
你的菌草第一课,就从这本书开始吧!
祝你在阅读时种下一颗美丽的梦想草种!
我小时候日子过得很苦。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里,缺吃少穿是常有的事。那时候,我经常肚子饿得抓心挠肝般的难受,吃什么都不饱,因为没有能让人吃饱的东西。 现在听到这些,是不是觉得离你们很遥远?有时候我也很羡慕你们。不过回过头来想想,如果不是小时候过得那么苦,我后来可能也不会走上现在这条路。 那时候我们都是吃红薯——也叫地瓜,来填肚子。每个月分到一点点米,加很多水,加一点地瓜,煮成稀薄的粥喝。吃不饱还不算,我们还得干活,放牛、打猪草、种地、割草回来当柴烧,都要做。这些可都是力气活! 没办法,我们就自己在山上到处找吃的,什么覆盆子、桃金娘、拐枣、葛根、红花酢浆草,只要是能吃的,就往嘴里送。 按理说日子过成这个样子,就不应该考虑读不读书的问题了,先活命才对。但是我父亲不是这么想的,他觉得小孩子一定要读书,长大才有出路。我们客家人有一句老话,叫“养子不读书,不如养头猪”,他非常信这句话,而且从我们小时候起就经常对我们讲。每天,他总想着多打一点猪草,多打一点柴,多种一点粮食拿去卖钱……起得很早,睡得又晚,就这么一点一点地攒着,把我们兄弟几个都送进了学校。 我们几个也都还算懂事,在学校里尽量用功地学,回到家里尽量跟着干活。放牛的时候没什么事做,我就带一本从同学那里借来的书看,像《西游记》《水浒传》这样的名著,我都看过。《西游记》讲的是修行,师徒四人,天高路远,吃尽苦头,为的是求到心里的真经,所以再多困难也不怕。《水浒传》讲的是江湖,一群好汉忠肝义胆,惩恶扬善,大碗喝汤,大口吃肉,真的有这样的生活吗?我想会有的,但是要打倒那些欺负人的人,让穷人得到更多的钱,才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长大后,我知道了,我们共产党干革命,就是打倒那些欺负人的人,革命胜利之后搞建设,就是要让穷人得到更多的钱,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在学校里我们学知识,也进行体育锻炼。学校没有钱买活动奖品,老师们就用一点点米糠、一点点面粉,加上从山上打来的野草——芒萁,做成芒萁饼,作为我们的奖品。 我当班长的时候,经常给同学们发奖品,所以对芒萁饼印象很深。后来开始“以草代木”的实验时,我最先想到用芒萁,也有这个原因。我的老师们在我心里种下了芒萁的“种子”。 有一次老师给我们讲了苏联科学家伊万·弗拉基米罗维奇·米丘林的故事。米丘林一辈子都在研究植物,研究了 60 年,培育出 300 多个果树新品种。300 多个!这个数字,简直不得了。那段时间,我恨不得做梦也要梦见米丘林:要是他能把我们的庄稼和果树也变得特别能结果,要是我能像他那样研究出新品种,让漫山遍野都长满果实,那该多好! 后来有一天,我在露天电影里看到了谷物联合收割机——康拜因。这个机器的名字真好听,功能更是神奇。 它就那样“噗噗噗”地从一大片庄稼地上开过去,不光把稻子割下来了,连谷子都被脱好了粒。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片的庄稼地,我们本地的水稻都是在山里一层层、一点点种的;我更没有见过这么神奇的机器,用它能省下多少人力,多干多少活,我都不敢想。如果能有这样的机器,我的父亲、叔叔伯伯,还有更多种地的农民,肯定再也不用像现在这么辛苦了。 科学真好,我也要学科学,以后发明像康拜因这样的新机器,像米丘林一样变出丰收的果实。科学的种子就这么一点一点在我心里长大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