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跟着TED学科学:人工智能
》
售價:NT$
255.0

《
宝石之书
》
售價:NT$
806.0

《
汉画像的象征世界
》
售價:NT$
439.0

《
非暴力沟通·人性化医护(比起药物,连结人心的沟通更具治愈生命的力量)
》
售價:NT$
265.0

《
AI时代的文学教育 北大教授陈平原主编 关注AI对文学教育的影响
》
售價:NT$
551.0

《
中国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篇
》
售價:NT$
1173.0

《
成为作家(畅销全球90余年,新手写作必读指南)
》
售價:NT$
301.0

《
帝国的生意 商业、政治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诞生(一部展现公司与国家交织共生的扩张史)
》
售價:NT$
500.0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中国大陆地区关于抗日战争史的研究综述,不涉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和外国的相关研究。第一,分阶段概述本主题70余年来的发展状况,总结各阶段的特点;第二,介绍重要论题,展现发展脉络,突出创新研究;第三,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前瞻。本书分列15个专题,较为全面地回顾了当代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现状,对学界关于各地抗战史、根据地建设史、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史、大后方与沦陷区史、战时中外关系史、海外华侨与抗日战争,以及战后遗留问题等进行了述评,体现了编著者的问题意识和对学术脉络的把握,既翔实梳理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新进展、新成果,又直面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可能的遗漏之处和尚待开拓的领域,为今后抗战史研究的深化大有裨益。希望本书能成为抗日战争史研究工作者的必BEI参考书。
|
關於作者: |
杜继东,甘肃省永昌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历史研究部主任。1989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先后在中外关系史研究室、《近代史研究》编辑部、科研处、综合处工作,历任所刊编辑部副主任、主任,科研处处长、综合处处长、《抗日战争研究》主编等职,管理四级职员,学术研究方向为近代中外关系史、华侨华人史、台湾史等。出版专著、译著多部,在《近代史研究》《光明日报》等期刊、报纸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吴敏超,浙江省海宁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抗日战争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研究方向为抗日战争史、近代社会经济史、华侨华人史。出版《国难中的学术与政治:中国经济学界的争鸣(1932-1937)》《抗战变局中的华东》等学术著作多部,在《近代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 东北抗战史
一 东北抗战史研究概况
二 东北抗日义勇军研究
三 东北抗日联军研究
四 史料、理论方法及其他
五 东北抗战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第二章 伪满洲国史
一 伪满洲国史研究的三个时期
二 伪满洲国史研究的主要论题
三 深入研究的思考与建议
第三章 正面战场史
一 正面战场研究的四个阶段
二 正面战场研究的相关论题
三 关于正面战场研究的思考
第四章 敌后战场史
一 敌后战场研究的起步阶段
二 敌后战场研究学术化的起步与发展
三 敌后战场研究的深化和拓展
四 展望
第五章 陕甘宁边区史
一 研究概况
二 讨论的主要问题
三 结语
第六章 华北抗日根据地史
一 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展开
二 根据地政权与党组织
三 根据地经济
四 根据地社会与文化
五 结语
第七章 华中抗日根据地史
一 资料出版与综合研究
二 “发展华中”战略研究
三 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四 根据地的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
五 根据地的社会与文化
六 总结与展望
第八章 华南抗战史
一 华南抗战史研究的两个主要阶段
二 华南抗战研究的评述与展望
第九章 湖南抗战史
一 1949—1978年
二 1979—2005年
三 2006—2015年
四 2016—2021年
五 结语
第十章 抗战大后方史
一 大后方研究的发展历程
二 大后方研究的相关论题
三 大后方研究的开放格局
第十一章 沦陷区史
一 研究概况
二 沦陷区研究的相关论题
三 沦陷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前瞻
第十二章 战时中外关系史
一 研究概述
二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初期的外交
三 “苦撑待变”: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中国外交
四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加入反法西斯同盟与战时盟国外交
五 强权政治下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重建
六 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的发展
七 结语
第十三章 海外华侨与抗日战争
一 华侨与抗战研究的阶段性发展
二 华侨与抗战研究的重要论题
三 关于华侨与抗战研究的思考
第十四章 战后处置与战争遗留问题
一 遣返日本侨俘
二 审判战争罪犯
三 战争责任问题
第十五章 抗战史料整理和出版
一 概述
二 综合性史料
三 战争爆发原因相关史料
四 日本侵华政策、策略及进程相关史料
五 正面战场及国统区相关史料
六 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及抗日根据地相关史料
七 日伪政权与沦陷区相关史料
八 日军暴行资料
九 战后审判史料
十 口述史料
十一 影像史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