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首饰之美: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售價:NT$
806.0

《
旧庙新神:晚清变局中的孔庙从祀(论衡系列)
》
售價:NT$
296.0

《
道心惟微:中国大一统王朝的战略文化与历史启示
》
售價:NT$
500.0

《
重写灵魂:多重人格与记忆科学(共域世界史)
》
售價:NT$
556.0

《
新伦巴第街:美联储如何成为最后交易商
》
售價:NT$
296.0

《
权力与财富 晚清时期的金融博弈(以金融视角重构晚清史,揭开晚清金融体系背后的权谋暗战)
》
售價:NT$
367.0

《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修订译本
》
售價:NT$
367.0

《
微海幻境:神秘海洋生物微观之旅
》
售價:NT$
1015.0
|
編輯推薦: |
钓蜂,摘蜂巢,获得蜂蛹、蜂蜜,是广西当地民众从大山中获取营养资源,用以改善生活、医治病痛的一种特殊方式。在小说中,作者通过男孩摇离、女孩蓝泥花的钓蜂经历,以他们在钓蜂时的较量、冲突与和解过程为情节主线,详细描述了他们钓蜂的缘起、采用的办法,蜂的种类以及习性,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将笔致探进孩子的内心,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了他们对蜂的态度的改变——从攫取、占有到同情、珍惜,从“惊山”到“爱山”——由此传达出了惜生、护生的美好情感。可以说,作品深入山乡孩子们的天然心性,用纯净闪亮的童心折射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朴素思想,高举起了儿童文学“以善为美”的旗帜,弘扬和传播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
——冰心奖评委会特邀推荐人 冯臻
|
內容簡介: |
“冰心奖35周年典藏书系”由翌平、郭艳主编,遴选了冰心奖创办35周年来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共计35册。
小说通过描写男孩摇离、女孩蓝泥花的钓蜂经历,以他们在钓蜂时的较量、冲突与和解过程为情节主线,展现了一群边陲少年所特有的生活样貌和蓬勃的童年生命。
《里湖山钓蜂》是王勇英乡土童年系列中的代表作品,拥有高辨识度的美学空间与人物序列,情节富有独特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是中国儿童文学中独属广西边地的童年风景。
|
關於作者: |
王勇英,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雾里青花泥》入选中宣部优秀作品工程。《狼洞的外婆》获得第三届接力杯曹文轩儿童小说奖金奖。《青碟》获2015年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出版绘本《蓝靛布 花衣裳》《蓝花山 白森林》《巴澎婆婆》以及小说《巫师的传人》《雾里青花泥》《狼洞的外婆》等图书一百多部作品。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摇离是里湖山的
里湖山之山哟,山中有树,树木有花,花美如画。
里湖山之水哟,水岸有草,青草开花,花美如画。
……
这是一首歌谣里所唱的里湖山。
里湖山中有两个村子,一个叫里湖村,一个叫山屯村。里湖村背靠一座石头比树木还多的石木山;山屯村坐落在湖边,守着一口幽静的山中湖水。里湖村与山屯村,隔着一些桃树李树、玉米辣椒、禾田麦地、青菜瓜苗、杂草乱石,彼此可以看见,若是稍微安静一些,还能隐约听到两个村子中人们说话的声音。
石木山上石头特别多,仅有稀少的土地夹在石头之间,山中的草木生长得比较吃力。但奇怪的是,在这石多泥少的山中,却也长着不少花草树木,有半边山林可以说是站在细碎的石头和茂密的丛林之间,与石同生,与石共舞。由于气候的原因,无论是花还是树,容貌都美,生长得异常丰茂,色彩繁华而绚丽。房子稀稀落落地沿着山脚分布,随着石头的位置,依山势而建,并巧妙地留出了土地。哪怕为了一脚窝大的土地,人们也舍得把整座房子往旁边挪,把木楼建在石头上,外地人也称这些村庄为“石头上的木楼”或“石上村庄”。
村里的男子成年后,便会去参加赶歌会,通过对歌,找到喜欢的人,然后成家。如果家里人口多,男子就要搬出来,到村子周边挑选一处地方,另外再建房屋。普通人家大多搭杈杈房;经济条件稍好一些的人家可以搭以石头砖做屋基,以木板为墙,有瓦盖顶的木屋;条件再好些的人家会用泥土或石头,建高墙瓦房。
当年,在歌会中,摇离的爸爸和妈妈对上歌以后,他回家就带上一把小嘴细杆的铁锹出门了,在村子周边寻找建房的地方。在离村庄不远处,爸爸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地方,用铁锹挖立桩作记号时,挖出了一些细石,他将石头清理干净之后,竟然得到了三四片土地。爸爸心里特别欢喜,这些土地,以后可以用来种菜、种玉米等。这几小片土地便是爸爸送给妈妈的一份厚礼。
为了这几小片土地,爸爸把屋基的地点往山上移了一点儿。后退时,他不小心摔了个跟斗,手中的铁锹丢出去,抛出了一道弧线,“锵——”的一个实实的响声,插在了石头缝间。
铁锹落下的位置,有些特别。那里,树一向是最多、最高、最浓密也最具生命力的。一条宽阔的林木带从山顶一路铺展开来,直至铁锹落入处。树林的右侧是一片只生长低矮草树的石头山,放眼看去,多见石头,少见草树。在落锹处的上方,也就是大树与石头山的交界处,有两块大石头,一块长瘦,一块短胖。长的有三四米高,石面多纵立的长条裂缝,还有石块突起,从裂缝处长出了一些花草、苔藓等,经雨水侵蚀,形成满壁色彩浓重的斑痕。短的有一米多高,呈肥圆状,底座突出,半卧着。石面较为光滑、干净,里湖村人常在这里晒些谷物、干菜等。
这两块大石脚下的那片坡地,也有许多裸露于地面的石头,虽然每块石头都不算大,但每一块仿佛都有着同样的坚忍。它们聚在一起,躺在地上,就像一群坚决抵抗树木的石者,让树木的脚步到此处时便紧急收住,不再向前。
传说,在天地初成之时,山上的树木和山下的土地有过协商,这片裸石便可作证。人们猜想,它们协商的内容可能就与那两块大石有关,两块大石便是证明。
爸爸把铁锹拔出来,然后踩踩那片土地,说了一句:“好,就是这里了。”于是,摇离家就在那里了。
每次摇离从奶奶或妈妈那里听到关于他们家落定的故事时,心里都有一股欢喜与温暖。当然,妈妈和奶奶讲述的方式与着重点不大一样,妈妈说的时候着重强调爸爸爱她,专门为她寻找地方来建立这个家。奶奶说的时候,主要夸赞他的儿子有眼光,有想法又勤劳。然而爸爸却从来没有主动讲过这个故事,当他的妻子和母亲都在讲述关于他的故事时,他只是面带微笑,做一个默默的倾听者。有时,摇离会去问爸爸,奶奶和妈妈说的为什么不一样,爸爸也只是憨憨地笑笑。后来摇离就不再问了,他看出来了,妈妈和奶奶说的,爸爸都爱听,其实他也爱听。
奶奶的嗓门大,性格爽朗,酒量也很好。她一边讲着这些故事,一边比画着。如果手里有锄头或铁锹,她准会演示一番,然后哈哈大笑起来,再倒一碗酒,一饮而尽。听奶奶讲故事,很容易受到她的豪情的影响,整个人也跟着激动起来。而且奶奶讲故事只说个大概,每次讲起来内容都差不多,但是她那股激情总能使气氛变得热烈起来,让摇离听了还想听,每次听都同样激动。
妈妈却是另一种风格。她说话的声音不大,语速也不快,但是她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讲完一个故事。她只是讲一些细小的、零碎的日常琐事,但你听起来不会烦,反而会有一些感动。那些感动好像细细小小的,却又有着巨大的力量,经得起回味很多次,而且每次回味起来,内心总会有微微的喜悦。妈妈讲的日常小故事内容都不同,讲的方法和角度也不同,开始和结束的方式也不同。一开始妈妈主要讲爸爸选地、起房子的故事,之后她便以这个为中心,向外扩展,讲爸爸小时候的故事,讲她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讲村里人的故事,讲外公外婆家的故事,讲摇离小时候的故事,甚至还会讲家里某头山羊的故事,某块菜地的故事。摇离觉得那些日常小故事就像妈妈收藏在缝衣箩里的线头、布角,经过她的剪裁、缝制,便成了一件件精致的手工艺品,比如小布袋、绣花片儿、烟袋等,让人惊讶又喜欢。那些故事也像妈妈整理的菜地,大大小小的都有,巴掌大的,脚板大的,菜板一样大的,像枕头那么大的,如同草席那么大的,但无论大小,都被妈妈收拾得很好。
妈妈干活的风格也像她说话一样。小个子、身形偏瘦的她,做事从来都是不声不响的,看起来好像慢吞吞的。可是,每次从摇离家门前经过时,人们都会吃惊地发现她把土地收拾出了新模样:泥里的石头被挑了出来,精心堆筑成围栏,圈住稀缺的泥土;每当到了合适的季节,她还会以最快的速度将东西栽种好,玉米、茄子、南瓜、苦瓜、辣椒、韭菜……应有尽有。她种得最多的是玉米,然后是南瓜。南瓜老实,好种,一个巴掌大的泥窝,放粒南瓜子,它就会踏踏实实地生根、发芽。苗儿长起来了,留下最壮实的那一棵,由着瓜苗往石头围栏上爬。根在泥窝里,苗长在围栏上,南瓜也结在围栏上或石头堆中,成熟了收回家,能存放一年,南瓜既能做主食也能做菜。
妈妈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很认真的,就算只是种一棵玉米的泥坑,她也不会草草处理,不管是小泥坑还是大块的菜地,在她心中都一样重要,她都会搬来石头小心地堆筑起围栏。她打理家里也像对待土地一样认真、细致。摇离家原来住的是杈杈房,草棚屋是由几根带着树杈的树桩子支撑起来的,房屋的四面墙,有两面是木板,另外两面是用树枝和稻草编织而成的。
后来,妈妈收集了很多石头,用这些石头筑了一面墙,围住木板墙和树枝墙,让房子更加牢固。她筑出来的屋墙很好看。每颗石头都被她洗得干干净净,放在最合适的位置,色彩、形状互相映衬,看起来特别舒服。家里虽然没有什么贵重的家具,但被妈妈打理得干净、整洁。衣服统一挂着或叠放在一处,木头地板每天都要扫,家里人从外面回来,都要先脱掉鞋,抖去泥巴,在雨天的泥地里走过的鞋子,要脱下来挂在草棚下的树钩上,另外穿一双布拖鞋。摇离家的地板既干净又干燥,客人来了,在火塘边铺张草席,就能当床铺睡觉。
妈妈勤劳、手巧,村里人人都称赞。不过,摇离知道,其实妈妈也有她的苦恼,她并不想在农活或家务活上展示自己的手艺,妈妈最想织布、绣花,做漂亮的衣裳。南丹白裤瑶族至今仍然只穿由自己织布、手工制作的衣裳。白裤瑶女装做起来很不容易,工序繁杂,一套成年人的衣裳,从采麻、采摘棉花开始,到最终做成,通常要历时半年。
白裤瑶女装的上装由两块四方的黑色麻布拼接而成,无袖,前片纯黑色,后片由黑色麻布拼上一块淡蓝色或深蓝色的麻布,上面绣有色彩丰富的图案。那些图案大致分为“田”字形或“井”字形两大类,各大类中又细分为多种形状,绣花是精细的手工艺活,纹样很讲究。有些女装的后片还加了一块绣有图案的下摆,比如盛装。没有下摆的上装,显得轻巧、活泼;有下摆的就显得隆重些,也更华丽。下装是及膝的百褶裙,裙面用的是蓝色蜡染布,裙边绣有红丝线,还有一道淡红色的环边,底下再衬一层颜色更深的橘红色染布做环边,并露出一厘米左右,这样看起来更有色彩与视觉上的层次美。蓝色布面上还有一些纹样,回纹有所变化。有些纹样,白裤瑶人称之为“尼”,就是钱袋的意思。裙身上的“尼”还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尼是一串串的,一挂一挂挂满满”。因此,它既有富裕的寓意,也含有期望与祝福。
相对来说,白裤瑶男子的衣裳就简单多了,比如最简单的黑衣,只用染织好的黑布做成衣裳,前短后长;衣襟无纽扣,立领,有两片衣襟边,衣摆边沿和袖口有一道约三指宽的蓝色布条做装饰;每片衣襟的两边用红线各绣有一个一寸左右的方形图案;衣服背后正中间开着一个八字形的小衩口。男子的花衣、盛装比黑衣稍微复杂一些,而且上衣下摆处多了一条绣有特别花纹的花带。裤子用白布做成,裤头大,裤脚小,裤长仅过膝盖,裤腿上有用红线绣的五根花柱,花腰带上也需要绣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