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从大繁荣到大萧条 1919—1939年美国社会生活史
》
售價:NT$
500.0

《
中西交通史 陆海书系
》
售價:NT$
296.0

《
图说新质生产力1:科技创新 落地化解读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精髓
》
售價:NT$
301.0

《
从弗洛伊德到百忧解:精神病学的历史(医学人文丛书)
》
售價:NT$
398.0

《
雪
》
售價:NT$
352.0

《
当代学术·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
》
售價:NT$
653.0

《
财政与国家治理
》
售價:NT$
755.0

《
魏特琳日记(重新修订,震撼上市)
》
售價:NT$
449.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1979年以来中国家庭伦理电影中的父子关系为研究对象,以时间为线索,在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变化进行梳理和观照的基础上,考察了从改革开放至今的中国家庭伦理电影中父子关系的嬗变,探讨父子关系变化的社会根源和文化根源,并认为当代中国家庭伦理电影中的父子关系呈现出了“有父”-“审父”-“无父”-“寻父”的嬗变轨迹。
|
關於作者: |
刘丽菲(1990-),山东聊城人,聊城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聊城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主要关注影视艺术理论、中国电影的相关研究,在《电影艺术》《当代电影》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
目錄:
|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概念的界定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四 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五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第一章 有父:父权统治的强势在场(1979-1990)
第一节 意识形态化的父亲:象征的政治话语
一是与非:一种精神救赎
二 家与国:一种道路的选择
第二节 乡土父亲:“沉默的国民灵魂”
一 “恋土”与“离土”:一种现实关注
二 旧家与新人:一种文化反思
第三节 被“弑”的父亲:秩序内的反秩序革命
第二章 审父:从“父之名”到“父之实”审视的两难(1991-2000)
第一节 作为“历史的中间物”的父亲:父性文明的历史记忆
一 对传统文化的怀旧
二 权力的让渡:“情”与“理”的矛盾
第二节 作为“现实中平凡个体”的父亲:父亲形象的伦理诉求
一 放弃“身份”的父亲:一种权威的消解
二 被嘲弄的父亲:个人主义话语的表达
第三节 《阙里人家》:父性权威与人伦情感的对话
第三章 无父:伦理视角下的现实镜像(2001-2010)
第一节 蒙昧殉道的父亲:价值断裂的荒诞寓言
第二节 漫画化的父亲:批评话语的暧昧书写
一 离父:子代挣脱伦理束缚的呐喊
二 缺父:被异化的社会困境
第三节 平民化的父亲:人伦亲情的真切观照
第四章 寻父:对父性回归的呼唤(2010年至今)
第一节 我们“做”父亲:“青春片”视角下确立自我的需求
第二节 被褒扬的父亲:巨人影子与意义生产
一 “进步了”的父亲:对凡俗之父的温情注视
二 英雄父亲:父子秩序的想象性回归
结语
附录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父子伦理影片中的国家形象建构
一 孝为仁本:讴歌父慈子孝的传统中国形象
二 冉升的子辈:立身行道的进步中国形象
三 以父之名:柔性建构国家形象的一种可能
结语
附录二 理想父性的退隐:中国家庭伦理片中的父子关系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嬗变
一 以“孝”为中心:早期家庭伦理片中的传统父子关系原型
二 理想父性的认同危机:从“道德感化”到“社会/政治伦理”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