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形机器人:产业变革商业机遇与未来趋势
》
售價:NT$
449.0

《
没有人能让我不快乐
》
售價:NT$
214.0

《
汉匈战争三百年
》
售價:NT$
454.0

《
成为作家:提升创造力、自律性、谦逊和毅力的专业指南(写作不是天赋,作家可以培养,人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作家梦)
》
售價:NT$
301.0

《
中国中世西北民族关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具身智能数据工程:标准、技术与实践指南
》
售價:NT$
509.0

《
人的觉醒:周代思想的启蒙景观
》
售價:NT$
816.0

《
政府论(上、下篇)(中外哲学典籍大全版)
》
售價:NT$
500.0
|
內容簡介: |
本书研究了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及1949—196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艰辛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及经验与启示。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接力的最初开端。
|
關於作者: |
方海兴,男,陕西横山人,法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已在《中共党史研究》《史林》《党的文献》《党史研究与教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
目錄:
|
第一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村建设思想与实践
第一节 晚清的兴农运动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
一 晏阳初和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定县等地的乡村建设实验
二 梁漱溟和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在邹平、菏泽等地的乡村建设实验
三 卢作孚在重庆北碚的乡村现代化建设实验
四 高阳和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的无锡实验
五 黄炎培和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徐公桥实验
六 陶行知的晓庄实验
七 中国国民党主持的乡村改进实验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村建设思想与实践
一 中国共产党早期对中国农村建设问题的认识与探索
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农村建设
第二章 中国农村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一节 民主革命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对改造个体农业的设想
第二节 土地改革后中国农村出现的新情况
第三节 中国农村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初步展开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
一 保护与促进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
二 组织开展群众性的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工作
三 在农村组织开展爱国丰产运动
四 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
五 组织开展城乡物资交流
第二节 中共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初步规划
一 《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
二 《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完成之际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一 掀起农村生产生活各项事业建设的热潮
二 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建设
三 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
四 整顿与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四章 农业“大跃进”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节 农业“大跃进”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多方举措
一 《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与农业“大跃进”的兴起
二 农业“大跃进”期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二节 人民公社成为当时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目标和组织形式
一 毛泽东早年的“新村主义”理想和“人民公社”的设计
二 人民公社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载体
第三节 农村严重困难局面的出现
第五章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节 调整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向现实回归
一 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的初步调整
二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调整
第二节 在战胜严重困难中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 充实农业生产劳动力
二 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三 调整农产品征购政策降低农业税率以减轻农民负担
四 进一步动员各行各业支援农村建设
五 继续推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项事业的建设
第三节 逐步发展起来的“左”倾错误冲击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 党内农村政策上“左”倾错误的再度发展
二 农村“四清”运动的开展
三 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初步开展
结语:1949—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成就、经验教训与现实启示
一 1949—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成就
二 1949—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三 1949—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启示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