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兹·德·伯特(Kees De Bot),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荣休教授、匈牙利潘诺尼亚大学应用语言学教授。曾任格罗宁根大学应用语言学系主任、首席教授。研究兴趣主要包括语言衰退、动态系统理论双语教育以及心理语言学等。曾发表论文近200篇,谷歌的H指数为66,出版《二语习得》《语言的终生发展》等著作,在双语产出、多语现象和语言衰退等领域成就斐然,特别是在动态系统理论应用于语言研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二语习得及应用语言学研究影响深远。
译者简介:
王敏,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兼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外语教材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曾在Applied Linguistics、Modern Language Journal、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等国内外知名语言学期刊发表论文。近年来,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多项,获第八届J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撰写这本书的想法萌生于1994年。那年我去巴尔的摩市参加美国应用语言学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pplied LinguisticS,AAAL)年会,随后驱车前往巴内加莱特市(新泽西)拜访理查德·迪克·兰伯特(Richard D.Lambert)和他的妻子莎拉·摩尔(Sarah Moore)。迪克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系的荣休教授,也是华盛顿国家外语中心(National Foreign Language Centre,NFLC)的前任主任。国家外语中心和我当时的工作单位--奈梅亨大学(Nijmegen)应用语言学系在学术和交流方面联系很多。迪克和我们当时的系主任西奥·J.M.范埃尔斯在语言政策研究方面合作密切。
我常去国家语言中心,跟很多人讨论外语教学的现状,例如迪克·布莱希特(Dick Brecht),后来还有罗恩·沃尔顿(Ron Walton),他们思维敏捷,我深受启发。迪克和萨拉从国家语言中心退休之后,一有机会我还是会去拜访他们,我非常欣赏迪克从社会学家的角度看待应用语言学的见解。在1994年的会面中,他建议我写一本关于应用语言学中的社会学的书,这样或许能为应用语言学成为一门学科做出贡献。迪克始终强调,把一个学科的社会政治意义嵌入更大的背景是非常重要的。我非常感谢迪克和西奥·范埃尔斯这些年来对我的启发和支持。因此,我把此书献给他们。
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是在2014年2月和3月的上午完成的。那时,我住在旧金山21街1号公寓3775室。我和妻子马乔琳(Manjolijn)有一个学期的学术假期,我们决定和她的女儿奥德丽(Audrey)、女婿斯科特(Scott)以及他们的小儿子本吉(Benji)一起待几个月。我也非常感谢他们对我的支持,感谢他们让我体验到一个以孩子为中心的真实的家庭生活,感谢这次美酒与美食之旅,也感谢NBA比赛。创作这本书的经历妙不可言,但是,看着他们12周大的婴儿成长让我意识到,生活中还有许多比应用语言学历史更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