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女性,战争与回忆 了解中国女性地位蜕变史
》
售價:NT$
347.0

《
失落世界的幻境:博物馆里的古生物复原艺术
》
售價:NT$
857.0

《
明仕录(真实还原明代精致生活)
》
售價:NT$
1015.0

《
文心雕龙义证(全四册)
》
售價:NT$
1622.0

《
国史大纲(上下册)(简体字版)
》
售價:NT$
500.0

《
长寿:逆转和延缓衰老的科学饮食(上下册)
》
售價:NT$
857.0

《
安史之乱:历史、宣传与神话(40幅插图,深度还原安史之乱重要战事)
》
售價:NT$
704.0

《
亚伯拉罕的行李:中世纪印度洋世界的饮食、日用与旅行技艺
》
售價:NT$
602.0
|
編輯推薦: |
从 “心” 出发,探索管理智慧,以软和硬的完美融合,打造卓越企业!
|
內容簡介: |
本书作者在企业管理实践的路上义无返顾地艰辛探索,探寻着从“物本管理”到“人本管理”具体化为“心力管理”的规律和实践方式。本书共分九章。第一章基于“任何管理模式都蕴含着民族文化的内涵”的认知,描述传统文化与黑松林心力管理之间的连接点,重点描述黄桥的历史、人物,由远及近地阐发“传统”在心力管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第二章重点描述“刚健有为”的君子人格与优秀企业家之间的关系,结合自身从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勤思好学、刚健有为等特性做了描述,道出了企业家在将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卓越管理力量过程中的作用。第三、四、五章从“以德育人”“以情感人”“以行塑人”角度介绍黑松林“心力管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与管理员工,打造具有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坚强团队。第六章“和谐组织”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和谐管理与和谐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以及黑松林和谐团队创建的过程及其对企业成长的支撑作用。第七章“诚信经营”,结合黑松林在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的故事,介绍黑松林的“心力营销”在商业活动中经营人心,与客户建立长期持续的合作关系。第八章“权变管理”主要介绍心力管理的权变思维,即管理要随着具体情境发生变化,体现了中国式管理的柔性之美。第九章“用心管理,管到心里”是全书的总结,结合案例故事,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哺育的“心力管理”在黑松林的企业实践中发挥作用。
|
關於作者: |
刘鹏凯,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百姓学习之星,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化工作协执行主席兼秘书长。长期致力于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研究与实践,创立的“心力管理”模式被清华大学中国工商管理案例库和哈佛商学院案例库收录,先后出版管理专著《黑松林,我的太阳》《细节的响声》《漫话企业细节管理》《漫话企业文化管理》《心力管理》《漫话心力管理故事》《心力管理故事》《知心、聚心、塑心——心力管理的操作艺术》,出版散文集《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修一条心路》,连续两届获得江苏省社科成果奖。
|
目錄:
|
第一章 那一方水土 1
第一节 文化黄桥 3
第二节 诗书继世的何家 8
第三节 黄桥老字号的遗韵 14
第四节 我的父亲母亲 23
第二章 锻造“刚健有为”的君子人格 35
第一节 虽为贾者,咸近士风 37
第二节 向优秀的企业家学管理 42
第三节 创业维艰 50
第四节 勤俭持家 55
第五节 感谢读书 64
第六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0
第三章 以德育人 79
第一节 种树不种菜 81
第二节 打好“地基” 88
第三节 细究到底 95
第四节 巧用方法 10 3
第五节 授人以渔 111
第六节 无为而治 118
第四章 以情感人 127
第一节 将“薪”比心 129
第二节 “家”,应该是让人放心的地方 135
第三节 关爱,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 142
第四节 “真”“诚”是一对孪生兄弟:创建和谐的劳资关系 149
第五节 关爱员工要“有酒有肉” 154
第五章 以行塑人 163
第一节 将员工“锻造”成不普通的人 165
第二节 现场有“神明” 177
第三节 执行制度毫不含糊 183
第四节 小施惩戒效果更好 192
第五节 “文化养成”是关键 200
第六章 和谐组织 209
第一节 用“心力管理”打造和谐组织 211
第二节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217
第三节 人与组织的和谐相处 222
第四节 巧用制度促和谐 232
第五节 和谐组织:觉悟就是“见我心” 239
第七章 诚信竞合 249
第一节 以客户为中心 251
第二节 心力营销 260
第三节 经营人心 269
第四节 专注品质:用心做明天的生意 274
第五节 文化营销 281
第八章 权变管理 291
第一节 管理需要随情境变化 293
第二节 “水煮新鲜”的工作方法 299
第三节 从领导说了算,到“点长”当家 306
第四节 管理的目的是激活 312
第五节 以竞合策略化敌为友 318
第九章 用心管理,管到心里 323
第一节 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325
第二节 老徐的“设备病历表” 329
第三节 机修点长小江的两个密封圈 333
第四节 雷打不散的队伍 336
|
內容試閱:
|
序 一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源 启中国式现代管理新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于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被创造和丰富,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成为滋养中国式现代化的不竭营养。它包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价值观念、艺术情趣和科学智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矿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管理既是人类的一项基本实践活动,也是一个理论研究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在各个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从个体管理到组织管理,从经济管理到政务管理,从作坊管理到企业管理,管理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和充实新的内容。而在历史进程中,一个国家的文化将不可避免地对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以说,每一个重要时期的管理方式无不带有深深的文化印记。随着中国步入新时代,在管理领域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已经成为一项应用面广、需求量大、题材丰富、潜力巨大的工作,在一些重要领域可能产生重大的理论突破和丰硕的实践成果。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管理方面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等待提炼和转化。比如,儒家倡导“仁政”思想,强调执政者要以仁爱之心实施管理,尤其要注重道德感化与人文关怀。借助这种理念改善企业管理,将会推进构建和谐的组织人际关系,提升员工的忠诚度,增强其归属感。又如,道家的“无为而治”理念延伸到今天的企业管理之中,就是倡导顺应客观规律,避免过度干预,使组织在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实现自我调节与发展,管理者与员工可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个体的创造力。再如,法家的“法治”观念启示企业管理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严谨的体制机制确保组织运行的有序性与规范性,做到赏罚分明,激励员工积极进取。可以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现代管理提供了多元的探索视角与深厚的理论基石。
第二,现代管理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功能和作用。现代管理是在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中产生并发展的科学工具,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自近代西方工业革命前后,现代管理理念与方法不断创造革新,在推动企业从传统的小作坊模式向大规模、高效率的现代化企业,进而向数字化企业转型的过程中,文化的作用被空前强调,由此衍生的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成为企业发展最为强劲的内生动力。以文化引导的科学管理,要求不仅要有合理的组织架构设计、生产流程优化等手段,而且要有周密的人力资源规划、奖惩激励机制等方法,这都极大地增强了员工在企业中的归属感并促进员工发挥能动作用,在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的同时体现重要的社会价值。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之所以在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须臾不可缺少,是因为其体现出企业的使命不仅是获取利润,更要注重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积极影响力,推动人类社会向着更加文明、和谐、包容、可持续的方向迈进。今天,管理又面临数字技术的挑战,更加需要更多元的思想基础和文化资源的支持。
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结合研究具有极强的必要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现代管理理论多源于西方,在应用于本土企业与组织时,往往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难以充分契合中国员工与生俱来的文化背景与社会心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与行为准则能够为现代管理面对中国员工时提供本土化的解决方案,使其更具适应性与生命力。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指导性、亲和性、教化性而能够在现代企业中找到新的传承与发展路径,其与现代管理的结合能够为经济与社会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种结合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与组织的管理水平,增强文化自信,还能够为世界管理理论贡献独特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与共同发展。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钢铁、建材、石化、高铁、电子、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通过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大步迈向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高端,成果显著。中国企业取得的每一个成就、每一项进步,离不开中国特色现代管理思想、理论、知识、方法的应用与创新。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既有“洋为中用”的丰富内容,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密不可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融合”丛书(以下简称“丛书”)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旨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深度融合探寻路径、总结经验、提供借鉴,为推动中国特色现代管理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
“丛书”汇聚了中国传统文化学者和实践专家双方的力量,尝试从现代管理领域常见、常用的知识、概念角度细分开来,在每个现代管理细分领域,回望追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对应领域,重在通过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和智慧精华,以“古今融会贯通”的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以期推出对我国现代管理有更强滋养力和更高使用价值的系列成果。
文化学者的治学之道,往往是深入研究经典文献,挖掘其中蕴含的智慧,并对其进行系统性的整理与理论升华。据此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现代管理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理论支撑。研究者从浩瀚典籍中梳理出优秀传统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管理实践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为现代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
实践专家则将传统文化理念应用于实际管理工作中,通过在企业或组织内部开展文化建设、管理模式创新等实践活动,检验传统文化在现代管理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并根据实践反馈不断调整与完善应用方法。他们从企业或组织运营的微观层面出发,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结合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现实案例,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更具操作性与针对性。
“丛书”涵盖了从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理论研究到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应用实践案例分析等多方面内容,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丛书”不仅是研究成果的结晶,更可看作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理念的重要尝试。还可以将“丛书”看作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它全方位、多层次地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管理中应用与发展的工具包。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本图书都凝聚着作者的智慧与心血,或是对某一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管理语境下的创新性解读,或是对某一行业或领域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管理效能的深度探索,或是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融合实践中成功案例与经验教训的详细总结。“丛书”通过文字的力量,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现代管理的智慧传递给广大读者。
在未来的发展征程中,我们将持续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管理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工作。我们坚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在现代管理的广阔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多彩的光芒。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融合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是为序。
朱宏任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