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王朝的赌局:宋徽宗联金灭辽的致命抉择
》
售價:NT$
398.0

《
盔甲骑士:为自己出征(纪念版)
》
售價:NT$
254.0

《
地图中的战争史.海战篇(世界知名历史学家杰里米·布莱克口碑之作!)
》
售價:NT$
755.0

《
预见6G
》
售價:NT$
449.0

《
全球视野下的投资机会
》
售價:NT$
449.0

《
地图中的战争史.陆战篇(一本书看透军事地图对500余年来近现代世界的塑造)
》
售價:NT$
857.0

《
我们的箱根驿传
》
售價:NT$
332.0

《
思想的手法:如何“做中国哲学”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一盏茶中见天地,半卷书里品千年” ——《茶文学十五讲》带您开启一段跨越时空的茶香文韵之旅。 ?古今名篇荟萃,一册览尽茶文学精华?
精选中国历代茶文学名家经典,以十五个主题巧妙串联茶诗、茶词、茶曲、茶文多元体裁,展现茶文学的丰富面貌,揭示茶文化内涵的演变,构建完整的茶文学知识图谱。使文学爱好者可赏其韵,茶道研习者能究其理,亦可作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的教材教参。
?深度解读 实用附录,鉴赏与研究并重?
独家收录多篇茶文学冷门佳作,特别附录“茶圣”陆羽的《茶经》全文,并辅以专业的注释与解读。面向茶文化爱好者与研究者,本书不仅提供逐篇解析,更从历史背景、文学手法、哲学思想等多角度展开探讨,内容全面丰厚,兼具品读、收藏与研究价值。
适合谁阅读?
? 希望提升文学素养的茶道修习者
? 想系统了解茶文化的文学爱好者
? 需要茶文化素材来写作的创作者
? 传统文化课程教师备课参考资料
? 做传统文化课程教材或课外学习资料
……………………
|
內容簡介: |
茶香悠悠,文韵袅袅。翻开本书,开启一段穿越时空的茶文学之旅。遴选古今茶文学名篇佳作,以十五个主题,将茶诗、茶词、茶曲、茶文等不同类型的作品串联起来,展现茶文学的丰富面貌与独特魅力。
此外,本书还展现了茶文学的深厚内涵。从茶酒之辩的妙趣,到茶赋的典雅风致,从茶馆的热闹,到茶人的风采,每一篇章都似一盏佳茗,让读者在字里行间品味茶香,感受茶文学带来的心灵触动。
|
關於作者: |
张轶韪,女,1972年5月生,辽宁抚顺人。辽宁师范大学文学学士,现任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抚顺师专)副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学、茶文学教学与研究,主持并参与省、市级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崔晓晶,女,1981年12月生,辽宁辽阳人。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现任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抚顺师专)讲师。主要从事中国文学、传统文化及茶文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参与省、市级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
目錄:
|
第一章 茶 诗
第一讲 茶艺的演进
1.娇女诗(节选) ………………………………………… 晋·左 思 005
2.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 宋·范仲淹 007
3.试院煎茶 ………………………………………………… 宋·苏 轼 012
4.试 茶 …………………………………………………… 宋·陆 游 016
5.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 ………………………………… 宋·杨万里 019
6.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 …………………………………… 明·徐 渭 023
7.试新茶同人分赋 ………………………………………… 清·孔尚任 026
第二讲 茶文化的丰富
1.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 唐·李 白 029
2.喜园中茶生 ……………………………………………… 唐·韦应物 032
3.西山兰若试茶歌 ………………………………………… 唐·刘禹锡 034
4.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 唐·卢 仝 037
5.题茶山 …………………………………………………… 唐·杜 牧 041
6.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 宋·苏 轼 043
7.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 宋·苏 轼 046
8.采茶词 …………………………………………………… 明·高 启 048
9.余姚瀑布茶 ……………………………………………… 明·黄宗羲 050
茶诗扩展阅读篇目
1.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因寄此诗 ……… 唐·白居易 053
2.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 唐·白居易 054
3.茶(宝塔诗) …………………………………………… 唐·元 稹 054
4.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 唐·皎 然 055
5.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 ……………………… 唐·皎 然 056
6.茶山诗 …………………………………………………… 唐·袁 高 057
7.茶 舍 …………………………………………………… 唐·皮日休 058
8.茶 舍 …………………………………………………… 唐·陆龟蒙 059
9.煮 茶 …………………………………………………… 唐·皮日休 059
10.煮 茶 ………………………………………………… 唐·陆龟蒙 060
11.茶磨二首(其一) …………………………………… 宋·梅尧臣 060
12.寄茶与平甫 …………………………………………… 宋·王安石 061
13.汲江煎茶 ……………………………………………… 宋·苏 轼 062
14.回文诗二首 …………………………………………… 宋·苏 轼 062
15.以小团龙及半铤赠无咎并诗用前韵为戏 …………… 宋·黄庭坚 063
16.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 ………………………………… 宋·陆 游 065
17.临安春雨初霁 ………………………………………… 宋·陆 游 065
18.寒 夜 ………………………………………………… 宋·杜 耒 066
19.游龙井 ………………………………………………… 元·虞 集 066
20.雪煎茶 ………………………………………………… 元·谢宗可 067
21.茶 筅 ………………………………………………… 元·谢宗可 068
22.寄新茶与第四女 ……………………………………… 清·黄宗羲 069
第二章 茶 词
第三讲 茶的品饮—茶中相思情味
1.西江月·龙焙 …………………………………………… 宋·苏 轼 074
2.满庭芳·茶 ……………………………………………… 宋·黄庭坚 076
3.满庭芳·茶词 …………………………………………… 宋·秦 观 079
4.小重山 …………………………………………………… 宋·李清照 082
第四讲 茶的品饮—文人茶的意境情怀
1.踏莎行·茶词 …………………………………………… 宋·黄庭坚 087
2.鹧鸪天·竹炉汤沸火初红 ……………………………… 明·徐 渭 090
3.沁园春·送友人入山采茶 ……………………………… 清·陈维崧 092
4.扫花游·试茶 …………………………………………… 清·朱彝尊 095
第五讲 咏物—泉水、茶具、茶图
1.水龙吟·题瓢泉 ………………………………………… 宋·辛弃疾 099
2.好事近·咏茶筅 ………………………………………… 宋·刘 过 103
3.踏莎行·卢仝啜茶手卷 ………………………………… 宋·张 炎 106
4.百字令·惠山酌泉 ……………………………………… 元·张可久 109
第六讲 咏茶性
1.蓦山溪·咏茶 …………………………………………… 宋·王 质 113
2.解佩令·茶肆茶无绝品至真 …………………………… 金·王 喆 116
茶词扩展阅读篇目
1.行香子·茶词 …………………………………………… 宋·苏 轼 119
2.品令·茶词 ……………………………………………… 宋·黄庭坚 120
3.杏花天 …………………………………………………… 宋·辛弃疾 120
4.定风波·暮春漫兴 ……………………………………… 宋·辛弃疾 121
5.摊破浣溪沙 ……………………………………………… 宋·李清照 122
6.玉楼春 …………………………………………………… 宋·陈与义 123
7.摊破浣溪沙 ……………………………………………… 宋·周紫芝 124
第三章 茶 曲
第七讲 茶曲雅俗之辩
1.[正宫]黑漆弩·顾渚紫笋 …………………………… 元·冯子振 128
2.[双调]水仙子·青衣洞天 …………………………… 元·张可久 131
3.[中吕]喜春来·赠茶肆(其二) …………………… 元·李德载 133
第八讲 茶酒兼美之论
1.[中吕]喜春来·赠茶肆(其三) …………………… 元·李德载 136
2.[中吕]红绣鞋·赏雪偶成 …………………………… 元·周德清 138
3.[中吕]小梁州·茶铺 ………………………………… 明·陈 铎 140
4.[中吕]朝天子·扫雪煎茶 …………………………… 明·王九思 142
茶曲扩展阅读篇目
1.[双调]新水令·题西湖 ……………………………… 元·马致远 144
2.[双调]拨不断 ………………………………………… 元·马致远 145
3.[越调]天净沙·赤松道宫 …………………………… 元·张可久 145
4.[中吕]红绣鞋·怀古 ………………………………… 元·张可久 146
5.[双调]水仙子·山斋小集 …………………………… 元·张可久 147
6.[双调]水仙子·瑞安东安寺夏日清思 ……………… 元·乔 吉 147
7.[中吕]喜春来·赠茶肆 ……………………………… 元·李德载 148
8.[越调]天净沙·嘲歌者茶茶 ………………………… 元·周德清 151
9.[双调]落梅风·雪中十事 …………………………… 元·陈德和 152
第四章 茶 文
第九讲 茶酒争胜
1.茶酒论 …………………………………………………… 唐·王 敷 157
2.《茶董》小序 …………………………………………… 明·陈继儒 163
第十讲 茶赋典识
1.荈 赋 …………………………………………………… 晋·杜 育 171
2.茶 赋 …………………………………………………… 宋·吴 淑 174
3.煎茶赋 …………………………………………………… 宋·黄庭坚 181
第十一讲 茶馆与茶的地域特征
1.茶 肆 …………………………………………………… 宋·吴自牧 187
2.茶馆(原文略) ……………………………………………… 黄 裳 192
第十二讲 茶人群像其一:忠君爱国之情
叶嘉传………………………………………………………… 宋·苏 轼 195
第十三讲 茶人群像其二:高山流水之情
1.闵老子茶 ………………………………………………… 明·张 岱 208
2.茶和交友(原文略) ………………………………………… 林语堂 212
第十四讲 茶人群像其三:乱世奋起
喝 茶……………………………………………………………… 鲁 迅 216
第十五讲 茶的民族文化价值
1.喝茶(原文略) ……………………………………………… 杨 绛 221
2.粗饮茶(原文略) …………………………………………… 张承志 223
茶文扩展阅读篇目
1.斗茶记 …………………………………………………… 宋·唐 庚 226
2.煮茶梦记 ………………………………………………… 元·杨维桢 228
3.宜 茶 …………………………………………………… 明·田艺蘅 229
4.茶夹铭 …………………………………………………… 明·李 贽 235
5.识张幼于惠泉诗后 ……………………………………… 明·袁宏道 236
6.斗茶檄 …………………………………………………… 明·张 岱 237
附录 茶经
茶 经………………………………………………………………………… 240
一之源………………………………………………………………………… 241
二之具………………………………………………………………………… 243
三之造………………………………………………………………………… 245
四之器………………………………………………………………………… 248
五之煮………………………………………………………………………… 252
六之饮………………………………………………………………………… 255
七之事………………………………………………………………………… 257
八之出………………………………………………………………………… 265
九之略………………………………………………………………………… 269
十之图………………………………………………………………………… 271
主要参考文献………………………………………………………………… 272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茶 诗
古代诗歌体裁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包括古诗 (唐以前的诗歌) 、楚辞、乐府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近体诗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
在中国诗歌史上,咏茶诗层出不穷。中国茶诗萌芽于晋,兴盛于唐宋,元明清余音缭绕,至今不绝如缕。就茶诗的形式而言,有古风、歌行、律诗、绝句、联句、宝塔、回文、顶真以及竹枝词、试帖诗、宫词等,可谓丰富多彩。据统计,中国以茶为题材和内容涉及茶的诗有数千首,盛唐以后的中国著名诗人几乎全都留下了咏茶诗篇。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茶文学的发轫期。唐代之前写到茶的诗仅有四首,它们是孙楚的《出歌》、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左思的《娇女诗》和王微的《杂诗》。一般认为我国第一首写及茶的诗歌是《娇女诗》。
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代,诗家辈出。同时,中国的茶业在唐代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饮茶风尚在全社会普及开来,品茶成为诗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诗人品茶咏茶,因而茶诗大量涌现。严格来说,我国诗与茶的全面有机结合,是唐代尤其是唐代中期以后才显露出来的。
唐代茶诗中,最脍炙人口的,首推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白居易撰有茶诗五十余首,数量为唐代之冠。
宋代茶诗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参与的作家和创作的数量都极为可观,这些作品对当时流行的点茶、分茶、斗茶做了全面的反映。范仲淹的《斗茶歌》可以与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相媲美,苏轼、黄庭坚、陆游也喜爱茶事,擅长茶诗的写作,作品不仅数量多,佳作名篇也很多。
元明清时期,中国的茶叶生产与贸易都有很大发展,但就茶诗成就而言,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体裁,比之唐宋却逊色不少。当然,这与中国文学本身的发展演变也有关。
现代,由于白话文学的兴起,古典诗词的作者越来越少,但也偶有一些名家的名作闪耀着光辉。
第一讲 茶艺的演进
茶作为当代的三大饮品之一,从食用、药用到饮用的转变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作为饮品,茶的饮用方式也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唐代“茶圣”陆羽开创了煎茶法,开启了清饮风尚。宋代流行点茶法,并以点茶法为基础,形成了斗茶的茶俗和分茶的茶艺。唐宋时代皆推崇蒸青团饼茶,需要将团饼茶研磨成茶末之后再饮用,这种状况直至崇尚自然茶味的明代茶人手中才发生改变,冲泡法大行其道,流传至今。在茶诗中可以看到茶艺鲜活的演进历程,从这些诗化的茶史记录中又可以窥见茶人们别样的心路历程及他们对茶艺、对人生的独特追求。
对应篇目:
1.娇女诗 (节选) 晋·左 思
2.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宋·范仲淹
3.试院煎茶 宋·苏 轼
4.试 茶 宋·陆 游
5.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 宋·杨万里
6.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 明·徐 渭
7.试新茶同人分赋 清·孔尚任
1.娇女 ① 诗(节选) 晋·左 思
【作者简介】
左思(约250—约305),字太冲。西晋文学家。齐国临淄 (今山东淄博东北) 人。其诗杰出当时,情辞慷慨,笔力劲健。《咏史》八首、《娇女诗》为其名作。钟嵘曾称其“风力” (《诗品》) 。清陈祚明赞云:“太冲一代伟人,胸次浩落,洒然流咏。似孟德而加以流丽,仿子建而独能简贵。创成一体,垂式千秋。” (《采菽堂古诗选》) 其《三都赋》构思十年方写成,名重一时。“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原有集,已佚。后人辑有《左太冲集》。
【原文】(节选)
吾家有娇女,皎皎 ② 颇白皙 ③ 。小字 ④ 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⑤ 。……其姊字惠芳 ⑥ ,面目粲 ⑦ 如画 ⑧ 。轻妆 ⑨ 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⑩ 。……驰骛 ? 翔园林,果下 ? 皆生摘。红葩 ? 掇紫蒂,萍实 ? 骤抵掷 ? 。贪华风雨中,倏忽 ? 数百适 ? 。……止为荼荈 ? 据 ? ,吹嘘对鼎鬲 ? 。脂腻 ? 漫 ? 白袖,烟熏染阿锡 ? 。衣被皆重地 ? ,难与沉 ? 水碧。
【注释】
①娇女:据《左棻 (fēn) 墓志》记载,左思有两个女儿,长名芳,次名媛。这里的娇女,即左芳及左媛。②皎皎 (jiǎo) :光彩的样子。③白皙:面皮白净。④小字:乳名。左媛,字纨素。⑤清历:分明,清晰。⑥惠芳:左芳,字惠芳,是纨素之姊。⑦粲 (càn) :美好的样子。⑧如画:美如画。⑨轻妆:淡妆。⑩纺绩:纺纱织布,续麻为缕叫绩。?驰骛 (w ù) :乱蹦乱跳。?果下:果实下垂。?红葩 (pā) :红花。?萍实:泛指一般果子。?骤抵掷:频繁投掷。?倏忽:迅疾貌。?适:往。?荼 (tú) 荈 (chuǎn) :荼,苦菜。荈,晚采的茶,泛指茶。?据:安坐。?鬲 (lì) :类似于鼎的烹饪器。?脂腻:油腻。?漫:污染。?阿锡 (xì) :此代指衣服。阿,细的丝织品。锡,古通“緆”,细布。?重地:指衣服上底色因油污烟熏,弄成多种颜色了。?沉:浸入水中。这句说衣服难以浸入清水中洗涤干净。
【学习提示】
本诗见于《玉台新咏》,上文为诗歌的节选。本诗与同时期其他三首涉及茶事的诗歌 (孙楚《出歌》、张载《登成都白菟楼》、王微《杂诗》) 略有不同,它对茶事的描写更为贴切细致,展现了一幅活泼生动的小儿女煮茶图,笔触间流露着活泼的生机。它对茶事的描写更为生活化,说明茶已成为士大夫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一般认为我国第一首茶诗是《娇女诗》。
诗中“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鬲。”描画作者的两个小女儿学着大人模样煮茶,又等不得水慢慢开,鼓着腮向鼎下吹火的有趣场面。其中涉及当时的茶俗:1.诗中所用茶器为鼎鬲,说明当时还没有专门的茶器,尚与酒器、食器混用。2.诗中描写场景为煮茶,说明当时茶的饮用方法为煮饮。
总体上说,本诗以女子为主要描写对象,旁涉茶事,虽已经体现出了两晋时期茶与文学尤其是诗歌的结合,但终非以茶为主体的创作。这时期的咏茶诗,仅止于旁涉茶事,较之唐宋之作,无论在作品的数量、内容的深度还是艺术的表现等方面,都有所匮乏。
【学习任务】
“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鬲。”两句写两个女孩儿模仿大人煮茶的情景,形象地勾画出她们娇憨活泼的性格,请根据诗句分析当时茶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