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伦巴第街:美联储如何成为最后交易商
》
售價:NT$
296.0

《
权力与财富 晚清时期的金融博弈(以金融视角重构晚清史,揭开晚清金融体系背后的权谋暗战)
》
售價:NT$
367.0

《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修订译本
》
售價:NT$
367.0

《
微海幻境:神秘海洋生物微观之旅
》
售價:NT$
1015.0

《
企鹅海盗史
》
售價:NT$
454.0

《
镰仓幕府与外来冲击:蒙古袭来与日本历史的转型
》
售價:NT$
500.0

《
启功谈诗词
》
售價:NT$
275.0

《
中华药商:中国和东南亚的消费文化
》
售價:NT$
296.0
|
編輯推薦: |
《存在与真理》是海德格尔担任弗莱堡大学校长时期,在1933年夏季学期和1933—1934冬季学期的授课内容,收入海德格尔全集36/37卷。
|
內容簡介: |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夏季授课内容,题目为“哲学的基本问题”,这部分的目的是通过与黑格尔思想的对峙赢得德意志民族此在的基调。揭示出形而上学的两个决定性的基础:数学和基督教,而黑格尔的形而上学是一种神学-逻辑学。第二部分是冬季授课内容,题目为“论真理的本质”,通过解读赫拉克利特箴言和柏拉图“洞穴之喻”以及《泰阿泰德》,海德格尔论述了真理的本质作为斗争和无蔽,并细致考察了非真理的本质。
|
關於作者: |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代表作有《存在与时间》《形而上学导论》《林中路》等。海德格尔对于存在、时间、技术、语言和真理等问题有着独特的见解,其在现象学、存在主义、解构主义、诠释学、后现代主义、政治理论、心理学及神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译者简介:
朱清华,北京大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德国弗莱堡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古希腊哲学(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现象学(尤其是海德格尔哲学)。现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际海德格尔学会会员,国际柏拉图协会会员。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J育部项目多项。有多部著作、译著出版。
|
目錄:
|
哲学的基本问题(1933年夏季学期)
导言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历史的根本事件
主体部分 基本问题和形而上学――为跟黑格尔的对峙作准备
第一章 传统形而上学的形成、变化和基督教印记
第二章 近代形而上学的体系及在其首要决定性基础中处第一位的:数学
第三章 近代形而上学体系中的基督教规定性和数学性的-方法论的奠基思想
结论
论真理的本质(1933/1934年冬季学期)
导论 本质问题的棘手性和不可回避性
第一部分 真理和自由:对柏拉图《理想国》中洞穴之喻的一个解释
第一章 真理发生的四个阶段
第二章 善的理念与无蔽状态
第三章 非真理的本质问题
第二部分 就非真理的本质的问题对柏拉图的《泰阿泰德》的一个解释
第一章 对希腊知识-概念的初步思考
第二章 泰阿泰德对知识的本质问题的回答以及对它们的拒绝
第三章 ψευδηζ δοξα的可能性问题
附录Ⅰ 1933年夏季课程笔记和草稿
附录Ⅱ 1933/1934年冬季学期大课的记录和计划
编者后记
译后记
|
內容試閱:
|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象学在汉语学术界引发了广泛的兴趣,渐成一门显学 。1994年10月在南京成立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此后基本上保持着每年一会一刊的运作节奏。稍后香港的 现象学学者们在香**立成立学会,与设在大陆的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常有友好合作,共同推进汉语现象学哲学事业的发展。中国现象学学者这些年来对域外现象学著作的翻译、对现象学哲学的介绍和研究著述,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均值得称道,在我国当代西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中国的现象学事业才刚刚起步,即便与东亚邻国日本和韩国相比,我们的译介和研究也还差了一大截。又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此间出版的翻译和著述成果散见于多家出版社,选题杂乱,不成系统,致使我国现象学翻译和研究事业未显示整体推进的全部效应和影响。有鉴于此,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与香港中文大学现象学与当代哲学资料中心合作,编辑出版《中国现象学文库》丛书。《文库》分为“现象学原典译丛”与“现象学研究丛书”两个系列,前者收译作,包括现象学经典与国外现象学研究著作的汉译;后者收中国学者的现象学著述。《文库》初期以整理旧译和旧作为主,逐步过渡到出版首版作品,希望汉语学术界现象学方面的主要成果能以《文库》统一格式集中推出。我们期待着学界同仁和广大读者的关心和支持,借《文库》这个园地,共同促进中国的现象学哲学事业的发展。
《中国现象学文库》编委会
2007年1月26日
现在德意志民族(Volk)正在经历伟大的历史性瞬间,大学里的青年们知道这种伟大。那么是什么正在发生?德意志民族整体正来到自身,即它正寻求它的领导。通过这个领导,已经走向自身的民族正在创造它的国家(Staat)。这个民族正在自我塑造进国家中,创建起持久性和稳定性,成长为国民(Nation)。国民承接过民族的命运(Schicksal)。这样的民族在诸多民族中赢获了它的精神使命,并为自己创造了历史。这种发生远远地伸展进一个晦暗未来的艰难生成中。在生成之际,大学的青年们同时已经觉醒,等待它的召唤。这意味着,他们出于这样的意志生活:寻求培养和教育,使得他们对精神-政治的领导权而言成熟且坚强,这种领导权是未来民族为了在诸民族之世界中的国家而委托给他们的使命。
所有本质性的领导都出自一种伟大的、在根本上被遮蔽的天职的力量。这种天职首先且最终是一个民族的命运所保有的精神的民族的使命(Auftrag)。必须在民族及其个体的心灵和意志中去唤醒对这个使命的认识,并使之扎根。
这种认识却不只是通过了解某些当代的事实和情况,或者获悉现今德意志民族的政治局势而获取的。这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不是决定性的。对德意志民族的精神-政治使命的认识是对它的未来的认识。这种认识也不是对那种将会变成现实的,被下一代人确定为当时之事实的东西的认识。这种预言性的知识对我们而言是被禁止的,幸而是被禁止的,因为它会消耗和窒息所有行动。
如果民族要成长为伟大民族的话,那么关于这个使命的认识就是那种具有挑战性的知识,是关于那必须先于所有其他事物并为了所有其他事物的知识。这种知识要求那尚未是的东西,而跟那恰正是的东西争执,并且崇敬那曾经是的东西之伟大。这种要求、争执和崇敬合起来就是那种伟大的不安,在这种不安中,我们真实地、完全地是我们的命运。我们的存在就是这个不安结构(Gefige):崇敬地自我嵌构(Sichfügen)进那提出要求的命令(Verfugen)中。唯当要求着--争执着--崇敬着寻找我们自己,我们才是。我们通过追问我们是谁而寻找自己。谁是在其存在的根据中带有这个历史和这个天命(Geschick)的民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