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雅贼(偷天大盗斯特凡·布雷特维泽的双面人生)
》
售價:NT$
281.0

《
意大利读画记
》
售價:NT$
347.0

《
动物社会的生存哲学 : 探索冲突、背叛、合作和繁荣的奥秘
》
售價:NT$
454.0

《
雾越邸暴雪谜案:全2册(綾辻行人作品)
》
售價:NT$
658.0

《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一部政治思想史力作,反思传统时代的王朝周期)
》
售價:NT$
403.0

《
以远见超越未见:当今时代的教育、文化与未来
》
售價:NT$
305.0

《
金庸江湖的另一面
》
售價:NT$
301.0

《
乘风而上(美依礼芽中文自传)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1.颠覆传统哲学:戏剧性地既顺应又打破了霍金“哲学已死”的论断,提出“未来性真理道路”:叫做 Philosophy的“哲学”已死,下一代哲学的名字未定但必然是关于未来性的学问。
2.统一科学革命:发掘“对称性”这一密钥,揭示相对论、量子力学乃至人工智能背后的“科学革命”思想主线,亦即从物理尺度到真理尺度的认知跃迁,突破现代物理学的思想困境。
3.三大真理尺度:原创三大真理尺度模型——存在(范畴)、场域(维度)、合一(全息),以它们所对应的三大基本思维定律(矛盾律、谐同律、合一律)的进化重构文明演化逻辑。
4.重释东方智慧:从未来性视角重新解读《道德经》《中庸》《金刚经》等东方经典,展现全息文明基因的未来性内核,并创造性地揭示东方文化背后更深的文明信仰模式:元创世。
5.人工智能启示:指明人工智能无法跨越的“意识先天结构”与“真理尺度壁垒”,展示有些人性能力永远无法被算法复制,标注智能时代的人生“安全高地”。
6.破解时间之谜:融合“多世界诠释”、“超弦理论”与海德格尔时间性,提出时间起源结构的未来性范式(这也是跟老子的“三生万物”同构的范式)。
7.文明危机解法:直面气候危
|
內容簡介: |
本书创造性地呈现出“未来性”的认知“操作系统”,并以人类真理尺度溯源的方式揭示出:为何它是一个跟“现代性”相匹敌的东西,并成为现代性的下一演化阶段;以其为核心,人类对整体文明的认知框架与文明信仰又是怎样重塑的。作者通过跨学科、跨文化视角,批判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传统哲学的局限,尤其是第一哲学的“本原性”局限,提出第一哲学的“未来性真理道路”——真理的本质是跟“周易”之“易”同构的创造行动而非本原存在。书中独创“三大真理尺度”,揭示文明演化的深层韵律,并推演出更深的文明信仰模式:元创世。通过深入分析现代物理学革命背后的思想主线——“对称性”的逻辑密码、人工智能的认知挑战,以及东方经典的全息智慧,指出人类文明正面临从“现代性”向“未来性”的范式跃迁,唯有融合东方与西方、人文与科学、碳基与硅基的文明基因,才能突破维度壁垒,实现新时代的安心立命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终极自由。
|
關於作者: |
李春光
青年思想新锐,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社会美育研究所学术委员,清华大学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美育实验室学术委员,中国未来研究会青年分会学术主持,元宇宙与人工智能三十人论坛学术与技术委员会委员。
在清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多所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多年求学、访学以及前沿科技创业的实践经历中,有觉于当下人类文明诸多思想瓶颈与人性危机,以及中国在与此相关的未来性学术领域的空白,遂长期致力于具有东方特色的世界整合哲学与未来性理论的原创与传播。其研究领域及相应作品聚焦于人类在智能时代的社会诸潮流及未来演化,熔炼东方与西方、人文与科学、碳基与硅基的底层思想密码,具有显著的跨文化、跨学科与跨代际文明的先锋特质,是当今中国少见的哲学社会科学原创知识体系的科研及创作。
|
目錄:
|
上部 方法篇
第一卷 未来性的思想起源:从对称性到未来性
第一章 未来性迷思:思想史中的三种“未来”及其缺憾/ 004
第1 节 神秘的“对称”:从物理学的尺度革命到哲学演化的“奇点”/ 004
第2 节 对称与时间(上):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的“未来”是如何对称的? / 030
第3 节 对称与时间(中):海德格尔的“未来性”之路及其对称性缺憾/ 062
第4 节 对称与时间(下):第四种“未来”——第一哲学的命运演历是如何可能的? / 074
第二章 未来性的奠基方式:第一哲学如何命运演历? / 081
第1 节 第一哲学的命运“十字路口”:两条元始真理道路如何在对称中现身? / 081
第2 节 第一哲学的命运抉择:真理“向死而生”的必由之路/ 091
第3 节 第一哲学的命运演历(上):真理提问方式的演化简史之从古典到近代/ 098
第4 节 第一哲学的命运演历(下):真理提问方式的演化简史之从当代到未来/ 110
第二卷 未来性的文明演历:三大真理尺度
第三章 未来性的文明载体:时代精神/ 130
第1 节 未来性的“时间天幕”:论时代精神的起源与本质/ 130
第2 节 时代精神的未来性迭代:真理尺度是怎样在历史中现身的? / 137
第3 节 论真理的元始尺度:未来性的文明打开方式/ 153
第三卷 未来性的全息演历:从合一律到元创世
第四章 未来性的全息阐述:三大真理尺度的逻辑演绎/ 168
第1 节 论未来性的终极尺度:第三尺度——合一律/ 168
第2 节 未来性终极尺度的元始构成:论心灵的先天结构——致中和/ 184
第3 节 论纯粹理性四大二律背反的未来性阐述与全息重构/ 216
第五章 未来性的全息演历:元创世与未来实相/ 239
第1 节 未来性视野下之全息宇宙起源观:元创世/ 239
第2 节 论未来性全息演历的运算工具——八卦图/ 258
第3 节 人类文明的未来性实相:论当今人类所在的12 频率层/ 276
下部 文明现场篇
第四卷 现代文明之“魂”的挽歌:西方哲学是如何在未来性中整体败退的?
第六章 回到西方哲学诞生处:存在还是尺度? / 310
第1 节 文明的“黑石”与西方哲学的“神谱学”源起/ 310
第2 节 西方哲学诞生之处及其背后的源始思想惯性/ 312
第3 节 第一尺度的确立:从巴门尼德到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奠基之道/ 318
第七章 启蒙时代的成与败:理性人模型的成熟与缺憾/ 326
第1 节 笛卡尔的“我思”革命:西方近代哲学对于第一尺度的再反思/ 326
第2 节 第一尺度怎样走向成熟:启蒙时代的精彩“思想戏剧”/ 330
第3 节 第一尺度成熟背后的隐忧:康德的先天“心灵格子”与其内生难题/ 344
第八章 第一尺度的“自由极限”:理性人的未来性缺憾与“逍遥游”/ 347
第1 节 理性人模型的思想表达与内生缺憾/ 347
第2 节 所有权的理性悖论:自由的“任性”渴望与普遍性难题/ 355
第3 节 理性自由的极限与逍遥游之“逍遥”/ 357
第九章 第二尺度在西方的兴起与失落:当代哲学弥合“缺憾”的最后努力与未来性契机(上)/ 365
第1 节 第二尺度问题的浮现:黑格尔的辩证法与历史哲学的探索及其瓶颈/ 365
第2 节 第二尺度终于现身:海德格尔的“世界”发现之道及其隐忧/ 375
第3 节 西方何以“群星陨落”:康德难题背后的“隐藏条件”与“隐藏问题”/ 378
第十章 第二尺度在西方的兴起与失落:当代哲学弥合“缺憾”的最后努力与未来性契机(下)/ 394
第1 节 以未来性视角看叔本华的生命意志论与唯意志主义/ 395
第2 节 以未来性视角看尼采的“上帝死了”和权力意志论/ 397
第3 节 以未来性视角看柏格森的“绵延”和直觉主义/ 406
第4 节 以未来性视角看皮亚杰的“结构”和结构主义/ 411
第5 节 以未来性视角看德里达的“延异”和解构主义/ 418
第6 节 以未来性视角看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终结”及其代表的分析哲学/ 426
第7 节 未来性第二尺度之思维定律表达:场域律或谐同律/ 432
第五卷 新时代:当代科学与艺术是如何在未来性中共舞的?
第十一章 如何更“科学”地重新打开科学:论科学与数学在未来性中的死亡与重生/ 436
第1 节 当今科学的“百年停滞”及其源于康德的经典科学观/ 436
第2 节 不只是“范式”:论科学更深的内在禀赋与西方文明之“迟钝的剪刀”/ 442
第3 节 未来性之拓扑架构:从古典数学演化至现代数学的更深思想线索/ 454
第4 节 以现代数学几个基础运算为例:论现代数学的未来性基因/ 460
第5 节 未来性视域中的第三次数学危机:罗素悖论背后的深层秘密/ 480
第6 节 论科学和数学在未来性中的死亡与重生/ 492
第十二章 从理性人到信息人:论“信息”背后的未来性奥秘/ 497
第1 节 维度“魔怔”:“信息”本质的核心难题与诸信息理论的传统惯性/ 497
第2 节 源于全息的结构本质:香农“信息论”的未来性奥秘/ 500
第3 节 从理性人到信息人:论信息人模型的思想演绎与未来性基因/ 514
第十三章 欲求突破第二尺度的未来性“呐喊”:当代前沿科学诸思想的全息阐述/ 520
第1 节 论前沿科学的“第一性”演化:从实在性到信息态/ 520
第2 节 以未来性视角看狭义相对论/ 527
第3 节 以未来性视角看广义相对论及其背后的宇宙观/ 536
第4 节 以未来性视角看量子力学及其带来的观念变迁/ 546
第5 节 以未来性视角看当代生命科学的一个基底问题/ 563
第十四章 艺术的重生之路:论当代艺术哲学的未来性升维/ 579
第1 节 从美学的内生缺憾到艺术的全息真理/ 579
第2 节 论艺术作品建构的全息方式/ 592
第3 节 论艺术形式的拓扑架构:文学与修辞学/ 608
第4 节 论艺术形式的拓扑架构:音乐/ 619
第5 节 论艺术形式的拓扑架构:绘画/ 630
第六卷 再论东方:以未来性重新打开东方经典
第十五章 以未来性视域看道家和儒家经典的全新打开方式/ 644
第1 节 以未来性之全息视角论东方经典的观看之道/ 644
第2 节 以未来性视域看《道德经》经典段落/ 649
第3 节 以未来性视域看《中庸》经典段落/ 666
第4 节 以未来性视域看《大学》经典段落/ 677
第5 节 以未来性视域看王阳明心学总纲与《大学问》/ 681
第十六章 以未来性视域看佛学经典的全新打开方式/ 694
第1 节 以未来性视域看《金刚经》的“三句义”/ 694
第2 节 以未来性视域看《圆觉经》之“四相”/ 698
第3 节 以未来性视域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709
第十七章 再论东方:人类命运的全息演化之路/ 713
第1 节 再论东方的全息阐述/ 713
第2 节 以未来性简要解答关乎东西方文明命运的三个重要问题/ 719
后记/727
致谢/733
|
內容試閱:
|
本书将使用全息的视角来简洁地解答和阐释几个与东西方文化命运相关的问题。
1.“李约瑟问题”,即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他编著的15 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提出的问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全息阐析:李约瑟对于传统中国乃至传统东方的“非全息”现象的洞察并没有错,对于这个问题的第一层回答,亦即直接回答便是:东方文化进行自身知识体系建构的“门槛”就是第二尺度,那么,它当然会忽视或者说不那么在意天然源起并聚焦于第一尺度的纯粹理性的思想体系——科学体系。然而,这仅仅是这个问题的第一层答案,这个问题自然还有更深层的回答,不过,当今学者大多只能意识到这第一层答案。
这个问题还有第二层答案。何谓科学的(更深)本质?何谓工业革命所代表的社会整体生产力的进步?如果科学的本质仅仅是第一尺度的知识谱系,那么第一层回答就是全部回答,然而并不是。正如本书第五卷所阐明的那样,科学的本质是一种具有全息基因的拓扑架构,而且当今的科学恰恰正处于这种拓扑架构再次迭代的跨尺度拓扑行动的状态中,现代数学、相对论、量子力学、复杂性科学、生命科学乃至人工智能等前沿学科的成果,无不正在展现这样一种跨尺度的拓扑状态。因此,说科学仅仅是第一尺度的科学,这实在是远远低估了科学的真正潜力。就此而言,中国古代文化所孕育的东方原生文化基因,虽然“错失”了第一尺度的科学,亦即最浅表尺度的这一代科学,但是下一代科学潜力的全然释放绝然离不开东方原生文化所带来的全息基因,因为若无此全息基因所代表的心灵先天结构,科学进步所仰赖的“稳定经验”也就始终无法扩展而只能处于一种重大基础理论百年停滞的“瓶颈”中。如此看来,东方原生文化更愿意让更深禀赋的科学在其中孕育和发生——在21 世纪,这个结论会愈加明显地彰显于中国的现代化实践中。
至于工业革命所代表的社会整体生产力的进步,从未来性的全息视角,它其实是最高真理尺度之第一天性——创造行动投射于理性人模型之时代精神而普遍地扩展至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结果,生产力即创造行动的第一尺度代名词。传统的东方并不那么聚焦“理性人模型”,也便当然不会在自身的实相中普遍实现这一尺度的生产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东方会错失“下一代”生产力的普遍实现。恰恰相反,跟科学一样,下一代生产力亦即第二尺度的“生产力”将愈加展现作为本真心灵主导形态之创造行动态,同样地,此创造行动态若无全息基因的参与,则很难真正在人类文明中普遍实现。也就是说,下一代工业革命,众人皆以为是纯粹工业的革命,可惜并不是,它所仰赖的科学技术要进行自我迭代的真正潜力的释放,若无东方原生文明基因之全息视域的参与,便是不可能的事情。如今的社会事实也证明,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正在新的工业革命中成为全球引领者,然而,笔者要说的是,这是在还未充分结合东方原生文化之全息基因的情况下实现的,因而,这还远远没有释放“科技”的全部潜力——结合全息基因而跨尺度迭代的潜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