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方法论手册 2025年修订版 官方指导手册
》
售價:NT$
1520.0

《
人形机器人:产业变革商业机遇与未来趋势
》
售價:NT$
449.0

《
没有人能让我不快乐
》
售價:NT$
214.0

《
汉匈战争三百年
》
售價:NT$
454.0

《
成为作家:提升创造力、自律性、谦逊和毅力的专业指南(写作不是天赋,作家可以培养,人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作家梦)
》
售價:NT$
301.0

《
中国中世西北民族关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具身智能数据工程:标准、技术与实践指南
》
售價:NT$
509.0

《
人的觉醒:周代思想的启蒙景观
》
售價:NT$
816.0
|
編輯推薦: |
巴师夏在《经济和谐论》一书中构筑了他的经济和谐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力图证明经济和谐就是一种自由的和谐,平等的和谐,即在自由竞争和平等交换下,各个个人利益尤其是资本、劳动和才能的和谐一致。《经济和谐论》的中心思想是论证资本主义是自由贸易的社会,工人和资本家都是自由贸易的平等参加者,各阶级的利益是和谐一致的。
|
內容簡介: |
《经济和谐论》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的组织,人为的组织;需要,努力,满足;论人的需要;交换;论价值;财富;资本;财产,共同财产;地产;竞争。
|
關於作者: |
弗雷德里克·巴师夏(Frédéric Bastiat,1801-1850),19世纪法国的古典自由主义理论家、经济学家以及法国立法议会的议员。
译者简介:
唐宗义,先后留学于英国、法国,获法国巴黎大学博士。翻译家,杂文家。译有《经济和谐论》等。
|
目錄:
|
致法国青年
第一章 自然的组织,人为的组织
第二章 需要,努力,满足
第三章 论人的需要
第四章 交换
第五章 论价值
第六章 财富
第七章 资本
第八章 财产,共同财产
第九章 地产
第十章 竞争
第十一章 生产者,消费者
第十二章 两种箴言
第十三章 论地租
第十四章 论工资
第十五章 论储蓄
第十六章 论人口
第十七章 私人服务,公共服务
第十八章 骚乱原因
第十九章 战争
第二十章 责任
第二十一章 连带责任
第二十二章 社会动力
第二十三章 祸害
第二十四章 可完善性
第二十五章 政治经济学与道德、政治、立法、宗教的关系
|
內容試閱:
|
商务印书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义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着手分辑刊行。限于目前印制能力,每年刊行五十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将陆续汇印。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未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
这绝非夸夸其谈,而是可以用推理、类比严密地加以论证的。但直接的经验即观察不能用来作为论据。为什么?因为经验是真实的感受,而人既然不能在孤立状态中存活,我们也就无法以真实的感受来展示绝对孤立的后果。感官不可能对不存在的东西有真实的感受,人们可以让我明白,三角形永远不可能有四个角,但人们永远无法让我见到一种四个角的三角形。如果有人能做到这件事,三角形永远不可能有四个角的理论就不攻自破了。同样,要我提供经验性的证明,要我以真实的感受研究孤立状态的后果,这不啻是让我陷入自相矛盾的窘境,因为,对于人来说,孤立状态和生命是互相排斥的,我们从未见过,也永远见不到彼此毫无关系的人群。
我不知道是否有这样一些动物,它们由于生理构造而注定要在绝对孤立中走完生命的历程。如果有的话,自然肯定会使它们的需要和能力比例合适。还可以想象,这些动物的能力如果大于需要,它们就能改善自己,不断进化:如果能力与需要恰恰平衡,这些动物就不会进化。但是,我们无法想象它们的需要会大于能力,它们自出生之时起,其能力就完全能够适应其需要,至少是能力与需要以同样的比例发展,否则,这些动物一生出来就会死去,那样的话,我们也就不可能对它们进行观察。
可以肯定,在我们周围,没有任何一种生物有与人一样多的需要。任何一种生物的幼年时期都不像人那样脆弱,那样漫长,那样一无所有:成年时期不像人有那么广泛的责任,老年时期也不像人那样虚弱和痛苦。
退一步说,人的需要即使不多,也还有趣味,而为了满足这些趣味而对能力提出的要求,丝毫不亚于满足需要对能力提出的要求。刚能果腹就想吃得有滋有味,刚能遮体就想穿得体面些,刚能遮风避雨就想把屋子装饰得漂亮些,人不仅有最低的生理要求,还有更多的欲望。人总想探知自然的所有奥秘,驯服所有的动物,掌握所有的元素,了解地层,穿越大洋,飞上蓝天,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了解自己的意志和意愿的动力和规律,抑制自己的情欲,长生不老,像造物主那样将自然和人的同类以及自己牢牢地控制在手中。总之,人的愿望在无限中不断膨胀。
因此,人的能力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任何其他动物都无法与人比拟。只有人会比较、判断、推理、说话,只有人能预测未来,为未来而牺牲当前,只有人能将其劳动成果、思想和宝贵的经验代代相传,只有人具有可完善性,这种可完善性向无穷伸延,似乎直到世界尽头之外。
在这里有必要提出一个经济学的观点。人的能力无论大到什么程度,都不可能从无中创造出有来。人无法让现有的分子数量增加或减少,人的作用仅限于将其周围的物质加以改造或组合,使之为人所用。
改造物质,增加其效用,这就是生产,确切地说,这就是生产的一种方式。由此我得出结论,下面将会看到,价值永远不存在于这些物质之中,它存在于为改变这些物质所付出的努力之中,存在于这种努力通过交换与其他努力所作的对比之中。所以,价值只不过是对被交换的劳务量的评估,而与物质在其中是否起作用并不相干。例如,我为他人做了一次外科手术,从而为他人提供了直接劳务,或者,我为他人配制了一些药物,从而为他人提供了间接劳务,这都全然不影响价值的概念。当我为他人配制药物时,效用存在于物质之中,价值却存在于我所提供的劳务之中,存在于一个人为另一个奉献的体力和智力的努力之中。将价值归之于物质本身,这纯粹是一种借代现象;而在这种以及类似的情况下,由于暗喻的误导,科学迷失了正确的方向。
现在再来谈谈人的体质构造。如果我们停留在上述概念上,那么,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仅在于人的需要更多、能力更大而已;人和其他动物都既有需要也不乏能力。候鸟为寻找合适的温度而长距离迁飞,河狸搭桥过河,猛禽肆无忌惮地追逐猎物,猫耐心地守候在老鼠洞口,蜘蛛张网捕虫,所有动物都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出力。
自然赋予动物的需要和能力正好相等,自然对人则慷慨大度得多。为了迫使人成为社会的人,自然使人在孤立状态中的需要大于能力,而在社会状态中则能力大于需要,从而为更高层次的享受开拓了无限前景。所以我们应该承认,人之所以胜过其他动物,就人与造物主的关系而言,是因其宗教感情,就人与其同类的关系而言,是因其公正,就人与自己的关系而言,是因其道德,就人与其生存和发展手段的关系而言,则是由于一种不平常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交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