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青年律师的“攻守道”

書城自編碼: 415080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法律法律實務
作者: 李承蔚
國際書號(ISBN): 9787519799809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大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5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雾越邸暴雪谜案:全2册(綾辻行人作品)
《 雾越邸暴雪谜案:全2册(綾辻行人作品) 》

售價:NT$ 658.0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一部政治思想史力作,反思传统时代的王朝周期)
《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一部政治思想史力作,反思传统时代的王朝周期) 》

售價:NT$ 403.0
以远见超越未见:当今时代的教育、文化与未来
《 以远见超越未见:当今时代的教育、文化与未来 》

售價:NT$ 305.0
金庸江湖的另一面
《 金庸江湖的另一面 》

售價:NT$ 301.0
乘风而上(美依礼芽中文自传)
《 乘风而上(美依礼芽中文自传) 》

售價:NT$ 398.0
梁启超:维新1873—1898
《 梁启超:维新1873—1898 》

售價:NT$ 449.0
无路之路
《 无路之路 》

售價:NT$ 305.0
暗黑历史书系·古代战争史
《 暗黑历史书系·古代战争史 》

售價:NT$ 500.0

編輯推薦:
别让你的技巧
胜过你的品德
內容簡介:
这既是一本总结作者所思所想的作品,也是一本与青年律师对话的小册子,从作者的执业经历、人生阅历和思考观察展现律师的“功守道”,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律师价值观”。本书的切入点首先聚焦在律师的“才”与“德”,继而叙述了律师的“形”与“质”,论述了律师的“攻”与“防”,概述了律师的“思”与“行”等诸多看似简单实则深刻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都是与律师如何做人做事有关的浅显道理。但是,每位律师都要真正做到并非易事,本书此深入浅出、入情入理地分析研究了这些基本原理,可读性强,能够给读者以启迪和思考。
關於作者:
李承蔚
  先后毕业于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大学。70后律师,坤源衡泰(昆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西南政法大学首批咨询委员,西政英才推荐大使、西政云南校友会创始人,致公党云南省委法治建设工作委员会主任、致公党云南省委监督委员会委员,泰中国际仲裁与调解中心仲裁员,哈尔滨仲裁委仲裁员,贵阳仲裁委仲裁员,云南大学法学院兼职硕士导师,云南省社会组织评估专家人才库评估专家,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法院首批人民调解员,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听证员,云南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法律服务团副团长、昆明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理事,云南省律师协会公司法及合规管理法律业务研究委员会副主任。
  致力于政府法律顾问;公司法律、公司或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系统与合规管理;数字与知识产权法律;能源法律;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建筑工程、房地产;执行案件疑难杂症破解等法律实务深耕细作。一直倾力于民法基本理论、民法热点问题及民法哲学、法哲学等方面研究;先后在《中国法律评论》、《方圆律政》、《中国律师》、《民主与法制》、《社会科学家》、《温州大学学报》、《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原《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政府采购》、《政府采购信息报》、《中国政府采购报》、《中国招标》、《招标与投标》、《云南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现代物业》、《重庆律师》、《广州律师》、《民法哲学研究》、《云南经济日报》等刊物发表实务文章上百篇,著述《法意人生》、《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典型案例研究》、《保险法律实务操作指引与风险防控》、《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法律实务操作指引与风险防控》、《青年律师的“攻守道”》,正筹划《写在法律边上》、《我的朋友圈——一位70后律师的自述》、《我与法学家》、《书缘与人缘》等专著出版,秉承“岁月流逝,笔耕不辍”的信念,诠释“嘴巴子、笔杆子、脚丫子”的“诸子文化精神”!
目錄
辑一 律师的才与德
篇 一 致青年律师:永远别让你的技巧胜过你的品德 003
一、律师不以“大小”论,而以“实质”区分 004
二、律师不应机械应承当事人,当以法律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 005
三、律师是抱有公正情怀的天使 007
四、律师不在于仿菩萨泥塑,而在于是否上道 008
篇 二 年轻律师怎样避免这些“常见病”
——与年轻律师谈心 012
一、浮躁:执业的多动症 013
二、自负:执业的认知失调 014
三、虚心好问:成长的营养供给 016
四、细致入微:进步的捷径 016
五、反思与进取:职业康泰的一剂良药 017
篇 三 对案件来者不拒?这三大忌讳你要了解 019
一、初涉者忌“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020
二、成长者忌“为富不仁” 021
三、功成者忌“为虎作伥” 022
篇 四 律师成长的三重境界,你到了哪层 025
一、贫贱不能移 025
二、威武不能屈 026
三、富贵不能淫 027
篇 五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律师 030
一、做人 030
二、做事 036
三、结语 041
篇 六 阅历与学历,究竟孰轻孰重 042
一、相辅相成 042
二、融为一体 043
三、殊途同归 043
辑二 律师的攻与防
篇 一 律师,如何避免与对方当事人的冲突 047
一、引子 047
二、准备:从预估冲突到阻隔于萌芽 048
三、表达:由技术转向艺术 050
四、君子三变,相融汇通 053
篇 二 如何成为一名不让法官讨厌的律师 054
一、法律共同体:是理想,还是虚妄 055
二、专业,通往尊严的名片 057
三、尊重,是唇齿相依的润滑剂 059
四、理性,对事不对人的基石 060
五、良好沟通,架起彼此欣赏的桥梁 060
六、细节,律师的理性底子 061
篇 三 律师自我管理的六大方面 065
一、时间管理 065
二、业务管理 068
三、知识管理 069
四、人际关系管理 070
五、情绪管理 070
六、健康管理 071
篇 四 律师的知识管理 073
一、学习才是硬道理 073
二、律师更要博览群书 074
三、执业需要刨根问底 075
篇 五 证据制作的四个核心要点 077
一、证据制作的内在逻辑梳理 077
二、慎用、少用“外力”作证 080
三、制订计划并与当事人反复推敲 082
四、追求形式的完美 083
篇 六 “危机公关”
——律师不能缺位 090
一、诊断:以法律为尺度 091
二、出招:以专业为武器 091
三、破解:以经验为道术 092
四、扭转:以综合素养为依归 092
辑三 律师的思与行
篇 一 律师别解 097
篇 二 忆律师执业出道时 103
一、不知深浅 103
二、投门无望 103
三、野蛮生长 105
四、出师未捷 105
五、梦想的力量 106
篇 三 谈及律师工作,也言及处事态度 108
一、不敢懈怠 108
二、勤能补拙 109
三、反思进取 110
篇 四 尽人事,自有天命 113
一、苦练内功,成事在己 113
二、必修、选修协调,合理搭配 114
三、“走出去,迎进来”的策略 114
四、自信人生,运筹帷幄 115
篇 五 地域决定律师的执业前途 117
一、言必称占据“北上广”高地的“梦魇” 118
二、“天时,地利,人和”固然重要,但切忌神话 118
三、“内圣”才能“外王”,褪掉“花花世界”的色彩 119
四、总结 120
篇 六 知不可而为,为而不有 121
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121
二、知不可而为 122
三、为而不有 123
四、“三定”规律 124
五、总结 125
篇 七 问道修德,反躬自省 126
一、青年律师得明白想要什么 126
二、如何去成就梦想 127
三、以什么状态去实现 129
辑四 律师服务的形与质
篇 一 法律顾问该为客户“顾问”些什么
——以公司法律服务为视角 133
一、控制力系统:股权分配的智慧 134
二、公司的平衡艺术:“三会一层”的治理结构 136
三、公司的软实力:人力资源库建设 137
四、公司的财富积累:开源节流的税务筹划 137
五、公司的资金保障:打通金融的“任督二脉” 138
六、公司的健康肌体:扭顺、健全经营系统 139
七、公司的形象设计:品牌建设 140
八、公司的整体人格维系:财富传承 141
篇 二 律师服务模式:“八化”的精微妙用 143
一、服务技能:专业化 143
二、服务管控:团队化、规范化、流程化 144
三、服务载体:产品化、可视化、信息化 147
四、服务理念:主动化 149
篇 三 律师专业化的三境界 151
一、看破 152
二、放下 153
三、自在 156
辑五 律师服务的甄别与拣选
篇 一 如何对待与客户的第一次见面 161
一、提防来访者:对人不对事 161
二、接待咨询者场所:我的地盘,我做主 162
三、骗取智慧:如何识别职业咨询 164
四、材料保管:如何安全接收当事人的材料 165
五、知与言:专业建议如何把握尺度 166
篇 二 请律师也要“货比三家” 168
一、理性:切忌病急乱投医 169
二、冷静:勿以承诺论英雄 170
三、客观:能力是价格的风向标 171
四、全面:知己知彼,用人不疑 173
五、甄别:律师是否具有时代使命 173
辑六 律所的形与质
篇 一 律所须去的几大陋习 177
一、去“专制化” 178
二、去等级化 179
三、去行政化 180
四、去过度商业化 181
五、去保守化 182
篇 二 我心仪的律所模样 184
一、律所的强与大 184
二、律所的小而美 185
三、律所的局部与整体 186
四、律所的精气神 186
篇 三 年轻律师如何选择律所 188
一、归宿感:家所情怀 189
二、荣誉感:集体人格光环 189
三、使命感:自我成长的引擎 190
四、紧迫感:伟大都是熬出来的 190
五、价值感:俗世人生需求的境界 191
篇 四 让你的合同管理“动起来” 193
一、合同文本的管理:合约载体的归属 194
二、合同动态化管理的六个节点 196
辑七 律所培养人才的式与范
篇 一 律所培养人才:传统“师徒模式”的革新 205
一、律所人才培养的现状 205
二、传统律所培养律师的模式 206
三、“维新求变”才是硬道理 210
篇 二 律所专业路径探索
——法自然学院成立感言 213
一、着力于“教”“学”“愿(院)”三字下功夫 214
二、学院输出的应为“资源” 216
三、虚实结合,“虚”得先行,“实”才靠谱 217
篇 三 实习律师应这样带 219
一、沟通的桥梁——尊重 219
二、合作的润滑剂——真诚 220
三、成长的代价——严厉 220
四、培养的法宝——施压 221
五、技能的指引——提点 221
六、行动的灯塔——示范 222
篇 四 青年律师培养 224
一、端正观念,求诸己 224
二、建立健全规范系统培养机制 226
三、建立师资人才库 226
四、形式多样,内容多元 227
篇 五 律师十诫 230
一、虚心 230
二、慎独 231
三、宽厚 233
四、吃亏 234
五、敏行讷言 235
六、不说人过 236
七、不文己过 237
八、不覆己过 237
九、闻谤不辨 238
十、不嗔 238
后 记 240
附 录 李承蔚:著书背后的人文关怀 243
著书人感言 249
內容試閱

  授业的难处
  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李承蔚律师写给青年同道的建言,类似艾伦·德肖维茨写给年轻律师的书札。
  书中的内容,部分是经验之谈,部分是思考所得,字里行间,不空谈,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霍姆斯曾经说过:“年轻人学习法律的地方是法学院,而不是律师的办公室”,这个观点我没有意见。然而,对于律师在执业活动中的技能与技巧,以及职场中的生存谋略,又或本书所称的“攻守道”,恐怕还得到律师的办公室去学习,法学院的课程中找不到这么接地气的内容。读者很幸运,李承蔚写的这本书,不啻向你们敞开了他的办公室。
  作者说话的对象,似乎不限于青年律师,也兼顾了更资深的群体和他们执业的机构。至少在我看来,所谓律师(所)的“才与德”“攻与防”“形与质”“式与范”等,不仅仅是青年律师要学的,也是任何一位律师需要终身研修的课程,而其中的精髓,比如“形与质”,更是每一家律所需要琢磨的问题,尤其是在普遍浮躁的世风之下,律所容易陶醉于外形的硕大,而忽略内在的品质。因此,作者关注“形与质”的辩证关系,可谓切中时弊。
  这些年我有一种印象,律师似乎特别能写,也特别能讲,类似的书,或相似内容的培训,层出不穷。本来法律已经够深奥了,因为有了各种“攻守道”,让我们这个职业也显示出了某种深奥,用王朔的话来说:幸亏有这样的人,拿无聊的生活做菜,那些没意思的事才在他们笔下显示出几分意思,看得高兴,好像大家都没白活似的。
  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嗜好,时不时喜欢用文字与人分享对职场的感悟,偶尔遇到三五个客套的点赞,便有为人指点迷津的成就感。其实这是一种错觉。正如德肖维茨所言,“大多数建言者只是在指导别人如何成为自己”,而事实上,个人的经验或感悟,未必适用于其他人,甚至,存在误导也未可知。
  这便是授业的难处。
  传统的授业讲究“手把手”的言传身教,由此形成了师徒关系。囿于认知和能力,这种点对点的教育难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二流的师傅很难教出一流的徒弟。若将这种教育模式放大,以授业的架势面对不特定的受众,或不免陷于尴尬,毕竟民间有高手嘛。
  因此,任何经验之谈,如果要写成书,面对不特定的读者,都需要借助研究来深化。易而言之,如果你讲的都是“应然”,那就未必是自己已经做到的,而是你认为应该做到的。若以这样的姿态来说话,或写书,不仅在内容上可以超越自己的体验,更是以平等的方式在与受众对话,仿佛在共同学习一门课程,避免了说教之嫌。
  德肖维茨很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告诉读者:“我坚信,模仿并不是恭维他人的最好方式,因为真正有个性的人,是永远都无法被模仿的。”他还说:“切记不要仅仅以‘多年经验’为由就轻信他人,在你对经验寄予厚望之前,一定要确信,提建议者已经从其经历中吸取了经验教训。”我认为这是极其高明的忠告,既让读者知道该如何读书,也让作者知道该如何写书。借助低调谦逊的导读,他提醒读者不要迷信大咖,而应当以审视的眼光来判断对方是否知行合一。坦率地讲,身为作者,仅凭这样诚恳的态度,就足以予人好感,至于书中当真存在不足,又有谁会吹毛求疵呢?
  任何一个作者,要消解授业的难处,最佳的方式莫过于放下身段,用温情的笔调与读者促膝谈心,将自己的体验、得失、反省及总结和盘托出,以期引起共鸣。恰这样的文字,比之那些满篇大词,悬鹄颇高地说道,更容易让人接受。本书的作者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的论事与说理,不粉饰,忌显摆,语言不铺张,点到为止,留下余味供人自品。这样的表达是颇合授业之道的。
  需要说明的是,我之所以悖于常态,省略了司空见惯的客套话,是因为我对这本书的完美呈现抱有更大的期待。作者请我作序,我则与之诚恳地交流,算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尽了自己的本分。毫无疑问,能够条分缕析,洋洋洒洒写出律师的“攻守道”,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至少我就没有这样的本事。也在这个意义上,我应该对作者表达敬意。
  孙渝于山城
  2025年4月24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