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莆田南少林武术桩功功法
》
售價:NT$
857.0
《
逊清奉天残留特权研究
》
售價:NT$
704.0
《
分职文昌:中国古代尚书省及六部体制研究
》
售價:NT$
539.0
《
弗里德里希二世皇帝:一部传记
》
售價:NT$
1034.0
《
阿非利加征服者:比拿破仑更伟大的西庇阿
》
售價:NT$
325.0
《
营救里斯本丸
》
售價:NT$
308.0
《
鸟瞰最美国保全书(刷边版)
》
售價:NT$
5489.0
《
上海市民生活记忆
》
售價:NT$
374.0
編輯推薦:
教学设计领域的经典之作,带领你从理论到实践,真正做到边学边用。
《系统化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领域的经典之作,自出版以来广受欢迎,迄今已更新至第九版。本书以系统观为核心,将教学视为一个由学习者、教师、教学材料、学习情境与管理者等多要素协同作用的有机整体,逐步引导读者掌握分析、设计、开发与评价教学的科学流程。本书的每一章结构清晰、内容详实,涵盖目标阐述、实例分析、案例研究、练习反馈等模块,既适合初学者入门,也适合专业人士深化理解。无论您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培训设计师,这本书都将为您提供扎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工具,助力构建高效而富有感染力的学习体验。
內容簡介:
本书第九版首先介绍了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模型,然后围绕模型中的“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分析、分析学习者与情境、书写行为表现目标、开发标准参照测验项目、开发教学策略、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设计和实施形成性评价、修改教学、设计和实施总结性评价”等步骤,深入探讨教学设计理论,着重介绍完成每一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并通过精心绘制的图表展示其学术、商业应用和背景研究。这是一本 “在做中学”的实用手册,书中提供了大量源自不同领域、涵盖不同学习结果类型的教学设计案例,同时还配备了两个贯穿教学设计各个步骤的完整案例,借助这两个完整案例的学习,你可以系统地经历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从而全面地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技能。
在第九版中,原书的每一章内容都经过了全面更新,同时新增了4个模块,其中介绍性“概述”有助于聚焦每章的主要观点和关键内容,“评价和修改”模块提供了评价所开发产品的详尽参考标准,设计过程“流程图”模块能够协助回顾和总结完成每一个步骤相关任务的要点,“专业和历史观点”模块则有助于了解相关理论和概念的发展脉络与趋势。此外,本书还融入了近年来教育技术、认知科学和学习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增加了对数字化学习环境、个性化学习、混合式学习等新兴领域的讨论,进一步充实了教学设计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方法。
關於作者:
沃尔特·迪克(Walter Dick)博士,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育学院的荣休教授,专注于教育技术学和教学设计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是现代教学设计领域的核心和领军人物。迪克教授著作颇丰,撰写了6部著作并多次修订,其中包括与卢·凯瑞合著的《系统化教学设计》以及与罗伯特·瑞泽(Robert A. Reiser)合著的《规划有效教学》(Planning Effective Instruction)等经典作品。他的研究和著作对教育技术专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教材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技术课程。他的工作推动了教学设计从经验主义向系统化、科学化的转变,影响了全球教育课程开发的标准。
卢·凯瑞(Lou Carey)博士,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教育学院的荣休教授,其主要研究领域涵盖课堂教学测量与评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评估、教育项目评价以及教学设计研究。她与沃尔特·迪克共同提出了迪克-凯瑞模型,并合著了《系统化教学设计》。她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践指南,将系统化模型与课堂教学结合,使理论更具可操作性,研究帮助教育工作者更高效地设计符合学习者需求的课程。她的另一本教材《学校学习的测量与评价》(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School Learning)也广受欢迎。其研究成果在教育和心理学领域的期刊上发表,如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等。
詹姆斯·凯瑞(James O. Carey)博士,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荣休教授,其研究方向包括教育技术与认知科学,强调技术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他从跨学科视角出发,推动了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影响了远程教育平台的设计逻辑,促进了数字化时代教学设计的适应性发展。
目錄 :
作者简介
前言
致教师
第1章教学设计导论
第2章借助起点—终点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第3章分析教学目标
第4章识别下位技能和起点技能
第5章分析学习者与情境
第6章书写行为表现目标
第7章开发评估工具
第8章规划教学策略:理论基础
第9章规划教学策略的传输和管理
第10章开发教学材料
第11章设计和实施形成性评价
第12章修改教学材料
第13章设计和实施总结性评价
附录
术语表
索引
內容試閱 :
译者序
《系统化教学设计》(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作为教学设计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凭借其严谨的理论体系、清晰的逻辑架构以及科学实用的设计模型,一直在教育界备受推崇。该书自1978年问世以来,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先后在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09年、2015年和2022年出版了它的修订版,持续引领着全球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方向。
在2004年和200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分别出版过该书第五版和第六版的中译本,为广大一线教师、培训者、教育研究者、教育技术开发者、教育管理者以及教育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有力推动了教学设计理论和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201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引进了该书第七版的英文影印本。但遗憾的是,该书第七版、第八版都没有中译本。本书是它的最新版本(即2022年第九版)的中译本。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习科学的不断进步以及教育理念的持续更新,教学设计逐渐演变为一门融合多学科智慧的实践科学。然而,教学设计作为连接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后疫情时代混合式学习成为常态、生成式AI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元宇宙教育场景不断涌现,这些变化使得教学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如何在数字化时代设计高效的教学也成为广大教育者不得不面对的新问题。在数字化转型重塑教育生态的背景下,本书第九版中译本的出版恰逢其时,它将进一步凸显系统化教学设计方法论的时代价值。
本书在继承前作核心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近十年教育技术的变革与教学理论的突破,对原有框架进行了迭代与优化,具有以下四个鲜明的特点:
(1) 系统化方法的深入贯彻。本书以系统观为核心,以系统化设计模型为主线,将教学过程视为一个有机系统,从“确定教学目标”到“设计和实施总结性评价”,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紧扣,形成一个教学设计的闭环。同时,将学习者、教师、教学材料、学习情境及管理者等成分有机整合,构建一个完整的旨在引发学习的教学系统。这种系统化的设计方法,不仅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清晰的框架和流程,而且强调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有效互动,从而使教学设计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此外,本书还配备了两个贯穿教学设计各个步骤的完整案例——正文中提及的是团体领导力培训设计案例,附录中是以作文写作为目标的学校课程设计案例。借助这两个完整案例的学习,读者可以系统地经历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从而全面地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技能。
(2) 理论结合实践,注重教学设计技术的应用。本书在深入探讨教学设计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完成设计过程中每一步骤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同时还提供了大量源自不同领域、涵盖不同学习结果类型的教学设计案例,诸如“银行交易”“入住酒店”“读出刻度值”“更换汽车轮胎”以及“打高尔夫球”等。这种安排有助于读者将教学设计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3) 内容组织架构清晰,可读性高。除了作为导论的第1章外,本书其余各章均包含以下11个模块:(1)目标,(2)概述,(3)概念,(4)评价和修改,(5)实例,(6)案例研究,(7)专业和历史观点,(8)流程图,(9)练习,(10)参考答案,以及(11)参考文献和推荐读物。每章引导读者学习模型中的一个步骤,并借助精心绘制的直观图表呈现学术、商业应用和背景研究,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总结相关内容。书中所选用的实例均是读者在现实生活中易于接触到的熟悉场景,有助于读者将更多精力专注于教学设计本身。本版的介绍性“概述”有助于读者聚焦于每章的主要观点和关键内容,“评价和修改”模块为教学设计者提供了评价所开发产品的详尽参考标准,设计过程“流程图”模块能够协助读者回顾和总结完成模型中每一步骤相关任务的要点,“专业和历史观点”模块则有助于读者了解相关理论和概念的发展脉络与趋势。
(4) 注重与时俱进的理论融合与跨学科视角。本书广泛吸收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三种主要学习理论的精华,对教学设计的理论框架不断进行优化,巩固了教学设计和开发中学习理论的基础,更加重视教学设计的动态性与适应性,强调不同理论流派间的关联与融合。例如,在第3章中关联布鲁姆的学习结果领域与加涅的学习结果类型;在第8章中关联认知教学设计阶段、迪克-凯瑞教学设计过程与建构主义规划实践,阐述和示范了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融入迪克-凯瑞设计模型的方法。此外,本书还融入近年来教育技术、认知科学和学习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增加了对数字化学习环境、个性化学习、混合式学习等新兴领域的讨论,进一步充实了教学设计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方法,这为读者形成跨学科视角、积极探索数字化时代的高效教学指明了方向。
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充满了创造性。教学设计既需要基于实证研究的理论指引,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持续反思、评价与修改。正如本书作者所强调的,系统化教学设计并非一成不变的公式,而是一个动态且不断迭代的过程,这一特性在本书新版的迪克-凯瑞模型图中得以充分体现。教师或培训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体悟作者的创造性,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把书中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创造性地纳入自己的实践中。
作为译者,我们深感荣幸能将这部凝结了作者半个世纪智慧的名著,以崭新面貌呈现给中文读者。我们期望,本书的翻译出版能为广大教师、培训者、教育研究者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创造一个全面深入、与时俱进地学习教学设计的机会,推动我国教学设计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助力教学水平的提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好地落实教育立德树人任务,服务于教育强国建设。
本书虽经多轮译校和审校,但因译者水平和时间有限,难免存在某些疏漏、不当乃至错误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朋友不吝赐教,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本书的翻译和出版能够得到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