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桂冠之下:科学家的雄心、焦虑与突围

書城自編碼: 415097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教育
作者: 约瑟夫?赫曼诺维奇
國際書號(ISBN): 9787313331342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5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何以为帝:雍正继位新探(清史泰斗冯尔康,从继位疑案读懂中国封建皇权,看清人性与制度的极致博弈)
《 何以为帝:雍正继位新探(清史泰斗冯尔康,从继位疑案读懂中国封建皇权,看清人性与制度的极致博弈) 》

售價:NT$ 347.0
元照英美法词典(简装学生版)
《 元照英美法词典(简装学生版) 》

售價:NT$ 505.0
防患于未“燃”:故宫历史上的火灾与消防(在故宫) 探秘故宫防火智慧 解码古建营造技艺
《 防患于未“燃”:故宫历史上的火灾与消防(在故宫) 探秘故宫防火智慧 解码古建营造技艺 》

售價:NT$ 403.0
从家族企业到商业世家:创业家族世代繁荣的路线图
《 从家族企业到商业世家:创业家族世代繁荣的路线图 》

售價:NT$ 403.0
敦煌石窟乐舞图像研究
《 敦煌石窟乐舞图像研究 》

售價:NT$ 857.0
剑桥俄国史:第一卷 从早期罗斯到1689年
《 剑桥俄国史:第一卷 从早期罗斯到1689年 》

售價:NT$ 1250.0
原来数学还可以这样学
《 原来数学还可以这样学 》

售價:NT$ 407.0
典籍里的中国  第二辑
《 典籍里的中国 第二辑 》

售價:NT$ 653.0

內容簡介:
本书通过对60位物理学家细致入微的传记式访谈,揭示了科学家如何理解和看待他们的工作,同时通过有血有肉的叙事,深入到了科学家的情感世界之中。通过这些叙事,我们可以了解科学家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如何因自我怀疑而陷入焦虑、如何调整自己的职业预期、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等等。在本书中,物理学家剖开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不仅分享了初出茅庐时的雄心壮志,也表达了行将退休时壮志未酬的遗憾;他们讲述了取得科研突破时的喜悦,也道出了科研进展不顺时的无奈。作者不仅展现了科研事业的艰辛与魅力,更揭示了组织文化和社会环境如何塑造科学家的职业认同、职业想象和职业叙事,进而影响其职业生涯的发展。
關於作者:
作者简介:
约瑟夫·赫尔曼诺维奇(Joseph C. Hermanowicz),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士、美国乔治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专攻高等教育研究,研究工作涉及多个重要领域:职业与职业生涯、组织文化、生命历程研究以及科学社会学。
译者简介:
沈文钦,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理论与政策、高等教育史和高等教育社会学,重点关注研究生教育、通识教育、学者早期职业生涯、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学生流动等议题。
目錄
导引
工匠的精神、规范的工作和未知的前途
洞悉叙事:细节与重复
在众神阴影下
当今时代的雄心
结论与概述
第一章 研究概述及背景
访谈
大学
第二章 学术世界
道德秩序:三个世界的运行规则
身份认同
结论
第三章 职业往事
职业起点
青春迷雾
世界间的差异:职业终点
世界内的差异:职路分歧
结论
第四章 职业未来
世界间的差异:存在与生成
世界内的差异:独辟蹊径
环境的力量,个人的力量
感受时间的影响
结论
第五章 矛盾与自洽
与恶魔交手:心声与挣扎
评估总体满意度
女性科学家
结论
第六章 声音与视野
科学的内部分化
引出主叙事的概念
科学职业生涯的生态
科学界的生活
注释
內容試閱
正如人们在几乎所有其他行业中会遇到的人一样,本书中所描述的科学家也是各色各样的。有些人年迈,有些人年轻,有些人正值中年。他们的事业或始终稳定,或已经萎靡,或已然“腾飞”。通过观察这些差异,本书研究了科学家们看待自身职业生涯的观点:他们现在身处何地,曾经走过何处,未来将向何方。这些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多彩的棱镜,透过它,我们不仅可以看清哪些因素驱动人前行,还能看到哪些因素令人停滞不前。简言之,这本书想询问并探讨的是:科学家行为背后的驱动力。
这项研究与科学社会学中的大部分内容不同。一方面,这项研究无疑属于科学社会学,因为它与科学家及其工作所在的制度世界有关。另一方面,这项研究也在“人类生命历程”研究这一领域找到了归宿,该领域至今仍与研究“科学”本身完全分离。然而,尽管以前上述领域相距甚远,现在却能很好地融合,并具有开辟有趣的新领域的真正潜力——在具体情境中研究职业生涯——我希望本书能体现出这种创新性。这种双焦点视角将呈现真实生活中的科学职业生涯如何在现实的跌宕起伏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目前,许多科学社会学家专注于“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建构主义”包含各种不同的方法,一般由一系列对社会条件和过程的探究组成,正是这些社会条件和社会过程选择性地塑造了可以称之为“科学知识”的知识。而我将关注生产知识的人——“科学家”。本书不关乎科学中的“知识”建构,而是要研究科学中的“职业”建构。在本书中,我将通过观察科学家的职业生涯在其工作的社会环境中如何发展,来开辟一个新的方向。我们不仅能获得新的观察视角,还能对作为“人”的科学家进行深入观察。
在明确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关于科学家而不是科学知识的时候,我意识到有些人可能会怀疑这项研究是否回到了一个较早的研究路线上——一个主要由罗伯特·默顿(Robert K.Merton)及其学生开辟的领域,这个领域被称为科学社会学的哥伦比亚传统。
尽管科学社会学是默顿学派的核心兴趣,但这一传统集中在诸如绩效模式、奖励制度和科学分层的性质等问题上;它很少提及我在这里要重点讨论的主题——身份和工作的象征意义。此外,哥伦比亚传统很大程度上采取定量分析,与我做的解释性叙事分析相距甚远。更重要的是,通过将生命历程的观点引入职业生涯,我以默顿学派从未尝试过的方式开始了对科学家的研究。
这本书面向以下几个读者群。第一,这本书明确涉及科学家们如何体验和公开展示他们的生活,所以意在与那些对生命历程研究感兴趣的读者进行交流。第二,因特别关注职业,这本书也面向那些对职业发展感兴趣的读者。第三,因主要关注科学家们如何在他们的职业发展中创造自我认同,这本书同样面向对社会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
此外,这本书还面向对教育感兴趣的读者。在对生命历程的研究基础上,我将我的研究对象放在他们工作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而不是将他们与之分离。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中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大学,这些不同的环境如何影响职业生涯、促使其成型、帮助构建对个人历程的叙事,构成了这项研究的主要部分。我用大量篇幅论述了学校的结构和文化。因此,这项工作涉及教育社会学,特别是与大学研究有关的领域。
因为科学家是我的研究对象,而且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有关职业想象、愿望、恐惧和焦虑,所以这本书的读者也包括在职科学家(以及像他们一样的人),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其他人的职业生涯都抱有兴趣。
最后,由于这本书也面向更广泛的读者,我也有机会得以完整地探讨本书的核心意图。进行这项研究时,我需要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任何人,不管是在学术界之内还是之外,可能都梦想投身于科学事业,而这一深奥的领域对许多人来说往往是如此遥远。我的答案是,科学事业讲述了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社会故事,这个故事关乎所有在一生中想要取得伟大的成就、实现某种不朽的人,哪怕这一想法还算不上一种强烈的欲望。
就像艺术家或运动员一样,科学家跟随众神——那些因超凡成就留名青史的人。这些人物的成就为踏上职业征途的后继者树立了竞争标杆。谁会渴望成为一个平庸的约翰尼·尤尼塔斯(Johnny Unitas)
,一个二流的贝多芬,或者一个“水货”牛顿?对伟业的渴望——对人生可能性的构想——点燃并维持着职业生涯。这对科学家来说是真实的,对艺术家、建筑师、宇航员、医生、律师、作曲家、诗人、政治家或运动员来说也是如此。在所有的职业共同体中,其成员最终都要接受是否具有独创性、发明成果和突出成就这些崇高标准的评价。
但是,成就伟业的人很少,近乎实现伟业的人也不多。只有在经历了现实生活中的职业生涯之后,人们才会甘居这一职业领域的“庙堂之外”。这本书不仅向我们讲述科学家的生活,还向我们讲述所有怀揣着使命感的人的生活,这种对职业的使命感使他们走上了英雄般的道路。这本书还揭示了一种更广泛的文化,这种文化高度重视由雄心壮志所引领的人生历程。正如人们生活的篇章,在接下来的篇幅中,我们会看到那些追梦之人的职业生涯如何发展,他们的梦想或微小,或宏大。
就像本书所描述的人的复杂的职业生涯一样,这项研究也走过了自己的道路。在这个漫长的项目结束时,我非常高兴有机会感谢一路上提供了大量帮助的人。多年来,查尔斯·比德韦尔(Charles Bidwell)、罗伯特·桑普森(Robert Sampson)和杰拉尔德·萨特尔斯(Gerald Suttles)无偿地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支持。愿这项研究及它的后续内容成为我对他们的感谢。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