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发展蓝皮书(2025)

書城自編碼: 415104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中国合成树脂协会聚碳酸酯分会 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122485489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54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日本公司法(第四版)
《 日本公司法(第四版) 》

售價:NT$ 913.0
故宫叙事:百年守宝传奇
《 故宫叙事:百年守宝传奇 》

售價:NT$ 403.0
女性,战争与回忆 了解中国女性地位蜕变史
《 女性,战争与回忆 了解中国女性地位蜕变史 》

售價:NT$ 347.0
失落世界的幻境:博物馆里的古生物复原艺术
《 失落世界的幻境:博物馆里的古生物复原艺术 》

售價:NT$ 857.0
明仕录(真实还原明代精致生活)
《 明仕录(真实还原明代精致生活) 》

售價:NT$ 1015.0
文心雕龙义证(全四册)
《 文心雕龙义证(全四册) 》

售價:NT$ 1622.0
国史大纲(上下册)(简体字版)
《 国史大纲(上下册)(简体字版) 》

售價:NT$ 500.0
长寿:逆转和延缓衰老的科学饮食(上下册)
《 长寿:逆转和延缓衰老的科学饮食(上下册) 》

售價:NT$ 857.0

內容簡介:
本书主要针对2024年聚碳酸酯领域的行业现状、供需变化、工艺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建议等展开。阐述电子电气、汽车、光学、医疗、包装、5G、卫星通信等重点领域对聚碳酸酯新材料的最新需求,分析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下一步发展对策和建议。书中包含了大量统计数据和调查研究成果,是有关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进行投资决策、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资料。本书可以为聚碳酸酯相关行业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投资决策、政策制定人员,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学)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制造企业及材料供应商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關於作者:
中国合成树脂协会聚碳酸酯分会简介中国合成树脂协会聚碳酸酯分会于2017年6月在北京成立,会员由聚碳酸酯产业链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团体等自愿组成,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制造、研发、贸易、运输、应用以及行业信息咨询与服务等,是聚碳酸酯全产业链的合作平台,为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由中国合成树脂协会管理和指导。聚碳酸酯分会的宗旨:整合及协调聚碳酸酯产业上下游资源,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努力构建形成聚碳酸酯行业及上下游产业链的政策法规沟通平台、应用平台、宣传平台。分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执行机构是由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理事会,日常办事机构是秘书处,由秘书长负责领导。中国合成树脂协会的前身为中国化工供销协会,该协会于1993年10月经原中国化学工业部批准成立。2011年1月,经民政部批准,更名为中国合成树脂供销协会;2020年6月,再次更名为中国合成树脂协会。截至2024年底,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共有会员企业约600家。内设综合管理部、会员服务部、媒体会展部和技术服务部四个部门。此外,还设有聚烯烃、ABS树脂、聚碳酸酯、聚酰胺、特种工程塑料、改性塑料、生物基与降解塑料、热成型、塑料循环利用、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及塑料、氨基树脂及塑料、不饱和聚酯树脂、催化剂与助剂、高功能薄膜、聚甲醛协作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17个分支机构。
目錄
第1章 聚碳酸酯产业发展概述 001
1.1 基本信息 002
1.1.1 分类 002
1.1.2 主要结构及性能 003
1.1.3 加工方式 012
1.2 全球产业发展及现状 012
1.2.1 全球发展历程 012
1.2.2 全球产业现状 016
1.3 中国产业发展及现状 023
1.3.1 中国发展历程 023
1.3.2 中国产业现状 027
1.4 聚碳酸酯产业未来展望 055
1.4.1 中国聚碳酸酯产业的未来发展 055
1.4.2 政策与市场驱动:国产替代与全球化布局 056
1.4.3 风险与挑战:产能过剩与贸易壁垒 057
参考文献 057
第2章 聚碳酸酯合成工艺与混配 059
2.1 合成工艺 060
2.1.1 界面缩聚法 060
2.1.2 熔融酯交换缩聚法 062
2.2 造粒与混配 064
2.2.1 造粒 064
2.2.2 混配 067
参考文献 076
第3章 聚碳酸酯主要原料与助剂 078
3.1 酚酮原料分析 079
3.1.1 合成工艺 079
3.1.2 苯酚市场情况 080
3.1.3 丙酮市场情况 087
3.2 双酚A原料分析 094
3.2.1 合成工艺 094
3.2.2 全球市场概况 096
3.2.3 中国市场概况 100
3.3 碳酸二甲酯原料分析 103
3.3.1 合成工艺 104
3.3.2 市场概况 107
3.4 碳酸二苯酯原料分析 111
3.4.1 合成工艺 111
3.4.2 市场概况 113
3.5 聚碳酸酯助剂体系 115
3.5.1 抗氧剂 115
3.5.2 光稳定剂 117
3.5.3 润滑剂 119
3.5.4 增韧剂 119
3.5.5 阻燃剂 120
3.5.6 其他助剂 122
第4章 聚碳酸酯下游应用 126
4.1 电子电气 127
4.1.1 家用电器 128
4.1.2 消费电子 137
4.1.3 办公设备 145
4.1.4 低压电器 147
4.1.5 电动工具 153
4.2 汽车 153
4.2.1 汽车照明 154
4.2.2 汽车车窗 156
4.2.3 汽车内外饰 157
4.2.4 新能源汽车 162
4.2.5 客车 165
4.3 板材/薄膜 165
4.3.1 板材 165
4.3.2 薄膜 171
4.4 光学 175
4.4.1 照明 175
4.4.2 光学透镜 178
4.4.3 光学镜片 179
4.4.4 光盘 180
4.5 医疗/包装 181
4.5.1 医疗 181
4.5.2 包装 188
4.6 新应用 189
4.6.1 5G 189
4.6.2 卫星通信 192
4.7 其他 193
参考文献 194
第5章 特种聚碳酸酯 196
5.1 概述 197
5.1.1 双酚A型共聚聚碳酸酯 197
5.1.2 共聚聚碳酸酯的优势 198
5.1.3 共聚聚碳酸酯的结构设计要素 200
5.1.4 共聚聚碳酸酯的分子设计与性能影响 201
5.1.5 共聚聚碳酸酯领域已商品化情况 206
5.2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 207
5.2.1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的特性 208
5.2.2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的应用领域 210
5.2.3 硅氧烷共聚聚碳酸酯具体应用案例和国产化分析 210
5.3 其他特种聚碳酸酯 212
5.3.1 基于双酚A及其他碳酸酯单元的共聚聚碳酸酯 212
5.3.2 基于双酚A及其他非碳酸酯单元的共聚聚碳酸酯 219
5.3.3 基于非双酚A型碳酸酯单元的均聚或共聚聚碳酸酯 227
5.4 结语与展望 230
参考文献 231
第6章 聚碳酸酯可持续发展 233
6.1 再生塑料行业政策与标准 234
6.1.1 政策 234
6.1.2 标准 240
6.1.3 认证 242
6.2 再生聚碳酸酯产业链 245
6.2.1 产业链图 245
6.2.2 构建高价值利用产业链 247
6.3 循环利用方法与技术 251
6.3.1 物理再循环 251
6.3.2 化学再循环 259
6.3.3 能量回收 265
6.3.4 使用基于循环生物质的替代性原料技术 265
6.4 未来发展趋势 266
参考文献 268
第7章 聚碳酸酯行业相关法规及政策 270
7.1 塑料行业宏观法规及政策趋势影响 271
7.2 生产工艺路线相关法规政策 280
7.3 双酚A相关法规政策 284
7.3.1 美国对食品接触材料的法规 285
7.3.2 欧盟对食品接触材料的法规 287
7.3.3 日本对食品接触材料的法规 290
7.3.4 中国对食品接触材料的法规 294
7.3.5 学院派与法规管理派之争 299
7.4 下游应用相关法规和标准 303
7.4.1 聚碳酸酯产品标准 303
7.4.2 电子电气行业相关标准 306
7.4.3 汽车行业相关标准 319
7.4.4 医疗器械行业相关标准 325
7.4.5 轨道交通行业相关标准 329
7.4.6 太阳能发电行业相关标准 331
后记 335
內容試閱
聚碳酸酯(PC)作为现代工业的“全能材料”,凭借卓越的综合性能,深度融入电子电气、汽车制造、医疗健康、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成为支撑高端制造与消费升级的核心材料。值此“十五五”规划开局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关键节点,《中国聚碳酸酯行业发展蓝皮书(2025)》的发布,既是对产业发展历程的全景式回顾,更是面向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指引。
过去十年,中国聚碳酸酯产业经历了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截至2024年末,国内产能突破381万吨/年,占全球总产能近50%,彻底改写了全球产业格局。这一成就的背后,是本土企业在界面缩聚、熔融酯交换等核心工艺上的持续突破,是万华化学、荣盛石化等龙头企业通过一体化布局构建的成本优势,更是全行业在高端改性、特种共聚聚碳酸酯等领域不懈探索的成果。聚碳酸酯国内自给率已提升至89%,但高端医疗级、光学级产品仍依赖进口,这既折射出产业进步的速度,也指明了未来突破的方向。
当前,全球制造业正经历深刻变革,聚碳酸酯产业面临着“双重机遇”与“双重挑战”。机遇在于:新能源汽车、5G通信、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材料需求呈爆发式增长,2025年车用PC需求占PC总体消费量的比例有望提升至20%,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了广阔空间;循环经济政策驱动再生塑料市场扩容,物理回收与化学回收技术加速落地,为产业开辟绿色发展新赛道。挑战则来自:低端通用料产能过剩导致同质化竞争加剧,2024年MI10规格产品占比超60%;国际贸易壁垒升级,欧盟碳关税、美国双酚A监管新规等对出口形成压力。本书通过翔实的数据与案例,为企业破解“高端不足、低端过剩”的结构性矛盾提供了路径参考。
作为行业组织,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始终致力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我们坚持将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健康发展作为重要任务,通过制定团体标准、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引导产能有序投放,着力构建“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硅氧烷共聚PC、生物基PC等特种材料,在AR/VR光学镜片、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外壳等战略性新兴领域实现应用突破;行业龙头正牵头构建“原料-聚合-改性-回收”全产业链协同体系。本书对这些创新实践的梳理,不仅展现了产业的韧性,更传递出“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型的强烈信号。
面向“双碳”目标与制造强国战略,聚碳酸酯产业必须锚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十五五”期间,行业需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驱动力,一方面突破耐高温、低双折射率、生物相容性等关键技术,填补医疗器材、航空透明件等领域的材料空白,强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材料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加快化学回收技术工业化进程,构建“塑料生产-消费-再生-再利用”闭环体系,响应全球绿色制造倡议。本书关于“核心工艺自主化”“循环回收体系构建”的深度分析,为产业政策制定与企业战略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向参与本书编撰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致以衷心感谢。你们以专业视角梳理产业脉络,以数据洞察揭示发展规律,为全行业奉献了一部兼具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的权威著作。期待业界同仁以本书为鉴,把握全球产业重构机遇,在技术创新中突破瓶颈,在绿色转型中塑造优势,共同谱写中国聚碳酸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合成树脂协会理事长 何盛宝
二零二五年八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