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影响世界的十八个定律:破解万物运行规律人类,如何用公式定义世界?
》
售價:NT$
305.0
《
道教大辞典·道教百科全书(通识版本+飞机盒): 附赠32张海报:神仙谱系大全x1、道教宗派与法术全鉴x1、时间线上的道教史x1
》
售價:NT$
1520.0
《
伦理学与生活(第11版)
》
售價:NT$
551.0
《
巴格达新版 和平之城 血腥之城 汗青堂丛书055
》
售價:NT$
551.0
《
水之契约
》
售價:NT$
367.0
《
ABB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
》
售價:NT$
607.0
《
工厂生产计划精细化、精益化、精进化管理手册
》
售價:NT$
352.0
《
中国画技法与教学研究
》
售價:NT$
337.0
編輯推薦:
梅洛-庞蒂是法国20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他在现象学、存在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绘画理论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近二十年来,国际学界对梅洛-庞蒂哲学思想的兴趣与日俱增:欧陆哲学在结构主义与现象学方面与梅氏哲学关联紧密,分析哲学传统下的认识论、心灵哲学以及认知科学受到梅氏哲学持续不断的影响。
內容簡介:
梅洛-庞蒂1949年离开里昂大学到索邦大学任心理学和教育学讲座教授至到1952年去法兰西学院,在此期间梅洛-庞蒂开设了多门课程,课程的学生做了详细的笔记,这些笔记经梅洛-庞蒂审阅,曾在《心理学公报》以《梅洛-庞蒂在索邦:1949—1952年课程摘要》为名发表,后来又以《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1949—1952年索邦课程》为名出版。
在这些讲座中,梅洛-庞蒂讨论了胡塞尔的现象学,格式塔心理学,皮亚杰的心理学,弗洛伊德、拉康的精神分析,以及列维-斯特劳斯、玛格丽特·米德等人的人类学。这些讨论既是其前期思想关注的延续,又预示了其后期思想的发展。
關於作者:
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1908—1961),法国著名哲学家,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知觉现象学》《行为的结构》《可见的与不可见的》《意义与无意义》等。
译者简介:
朱心曲,巴黎第一大学(先贤祠-索邦)哲学博士生。本科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后于该校师从现象学专家刘国英教授研究胡塞尔哲学及当代法国哲学,获哲学硕士(M.Phil);其后于该校获音乐硕士(M.Arts),并留校从事哲学与人文学科教学与研究。赴巴黎第一大学后,先后受教于两位“法兰西学院哲学大奖”(Grand prix de philosophie)得主:在梅洛-庞蒂及现象学专家Renaud Barbaras教授指导下,获法国国家哲学硕士学位;博士阶段师从现当代哲学专家Jocelyn Benoist教授,专注研究梅洛-庞蒂备受忽视的文献《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探讨儿童心理学在其思想形成中久被低估的核心作用。以法语、英语和中文在国内外发表多篇论文,如刊于《Alter》、《Philosophiques》、《法国哲学研究》等。研究领域及兴趣包括:现当代法国哲学、新现实论、现象学、儿童哲学、艺术哲学及女性研究等。
关群德,哲学博士,商务印书馆编辑,译有:《心理结构与心理动力学》,《知觉现象学》(合译)《古典哲学》,《梅洛-庞蒂》,《柏格森主义》等。
目錄 :
意识和语言的习得
成人眼中的儿童
儿童意识的结构与冲突
儿童心理社会学
儿童与他者的关系
人文科学与现象学
儿童心理学的方法
对他者的经验
译后记
內容試閱 :
梅洛-庞蒂被称为“哲学家的哲学家”。他非常自然地接受了法国哲学主流传统,其哲学内在地包含了笛卡尔主义和反笛卡尔主义之间、观念主义与精神主义之间的张力;与此同时,他创造性地接受了现代德语哲学传统的影响,含混地将3H(黑格尔、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和3M(马克思、尼采和弗洛伊德三位怀疑大师)的思想综合在一起。这一哲学其实处于现代哲学与当代哲学转折点上,并因此在西方哲学的主流传统中占据着一个非常独特的位置。梅洛-庞蒂对以笛卡尔哲学和康德哲学为代表的早期现代哲学的批判反思、对以身体哲学或实存哲学为核心的后期现代哲学的理论贡献以及对以结构一后结构主义为理论支撑的当代哲学的重大启示,已经毫无争议地把他推入著名哲学家之列。
梅洛一庞蒂哲学在汉语学术界的翻译和研究起步比较晚,尽管在新千年以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新生的研究力量也在不断壮大,但从总体上看仍然难以让人满意。笔者于2014初提出的《梅洛一庞蒂著作集编译与研究》选题有幸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资助,这里陆续出版的梅洛一庞蒂主要著作就是该重大项目在翻译方面的成果。收入本文集的译作既包括新译,也包括重译和修订。我们希望通过各种努力,为梅洛-庞蒂哲学以及法国哲学的深入研究提供相对可靠的文献。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梅洛一庞蒂著作在风格上的含混性,由于一些作品是在他死后经他人整理而成的,翻译难度是非常大的,我们欢迎相关专家和广大读者提出建设性和批评性的意见和建议。此外,由于这些译作是由10多位学者完成的,虽然课题组进行了一些沟通和协调,风格和术语选择上仍然不可能实现一致,这是需要学界和读者们谅解的。
德国学术界在胡塞尔著作、海德格尔著作的整理和出版方面有序推进,成果显著。法国学术界对梅-庞蒂著作的整理和出版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还没有形成统一规划,至少没有出版全集之类计划。因此,我们在推出《梅洛-庞蒂文集》中文版时不可能参照统一的法文版。《文集》中文版将陆续出版梅洛一庞蒂生前已经出版或死后经整理出版的著述18种,它们基本上反映了这位著名哲学家的思想全貌。梅洛一庞蒂于1961年突然英年早逝,留下了多达4000多页的手稿,它们大多是为他自己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而作的准备,不是为读者写的,所以整理出版的难度非常大,从而进展缓慢。正因为如此,《文集》始终保持开放,在前述计划之外,未来将视情况翻译出版一些新整理出版的作品。
语言问题适合于哲学与心理学。按照笛卡尔、康德等这一类的哲学传统,语言并不具有哲学意义而且也只是将它作为一个技术问题排除在哲学[研究]之外。
A.反身概念
在传统的笛卡尔哲学中,意识与语言是没有交集的(是不会相遇的)(do not meet)。如果我们承认意识是一种独立的存在,语言发现它自己是一种外在语言,类似于物。意识与作为意识而存在的语言则是没有内在联接性的,为了意识到某物,其本质上就是意识本身。据此,意识概念指的是一种普遍的合成活动(synthetic activity)。他者含他人他物,外在的一切仅仅只是一个人认知自身的外在投射。原则上,这种哲学观点主张一个人不会与他人相遇在内在意识层面永无交集。然而,它不可避免的要通过说明我的意识是独一无二的,我的理性是唯一不可怀疑的来处理唯我论的问题。我们的确是孤立的,但是语言构筑了我们(raises us)与世界之间的联系。
在这种视角之下,语言来自事物的秩序而不是来自主体。说或写是一种物理现象;词语的意义与它的外形之间的关系是临时记号的、偶然的与习俗的。这不是一种意识交流;我的话语仅仅只给予了他人的心灵一个场景记得他已知的一切。语言是一种发出的信息,但一个人没有情感效力[的作用]是不可能有交流的。言词自身没有力量。因而,最好的语言是最中立的,最好的语言都是很科学的,算法语言不可能含糊不清。(例如,一个普遍的语言项目,一本词典将囊括所有的语言与思想。)
在这种观点之下,我们并未结束语言的贬值;我们只是将其视作意识与思想的外衣。甚至对于一个像萨特这样的作家而言,虽然他从未忽视他人问题,但视语言作为一种由他人的思想所带来的某种结果的这种想法也是不可能的。词语没有“权力”。字词的一般化,概括而言都被视作既定的存在物。思想不亏欠一个词思想与词之间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