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给大人的童话心理学 韩国高中心理教师写给成年人的童话处方

書城自編碼: 415113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心理學社會心理學
作者: [韩]柳惠寅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29201166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6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抑郁症(精装全彩版)牛津科普系列:拨开抑郁症的迷雾,探索情绪背后的深层真相
《 抑郁症(精装全彩版)牛津科普系列:拨开抑郁症的迷雾,探索情绪背后的深层真相 》

售價:NT$ 449.0
天才的盛会:文艺复兴艺术三百年
《 天才的盛会:文艺复兴艺术三百年 》

售價:NT$ 500.0
裘锡圭学术文集(全六卷)
《 裘锡圭学术文集(全六卷) 》

售價:NT$ 4998.0
从马可波罗到马戛尔尼:十三世纪以降的欧亚世界
《 从马可波罗到马戛尔尼:十三世纪以降的欧亚世界 》

售價:NT$ 347.0
抗日战争时期中英借款交涉研究
《 抗日战争时期中英借款交涉研究 》

售價:NT$ 403.0
大学问·中国城市史研究系列 茶馆 天津工人 晚清中国城市的水与电 亦官亦商(套装共4册)
《 大学问·中国城市史研究系列 茶馆 天津工人 晚清中国城市的水与电 亦官亦商(套装共4册) 》

售價:NT$ 1805.0
索恩丛书·信仰与权力:阿拉伯世界的裂变与重生
《 索恩丛书·信仰与权力:阿拉伯世界的裂变与重生 》

售價:NT$ 658.0
哲学之旅(第8版):一种互动性探究(最新完整版,2025中国-东盟影响力图书)
《 哲学之旅(第8版):一种互动性探究(最新完整版,2025中国-东盟影响力图书) 》

售價:NT$ 764.0

編輯推薦:
★韩国高中心理教师写给成年人的“童话处方”,以 25 篇经典童话为载体,拆解数十种心理学原理,助你轻松读懂行为背后的心理逻辑。
作者拥有10年心理学普及经验,她摒弃枯燥学术理论,从《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白雪公主》等大众熟知的童话入手,将“错误共识效应”“延迟满足”“从众心理”等专业概念融入故事解读,让晦涩的心理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帮成年人快速理解自身与他人行为背后的深层心理机制。
★直击情绪内耗、职场沟通、亲密关系、自我认同等高频痛点,搭配“心理急救包”与可复制的“小步练习”,即学即用。
针对成年人常见的心理困境,书中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相亲、面试等场景中,用“沉锚效应”设计首句自我介绍,能快速提升好感度;被“他人更优秀”的焦虑困扰时,用“框架效应”转换认知,将“浪费一天” 重构为“排除错误选项”,即时缓解焦虑;面对团队协作问题,可参考“林格曼效应”明确职责,减少推诿现象,全方位助力改善生活与职场状态。
★权威实验佐证 真实案例解析,兼具趣味性与专业性,适配多类读者需求。
书中的每一个心理学概念均搭配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权威研究佐证,同时结多个真实的生活案例,让知识更
內容簡介:
这是一本通过童话故事阐释心理学常识的心理自助类图书。
我们所熟知的童话故事背后,潜藏着怎样的心理学常识?其中所暗含的关于人性的博弈,会对我们的思维产生怎样的影响?将它们融入生活场景后,我们的工作、情感、关系又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在书中,韩国知名心理咨询师刘惠寅,将25则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与生活中常见的66种心理学效应相结合,以独特视角拆解童话的深层涵义,并借助多元心理学常识进行深度解读,为读者打开更开阔的视野,提供更多维的思考角度:比如,留意“透明度错觉”与“错觉相关效应”,可以让人际关系更圆融;在职场上活用“沉锚效应”,能够轻松达到预期目标;运用“认知失调”“心理框架”与“甜柠檬心理”,则可顺利调整思维模式,摆脱内耗;避免“基本归因错误” 则能帮助我们更理性地看待他人行为,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等等。
通过一个个童话故事,那些看似复杂的心理学知识变得简洁易懂;我们也能在童话人物的经历中照见自己的影子,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在生活中从容迎接各种挑战,轻松掌握社交技巧,避免误解与冲突。
關於作者:
作者:
[韩] 刘惠寅,韩国心理咨询专家。先后就读于岭南大学国语教育学系及忠北大学心理学系,现任高级中学教师。著有《用心理学解决人际关系》等图书。

译者:
向阳,韩语译者,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具备十年韩语教育经验,译有《奇妙科学研究所》《儿童创造力培养课》《非暴力沟通》等韩语作品。
目錄
目录
前言兼具知识和趣味的童话心理学
01对我来说对的事,对别人来说也一定是对的《狐狸和仙鹤》中的错误共识效应
02 说要过好当下,为什么还执着于未来 《蚂蚁与屎壳郎》中的延迟满足
03 想要说服别人,得说好第一句话《胆小的蝙蝠》中的沉锚效应
04 帮助的人越多,越没有帮助《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旁观者效应
05 比起肉体上的饥饿,心灵的空虚更痛苦《白雪公主》中的接触安慰
06 为什么我看的比赛总是输 《公鸡和工人》中的错误相关效应
07 有大事求助的时候,要先从小事开始《太阳和月亮》中的登门槛技术
08 对事不对人的理由《驴子和商人》中的基本归因错误
09 被告知不要做的时候,反而更想去做《红舞鞋》中的逆反心理
10比起所谓的最佳选择,最适合的才是最优选《海的女儿》中的满足者法则
11 只要有机会就想帮助别人《白鹳的裁判》中的互惠关系定律
12 集体越大,个人就越不想努力《变短的裤子》中的林格曼效应
13 总想跟优秀的人扯上关系《不可信的书生》中的沾光效应
14 挫折感越强,攻击性越大《渔夫和魔鬼》中的挫折攻击假说
15 人靠衣服马靠鞍的心理学原理《书生的衣服》中的刻板印象和偏见
16 理智的人也喜欢看假新闻《郡守的判决》中的证实偏差
17 急性子更容易诱发心脏病《北风和太阳》中的A型行为
18 第三名比第二名更幸福的原因《雨伞和草鞋》中的框架效应
19 宁可出错,也不要被孤立 《皇帝的新装》中的从众心理
20 我的选择必须都是正确的《狐狸和葡萄》中的认知失调
21长得好看的人,性格一定也很好《灰姑娘》中的晕轮效应
22 完美的爱需要三个要素 《恋爱中的狮子》中的爱情三角理论
23 比起烂苹果,烂箱子才是问题《悲惨世界》中的路西法效应
24 肯定能让最后一名变成第一名《傻瓜温达和平江公主》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25 适当的奖惩可以左右未来 《小偷和他的母亲》中的强化与惩罚
內容試閱
兼具知识和趣味的童话心理学
我们小时候读过的童话,到了长大成人之后再读时,可能会产生不少困惑,著名的童话《灰姑娘》也不例外。在《灰姑娘》的故事中,王子对见面仅仅几个小时的灰姑娘爱慕不已,于是向她求婚。仔细想想,这多少有些令人费解。不管怎么说,王子要娶的毕竟是将来要做一国王妃的人,性格如何、家世如何、是否聪慧等需要考量的因素有很多,王子却如此冲动地向灰姑娘求婚了。实际上,王子对灰姑娘几乎一无所知,只知道她长得很漂亮,遗失了一只水晶鞋而已。但王子还是把整个国家抛在脑后,不顾一切地找到灰姑娘并如愿以偿和她结婚了。这似乎是一个很难说得通的故事。
然而,王子的行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能够充分解释清楚的。这在心理学中叫作“晕轮效应(光圈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在王子心中的灰姑娘太漂亮了,以至于其他因素完全被他排除在了考虑范围之外。“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在评价他人的时候,很容易因为对方的某一项突出特质而影响到对其其他方面的评价。
从某种角度来看,王子这种冲动且荒唐的行为是会被人嗤之以鼻的。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种行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却屡见不鲜。试着回想一下过去的自己吧,当你看到喜欢的明星代言的广告时,有没有冲动下单买了并不需要的商品?有没有因为某个人是名牌大学毕业,而下意识地认为他的性格也一定很好呢?
人们总是简单地认为童话只是“孩子们读的故事”。这可能是因为童话往往是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由简单的词汇和简短的故事构成的。而我却认为,童话比任何题材都更能体现出人类丰富而细腻的心理。童话中的很多角色,能够把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所遇到的各种烦恼和问题,毫无隐藏地表达出来。所以,我相信仅仅是对这些童话角色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就可以用简单有趣的方式向大家介绍看似高深的心理学。
我是在读完我的生日礼物《安徒生童话全集》之后,开始意识到这一点的。在阅读这本童话书的过程中,我不禁连连发出赞叹。因为我发现在这些从小就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中,处处都隐藏着心理学的原理。当我看到有些故事只用短短几行字便生动阐释了颇为艰深的心理学知识时,禁不住直拍大腿。因为一直以来,我都在苦思冥想着如何才能用简单有趣的方式向人们介绍心理学,这次我似乎终于找到了方法。
我从大学时期开始,就产生了要用简单有趣的方式向人们介绍心理学的想法。要知道我上高中时还是一个会问出“心理学?那是什么?”这种问题的人。但在大学里,当我接触到作为公共课出现的心理学之后,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因为我发现心理学就隐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中。从科学的角度去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其行为的过程让我深感触动。
如此一来,比起我的专业课——国语教育来说,我花在心理学上的学习时间就越来越多了。当我终于从国语教育系毕业后,我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转入心理学系。我从那时起就非常努力地学习,为的是有一天能用简单有趣的方式向大家普及心理学知识。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十年,现在的我在一所高中担任咨询教师。
与此同时,我也产生了一个烦恼。受高中阶段学分制的影响,心理学成了选修课,这就使得一些非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教师也得去教心理学。所以,我收到了一些教师的求助,他们希望我“推荐一些让人轻松了解心理学的书”。于是我开始烦恼到底要推荐什么样的书给他们。当然,市场上优秀的心理学教材有很多,值得一读的通俗读物也不少。但是,对初次接触心理学的人来说,既要简单有趣,让他们不排斥,又能最大程度地学到丰富知识的心理学书籍却寥寥无几。因此,苦思冥想之后,我决定亲自写一本书,通过分析童话中角色的心理状态,以轻松有趣的方式来介绍心理学知识。为了落实这个想法,我用了一整年的时间,查阅学习了众多资料。如此诞生出来的书,就是这本《给大人的童话心理学》。
其实,我并不是第一个通过童话来讲心理学的人。只不过迄今为止,很多人都是站在“心理分析”的角度解读童话的。但是,这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心理学就是心理分析”的错觉,也很容易给人留下“心理学又难又枯燥”的成见,从而导致学习者一开始就对心理学丧失兴趣。
所以,如何能让读者尽可能容易且饶有趣味地接触心理学,是我在编写此书时最大的着力点。
这本书首先通过对童话角色的心理活动分析,趣味性地引出各种心理学知识,再具体地讲解这些心理学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联,以及如何应用它们。

比起所谓的最佳选择,最适合的才是最优选《海的女儿》中的满足者法则
小美人鱼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了。因为她对王子的思念一天比一天更深了。小美人鱼太爱王子了,她希望自己能变成人类。于是,她找到了女巫。当小美人鱼来到女巫家的时候,女巫早已知晓了她的来意。 “如果你想变成人,就得把这药喝下去。那样,你的尾巴就会变成人类的双腿。陆地上的人见到你,都会被你迷得神魂颠倒。但,你每走一步都会像踩在刀尖上一样,你必须忍受这种痛苦。即使这样你也愿意吗?”我在这个组织里有什么贡献?公司日益壮大,但努力工作的我为什么还在原地踏步?总有自己的东西被一个个拿走的感觉。真担心这样下去自己会成为一具行尸走肉。怎么样?全都说中了吗?如果是,那么你现在就处在职业倦怠,即枯竭的状态中。
“可以,我什么痛苦都能忍受。”
“那你可要想好了。一旦你化身为人,就永远都不能再变回人鱼了,也不可能再回到你父亲和姐姐居住的王宫里了。而且,如果王子不是真心爱你的话,你就会化为泡沫。”
“我愿意。”
小美人鱼面色苍白地答道。
“另外还有一个条件。你拥有甜美的嗓音,你很自信能用它迷住王子吧?可是,如果你想得到这瓶药水,必须舍弃你的声音。但你还可以用优雅的身姿和深邃的目光来吸引他。怎么样?即使这样,还是要变成人吗?”
“就这样做吧。”
于是,女巫割掉了小美人鱼的舌头。可怜的小美人鱼再也不能用她甜美的嗓音唱歌说话了。
小美人鱼想到再也无法和亲人见面,不禁心如刀割。但最终她还是喝下了女巫给她的药。
小美人鱼想变成人类。所以她用自己最宝贵的声音交换人类的双腿。但变成人之后,她每走一步都会像踩在刀尖上那样疼,如果得不到王子的爱,她甚至会化为泡沫,永远地消失在世界上。即便如此,小美人鱼还是执意选择做人。她到底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做出如此选择的小美人鱼真的会感到幸福吗?
小美人鱼出生的地方,即小美人鱼的“所属群体”,是海底的人鱼世界,但小美人鱼想要归属的群体是陆地上的人类世界。在这里,人类世界就是小美人鱼的选择标准,它被小美人鱼作为了“参照群体”。所谓参照群体,就是一个人视之为自己行动、思考和选择标准的群体。
有些人的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是一致的,而另一些人却不是这样。《海的女儿》的故事情节之所以能够如此戏剧性地展开,就是因为小美人鱼的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完全不同。小美人鱼的所属群体是海底世界,而她却将陆地上的人类世界作为自己的参照群体,所以才会展开后面的故事情节。
小美人鱼对人类的王子爱慕不已,她在经历了一番波折之后,虽然见到了王子,但王子却爱上了别的女人。就在王子即将与别的女人举行婚礼的前夕,小美人鱼的姐姐们前来找她。姐姐们对她说:“这个王子无视你这位救命恩人,爱上了其他女人,你快放弃他吧。只要用这把刀杀了王子,你还可以变回人鱼重新生活的。”姐姐们说完,递给小美人鱼一把刀。小美人鱼的姐姐们属于人鱼社会,她们思考问题的标准也是符合人鱼社会的,所以她们的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是一致的,因此,她们当然对小美人鱼化身为人的选择感到荒唐且无法理解,她们认为小美人鱼回归人鱼社会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另外,在姐姐们看来,刺杀王子也不是什么难事,因为王子并不是人鱼。
但小美人鱼和姐姐们不同,她的参照群体和所属群体并不一致。所以,姐姐们的规劝只能给她制造更大的混乱和矛盾。
那么,小美人鱼对于自己来到人类世界生活的选择有没有后悔过呢?
197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心理学家赫伯特·西蒙根据人们进行选择时所使用的方式,把人分为 “最大化者”和“满足者”两种。
最大化者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努力只做“最佳选择”的人。他们在做出选择之前,会对可选择的所有选项都进行深入了解,将选择的幅度“最大化”。比如,如果有十家商店可以买衣服,最大化者会去这十家商店都试穿一下。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最大化者只追求最大化的幸福。
相反,满足者指的是那些抱有“这样就可以了”“这已
经是我能够做出的最好的选择了”这类想法的人。大体上,满足者一旦做出选择,就认为没有必要再去了解其他的选项了,只对已选择的结果感到满意。对满足者来说,比起所谓的最佳选择,他们更追求适合自己标准和条件的选择。因此,满足者在做选择时会比最大化者花费更少的时间和金钱。
让我们重新回到《海的女儿》这则童话中。小美人鱼有她自己明确的标准和条件,那就是获得人的双腿,成为人。所以,当满足条件的选项出现时,她可以放弃一切,只要这一个选项。通常情况下,面对无法重新变回人鱼、和最爱的家人分离,甚至连最引以为傲的声音都要舍弃这几个条件时,很多人会表示“我需要再想一想”。但小美人鱼面对这个选择时,痛快地说出了“我愿意”。因为既然已经满足了想要的条件,就不必在其他事情上多花费时间和精力了。这样看来,小美人鱼应该算是满足者。
那么,最大化者和满足者在做完选择后感受到的幸福程度有多大差异呢?
美国斯沃斯莫尔学院的施瓦茨所著的《选择的悖论》一书中这样写道:“选择某件事时,如果需要在各种方案中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做比较,那么当你选择了其中一种时,剩余未被选择的方案就变成了机会成本。” 也就是说,如果日后发现选择的结果并不如人意,或者曾经有更好的选择方案时,人们就很容易后悔。
当得知自己的选择不是最佳时,最大化者和满足者的反应也是不同的。最大化者想到有漏掉的选项时会感到不满足,因此会对自己曾经的选择而持续感觉后悔;但满足者为了使自己的选择合理化,会努力对自己的选择表示满意,他们会认为也许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自己已经做出了最合适的选择。满足者会通过这样的想法让自己得到满足。
失去声音的小美人鱼无法亲口告诉王子,他要找的人就是自己。她的双脚与地面的每一次接触,都像踩在刀尖上一样痛苦万分。最终,她化作泡沫,从世界上永远地消失了。即使这样,小美人鱼还会觉得幸福吗?是的,她是幸福的。因为她是一位满足者。
满足者任何时候都比最大化者幸福,因为最大化者一直沉浸在“不知道是否还存在最佳方案”的想法中,即使做了选择,依然会患得患失。
小美人鱼最终没有追求到爱情的结局是令人悲伤的,但对于下定决心化身为人的小美人鱼来说,与没有做出过这个决定相比,还是当前的选择让她觉得更幸福。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