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她本自由:女性破除心理束缚、治愈父权创伤之旅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天津工人:1900—1949(海外汉学家贺萧代表作)
》
售價:NT$
500.0

《
加密货币与金融大变局 稳定币重塑金融体系
》
售價:NT$
403.0

《
莆田南少林武术桩功功法
》
售價:NT$
857.0

《
逊清奉天残留特权研究
》
售價:NT$
704.0

《
分职文昌:中国古代尚书省及六部体制研究
》
售價:NT$
539.0

《
弗里德里希二世皇帝:一部传记
》
售價:NT$
1034.0

《
阿非利加征服者:比拿破仑更伟大的西庇阿
》
售價:NT$
325.0
|
編輯推薦: |
1、系统阐述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本书以“政治能力—领导能力—工作能力”为主线,系统梳理新时代干部现代化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政治能力篇聚焦“政治三力”,引导干部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领导能力篇着重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改革攻坚等关键环节;工作能力篇围绕“八大本领”,提供贴合岗位实践的能力提升方法与路径参考。全书条理清晰、层层递进。
2、深度指引如何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
书中聚焦新时代干部在政治忠诚、履职担当、专业素养等方面面临的现实挑战,结合实际工作场景,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引与任务提示。全书突出问题导向,逻辑严谨,为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3、理论与实务融合,助力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
本书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既深入阐释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的理论基础,又紧贴实际工作需求,系统梳理所需的知识结构与方法路径。语言通俗、逻辑严密,既便于干部自主学习,也适用于组织部门开展系统化培训。
|
內容簡介: |
本书围绕“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这一核心主题,系统回答了干部为什么要提升能力、应重点提升哪些能力、如何有效提升能力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旨在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供针对性指引与方法支持。
全书分为政治能力、领导能力、工作能力三个篇章,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政治能力篇聚焦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引导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定力;领导能力篇围绕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改革攻坚、应急处突、抓落实等关键能力,全面提升领导统筹力与现代治理能力;工作能力篇立足“八大本领”,强化干部应对复杂环境、履职尽责的实战能力。
本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政治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既厘清新时代干部能力建设的核心体系,又提出贴合岗位实践的可行路径。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价值,既适合干部个人学习提升,也可作为开展教育培训的参考读物。
|
關於作者: |
张荣臣,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和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经典著作、文献的研究上,在党群关系和党的作风建设的研究上有其深入的思考和学术厚度。
梁静,中共青海省委党校(青海省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青年教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教学和研究,尤其擅长执政党建设理论研究。在《理论导刊》《宁夏日报》《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研或参研省部级课题4项,参编著作4部。
|
目錄:
|
政治能力篇
一、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 / 003
二、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 / 018
三、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 / 052
四、不断提高政治执行力 / 082
五、自觉加强政治历练和政治训练 / 110
领导能力篇
一、提高政治能力 / 140
二、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 146
三、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 150
四、提高改革攻坚能力 / 155
五、提高应急处突能力 / 162
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 169
七、提高抓落实能力 / 176
工作能力篇
一、增强学习本领 / 190
二、增强政治领导本领 / 206
三、增强改革创新本领 / 227
四、增强科学发展本领 / 240
五、增强依法执政本领 / 254
六、增强群众工作本领 / 264
七、增强狠抓落实本领 / 276
八、增强驾驭风险本领 / 295
后? 记 / 311
|
內容試閱:
|
前 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干部的培养、选拔与任用,把干部能力建设放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来抓,围绕为什么提升能力、提升哪些能力、怎样提升能力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干部能力建设中具有方向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明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强调领导干部学习不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本领大小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指引新时代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广大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能力素质更加过硬,为我们党取得新时代伟大成就作出了重
要贡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着眼全局,对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作出重大部署,指出要“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
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努力锻造引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持续推动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干部支撑。
能力是干事的基础,干部是抓落实的关键,我们党历来重视和加强干部能力提升。如何抓好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激励广大干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奋发进取、建功立业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是我们党取得新时代伟大成就的关键所在,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迫切需要,是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有力举措。从干部队伍现状看,总体素质是好的,但也存在能力不足、本领恐慌问题。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抓好干部队伍的能力提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更为迫切。只有全面提高干部的现代化建设能力,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劈波斩浪、行稳致远。这就要求各级干部自觉把提升能力、增强本领作为终身课题,抓紧“加油充电”,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奋发进取、建功立业。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解决的矛盾问题、战胜的困难阻力,一点也不会比过去少,解决起来也更考验勇气和智慧,亟须增强广大干部的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我们党始终以德才兼备为核心标准来要求干部,同时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党面临的形势任务提出各有侧重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对提升干部能力素质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包括提高政治能力、提高“政治三力”、增强“八大本领”、提高“七种能力”等。
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为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作序,强调要全面提升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政治能力、领导能力、工作能力。
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把提高政治能力放在首位,把准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正确方向,始终保持政治敏锐性,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定力,时时处处从政治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加强政治历练和政治训练,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必须提高领导能力,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七种能力”,在提高政治能力、铸牢对党忠诚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提高引领现代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科学把控;必须提高工作能力,锚定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部署,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各方面工作越来越专业化、专门化、精准化,努力提升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的专业能力,锤炼能够攻坚克难的高强本领,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
作 者 2025 年 1 月
工作能力篇
一、增强学习本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把“增强学习本领”列为全党要增强的“八大本领”之首。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出大国牵引带动的力量,通过有效措施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增强领导干部的学习本领。
学习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学习可以拓宽领导干部的视野,增强洞察力;可以放大领导干部的格局,增强预见力;可以提升领导干部的本领,增强领导力。领导工作的复杂性要求领导干部博闻强识,要学习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和历史、党史;要善于运用学到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使理论与实际结合,做到有的放矢。
增强学习本领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之下的必然选择,是领导干部补充和丰富知识的需要。领导干部增强学习本领应牢牢把握正确方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坚持把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业务水平。
(一)学习本领是领导干部真正的看家本领
学习是领导干部的本领,而且是真正的看家本领,因为理论、智慧、经验、能力等,都源于学习。一位领导干部,喜欢不喜欢学习,能不能坚持学习,善于不善于学习,能反映出他领导水平的高低、工作方法的优劣、能力素质的强弱。因此,必须深刻认识学习本领对于领导干部的重要性。
增强学习本领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依靠学习不断前进是党成立以来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前,提高学习能力是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顺应民族复兴要求和时代发展大势,推出了一系列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战略方针,从根本原则和理念入手解决了多年来始终悬而未决的难题,完成了过去数十年来始终未完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发展与进步,形成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与物质需求得到极大改善。
通过长期的努力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对全局发展提出了挑战,因而需要全党不断增强学习能力。新时代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关键在学以致用,不仅要提升学习能力,更要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和成长,更好地顺应现代化浪潮实现自身发展。
增强学习本领是领导干部补充和丰富知识的需要。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身上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对其思想政治水平、工作水平、领导水平和知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内部角度分析,学习是一般性问题和个人问题的结合,领导干部更应当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这对于综合知识水平的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社会知识的增长速度日渐加快,新生事物不断涌现。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要想顺应时代的发展,并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用知识武装自己,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帮助领导干部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通常情况下,领导干部任务重、工作忙,平时主要依靠党委中心组来学习。如果不能通过加强自学“充电”来充实自己,就会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不良影响,久而久之导致原有的知识储备透支。如果有固定的时间段到党校进行学习,就可以更为直观系统地补充知识,从而更顺利地开展党政工作。
学习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领导干部做好领导工作,需要各种各样的条件,而“学习是做好工作的一个条件,而且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第一,学习可以拓宽领导干部的视野,增强洞察力。视野开阔,方能看得高远。《庄子·秋水》云:“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对于井里的蛤蟆你无法跟它谈海洋,因为它的眼界受到狭小的生活环境的限制;对于夏天生死的虫子,你无法跟它说冰雪是什么样子,因为它的眼界受到气候时令的限制;而对于孤陋寡闻的人,你无法跟他谈论大道理,因为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那什么时候可以跟他们谈论大道理呢?《庄子·秋水》给出了答案:“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这就是说,当你走出狭隘的河岸,向大海观看,知道你的浅薄无知的时候,就可以跟你谈论大道理了。庄子这里是借秋水来说明视野的重要性。
人的认识是受客观环境限制的。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1823—1885)有一段名言,如果你有一乡的眼光,你可以做一乡的生意;如果你有一县的眼光,你可以做一县的生意;如果你有天下的眼光,你可能做天下的生意。一个在县域工作的领导干部,如果他只有一个乡的眼光,他怎么能做好县域的工作?其他亦然。
如何开阔视野,增强洞察力?1939年1月28日,毛泽东就给出了答案。他在八路军延安总兵站检查工作时说:“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这段话说得非常明确。要视野开阔,增强洞察力,就得有学问。学问如何来?答案是两个字:学习。
第二,学习可以放大领导干部的格局,增强预见力。格局,是一个人的眼界、胸襟、气度、胆识等心理要素的总和。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心中没有格局或者格局太小,都难成大事。一个有格局的领导干部眼界开阔,气度非凡,胆识超群,思考问题既有历史的深度,又有世界的宽度,更有未来的高度。正如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所言:“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 这才叫领导。”
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一个伟大的梦想。“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现,需要党和国家的执政骨干——领导干部放大自己的格局。
俗话说:“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作为党和国家执政骨干的领导干部,心中如果没有大的格局,是盛不下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有大格局才有大抱负,有大抱负才有大目标,有大目标才有大作为。如果没有海的胸怀,怎么能有海的事业?领导干部如何放大自己心中的格局?答案还是两个字:学习。
第三,学习可以提升领导干部的本领,增强领导力。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就是向巨人学习。领导干部要做好领导工作,需要有各种各样的本领。这些本领如何获得?答案仍是两个字:学习。“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使人善辩。”培根的话是经验的总结。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说:“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学习,对于担负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的领导干部来说尤为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所说:“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当今世界,知识信息快速更新,学习稍有懈怠,就会落伍。
有人说,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总而言之,学习可以让领导干部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
领导工作的复杂性要求领导干部博闻强识
这里需要回答的是领导干部学什么的问题。领导活动涉及各个领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卫生等。哪个领域的问题处理不当,都会给领导工作带来影响。领导工作关涉各个方面:上级、同僚、下属、群众、媒体等。哪个方面的关系协调不好,都会给领导工作带来制约。领导活动、领导工作不仅十分复杂,而且还非常深奥。有人说它“深不可测”,有人说它“深不见底”。总而言之,领导工作是门大学问。既然领导工作是门大学问,领导干部就要博闻强识。因为领导活动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所以领导干部既要明政治,又要懂经济;既要知天文,又要懂地理。可见,领导干部需要掌握的知识是非常广泛的。
第一,学习政治理论。理论作为一种揭示、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科学体系,与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起指导作用。科学的理论,可以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有效解决社会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可以帮助人们深刻地、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地、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可以提高人们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
总之,人们的行动如果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必然陷入盲目。领导干部的行动,尤其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这正如列宁所指出的:“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因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党人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因此,领导干部增强学习本领,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努力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当前,最重要的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二,学习专业业务知识。所谓专业业务知识,主要是指与领导干部工作业务有关的专业知识。领导干部要确保自己成为真正的内行领导,就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专业业务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本行业的特点,才能准确把握本行业发展变化的规律,并根据本行业的特点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作出正确的决策。否则,以其昏昏,是不能使人昭昭的。心理学家认为,使人信服的权威性主要体现在专业性上。
第三,学领导科学知识。现实的社会,规模庞大,因素众多,结构复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这无疑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领导干部如果仅凭以往的领导经验来进行领导,不仅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也是不能实现有效领导的。实践中,一些领导干部决策失误、用人失察、工作效率不高,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专业业务知识。因此,领导干部要想成为内行的领导,必须掌握娴熟的专业业务知识。其核心是领导科学。领导科学是一门研究领导工作的特有矛盾和规律的学问。掌握领导科学知识,才能使领导干部更好地把握领导规律和领导方法,提升领导工作能力和领导艺术水平。
第四,学习历史党史知识。毛泽东早就要求领导干部要好好学历史。他说:“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他还强调:“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要特别注意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历史是一面明镜,它可以透视、折射出前人的成功与失败,从而帮助我们认识现 在,预测未来,少走弯路,免走岔路,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
此外,领导干部还应该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领导干部具有广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才能有效地、成功地驾驭领导工作。正如列宁所说的,“要成为共产主义者,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
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学到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领导干部要博闻强识,但仅博闻强识还当不了也当不好领导干部,还要能够学以致用,善于运用学到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善于运用学到的理论分析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早在1942年,毛泽东就说过:“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毛泽东的这段话精辟地阐明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的确,如果领导干部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却不去应用它,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用处的。理论联系实际,不是理论与实际的简单对应,而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进而得出创造性的新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正如毛泽东所说的:“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新时代,有许多新情况需要我们去了解,有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必须用学到的理论分析、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才算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要善于脚踏实地地进行调查研究。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怎样联系?有两个环节是必须做到的:一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是搞好调查研究。搞好调查研究是为了了解实际,使理论与实际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实际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正确地认识它。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达到正确认识它的目的。如毛泽东所说的:“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毛泽东还强调:“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作调查。对于只懂得理论不懂得实际情况的人,这种调查工作尤有必要,否则他们就不能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可见,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可或缺的桥梁。
习近平同志也非常重视调查研究。2004年4月9日,他在浙江富阳市调研时的讲话中指出,调查研究是“一个了解情况的过程”“一个推动工作的过程”“一个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一个自我学习提高的过程”,他鼓励领导干部“学会搞调查研究”。2011年11月16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也强调,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大量和零碎的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综合,加以系统化、条理化,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出它的内在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决策,这本身就是领导干部分析和解决问题本领的重要反映,也是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反映。
调查研究需要有脚踏实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只有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才能掌握真实的情况。正如习近平同志2003年2月10日在浙江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中所言,在调查研究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调查研究需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像陈云所说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只有实事求是地调查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正确地用学到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