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好望角系列丛书·桅杆上的帝国:西班牙史
》
售價:NT$
1010.0

《
启微·清代中国的物价与经济波动
》
售價:NT$
500.0

《
九色鹿·渤海国政治制度研究
》
售價:NT$
504.0

《
宠物造型设计与修剪(王欣)
》
售價:NT$
286.0

《
酱卤食品加工
》
售價:NT$
301.0

《
他惯会装乖
》
售價:NT$
245.0

《
从大繁荣到大萧条 1919—1939年美国社会生活史
》
售價:NT$
500.0

《
中西交通史 陆海书系
》
售價:NT$
296.0
|
內容簡介: |
本书运用因果推断实证分析法,分别对中小企业报酬增值能力和上市企业实物期权价值提升的影响及其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产业互联网通过缩减贸易成本、拉动企业成长、加深数实融合、提升交易效率等途径,显著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通过案例分析法,对典型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的用户间及平台与用户间的价值共创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产业互联网平台如何通过促进用户关系的连接、嵌入和锁定,逐步优化供需匹配、稳定供需关系、提升供应质量,从而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基于这些发现,本书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我国产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因素,并深入探讨了产业互联网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导向下,促进我国产业互联网发展的路径和保障措施。
|
關於作者: |
冯金丽,1978 年出生,湖北鄂州人,华中科技大学数量经济学硕士,副教授,现任职于广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优化。主持在研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主研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市厅级及企事业单位等委托科研项目10多项。在CSSCI、中文核心等各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20多篇,出版专著 4部。获省部级、市厅级科研成果奖4项。 詹浩勇,1974 年出生,广西南宁人,西南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教授,现任职于广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优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共3项;主持或承担省部级、市厅级及企事业等委托科研项目 20 多项。以第一作者发表CSSC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多篇,其中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篇;出版专著4部。获省部级、市厅级科研成果奖9项。
|
目錄:
|
第 1 章 研究背景001
1. 1 问题的提出 001
1. 2 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 002
1. 3 研究意义和主要创新点 009
1. 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010
第 2 章 我国产业互联网发展历程及现状014
2. 1 产业互联网发展历史演进 014
2. 2 我国产业互联网发展现状 018
第 3 章 产业互联网发展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023
3. 1 产业互联网的价值来源 023
3. 2 产业互联网发展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 024
3. 3 产业互联网发展对上市企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 027
第 4 章 我国产业互联网发展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效应研究031
4. 1 产业互联网对中小企业价值提升的效应分析 031
4. 2 产业互联网对上市公司实物期权价值的影响效应分析 050
4. 3 产业互联网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案例分析 071
4. 4 我国产业互联网发展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089
第 5 章 制约我国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因素091
5. 1 硬条件: 基础设施不完善 091
5. 2 产业基础: 数字化与协调发展不足 098
5. 3 软环境: 产业互联网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107
第 6 章 制造业转型升级导向下促进我国产业互联网发展的路径研究 114
6. 1 带动性强的重点行业产业互联网案例发展路径分析 114
6. 2 制造业转型升级导向下促进我国产业互联网
发展的路径设计 132
第 7 章 制造业转型升级导向下促进我国产业互联网发展的保障措施 145
7. 1 保障产业互联网发展的要素供给 145
7. 2 构筑产业互联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 152
参考文献157
后 记165
|
內容試閱:
|
当前, 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 产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 正引领着制造业的深刻变革与转型升级。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我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现状及其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 分析制约因素, 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路径与保障措施, 以期为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首先, 本书回顾了产业互联网的历史演进, 包括概念的形成、 国内外的发展实践及其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通过梳理学术史和研究动态, 我们不难发现, 产业互联网已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其价值在于通过数字化、 网络化、 智能化等手段, 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商业模式的创新及产业链的高效协同。 其次, 本书探讨了产业互联网对制
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 分别从中小企业和上市企业两个维度入手, 深入分析了产业互联网如何通过缩减贸易成本、 拉动企业成长、 提升企业实物期权价值等途径, 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 通过案例分析, 本书进一步揭示了产业互联网在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与市场竞争力、 促进产业生态系统协同优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但我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包括基础设施不完善、 数字化与协调发展不足、 产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等。 针对这些问题, 本书提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导向下促进我国产业互联网发展的路径设计, 包括夯实基础、搭建平台、 深化应用、 构建生态及国际化拓展等层层递进的路径阶段, 旨在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体系、 整合各方资源、 推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构建完善的产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及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与合作, 推动我
国产业互联网的持续健康发展。 最后, 本书从保障产业互联网发展要素供给和构筑产业互联网可持续发展产业生态环境两个方面, 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通过合理布局产业互联网基础设施、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 加大资金与金融政策支持、 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及完善产业融合与协同发展政策等手段, 为产业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同时, 通过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推动开放合作与国际交流及强化绿色发展与社会责任等措施, 构筑一个安全、 开放、 协同、 绿色的产业互联网发展环境。
本书力求较全面、 深入地探讨我国产业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联系与规律, 为政府决策、 企业实践及学术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推动我国产业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本书得以顺利出版, 特别感谢张天悦、 阴慧珏协助完成第3 章、 第4 章内容的资料收集, 感谢徐盼、 李双怡、 王嗣淇、 陆秋钰、 陈远麟、 雍海敏、 王智敏、 刘阳露和刘滢在 2. 2 节、 4. 3 节内容的资料收集和整理上提供的宝贵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