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现代编辑出版工作管见与思考

書城自編碼: 415130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
作者: 张金
國際書號(ISBN): 9787519612351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0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情绪脑科学 :解锁大脑密码,重获情绪自由
《 情绪脑科学 :解锁大脑密码,重获情绪自由 》

售價:NT$ 250.0
超智能与未来:宇宙进化、科技趋势与人类未来
《 超智能与未来:宇宙进化、科技趋势与人类未来 》

售價:NT$ 398.0
人比AI凶(“中国好书”“文津图书奖”得主万维钢全新力作;当AI无所不能,你靠什么不可替代?答案就在这里!)
《 人比AI凶(“中国好书”“文津图书奖”得主万维钢全新力作;当AI无所不能,你靠什么不可替代?答案就在这里!) 》

售價:NT$ 403.0
鲶鱼之怒:日本大众文化中的天灾·疫病·怪异
《 鲶鱼之怒:日本大众文化中的天灾·疫病·怪异 》

售價:NT$ 352.0
经典译林:罗生门
《 经典译林:罗生门 》

售價:NT$ 199.0
现场:细读《史记》
《 现场:细读《史记》 》

售價:NT$ 250.0
传奇与绝技:木拱桥里的中国营造智慧
《 传奇与绝技:木拱桥里的中国营造智慧 》

售價:NT$ 398.0
正史纂修与重建史观:辽金元的视角(博雅史学论丛中国史系列)
《 正史纂修与重建史观:辽金元的视角(博雅史学论丛中国史系列) 》

售價:NT$ 607.0

編輯推薦:
本书着眼于“现代”和“思考”,既不盲目追捧“技术万能论”,也不固守“传统优越论”,而是倡导一种理性的发展观和创新观,强调用互联网思维重构出版业的服务模式,用技术手段拓展出版物的传播边界,用全新的人才观打造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但前提是必须始终以优质的内容作为根基。
內容簡介:
《现代编辑出版工作管见与思考》一书以作者数十年的出版从业实践经验和深入扎实的理论思考,从破题、破局、破界和破茧4个维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条在变革中坚守出版初心、锚定出版未来、探索出版发展的新路径。
關於作者:
张金,编审,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MCSE),曾任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理事、专业出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副秘书长,北京市科普作协理事,中国科教影视协会理事,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理事。历任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综合编辑室编辑、市场信息部主任、总编助理、副总编辑,科学普及出版社项目办公室主任、社长助理、副总编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网络出版部主任、社长助理、副总编辑、董事。
目錄
第一部分 出版社发展与管理
002  简论出版社发展战略的制定
007  试论地方科技出版业的现状与出路
013  地方科技出版社发力摆脱“边缘化”
018  出版社董事长职能定位不应小觑
021  新形势下科普出版企业人力资源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028  浅论出版社的ERP工作
033  科技图书的品牌策略
第二部分 编辑视点
038  大众医学图书:细策划贴近市场新理念催生热潮
041  众社“分食”卫生资格考试书
044  宠物图书:注重情感与审美
047  科普图书如何既叫好又叫座
051  科普出版需要贴近读者、融入市场
055  漫说纸书出版是夕阳产业
057  回望2010年科技出版
062  盘点2011年科技出版十大热点
066  《你的世界我最懂》策划案例
第三部分 宣传营销
070  四个“多”让出版社高效使用微博
072  出版微商是蛋糕还是鸡肋
074  数字时代的图书营销
077  出版社的出路在建立自主平台SNS
078  少儿图书营销书内与书外
第四部分 数字出版
082  谁说数字出版不能盈利—爱思唯尔在线期刊涨价的启示
085  数字出版:战略决定成败
087  概念高潮过后的数字出版
089  浅论数字科普出版物及衍生品的产业化运营
098  数字出版,出版社能做什么?
101  移动互联网三部曲之三:阅读
103  未来电子阅读器的盈利模式
106  电子书价格该涨还是该跌?—精品电子书是未来的方向
108  App,出版社如何对待?
112  做数字出版,你有人才吗?
118  鱼和熊掌可兼得—出版社如何培养数字出版人才
121  出版社数字出版发展阶段及对策
125  浅论科普网游的策划开发与运营
130  关于数字出版的思考及模式盘点
135  数字出版为什么还如此初级?
137  大众数字出版需要颠覆性思维—从图书读者到多元商品消费用户
141  数字出版的主要盈利模式及实现渠道
143  网络阅读的现状、走向与未来趋势
149  传统出版机构如何做好在线教育?
153  数字出版标准应该是免费的、开放的
155  数字出版:技术加工商技术落后于内容提供商
157  2011年数字出版热点聚集
160  我看2014年数字出版
165  出版社如何运营好电子书?
168  数字出版如何提升能力打造精品
第五部分 媒体融合转型升级
178  个性化时代的出版转型
180  大数据将重构出版业
186  移动互联网出版:颠覆图书的策划、生产与营销
189  图书出版面临的新课题:电子出版物
194  传统出版社如何把握“互联网 ”机会实现变革和转型
200  在两种媒体融合发展中出版工作管理初探
207  大数据时代的出版:从内容复制到知识服务
211  移动互联网重构出版
216  媒体融合出版的运营管理之道
第六部分 国际书展、版权与走出去
222  博洛尼亚儿童书展引发的思考
225  2014年法兰克福书展小记
229  多管齐下,做好中医图书版权贸易工作
232  数字时代的版权新情况
234  数字出版“走出去”的五道法门
239  访问法国巴亚出版集团的收获与启示
內容試閱
序:在变革中锚定出版的未来--苏青
当前,出版业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当数字技术、多媒体传播正以摧枯拉朽之势重构内容生产与出版生态时,传统编辑出版工作者既面临“纸质图书是否会消亡”的出路焦虑,也迎来了“互联网 融媒体 出版”的发展机遇。张金先生的《现代编辑出版工作管见与思考》新著,以数十年的出版从业实践经验和深入扎实的理论思考,从破题、破局、破界和破茧4个维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条在变革中坚守出版初心、锚定出版未来、探索出版发展的新路径。
今天,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超过11亿人,读者早已不满足于被动接受纸质文本,而是期待更具互动性、个性化与场景化的阅读体验。张金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他以哲学家的犀利眼光审视出版业的未来发展愿景,从出版的范式转变破题,指出当前出版业正在从“从事内容生产”向“提供用户服务”转变。因此,每一家出版社都应重新考虑发展定位,知晓“战略决定成败”的道理,制定适应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战略规划。全书第一部分“出版社发展与管理”收录的多为张金的破题之作,他还以自己就职的科学普及出版社开发的科普网游《传奇科侠》为例,说明当出版内容与游戏、教育、社交深度融合时,知识传播就能突破“小众圈子”,真正触达年轻受众的内心。为适应这种出版范式转型,在张金看来,每个编辑都应从“文字加工者”升级为“用户需求分析师”。因为,数字出版不是纸质图书简单的电子版搬家,而是重构知识的呈现逻辑与服务链条。
张金曾在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中信出版社、贝壳阅读网和科学普及出版社等多家不同类型出版单位工作过,积累了丰富的出版经验,面对选题跟风、同质化严重、电商平台压价竞争等困境,他提出了传统出版差异化生存的破局策略,并给出了具体的成功案例。比如,地方科技社如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聚焦打造优秀眼科“小而专”学术专著,专业出版社如人民军医出版社深耕于医学资源数据库服务……这些成功案例的破局思路都遵循传统出版的生存辩证法,走出了“数字出版必淘汰纸书”的误区,强调“个性化时代的出版转型”,突出“移动互联重构出版”,重申纸质出版与数字出版等富媒体出版将长期共存的预见。他在第二部分里“漫说纸书出版是夕阳产业”一文中,论证了纸质图书在深度阅读、收藏价值上的不可替代性,强调“图书产品的多元化,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专门指出“纸书、电子书、PC、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等媒介形式,都可以成为阅读的载体”。在张金看来,正是因为“读者群体不同,需求不同”,因此,“不同的知识类型,就会选择不同的图书载体”。认识到了这一点,出版业就能做到既坚守传统出版的优势,又能不断接纳新事物、新技术、新媒体,真正做到守正固本、开拓创新。
张金是最早关注网络时代新技术对传统出版业冲击的编辑之一,他曾兼任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理事以及该协会专业出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副秘书长,同时还具有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资质,善于研究、吸纳新技术对传统出版的促进作用,本书第四部分“数字出版”和第五部分“媒体融合转型升级”收录的文章都与新技术有关。他认为,技术不是洪水猛兽,而是重构出版生态的工具。在“大数据将重构出版业”这篇文章里,张金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出版业的未来发展图景:手机将成为普及性终端,图书读者将被手机用户取代;无处不在的用户行为可查找、可追溯,由此可实现阅读定制;广告发布效率的提升,会直接转换为阅读消费行为;人工智能采集的社交群组大数据,将促进出版物的内容更具针对性;“编辑——复制——发行渠道”的完成时间变短,将带动出版业转型升级;用户行为大数据让传统发行转型为客户服务,使得跨行业融合趋势日益增强。张金的这些预见,有的已经成为现实,那些还没有完全显现的愿景也提醒我们必须认真正视,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迎接出版业未来将推动“知识服务枢纽”这一趋势的到来。
出版社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尤其是具有创新思维和战略眼光的人才。张金就是我在担任科学普及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时专门引进的人才,他在出版社由事业单位转为经营企业的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争取国家财政项目资金促进出版社转型发展方面功绩卓著。在他看来,出版业变革的核心是人的变革,归根结底是人才培养机制和适应创新人才施展才华的出版企业运营体制的变革。书中的许多文章都为他的这一观点提供了佐证。为此,早在11年前,张金就在《中国出版商务周报》上发文“做数字出版,你有人才吗”,探讨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数字人才”,指出“人才匮乏制约数字出版发展”,提出了“培养数字出版人才”的“八大措施”,以及“引进数字出版人才”的“三条秘笈”。他认为,现代编辑出版人才既要懂出版规律,又要掌握数据分析技术,还必须具备互联网运营思维。确实,人才与机制的迭代革命,需要传统编辑出版工作者凤凰涅槃、破茧重生,以获得更多、更新、更强的创造活力。
出版的本质,是知识与思想的传承;无论技术如何进步、迭代,出版的这一本质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现代编辑出版工作管见与思考》一书着眼于“现代”和“思考”,既不盲目追捧“技术万能论”,也不固守“传统优越论”,而是倡导一种理性的世界观、发展观和创新观,强调用互联网思维重构出版业的服务模式,用技术手段拓展出版物的传播边界,用全新的人才观打造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但前提是必须始终以优质的内容作为根基。它同时提醒我们:出版业的变革并不是要去颠覆传统,而是让出版以更加贴合时代发展的方式弘扬文明的精彩,承载文明的重量,延续文明的发展,拓展文明的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编辑出版工作管见与思考》虽然只是张金先生自谦的一些“管见”,但仍然值得图书编辑、出版管理者乃至阅读爱好者认真阅读。有感于斯,谨填《破阵子》词一首,贺张金新著面世,共迎现代出版未来。
是为序。
2025年7月1日于京津新城青静园

简论出版社发展战略的制定
目前,出版社转制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不论是作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出版社,还是未来的经营性的文化企业,都必须要像经营企业一样对出版社进行良好的战略管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制定出版社战略的重要性
1.什么是出版社战略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于我们的出版社来说,几年后应向何处去?应走什么道路?这都是每个社领导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这一问题,其实也就是出版社发展战略问题。
战略这个概念来源于军事领域,是“战争谋略”的简称。与它对应的词,是战术,一场具体的战斗实施术。
出版社战略,其实就是出版社发展的整体性、长期性、关键性的谋略。而具体对某一套书怎样策划、出版和营销,则是出版社的具体战术。
2.制定战略的重要性
战略,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无疑都是十分重要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这样评价企业战略:“没有战略的企业就像流浪汉一样无家可归,战略的作用就在于赋予企业果断把握机会的能力。”对于出版社来说,情况同样是如此。下面以一个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外研社,从1990年到2004年这15年间,从一家销售码洋1000万元的小出版社,发展成为销售码洋达12亿元的大型出版社,其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以李朋义为核心的外研社管理团队制定了正确的出版社发展战略。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许多出版社还在靠图书品种扩张而“广种薄收”时,该社制定了“精品战略”,放弃表现平平的选题,努力打造一批精品图书,如《许国璋英语》《大学英语教程》《新概念英语》等,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世纪末,当许多出版社还固守自身习惯的一般图书出版的时候,该社制定了“以教育出版为中心”的战略,实施集约化规模出版,进入了投入多、但回报丰厚且相对稳定的英语教材市场。
二、制定出版社发展战略的原则
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是一项高难度的复杂工作,要求很高,绝对不是拍脑门拍出来的,它需要经过仔细的调查研究,需要花费无数的精力,包括智力和体力,并且要把握制定战略的原则。
1.慎重性原则
制定出版社战略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慎重性。发展战略不是本年度出版计划,不是出版社局部的工作,而是事关出版社的全局,会影响全社几年、数十数百人的工作和生活,事关整个出版社的生死存亡问题,有着较高的风险,必须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反复论证。
例如,外研社的发展战略,从提出到确定,经历了将近一年时间的调查研究,社领导班子不断提出各种问题,不断反复论证,最后才通过。由于坚持了慎重性原则,事后的工作证明了其正确性和有效性。
而某出版社,由于调查研究不细,对市场形势估计盲目乐观,将出书领域涵盖大众出版(生活、励志、青春文学)、专业出版(计算机、财经、法律、医学)、教育出版(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过于追求出版规模,四面出击,与出版社的人力资源、资本都不配套,选题上马过多,论证粗糙,产品的市场表现不佳,结果表现为现金流吃紧,不得不在第二年年底进行收缩,导致骨干人员流失,发展战略失败。
2.整体性原则
出版社战略制定的整体性原则,要考虑本出版社情况、图书出版业内情况、国内经济环境,甚至国外环境。特别是要考虑中央的指导方针,国家的政策导向。
一些出版社制定了“走出去”的战略,如将外国语教学图书出版及教学组织作为战略组成部分,就与党和国家精神相一致,增加了成功的宏观系数。结合该出版社自身的人员特点和以往的作者资源,则又增加了成功的微观系数。
如果不考虑这些方面,只考虑本出版社的情况,这样制定出来的所谓战略,就面临着很大的市场风险。
外研社制定教育出版战略时,不但考虑了本社情况,还考虑到了其上级——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师资、品牌等资源,是有其整体性考虑的。
3.前瞻性原则
出版社战略,是关乎几年甚至十几年后出版社发展的谋略,必然要有前瞻性,要考虑业内情况变化,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宏观经济形势发展,以及未来的市场走势,不能只考虑眼前。如果只考虑当前,以此做出判断和制定战略,则一旦外界形势发生变化,该出版社就会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因此,制定出版社战略,必须有前瞻性。
例如,出版社集团化的发展战略,就要考虑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市场开放程度提高,外资必然会进入图书分销领域,对上游的出版领域产生的影响。出版社要考虑外资企业会借助强大的资本优势、先进的经营理念、娴熟的商业操作手段,与内资图书企业争夺市场份额。我们的出版社在资本、人才、市场化程度、品牌上都缺乏优势,几百家出版社的销售额,还不足国外贝塔斯曼出版集团一家的销售额。在这样的情况下,以资本为纽带,制定集团化战略,整合聚拢资源,做大做强,提高核心竞争力,塑造品牌,就是一项正确的发展战略。
此外,制定战略还要追踪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数字化技术、电子出版、网络出版等,将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纸质出版物编辑、印刷、发行的模式,出版社必须从战略上进行考虑,以适应出版业发展变化。
外研社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就对此进行了前瞻性的考虑。在以后的实际运作中,外研社有计划地并购了银盘公司,从而增加了外研社的电子出版物数量,从而实现了以各种形式占领外文出版物市场的目的。
4.差异性原则
出版社战略制定的差异性原则,就是根据出版社自身的特点制定个性较强的战略。
目前,全国出版社有560多家,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时代按照条条框框建立起来的出版社,许多出版社的组织结构、图书产品、运作模式十分接近:人民(哲学社科)、科技、教育、少儿、文学……如果发展战略也一样,则由于产品、运作模式等的同质化,效果必然不佳。世界上并没有一个百试不爽的发展战略,所有的出版社,都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
市场经济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专业化、差异化是出版社战略选择的必由之路。由于在资金、人力资源、品牌、管理、规模、地域、历史、出书特色等方面的差异,出版社制定战略有较大的差别。一些出版社资金不足,人才积累也处于劣势,不可能拿出大笔的资金进行版权引进和知名作者的作品买断,也不具备很强的针对投资失败的抗风险能力,就不要贪图“做大做强”,可以选择“小而专”“小而特”的发展战略,放弃大部分出书板块,集中人力、财力于自己有优势的主打板块,在细分的市场中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这样,才能真正打造本出版社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外研社的出版范围,基本上是外语教材和面对销售市场的外语出版物,它并没有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市场什么热就出什么书,没有进入社科、生活、经管等出版领域。这充分体现了战略制定中的差异性原则。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