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阿非利加征服者:比拿破仑更伟大的西庇阿
》
售價:NT$
325.0

《
营救里斯本丸
》
售價:NT$
308.0

《
鸟瞰最美国保全书(刷边版)
》
售價:NT$
5489.0

《
上海市民生活记忆
》
售價:NT$
374.0

《
分肥游戏:古代中国权力分配规则
》
售價:NT$
329.0

《
结构 Structures(埃隆马斯克推荐读物之一,经典又实用的结构力学普及读物)
》
售價:NT$
435.0

《
影响世界的十八个定律:破解万物运行规律人类,如何用公式定义世界?
》
售價:NT$
305.0

《
道教大辞典·道教百科全书(通识版本+飞机盒): 附赠32张海报:神仙谱系大全x1、道教宗派与法术全鉴x1、时间线上的道教史x1
》
售價:NT$
1520.0
|
編輯推薦: |
让植物文学侦探带你探讨《诗经》中的草木奥秘,揭晓中国古典诗词美文最初的源头。 2.《诗经》中出现的植物,是先民生活与艺术的最佳见证。了解诗中的植物,才能更好地理解诗人心中的意象。 138种植物,500余幅生态摄影与经典古图谱,结合图解工具书与文学赏析之旨趣,鉴别物种也鉴赏《诗经》草木。 随书附赠精美四季书签一套 、1米长江户时代的《诗经名物图解》彩绘折页。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自然科学与古典文学邂逅的创意,将彩色图文应用到中国古典文学领域。作者以清楚的解说和清晰的照片介绍《诗经》中的138 种植物,让读者在吟诵《诗经》时可以立刻看到《诗经》引喻植物的真实形象,帮助读者了解《诗经》之美,引领读者体悟《诗经》名篇的创作语境,同时填补了以往《诗经》释意中对植物的介绍过于简略的缺陷。
|
關於作者: |
潘富俊
台湾大学森林研究所硕士、美国夏威夷大学农艺及土壤学博士,历任台湾林业试验所生物组组长、恒春研究中心(原恒春分所)主任。曾任台湾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东华大学自然资源管理研究所、高雄医学院(高医大前身)生物系、福建闽江学院环境规划系兼任教授,教授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等课程。现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景观系教授,开授景观植物学、植物与文学、台湾的植物文化等课程。
|
目錄:
|
第一章 野菜类
第二章 栽培蔬菜类
第三章 栽培谷物类
第四章 药材植物类
第五章 果树类
第六章 纤维植物类
第七章 染料植物类
第八章 用材植物类
第九章 器用植物类
第十章 观赏植物类
第十一章 祭祀植物类
第十二章 象征植物类
延伸阅读(一) 《诗经》与三礼的植物比较
延伸阅读(二) 《诗经》的植物名称
延伸阅读(三) 《诗经》不同篇章的植物差异与统计
参考书目
|
內容試閱:
|
植物与中国文学系列总序
中国文学作品之中多有植物的记载或引述,例如《诗经》305 篇中,有 135 篇提及植物,共有植物 140 余类;《楚辞》中也有100 种左右的植物。其后的唐诗、宋诗、宋词、元曲、明诗、清诗等,诗人引述咏诵的植物种类愈来愈多,从《全唐诗》的 398 种,一直到《清诗汇》的 427 种,植物品种琳琅满目。历代章回小说 的内容,无论是神怪传说,或是吟咏感物作品,也大多有植物的描 写。有些以植物起兴,有些则以植物隐喻,更多是直接对植物的吟 诵。其中又以《红楼梦》描述的植物内容最为精彩,全书共出现植 物 242 种。总之,中国古典文学内容的字里行间,都离不开植物。 诗文中常常“叙物以言情”“索物以托情”以及“触物以起 情”,古人“叙物”,不会只是引述所见之物,每种植物一定有作 者想表达的意涵在其中。例如诗词歌赋提到最多的“柳”代表别离 情愫,古人送别时常折柳相赠,表达留客及心中留恋难舍之情。王 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 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典型的用柳树表达离情的送别诗。另一种树“白杨”则代表悲凉,因北方坟地多种之,且秋风一起, 白杨叶黄掉落,入冬后全株宛如枯死一般,诗词中多用以形容悲 凄的心情或景色。竹、松、菊,古人用以代表气节等,也是古人 “叙情”“托情”的代表植物。为了窥探诗文作者心中所思,也 为了贴近作者发抒的情绪,读诗文不能不了解植物的性状用途和 代表的特殊含义。念诗读文,已不仅仅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的轻浮雅事了。
笔者不揣浅陋,曾发愿要整理出代表中国文学作品的植物叙 述,三十年来,已累积一些数据,并撰写出相关序列丛书。本序列 丛书,已完成的有:《诗经植物图鉴》《楚辞植物图鉴》《中国文 学植物学》(《草木缘情》)《全唐诗植物学》《成语典故植物 学》《红楼梦植物图鉴》《苏东坡颠沛流离植物记》等七种。计划 撰写中的系列成员,尚有:《章回小说植物学》《全宋词植物学》
《全元曲植物学》等。敬请读者期待。
2025 年 2 月
潘富俊
作者序 因为钟爱,所以力求美善
自 2001 年起,出版一系列解读古典文学植物的图鉴,意外受 到读者热烈回响,勉励者有之,指正者有之,让笔者受宠若惊。其 中销售最好的,就是这本《诗经植物图鉴》。然而自初版至今,已 经历十二个年头,早就应该对这本书严加检讨了,也有内容描述不 尽完善之处。全书植物的编排次序,也还有改善空间。总之,本书 的初版内容确有重新编写的必要。
首先,在植物鉴定部分,增修版和初版的几个主要不同判别如 下:“柞”原依陆文郁及其后各家之见,认为是大风子科的“柞 木”。现据《诗经》诗文句意及当时华北地区的优势树种,改解 为壳斗科的“柞树”。“莞”原解为“莞草”,依文句意涵改成 “藨草”或“席草”;“藻”原解为“杉叶藻”,改为“菹草”。 汉代以前文献所言之“麦”,大抵指“大麦”而言,《诗经》言“麦”之处,亦指“大麦”。初版有所疏忽,将出现“麦”之文 句置于“小麦”之下,现均已改正之。另外,“稷”是“粟”而非 “黍”;“蒹葭”分指“荻”及“芦苇”两种禾本科植物,都已改 正并详述原因。本版另外增加枣、蓑草、麻等三种植物的描述。
其次,在全书植物的编排方面,本版亦做了大更动。初版时, 所有植物的次序依据各植物在《风》《雅》《颂》各篇章出现的顺 序排列之。本版则依照植物用途,如野菜类、蔬菜类、果类、纤维 类等十二类,分单元介绍用途相同或相似的植物。由于《诗经》植 物多具一种以上的用途,本书以当时或诗句内最通行的用途归类。 至于在行文体例方面,各篇首先说明各重要文献中该种植物的 名称,重要的有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郭璞《尔雅注》、 许慎《说文解字》等。其次是《诗经》诗文中该植物的用处或内涵,最后是该植物的古今用途。 本书的修订及编辑时间历经两年有余,对大多数植物的描述都做了增删,植物照片亦悉数换新。苦心孤诣,莫不希望本书内容臻 向完善。但限于学养,必定还有疏漏之处,还请读者多加海涵,并 不吝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