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疑案里的中国史3艾公子著(中国史里扑朔迷离的40个疑案,惊奇好玩又脑洞大开受益匪浅)
》
售價:NT$
356.0

《
大学问·清代银钱比价波动研究
》
售價:NT$
709.0

《
荷马社会研究(增补版)
》
售價:NT$
765.0

《
万千心理·与弗洛伊德的咖啡漫语: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精装】
》
售價:NT$
704.0

《
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 精装 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NT$
755.0

《
山中岁月:在日本小镇与传统相遇、与自然相融
》
售價:NT$
306.0

《
创伤自救指南:如何摆脱消极模式、修复人际关系并获得自由
》
售價:NT$
301.0

《
失控的孤独
》
售價:NT$
286.0
|
編輯推薦: |
本书由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联合山东省粮油检测中心、烟台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及多家信息化企业共同编写,已通过“智慧职教”粮食储运与质量安全专业教学资源库认证,并被列入高等职业教育食品类规划教材。
内容体系 覆盖食品检测最常用的五类仪器方法:光谱、色谱、电化学、质谱及面团流变学。以八个项目、十六个工作任务为骨架,全部任务源自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赛项及最新国家标准。每个任务均给出完整“样品前处理—仪器参数—质量控制—数据处理—结果判定”链条,可直接对接岗位 SOP。
融合特色
1. 课证融合:知识点、技能点与“1 X食品合规管理”“粮农食品安全评价”证书标准一一对应,附证书考核对照表。
2. 虚实融合:纸质教材 虚拟仿真(MLabsPro) 操作视频二维码,实现“线上预练—线下实操—线上复盘”的混合教学闭环。
3. 标准融合:所有实验条件、检出限、精密度要求均引用现行有效的国家/行业标准(GB、SN、AOAC 等),保证教学内容与行业零时差。
4. 资源融合:配套电子教案、PPT、题库、仿真软件包已同步上线智慧职教 SPOC 学院,教师可一键建课,学生
|
內容簡介: |
《食品仪器分析》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针对仪器分析对食品生产原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分析的职业岗位需求,以仪器分析的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项目为内容,实现“教、学、做”合一。 本书分为8个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分为不同的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按照案例讨论、任务咨询、课堂互动、思考练习、素质拓展阅读的顺序展开。主要内容包括小麦粉面团流变学分析技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技术、红外分光光度分析技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气相色谱分析技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技术。
|
關於作者: |
袁磊,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粮油食品学院副院长,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粮油质检员技师、高级食品检验员、食品安全管理师,山东省科技专家库技术研发类专家。全永亮、李桂霞,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教师。
|
目錄:
|
目 录 CONTENTS
绪论 1
项目一 电化学分析技术 5
学习目标 5
项目导入 5
知识点一 电化学分析基础知识 6
知识点二 酸度计 19
项目实施 22
任务一 水果 pH 的测定 22
任务二 食醋中总酸的测定 25
项目二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技术 29
学习目标 29
项目导入 30
知识点一 光分析基本原理 30
知识点二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38
知识点三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 46
项目实施 53
任务三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硝酸盐氮 53
任务四 茶饮料中茶多酚含量测定 55
项目三 红外分光光度分析技术 58
学习目标 58
项目导入 58
知识点一 红外分光光度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59
知识点二 红外分光光度计 66
知识点三 红外分光光度分析技术的应用 73
项目实施 76
任务五 苯甲酸红外光谱测定及谱图解析 76
任务六 食品塑料包装 (PE) 材质快速鉴定 78
项目四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 82
学习目标 82
项目导入 82
知识点一 原子吸收光谱技术的原理 83
知识点二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87
知识点三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的定量分析 96
项目实施 107
任务七 葡萄酒中铜元素含量的测定 107
任务八 茶叶中铅的测定 113
项目五 气相色谱分析技术 117
学习目标 117
项目导入 117
知识点一 色谱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118
知识点二 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122
知识点三 气相色谱仪 127
知识点四 气相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 135
项目实施 141
任务九 食品中甲醇含量的测定 141
任务十 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 (甜蜜素) 的测定 144
项目六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 148
学习目标 148
项目导入 148
知识点一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149
知识点二 高效液相色谱的类型 152
知识点三 高效液相色谱仪 154
知识点四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的应用 161
项目实施 170
任务十一 饮料中山梨酸的测定 170
任务十二 牛乳中四环素类药物的测定 175
项目七 质谱分析技术 180
学习目标 180
项目导入 180
知识点一 质谱分析技术基本概念与特点 181
知识点二 质谱仪 183
项目实施 193
任务十三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乳粉中三聚氰胺的含量 193
任务十四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测定蜂蜜中氯霉素残留 197
项目八 流变学分析技术 200
学习目标 200
项目导入 200
知识点一 粉质仪分析技术 201
知识点二 拉伸仪分析技术 206
项目实施 211
任务十五 小麦粉面团粉质曲线的测定 211
任务十六 小麦粉面团拉伸曲线的测定 214
附表 本书数字资源列表 219
参考文献 223
|
內容試閱:
|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 仪器分析技术在各个科学领域, 包括在食品行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教材编写团队由学科专业领域一线教师和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 以确保教材内容贴近行业需求, 紧跟技术发展步伐。本教材的内容涵盖了食品行业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 如光谱分析、 色谱分析、 电化学分析、 质谱分析和面团流变学特性分析等。 在编写过程中, 我们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力求使学生能够通过理论学习理解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 通过实验学习掌握各种分析技术的实际操作。
教材内容的选择以满足食品检验职业岗位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对接 “1 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所必需的仪器分析知识、 技能要求, 引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赛项的检测项目, 以工作任务为载体, 设计、 组织教材内容。 本教材共设计八个项目十六个工作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职业规范、 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
本教材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思政融合。 教材内容编写充分融入了党的二十大精神, 食品安全案例、 大国工匠精神等元素, 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学案例紧密贴合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挥教材育人作用。
2. 资源融合。 采用融媒体、 数字化教材技术等现代化的内容呈现方式, 插入教学视频和操作视频的二维码, 将传统纸质教材与数字化教学资源有机结合, 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 立体化的学习体验, 方便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扩展, 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3. 课证融合。 融入 “1 X” 食品合规管理、 粮农食品安全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要求, 推进书证融通、 课证融通。
4. 虚实融合。 融入虚拟仿真实训二维码, 实现虚拟仿真训练, 锻炼学生操作熟练程度, 解决实训条件不足、 学时不够等问题。
5. 标准融合。 将岗位能力要求、 检测国家标准等相关内容有机融入教材, 使得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教材中知识点、 技能点微课视频, 仿真动画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 虚拟仿真可先下载 App (可从应用商店搜索 MLabsPro 进行下载, 或扫描安装包二维码下载), 安装完成后使用软件扫描二维码, 实现在高度仿真环境下进行交互式训练; 课堂互动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在线答题, 系统自动判断结果并展示答案, 便于学生自主练习。
本书为智慧职教粮食储运与质量安全专业的教学资源库 《现代食品仪器分析技术》 课程配套教材, 开发了电子教案、 课件、 试题库等课程资源, 相应资源已上传至智慧职教 SPOC 学院, 方便读者自学及教师搭建 SPOC, 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食品类相关专业学生教材, 也可作为食品企业在职人员培训教材, 从事食品企业生产、 质量检验与管理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由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袁磊、 全永亮、 李桂霞主编, 山东省粮油检测中心任凌云担任主审。 袁磊编写了绪论、 项目二和全书的操作练习, 周怡和崔莹编写了项目一, 李桂霞和王真编写了项目三, 全永亮编写了项目四, 伊小丽和刘鹏莉编写了项目五, 全永亮和赵强编写了项目六, 周怡和徐玉兰编写了项目七, 李桂霞和唐若琪编写了项目八, 各项目二维码内容由项目负责人整理编排, 烟台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李林、 袁磊负责整本教材的策划, 全永亮和张艾青负责编排和统稿。 慕乐网络科技 (大连) 有限公司、 北京东方仿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省粮油检测中心、 烟台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给予本书编写以大力支持以及许多宝贵的建议,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 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 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绪论
一、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分析化学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化学分析利用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进行 (如酸碱滴定法), 发展较早, 是经典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是利用精密仪器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 (如相对密度、 光学性质、 电化学性质等) 以辅助确定其化学组成、 含量及化学结构, 又称为物理和物理化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在近几十年发展迅速, 其方法门类众多, 且能够适应各个领域提出的新任务, 已成为现代分析化学的主干。仪器分析通常根据所测量的物质性质来分类, 主要包括: 光学 (谱) 分析、 色谱分析、 电化学分析、 质谱分析等。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前三种方法。
1. 光学(谱)分析
光学 (谱) 分析是利用物质的分子或原子与光的相互作用特性 (如吸收、 发射、 散射、 干涉、 衍射等) 与物质结构和组成关系进行定性分析及定量检测, 可分为一般光学分析 (折光与旋光分析等) 和光谱分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等) 两大类。
2. 色谱分析
色谱分析是以混合物各组分在互不相溶的两相 (固定相与流动相) 中吸附、 分配或其他亲和作用等性能的差异作为分离依据的分析方法, 又可分为薄层色谱法 (TLC)、 气相色谱法 (GC) 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等。
3. 电化学分析
电化学分析是以电化学理论和被测物质溶液的各种电化学性质 (电极电位、 电流、 电量暗电导或电阻等) 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它通常是将分析试样溶液构成一化学电池 (电解池或原电池), 然后根据所组成电池的某些物理量 (如两电极间的电位差、 电位、 电量、 电阻等) 与其化学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电化学分析又分为电位分析法、 电导分析法、 电解分析法、 库仑分析法、 极谱分析法和伏安法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