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创建强势品牌(典藏版)
》
售價:NT$
607.0

《
牛津通识读本·世相I(中英双语 全五册)收录《全球化面面观》《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国际移民》《人口学》《民族主义》
》
售價:NT$
995.0

《
拒斥死亡(文明本质上是一场抵御死亡恐惧的集体英雄主义骗局)
》
售價:NT$
356.0

《
礼记训纂 全2册 十三经清人注疏
》
售價:NT$
755.0

《
蝴蝶的世界:它们的自然史与多样性
》
售價:NT$
653.0

《
理想国译丛073——他们也是幸存者:纳粹大屠杀亲历儿童的人生与记忆
》
售價:NT$
500.0

《
写作革命2.0:在所有学科和年级中通过写作提升思维的指南(美国亚马逊高分畅销教育类图书)
》
售價:NT$
306.0

《
大家京范 燕都掌故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在全球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食品分析与检验作为该领域的重要分支,系统构建了食品检验的理论体系与方法框架。《食品分析与检验》从样品采集与预处理入手,对分析全过程进行了严谨而详尽的阐述,并整合国际最新检测标准与技术进展。其内容体现了学科交叉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应用潜力。有助于推动食品检测技术的标准化与国际化发展。
|
內容簡介: |
食品分析技术是现代食品科学的核心领域,对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健康至关重要。本教材以系统性、实用性与前沿性为编写原则,通过十四章内容分别阐述了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食品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分析方法的评价与数据处理,物理检验法,食品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食品功能性成分的测定等,以满足食品分析专业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食品分析与检验》内容难度适中,各知识点有机衔接。通过二维码形式配备了实验视频、彩图、教学课件等拓展阅读材料,激发学生探索人类营养健康问题的兴趣,为培养食品类专业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本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健康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生产、科研单位的分析技术人员参考阅读。
|
關於作者: |
李巨秀 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省级一流本科课程“食品化学”“食品分析与检验”负责人,陕西省课程思政精品课程“食品分析与检验”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营养与健康,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编写教材及专著7部。
雷红涛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创新领军人才、神农领军英才,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食品安全、营养与健康等方面研究,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专利100余项,牵头、参与制订标准18项。获JYB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技术发明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王妍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主讲《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仪器分析》等课程,获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优秀案例、西部联盟课程思政案例大赛一等奖,参与省级一流课程建设、省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
|
目錄:
|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食品分析的概念与作用
第二节食品分析的任务与内容
第三节食品分析方法
第四节国内外食品分析标准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食品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第三节食品样品的制备与预处理
第三章分析方法的评价与数据处理
第一节食品分析的误差
第二节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
第三节实验数据分析处理
第四章物理检验法
第一节相对密度法
第二节折光法
第三节旋光法
第四节物理检测法的未来
第五章水分和水分活度的测定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第三节水分活度的测定
第六章酸度的测定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酸度的测定
第三节食品中有机酸的测定
第七章灰分和矿物质元素的测定
第一节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第二节矿物质元素的测定
第三节限量元素的测定
第八章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可溶性糖的测定
第三节淀粉的测定
第四节纤维素的测定
第五节果胶物质的测定
第九章脂类的测定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脂肪的测定
第三节食用油脂常见理化指标的测定
第十章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蛋白质总量的测定方法
第三节氨基酸的测定方法
第十一章维生素的测定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第三节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第十二章食品添加剂的测定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甜味剂的测定
第三节防腐剂的测定
第四节发色剂的测定
第五节漂白剂的测定
第六节第六节 色素的测定
第十三章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农药残留的测定
第三节兽药残留的测定
第四节生物毒素的测定
第五节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
第十四章 食品功能性成分的测定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大豆低聚糖含量的测定
第三节 粗多糖含量的测定
第四节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测定
第五节 番茄红素的测定
第六节 总酚含量的测定
第七节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第八节 总花色苷含量的测定
第九节 多肽含量的测定
第十节 总皂苷含量的测定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t 检验临界值表
附录二 F 检验 界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