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他惯会装乖
》
售價:NT$
245.0

《
从大繁荣到大萧条 1919—1939年美国社会生活史
》
售價:NT$
500.0

《
中西交通史 陆海书系
》
售價:NT$
296.0

《
图说新质生产力1:科技创新 落地化解读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精髓
》
售價:NT$
301.0

《
从弗洛伊德到百忧解:精神病学的历史(医学人文丛书)
》
售價:NT$
398.0

《
雪
》
售價:NT$
352.0

《
当代学术·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
》
售價:NT$
653.0

《
财政与国家治理
》
售價:NT$
755.0
|
編輯推薦: |
跟孩子讲道理,别再做无用功
帮助父母告别无效说教:儿童心理学告诉你,孩子真正想听的话是什么?
聚焦家长常见的“说了不听”,孩子“左耳进右耳出”等难题,用儿童发展心理学原理拆解孩子的语言接收逻辑,强调书中话术如何精准对接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让沟通从 “单向输出” 变 “双向共鸣”。?
50 常见养育难题场景/ 200 亲子高效沟通话术
对不会主动帮忙的孩子
对反复警告却屡教不改的孩子
对说出“我不喜欢妈妈”的叛逆孩子
对早上总是拖拖拉拉的孩子
对和朋友吵架的孩子
对哭诉“我被孤立了”的孩子
对总是完不成作业的孩子
对手机不离手的孩子
……
以漫画形式导入——轻松易读、“误区&正确”一秒get正文采取“金句&重要内容”划重点形式,清晰明了,提升阅读体验!幽默漫画 故事实例 专业解析——破解儿童心理密码帮助父母传达重要的事,说出让孩子牢记在心里的话!每章附有专栏 【弥生先生心理咨询室】——传授有效可应用的心理养育Tips
随书附赠双面海报“心灵养育——低成本带孩子见世面的100件小事”
优势卖点
一、50 养育难题场景全覆盖
对不会主动帮忙的
|
內容簡介: |
孩子的心灵成长,才是其终生发展的金钥匙!
面对未来不确定的“乌卡时代(VUCA )”,父母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通过语言和行为帮助孩子建立起“自我发展的指南针”。
本书通过大量对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案例,能有效帮助父母与孩子实现正向沟通,改善亲子关系,同时培养孩子心理韧性,增强孩子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书里不仅总结了多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亲子关系难题,还以具体实际技巧和案例故事漫画的形式清晰展现如何实践。
面对育儿问题,父母无需绞尽脑汁、崩溃大吼,只需对症下药,弄懂孩子叛逆、无视等行为背后的真实心理和诉求,改变行为和话术即可。
只有这样,父母才能真正走进孩子内心、帮助孩子心理健康发展,重建和谐友好亲子关系。
|
關於作者: |
渡边弥生
日本知名教育学博士,专业为发展心理学、发展临床心理学、学校心理学等。
研究对象为社会性与道德性的发展、霸凌等人际关系中问题行动的预防及应对。目前任法政大学文学部心理学专业教授,同时兼任该校研究生院生活技能教育研究所所长。
著有《亲子社会技能》《孩子“10岁的墙”是什么?》《透过日常行为读懂孩子内心:图解儿童微动作心理学》等作品。
|
目錄:
|
第一章 当你想“发火”时该怎么说
1 对不会主动帮忙的孩子...........................................................................................................2
2 对反复警告却屡教不改的孩子........................................................................................6
3 对努力帮助父母的孩子.......................................................................................................11
4 对暂时无法完成父母口中“简单”之事的孩子......................................15
5 对说出“我不喜欢妈妈”的叛逆孩子................................................................19
专栏 弥生老师的心理健康咨询室 “good e nough”有助于提升自我肯定感
6 对表现亮眼并等着表扬的孩子....................................................................................26
7 对不会和朋友的妈妈打招呼的孩子.......................................................................30
8 对乱扔垃圾的孩子.....................................................................................................................35
9 对试图胡乱横穿马路的孩子..........................................................................................39
10 对行为有问题的孩子..............................................................................................................43
11 对完全不听话的孩子..............................................................................................................47
12 对于凡事都指挥父母去做的孩子.............................................................................51
13 对在超市吵着要买东西的孩子....................................................................................55
14 对无论提醒多少次,总是在冬天不穿外套就出门的孩子...........59
15 对坐姿粗鲁的女儿.....................................................................................................................63
专栏 弥生老师的心理健康咨询室 如何制造感知幸福的传感器
第二章 让清晨从此不再烦躁!用语言鼓励孩子自觉行动
16 对早上起不来的孩子..............................................................................................................70
17 对起床后不打招呼的孩子.................................................................................................74
18 对早上总是拖拖拉拉的孩子..........................................................................................78
19 对总是把衣服穿反的孩子.................................................................................................82
专栏 弥生老师的心理健康咨询室 执拗期的叛逆是心理发展顺利的标志
20 对欺骗父母却被识破的孩子..........................................................................................89
21 对总是学不会自己收拾东西的孩子.......................................................................93
22 对出门时总是忘带书包的孩子....................................................................................97
23 对早上说“不想上学”的孩子................................................................................ 101
专栏 弥生老师的心理健康咨询室 为什么不要总催孩子“收拾东西”
第三章 对烦恼于人际关系的孩子该怎么说
24 对不懂得和朋友和睦相处的孩子......................................................................... 110
25 对和朋友发生争吵的孩子............................................................................................. 114
26 对哭诉“我被孤立了”的孩子................................................................................ 118
专栏 弥生老师的心理健康咨询室 孩子的很多性格问题都只是因为社交能力还未成熟
27 对与朋友争吵后怒气冲冲回家的孩子............................................................124
28 对回家哭诉“他们说我坏话”的孩子............................................................128
29 对从朋友那儿得到贵重礼物的孩子................................................................... 132
30 对“因为其他人都有”就吵着要手机的孩子........................................136
31 对被其他人说“我不和你玩”的孩子............................................................140
32 对总是被朋友中伤的孩子............................................................................................. 145
33 对被朋友的妈妈带走玩的孩子................................................................................ 150
34 对回家后似乎不太开心的孩子................................................................................ 154
专栏 弥生老师的心理健康咨询室 孩子们说“我不喜欢×× 小朋友”其实就像在说“我不喜欢胡萝卜”
第四章 再也不用说“快去学习!”的魔法
35 对总觉得学不进去的孩子............................................................................................. 162
36 对总是完不成作业的孩子............................................................................................. 167
37 对那些不想学习,还总是问“我能玩游戏吗”的孩子..............171
38 对总是问“如果我考得好,你会奖励我吗”的孩子....................175
专栏 弥生老师的心理健康咨询室 如何培养儿童的“情商”
39 对刚拿到成绩单的孩子................................................................................................... 181
40 对总是改不了考试粗心毛病的孩子................................................................... 185
41 对开心地叫着“快看!我做成了一件超棒的事”的孩子.......189
42 对觉得“我不管做什么都会得到妈妈的夸奖,她也太没原则了
吧”的孩子.................................................................................................................................... 193
43 对即将参加考试的孩子................................................................................................... 197
专栏 弥生老师的心理健康咨询室 当你很想催促孩子“快去学习”时
第五章 让父母和孩子都开心的语言艺术
44 对总是挑食的孩子................................................................................................................. 206
45 对说“肚子饱了”,吃不下父母做的饭的孩子..................................210
46 对和父母一起吃饭时一言不发的孩子............................................................215
47 对晚上迟迟不想睡的孩子............................................................................................. 219
48 对在“疲惫的夜晚”依旧缠着父母“要听故事”的孩子.......224
49 对手机不离手的孩子.......................................................................................................... 228
50 对明知妈妈很忙却还闹着让妈妈陪着玩的孩子..................................233
51 对一进百货商场就乱跑的孩子................................................................................ 237
专栏 弥生老师的心理健康咨询室 我想给孩子们留下“父母的温柔形象和幸福的回忆”
结语................................................................................................................................................................. 243
|
內容試閱:
|
前言
父母每天都要跟孩子说很多话,而那些话,可能会对孩子的思维产生决定性的指引作用。
作为普通人,父母未必总能说出让孩子铭记于心的话,即便如此,他们也在努力让自己说出能给予孩子精神鼓励的话。
据说,在不久的将来,现有社会岗位中的一半都将被AI(人工智能)所取代,人类即将进入“VUCA 时代”。VUCA 是“Volatile(易变的)”“Uncertain(不确定的)”“Complex(复杂的)”和“Ambiguous(模糊的)”的首字母缩写。由此可见,人们认为未来的世界将是“易变的”“不确定的”“复杂的”以及“模糊的”。
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而言,传统意义上既定的“海上航线”或“地图”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自己的“指南针”。这个社会已经不存在什么“正确道路”了,孩子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将要靠他们自己去决定。每个孩子手中都握着一枚“指南针”,在前行的道路上自主抉择是往北走还是向南行。他们会去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情。致力于国际经济的合作及协调的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就曾指出:具备自主探索与决策能力的人,才是未来社会最需要的人才。
对孩子而言,构成他们人生指南针的核心要素就是“教育”以及父母日常给予的引导话语。等到他们长大成人,在人生的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时,就会立即拿出自己的指南针。而他们最终将拥有一枚怎样的指南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亲子之间的日常对话内容。由此可见,亲子沟通极为重要,不仅如此,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其实也是极为有趣且令人兴奋的事情。
想想看,如今那些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孩子,未来终将成长为新世界的创造者。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语言,为他们在未来新世界的生活指引方向呢?
我认为“发展心理学”当属一个重要的路标。
“父母的语言”应随着孩子的年龄而改变
发展心理学是一门关注人一生身心发展的心理学学科。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个体的身心会在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不断变化,发展心理学正是从科学层面来探索和阐释这些变化的。除了外在变化,个体的内在及心理功能的变化也属于该领域的研究范畴。发展心理学将个体的发展过程分为若干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特征进行了简明的区分。这些阶段被称为“发展阶段”。在每个发展阶段中,个体的身心都会发生变化。
说到童年时代,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等发展阶段。事实上,孩子在每个阶段所需的支持也不尽相同。这种支持不仅会影响孩子在身体方面的成长和成熟,也会对其意志力、毅力、知识和情感等内在变化产生重大影响。
然而,并非学了这些知识,上了“做好父母”的必修课,就能做好父母。作为父母,我们应在孩子的每个发展阶段提供对应的、适当的支持,给予他们相应的语言激励,但没有人教父母这些东西。
每个人都经历过孩童时期,然而社会日新月异,孩子们长大后将要面对的社会,与父母当下所处的社会定是迥然不同的。若父母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就难以给予不断成长的孩子适宜的语言激励。等到父母终于意识到这一问题时,孩子或许早已在成长的道路上与父母拉开了距离。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家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预测孩子的发展阶段有助于消除亲子间的隔阂
其实,养育子女本应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父母与孩子在一起时所传递出的“快乐”情绪,能够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
当然,日常生活中也难免遇到许多麻烦事。也许某天,你会突然发现,那个曾经一向乖巧可爱的孩子竟然“砰”的一声关上了房门。
没有人喜欢被反抗。但在这种时候,若父母能清晰地认识到:“来了!这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种表现。”就有可能有效地避免与叛逆期的孩子之间出现亲子关系裂痕。
“冷静策略”有利于改善亲子关系和解决育儿问题
孩子的性格与父母往往存在差异。一旦他们觉得“这是父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我身上”,就难免会在言行上进行反抗。这是孩子的一种自我表达,他们想要过属于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成为父母的附属品。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接纳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还要努力地提升自己,让自己有能力给孩子递上一枚足以为他们在人生大海中的航行指明方向的精准指南针。
因为,若父母自身缺乏培养子女的有效策略和智慧,而只是做无谓的努力,最终很可能会因为对孩子的未来感到迷惘而陷入焦虑与沮丧。父母越是想着“我要尽全力培养好孩子”,就越可能在育儿过程中失控。不过,如果父母能在了解发展心理学的基础上找到让自己保持冷静的方法,就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孩子的发展轨迹,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预判“如果这么说,孩子会做何反应”。
如此一来,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无心之言对孩子造成的伤害,避免让孩子内心产生阴影,从而不断巩固和强化亲子关系。
如何传达“父母的本心”
本书将结合发展心理学的精髓,通过具体实例,剖析那些过于努力地养育孩子的父母可能会说出的阻碍孩子心智发展的话语,并给出更具建设性、更适宜采用的表达方式。
本书讨论的主要目标群体包括幼儿期至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儿童。
当然,这并不代表“只要学会这些说法,就能让所有孩子都能得到健康的心理”或是“只要这么做了,孩子就会变得更聪明”。此外,本书所倡导的沟通方式,也与一些专家所建议的“夸奖式教育法”有所差异。
这本书的重点在于教会父母该如何向孩子传达自己的本心。因为在养育孩子的漫漫长路中,让孩子深切感知到
“父母始终会为自己着想”这一点至关重要。在具体沟通中,表扬和批评指导都不可或缺,但不能流于表面,父母应以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向孩子传达生活
中的重要信息。这里所说的“本心”,并不是指发自内心、直言不讳,而是希望父母能凭借智慧的力量,用孩子们能听懂的语言与他们交流。
交流的最终效果是要让孩子觉得“被表扬了,好开心呀”或是“得到了爸爸妈妈的肯定”,又或是让孩子深刻认识到“我做了不该做的事情”。这样一来,父母的话才会被孩子们深深地记在心里。所以对于父母而言,若想更好地培养孩子,那么关键在于如何真诚地表达本心,而非一味地要求孩子。
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父母无须战战兢兢或一味妥协,只有从本心出发,才能真正体会到养育子女过程中那种无与伦比的快乐,收获独一无二的经验与感动。
换言之,本书希望教会大家如何通过语言培养出孩子强大的内心,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书中会举例说明一些时常被过于努力的父母挂在嘴边的话,并借助“智慧妈妈”之口,告诉大家应如何运用成年人的智慧,巧妙地向孩子传达自己的想法。当然,这里的“母亲”只是一个代表性角色,实际涵盖了父亲、祖父母等所有参与孩子教育的家庭成员。
希望读者朋友们能从书中的例子里得到启发,对孩子的个性和成长给予更多关注,让自己与孩子交流时的语言更有智慧。等到孩子羽翼丰满,即将展翅高飞的那一天,你就能一脸欣慰地送他们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第一章
对不会主动帮忙的孩子
父母们似乎每天都很忙碌,家里总是有忙不完的事情,他们努力地想要做到家务、育儿两手抓。忙碌间隙回头一看,却发现孩子们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辛苦,依旧自顾自地玩着。每每看到这种场景,父母们总会忍不住朝孩子大声吼道:
“喂,喂,你能不能不要再玩了,倒是来帮个忙啊!”
如果孩子有眼力见儿,一听到父母召唤,立刻回一声“好的!”然后迅速起身帮忙,那自然是皆大欢喜。可现实常常不尽如人意,孩子们的耳朵就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捂住了似的,似乎完全听不到父母的声音……
那么,为何孩子们不能听话地来帮忙呢?
其实孩子们不来帮忙并非出于反抗情绪,而是可能出于以下三个原因:
不帮忙的原因 1:不知道该做什么
对孩子们来说,“帮忙”是一个十分抽象的词语。但是父母可能会想:“每天做的事情就是这些,就算我不说,你也应该知道该做什么吧?”
这背后,其实隐藏着许多日本人心中的“工匠精神”。所谓的“工匠精神”,其实就是“用眼睛偷技术”和“模仿师父”,这是一种基于感性的认知方式。
这种感性认识在手工艺领域或许是通用的规则,但要让几岁或是十几岁的孩子也能做到无师自通,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若想让孩子帮忙,那么首先要明确地告诉他们具体要做什么。与此同时,最好要基于自己的需求,告诉他们具体的操作方法,比如可以这样说:
“妈妈现在忙着洗衣服呢。”
“你可以帮妈妈扔个垃圾或者擦个桌子吗?这样妈妈就能轻松很多哦。”
诸如此类,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告诉他们应该做些什么。毕竟,孩子很难自发地理解父母的感受,所以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做到“不用我说,你也应该想到啊”这种程度。因此,如果希望孩子帮忙,就应该尽量说明得具体一些。
不帮忙的原因2: 觉得被父母指责了:
“倒是来帮个忙啊!”——在孩子听来,这句话犹如是在指责自己“没有帮忙”。即使父母并无这种意思,孩子也
会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并为了“不受伤”而选择充耳不闻。
不帮忙的原因3: 觉得这是“被迫做”的事
即使是成年人,也不喜欢被人强迫做事。例如,如果领导一直对你呼来喝去,指挥你做这做那的,想必你也会觉得很烦吧。
孩子也是如此,也会觉得被迫做事“烦死了”。为了避免让孩子产生“烦死了”的感觉,父母可以找机会温柔地告诉孩子帮助他人的重要意义,例如:
“宝贝,你也是我们家的重要成员。所以,如果你也能为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幸福哦。”
接着告诉孩子:
“你可以自己决定要怎么来帮助爸爸妈妈。”人类的动力,很大一部分是源于“自我决定感”。
自我决定就是“我要自己决定怎么做”。当孩子产生“我决定了”“我决定做并且成功做到了”……这样的想法时,就会更有干劲。
比如问孩子:“你想扔垃圾还是擦桌子呢?”
给出具体的选项后,孩子就能明白父母希望他们帮什么忙了。“那我去倒垃圾吧!”一旦孩子自己做出决定后,行动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