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江河回望:中国文化与人生价值 许倬云 著 许先生最后的凝望与嘱托 人文精神 中国文化内核

書城自編碼: 415188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研究
作者: 许倬云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779493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39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III:成就卓越的组织(修订版)
《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III:成就卓越的组织(修订版) 》

售價:NT$ 250.0
艺术家课堂 动漫创作与职业之路
《 艺术家课堂 动漫创作与职业之路 》

售價:NT$ 866.0
暗示的力量: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 暗示的力量: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

售價:NT$ 254.0
权力、国家和太空 :太空行为体的概念化、衡量和比较
《 权力、国家和太空 :太空行为体的概念化、衡量和比较 》

售價:NT$ 500.0
《营造法原》解读
《 《营造法原》解读 》

售價:NT$ 857.0
舌诊图谱:观舌知健康 全新正版彩图全解舌诊辩证图谱图解中医舌诊基础理论手诊面诊罗大伦书舌诊诊断教程中医看舌苔调理书中医养生
《 舌诊图谱:观舌知健康 全新正版彩图全解舌诊辩证图谱图解中医舌诊基础理论手诊面诊罗大伦书舌诊诊断教程中医看舌苔调理书中医养生 》

售價:NT$ 296.0
清代生活与政治文化
《 清代生活与政治文化 》

售價:NT$ 449.0
善战:孙子兵法中的高维博弈(只要存在竞争与较量,就有“论战胜负”的思维博弈)
《 善战:孙子兵法中的高维博弈(只要存在竞争与较量,就有“论战胜负”的思维博弈) 》

售價:NT$ 398.0

編輯推薦:
1.内容直指当下社会核心关切:历史认同危机、人文学科边缘化、个体精神迷茫,提供基于深厚学养的智性回应。
2.历史的镜鉴: 探寻华夏文明延绵永在的根本动力,在历史长河中定位当下,理解我们从何处来、向何处去。
3.人文的光辉: 直面科技洪流中人文学科的困境,反思当下人文学科研究问题,指出文科发展任务,呼吁重建人文精神。
4.生命的安顿: 以丰厚阅历与通透智慧,探讨个体如何在快速变迁的世界中确立价值、寻找意义、承担责任,求得心之所安。
5.独特地将历史纵深、学科反思与生命价值探讨融为一体,展现超越专业藩篱的宏大思想格局。
6.深邃洞见,人文温度:既有鞭辟入里的理性分析,更饱含对文明、对人类、对个体命运的深切关怀与温暖慰藉。
內容簡介:
在这部融合九十余年人生体悟与数千年文明经验的文集中,历史学家许倬云将目光投向个体与文化、时代与内心的交汇处。从农耕文明的礼仪体系到儒释道的人生哲思,从天下共主的秩序观到个体生命的价值觉醒——他从中国文化的底蕴出发,思索人在社会、历史、宇宙中的位置——我们既是文明的承继者,也是意义的建构者。
全书内容分为三章:中国文化的形成与流变、中国文化的当代意义、中国文化与人,共收录30篇论述文章,包括台湾原版序以及许先生特地为本次大陆新版撰写的序言。“代后记”特别收入许先生“92岁人生寄语”,饱含先生通透的人生智慧和对年轻人的谆谆嘱托。
书中不仅回望了五千年中国文化的变迁,更直面当代人工智能掀起的科技洪流,深刻揭示人文精神遭遇的挑战,论述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塑造健全人格、涵养文化底蕴、守护人类精神家园。通过对比东西方文化的特点,他点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个体安顿身心、意义追寻的独特优越性,呼吁借由中国文化重建人文精神,以应对价值虚无的危机;关注现代社会年轻人的精神困境,探讨在剧变时代中,个体如何安身立命、建立责任,为迷茫的现代人点亮一盏精神的航灯。
關於作者:
许倬云,1930年生,江苏无锡人,1962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匹兹堡大学,其间多次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夏威夷大学、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学贯中西的史学耆宿,擅长利用不同学科的视角和方法来研究历史,尤其是考察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不囿于书斋,时时心怀天下,关心中国文化的发展与走向。代表著作有《西周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万古江河》《经纬华夏》等。2025年8月4日在美国去世。
目錄
新版序
原序
一、中国文化的形成与流变
1.历史的多种定义
2.古代的中原是怎样形成的
3.古代中原的多种文化
4.中国中原与其邻近地区史前时期的居住与食物资源
5.中国概念与其经济接口
6.中国古代平民生活——食物、居住、衣着、岁时行事及生命礼仪
7.文化间的互动(一)——中国古代文化圈之间的融合
8.文化间的互动(二)——社会与阶层间的文化互动
9.文化间的互动(三)——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相遇
10.刘邦与朱元璋——两种创业的风格
11.战前与战时社会的比较
12.亚细亚的四大部洲
13.从世界历史看中国历史
14.移去国际了解的魔障
二、中国文化的当代意义
15.人类新文明的明夷之际
16.情理相通的通识教育
17.人文学科的任务
18.人文学科的反思
19.中国现代学术科目的发展
20.历史上的知识分子及未来世界的知识分子
21.中华文明的新意义
22.多样的现代性
三、中国文化与人
23.人生价值的探讨(一)——人类追寻人生意义的经验
24.人生价值的探讨(二)——中国文化中人生价值的探索
25.人生价值的探讨(三)——目前我们要追求的人生意义
26.生命意义与终极关怀
27.生命的意义与人生价值
28.祖德宗风——无锡许氏既翕堂家族略述
代后记 92岁人生寄语
內容試閱
1. 这种人生的意义便是:能够在活着的一生成全自己也成全别人,过了丰丰满满的日子,而不是追逐空虚、无意义的东西。我与四周和谐的互动才是真实快乐的人生。
2. 从目前已经发生的许多迹象推测,也许在不久的未来,人类新文明将在世界缔造另一种人类社会,在那一个高度科技发展的世界,我们只问力量,不问道理;只知欲念,无视情爱;只知利益,不问曲直;只求长生,不问生命的意义。这样一个世界,将是规范尽失,放荡无所约束。人类完全可以为所欲为,斲伤糟蹋寄生托命的环境,人类主宰了地球,却不能控制约束自己。那时,人类又一次回归丛林,俯首于丛林律的摆布只是,这是一个钢骨水泥玻璃帷幕的新丛林,其中正在弱肉强食的人类是掌握无比能力的新蛮人!
3. 人类共同价值的前提,是肯定人“存在”的根本意义,是肯定和谐与共生的社会秩序,是植基于新科技知识上的人类心灵境界不断提升,而不是沉沦于贪欲与愚昧。
4. 这种阴阳五行的观念使中国人对人生的追寻归结到自然秩序上,人生的意义就在反映自然秩序的和谐。
5. 千年来的思潮至此不再解释为什么天地间有种种现象,而是直接指出人如何活得像一个人。因为人必须在身、心上体认天道,这是每个人最重大的使命。中国人没有教主,因为每一个人要对自己负责,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教师,自心的解释者。
6. 人生的意义归结而言,一在成全自己,二在成全别人。人不管是身为个人或为全体人类中的一员都有机会、有能力充分发挥自己得到的天命与禀赋(也就是「性」)。主人就是你自己的心。
7. 市场经济的世俗化社会驱走了价值的神圣性,尤其近代结合工业与科技的发展,「过更舒适的生活」成为一大诱惑,重视物质生活与享受、一切向「钱」看的资本主义也就弥漫全球,赚钱的动机举世皆然。然而欧洲在资本主义初期,赚钱的动机与宗教的神圣性仍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如卡尔文教派信仰者,为证明自己是被上帝挑选之人,故在现世生活中必须有所表现,赚钱只是为了表示自己能够成功;卡尔文教派信仰者大多勤奋简朴,且其所得均能回馈社会。简言之,市场经济带来的世俗化使人类原本舍命防卫的价值失去意义,「神圣」也就为「现实」所取代了。
8. 都市化带来了小区的离散与个人的失落:都市人口的流动性便显著增加,至近代越甚。十八世纪资本主义高涨,连职业也不再固定,工业生产的机械化使货品与财富均快速流动,而人口也随着公司行号的设立与工厂的兴衰移入又移出。居处不固定的结果,造成现今公寓中的邻居彼此不相识的情形;而都会交通运输的大量吞吐,人群拥挤且陌生,形成社会学家口中的“lonely crowd”寂寞的人群。小区结构离散,缺乏嘘寒问暖、守望相助的小区精神,人也失去心灵上的依归。由于个人的失落,也就不再问「究竟为什么过日子?」「我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只晓得朝九晚五、上班下班;一旦空闲了、病了、老了的时候,人际疏离与价值失落的问题也就跟着产生了,这就是现代都市人的通病。
9. 世界化的文化多元性排挤了过去单一文化体系中「视所当然」的坚信,过去的人是生在、长在、老在、死在一个小区里,一个文化体系里,因此所接受的是单一的信念,不会产生怀疑。但是当两种文化体系的人开始接触之后,冲突矛盾也随之产生。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种文化的交流更是频繁。现在的人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之下,不再相信母亲告诉自己的格言或信念,对本身所处文化体系的价值观也就产生许多的质疑。
10. 当达尔文的演化论变成一种所谓的社会进化论后,人们相信人类社会与文明一定会进步。但是从前面所提的困境以及所要面临的课题中,我们不知道人类这一路走来究竟是改向好?还是改向坏?我们迅速的「动」却不知动的方向,进步的意义丧失了,所以现在要重新建构我们的方向以及快乐的意义。
11. 今天的人因为要什么有什么,反而要问:快乐在哪里?就像一个新的计算机游戏软件,寿命只有四十五天,快乐似乎也是稍纵即逝。物质欲望满足的同时,精神欲望却常被忽略,也就不知快乐何在。
12. 天人之际:我们与宇宙秩序之间的调适;人我之际:个人的自由与群体规范的共存;快乐的定义;有没有「进步」,上面四项可说是人人皆有、很迫切的课题,也是整顿自己的思想、寻求安身立命之所时必须要问的问题。
13. 人与自然也是互相依赖的。没有自然环境的资源,人无法生存;同样的,没有「人」,四周「环境」的存在也失去意义。人和周围的社会、自然、环境甚至宇宙系统都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明白这种天人、人我之间层迭依存的观念之后,人也就不再感到孤独了。
14. 在快速进展的社会中,人们几乎找不到时间定下心来,或是回头看看。想想自己是不是应该为这个世界、为四周环境,也为自我找份安宁?这与上面的两个问题都是我们可以做却不去做的。
15. 身为现代人,我们可以以下列几个趋向来建构自己的行为:
A.发展潜力,成全自己,也成全别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成全自己包括不毁损自己,并将禀赋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同时还能去成全别人。而成全别人则是佛教所说的「渡人」、基督教里的「爱人」,也是儒家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推己及人的道理。
B.重建人群的互动,使个人不再是lonely crowd中疏离的孤独者
如果能做到第一点,那么这一项就很容易达成。也就是人与人之间不再冷漠,人与人相处多一分彼此尊敬,多管一点闲事,主动多付出一点,自己也就不会感到孤独。
C.从己所不欲,毋施于人,重建诚信相待的道德元素
这一点是上面两项的基本原则。人与人总有基本的互信,以此推而广之,将心比心,在日常生活中便可以逐步建立诚信相待的相处模式。能做到这三点,在人类社会系统中也就不会感到孤独,不再无所依靠,心灵也可以获得安宁。
16. 人生一世,不外成全自己是一个「人」。人从思辨为始,认识自己,人也以思辨为终,造就自己。人生的事业,不论事业大小,都当以由「仁」(人的本性)。在全力做到能称为「义」的事之后,人成全了自己凡是「人」的要求,所以,文天祥的绝命辞,「唯其义尽,所以仁至」;他在那一刻,才敢说自己做「人」的功夫完成了。曾子易箦之际,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以致做了不该做的事。孔子负杖逍遥,应是在反省一生的修行。苏格拉底从容饮下药酒,从容睡去,其行为也不逊于孔子的宁静归去。耶稣受难,在最后一刻,他说「成了」,我想,他不是意指殉教的事「成了」,而是走完了自己一生修行的道路。饮下那一杯苦酒,他知道已无遗憾。
17. 人的生命,应有思辨而异于禽兽,得以自臻文明;人的关怀,也在于以思辨成全其「人」的自觉。敝见于此,以请教于高明。
18. 我的劝告是:自己在这种新时代,我能熬过去,不一定成大功大业,我至少能做到自己心安。所以我没有倒下,我没有让步,我在这边挣扎我应有的尊严、应有的空间,在这应有的空间之中发挥我最大的可能性。
19. 人生永远是填填补补、改正改正。求其全而不得,至少求得了心之所安。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