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法国革命史(史外一种:圣鞠斯特)
》
售價:NT$
500.0

《
情绪彩虹书:CBT与艺术的轻疗愈手册(珍藏版)
》
售價:NT$
1020.0

《
趣说中国女性
》
售價:NT$
347.0

《
被艺术疗愈的勇气:生活的答案之书
》
售價:NT$
408.0

《
故宫红书:故宫文化百科手册
》
售價:NT$
704.0

《
不被情绪内耗的10种能力
》
售價:NT$
357.0

《
权力意志(全二册。尼采晚年思想结晶;剔除惯性、升华自我的思想利刃)
》
售價:NT$
500.0

《
从领口开始编织的钩针毛衫
》
售價:NT$
301.0
|
編輯推薦: |
1.视角独特,内容重磅。用“抗战中的漫画”讲述“漫画里的抗战”,从文艺抗战角度展现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抗日救亡运动,是一部以漫画为核心深入讲解抗战历史的通俗学术作品。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抗战漫画研究(1931—1945)”策划打造,作者史料占有充分、学术根基深厚,确保了内容的专业性。
2.紧扣节点,意义重大。专为纪念策划出版,是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读本,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和纪念意义。
3.主旨鲜明,导向正确。坚持正确抗战史观,史实准确、评述恰当,通过展现党领导抗战漫画运动的具体实践,反映党领导文艺抗战的内容和影响,有力彰显了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4.素材丰富,记述有力。书稿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漫画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内容扎实深刻、细节饱满,运用大量漫画史料和文献资料讲述历史、论证观点,融思想性、政治性、可读性于一体,彰显了中国人民抗战的艰难历程和必胜信念,具有说服人、教育人、感染人的力量。
5.图文辉映,生动鲜活。充分发挥漫画作为历史记录和宣传武器的双重属性,精选近200幅珍贵抗战漫画,配以精练准确的史实解读和背景分析,使厚重历史变得可触可感,极具
|
內容簡介: |
1931—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大批艺术家用漫画这一独特形式向人民宣传抗战,鼓舞人民抗战斗志,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恶,反对投降卖国行径,不仅在当时激发了极大的精神力量,而且为今天留下了珍贵的史料,成为讲述抗战历史的生动载体。本书选取近200幅抗战漫画,以图证史、以史释图,全面讲述抗战期间重大历史事件,用真实史料和通俗语言,生动再现了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抗日救亡运动,深刻论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有助于加深社会大众对抗战历史的了解认识。
|
關於作者: |
孔祥宇、张晓华 编著
孔祥宇,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等研究工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抗战漫画研究(1931—1945)”主持人,出版有《光辉岁月:中国共产党九十年风云录》《现代评论派与1920年代的中国自由主义》《近代中国历史漫谈(1840—1949)》《抗战漫画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第一辑)》《中国抗战漫画运动研究》等作品。
张晓华,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
|
目錄:
|
绪 论 抗战中的漫画与漫画里的抗战
第一章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与抗战初期的中国
第一节 不义之战: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第二节 一盘散沙:日本侵华之初的中国
第二章 局部抗战的发展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一节 不屈抗争:局部抗战时期的军事抵抗
第二节 同舟共济:全民族抗战局面逐渐形成
第三章 全民族抗战的爆发与全民抗战
第一节 血肉长城:全民族抗战时期的军事抵抗
第二节 同仇敌忾:全民抗战的威力
第四章 抗战战略与国际形势的变化
第一节 以弱敌强:正确的抗战战略
第二节 苦撑待变:国际援助与中国抗战
第五章 日本侵华的法西斯暴行与战争的危害
第一节 罄竹难书:日本侵华对中国的伤害
第二节 国困民疲:日本侵华对自身的伤害
第六章 抗日战争的胜利与民族复兴的历史转折
第一节 “百年新生”: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第二节 走向衰落:抗战时期国民党的倒退腐败
第三节 积极进取:抗战时期共产党的兴旺发展
结 语 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
內容試閱:
|
中国抗日战争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经历了14年的浴血奋战。1931年9月至1932年12月是局部抗战的兴起阶段。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迅速占领中国东北全境,并于次年1月28日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以配合和掩护日军在东北的侵略行动。面对日本的大规模侵略,作为执政党的国民党及其政府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先是在东北采取不抵抗政策,继而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妥协退让,致使日军轻易实现了侵占中国东北、炮制伪满洲国的企图,并迫使中国签订了屈辱的《淞沪停战协定》。在中日民族矛盾迅速上升和抗日救亡成为中国社会政治主题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率先号召全国人民武装抗日,积极支持中国军民在各地的抵抗,直接参与、推动并主导了东北地区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英勇反抗日本侵略,开启了历时14年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第一节 不义之战: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一、日本侵华的历史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居,但近代以来却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19世纪中期开始,日本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但经由明治维新,日本国力增强,不仅摆脱了被侵略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之路,制定了称霸亚洲、征服世界的“大陆政策”,孱弱的近邻中国成了日本屡屡侵略的对象。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当时的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被迫割让辽东半岛(之后俄国、德国、法国三国为了自身利益,逼迫日本把辽东半岛还给了清政府,但日本又勒索清政府3000万两白银作为赔偿)、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此外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立工厂。《“日本胜利,支那失败”——日本儿童侮辱在日本的清国人(原画局部)》反映的就是甲午战败后在日本的中国人遭到嘲笑和羞辱的情形,令人心酸之余,也深深地刺激了中国人。梁启超认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甲午战争之后,中华民族的危机意识和救亡意识开始高涨。
1904年,为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日本与俄国在中国国土上进行了一场战争。虽然拥有领土主权,晚清政府却宣布局外中立,任凭百姓遭难,懦弱之态暴露无遗。日本战地记者的漫画描述了日俄战争给中国东北百姓造成的巨大伤害,漫画《可怜 亡国的难民》中,在日本人看来,清朝的百姓当了难民,已经是亡国了。漫画《狗吃人尸》中,战争导致尸横遍野,以至于“狗吃人尸”,乡民视而不见,麻木不仁。日本《盛京时报》曾描述日俄战争中东北百姓的惨状:“陷于枪烟弹雨之中,死于炮林雷阵之上者数万生灵,血飞肉溅,产破家倾,父子兄弟哭于途,夫妇亲朋呼于路,痛心疾首,惨不忍闻。”
侵占中国大量权益的日本欲壑难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趁着西方国家无暇东顾的时机,大大扩充了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势力,强迫中国签订“二十一条”,密谋把中国的政治、军事、财政及领土完全置于其控制之下。日本还试图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据为己有,漫画《善吞》中一个日本人装束的魔术师正张口吞入铁路,火车上写着“青岛胶济”,反映的就是日本侵占中国山东权益的情形。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近代以来,日本凭借明治维新迅速崛起,经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俄战争等军事行动攫取大量权益后,日本已经陶醉在军事胜利的“美酒”中,其国家发展逐渐转向依赖军国主义。最终,军人操纵了日本,日本民众也被迫与军事战车捆绑在一起。有一幅国际漫画《日本艺术的今与昔》显示了日本近代以来的这种转变:过去的日本(18世纪)充满和平氛围,文化象征是飞鸟和竹林;现在的日本(20世纪)则军国主义泛滥,文化象征变成了飞机、步枪和军刀等。日本的这种军国主义和侵略行为并没有停止,从1931年开始,又对中国开始了长达14年的侵略。
1929年秋开始,资本主义各国陆续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日本也未能幸免,饥饿、贫困笼罩着全国,国内阶级矛盾激化,从城市到乡村,到处充满着不满和反抗。日本反动统治集团为了转移本国人民的视线,缓解其政治经济危机,决定加速推行“大陆政策”,并将首要目标对准中国。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奏折中写道:“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漫画《一口想吞中国》便是对日本上述侵略野心的生动揭露。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和作战参谋石原莞尔等人策划炸毁了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小段路轨,并把责任推到中国军队身上,向中国驻沈阳军队发起突袭,借此扩大事端,陆续攻占铁路沿线城市,这就是九一八事变。至1932年2月,中国东北全境沦陷,日本侵占了山海关至黑龙江之间相当于日本本土面积3倍的11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如漫画《吞食中国》所示,日本政府(内阁)用“日本军队”这把利刃将中国东三省这块肥美的“肉”一口吞入口中。
占领东三省后,日本为稳定其在东三省的殖民统治,于1932年3月1日成立了伪满洲国。日本政府扶植溥仪为伪满洲国“执政”,年号“大同”,“定都”长春,改称“新京”。1934年3月,日本政府又把“满洲国”改为“满洲帝国”,溥仪由“执政”改当“皇帝”。然而此“皇帝”如漫画《掉龙灯》所示,实为被日本人操控的傀儡,是借用来统治东北地区人民的工具而已。
二、日本侵华日益加深
占领中国东北后,日本并未停下侵华的步伐。1932年,日本又通过一·二八事变和《淞沪停战协定》,将上海变为侵华的重要基地。不久,日本又对华北磨刀霍霍,1933年1月,日军开始进犯山海关,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素有“天下第一关”称号的山海关,曾多次见证中华民族的将士戍守边关,然而彼时日本的国旗却赫然竖立在山海关城头。此情此景,连山海关上的月亮都潸然泪下!(见漫画《关山月》)1933年5月,日本迫使国民党政府签订《塘沽协定》,规定中国军队撤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以上地区以北、以东至长城沿线为非武装区,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北、热河的占领,同时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区,从而为日军进一步侵占华北敞开了大门。恰如张光宇在其漫画《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展示的,遥望北方,日本势力已经悍然越过长城,伸展向中国更广阔的内地,真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塘沽协定》签订后,日本试图以履行协定和善后的名义,诱逼国民党政府同意关内外通车通邮,其意远不只是通车通邮本身,更在于逐步造成对“满洲国”事实上的承认,混淆国际视听,最终实现对东北的合法占领。漫画《压迫与忍受》中,一人呼吁遣返《塘沽协定》,趴在铁轨上试图阻止关内外通车,然而在日本咄咄逼人的侵华势头和国民党政府的一再妥协下,《塘沽协定》怎会被轻易“遣返”呢?
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后,随即开始入侵中国华北地区,还是同样的模式,制造事端,向南京国民政府施加军事、外交等压力,策动华北五省(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两市(北平、天津)“防共自治运动”,培植傀儡政权等,这就是华北事变。日本的目标是扶持华北伪自治委员会等傀儡组织,将华北地区打造为第二个伪满洲国,这些傀儡组织如提线木偶,实际上是侵华日军的附庸。(见漫画《提线戏(登场人物)》)面对东北、华北接连出现的傀儡组织,漫画家黄尧借其经典的“牛鼻子”漫画人物,禁不住发出“傀儡戏何多”的感叹!(见漫画《傀儡戏何多》)
面对日本的侵华行径,中国也曾求助国际社会如国际联盟,希望能对日本的侵略行径进行干预。1932年2月,针对九一八事变,国际联盟派遣以李顿为首的调查团开始调查取证,同年10月发表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书》总的倾向是牺牲中国、姑息日本的侵略行为。当时,美、英、法等西方大国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对日本采取了以观望、姑息、纵容为主的绥靖政策,日本侵华步伐并未停止。当时国际国内舆论发表了众多有关国际社会对日本侵华态度的漫画,《日内瓦之争辩》中,形象高大的日本强盗拿着抢来的“满洲国”等“赃物”,对弱小的小孩国际联盟说:“你说啊!我是不是强盗?”懦弱的国际联盟回答说:“我并没有说啊!不过心里这样想而已。”漫画《孤老头子》显示的是日本的侵华魔爪已经触及华北,国际社会却态度冷漠,中国犹如泳池中窘迫的“孤老头子”,德、意等欧洲国家与日本沆瀣一气,沦为冷漠的看客。直到1937年,国联仍未改变其放任和不作为的态度,漫画《国联调查团到被侵略国去!》便是对国联消极态度的暗讽,图中一名士兵在一只乌龟的带领下去调查被侵略国,喻示其调查速度堪称龟速。
总之,日本侵华步伐毫无停止之意,其全面侵华的野心昭然若揭。如漫画《东海观日出》所喻示的,国土大片沦丧之际,国人像往常一般在东海一览日出美景已经成为奢望,扑面而来的是遮蔽天空的日本轰炸机,战争的阴影、民族的危亡已笼罩在国人心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