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影响清帝国命运的十张面孔
》
售價:NT$
398.0
《
不缩水女士:如何面对肥胖恐惧
》
售價:NT$
332.0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 活页式教材
》
售價:NT$
204.0
《
好风景
》
售價:NT$
218.0
《
鱼缸实验:焦虑爱好者的生存指南
》
售價:NT$
286.0
《
我能把生活过得很好
》
售價:NT$
254.0
《
何以大明:历史的局内人与旁观者(一部充满人性温度与历史洞察的大明群像史诗;十八位人物,帝王、巨富、权宦、狂士、文人、英雄……他们是历史的书写者,也是历史的旁观者;明史学者章宪法最新力作。)
》
售價:NT$
454.0
《
新民说·管理者为何重要:无老板公司的险境
》
售價:NT$
449.0
內容簡介:
《无机及分析化学》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内容优化整合,共有10章,包括分散体系、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定量分析基础、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法、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化学键与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为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本教材还配套有实训手册供学生学习。本教材编写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根本,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特色。本教材通过数字资源的方式加入了微课,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微课,为学生的预习和复习提供了一个学习平台。本教材还配套有电子课件,可以从www.cipedu.com.cn下载。本书适用于高职制药类、食品类、生物类和农业类等专业,也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或分析检验工作者的参考用书。
目錄 :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一章分散体系 001
第一节溶液 001
一、分散系 001
二、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002
三、溶液浓度之间的换算 005
第二节稀溶液的依数性 006
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006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 007
三、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008
四、溶液的渗透压 010
第三节胶体溶液 011
一、胶体的吸附作用 011
二、胶体的结构 012
三、胶体的性质 013
四、胶体的稳定性和聚沉 014
五、高分子溶液 015
习题 015
第二章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018
第一节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018
一、玻璃仪器的洗涤 018
二、玻璃仪器的干燥 019
第二节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020
一、化学试剂及其取用 020
二、物质的溶解、固液分离、溶液的浓缩与结晶 022
习题 028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030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030
一、定义 030
二、反应机理 031
三、反应速率方程 031
四、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033
第二节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036
一、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036
二、压力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036
三、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036
四、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037
第三节化学平衡 037
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037
二、平衡常数 040
第四节化学平衡的移动 043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043
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044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045
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045
五、平衡移动原理 045
习题 046
第四章定量分析基础 049
第一节定量分析概述 049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049
二、定量分析过程 050
三、定量分析方法 050
第二节定量分析的误差 051
一、有关测定数值的介绍 052
二、误差的表征 053
三、误差的分类 056
四、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057
五、分析数据的处理 059
第三节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062
一、有效数字 062
二、有效数字的修约 063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063
第四节滴定分析法 065
一、滴定分析的基本术语 065
二、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及滴定方式 065
三、标准溶液的配制 066
习题 067
第五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070
第一节酸碱理论 070
一、酸碱电离理论 071
二、酸碱质子理论 071
第二节酸碱平衡与酸碱的相对强度 072
一、酸碱解离平衡与解离平衡常数 073
二、影响酸碱解离平衡的主要因素 076
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 078
一、水溶液中酸碱平衡处理的方法 078
二、强酸(强碱)溶液pH值的计算 079
三、一元弱酸(弱碱)溶液pH值的计算 080
四、多元弱酸(弱碱)溶液pH值的计算 081
五、弱酸混合溶液的pH值 082
六、两性物质溶液的pH值 082
七、酸碱缓冲溶液 083
第四节酸碱指示剂 087
一、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087
二、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087
三、影响指示剂变色的因素 089
第五节酸碱滴定法 090
一、强碱(强酸)滴定强酸(强碱) 090
二、强碱(强酸)滴定一元弱酸(弱碱) 092
三、多元酸(或多元碱)、混酸的滴定 093
第六节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095
一、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095
二、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096
三、CO2对酸碱滴定的影响 097
四、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097
习题 100
第六章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法 103
第一节沉淀溶解平衡 103
一、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 103
二、溶度积常数 103
三、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104
第二节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105
一、溶度积规则 105
二、沉淀的生成 106
第三节沉淀滴定法 111
一、莫尔法 111
二、佛尔哈德法 112
三、法扬斯法 114
四、沉淀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115
习题 116
第七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19
第一节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19
一、核外电子运动的量子化特征 120
二、核外电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 121
三、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23
第二节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126
一、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 126
二、基态原子中电子的排布原理 127
三、原子的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28
四、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130
习题 135
第八章化学键与物质结构 138
第一节离子键 138
一、离子键的形成和特征 138
二、离子的特性 139
第二节共价键理论 140
一、共价键的形成 140
二、价键理论的要点 141
三、共价键的特征 141
四、共价键的类型 142
五、键参数 143
第三节杂化轨道理论 145
一、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 145
二、杂化轨道的类型 146
第四节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 149
一、分子的极性和变形性 149
二、分子间力 150
三、氢键 152
习题 154
第九章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156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56
一、氧化数 156
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58
第二节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161
一、原电池 161
二、电极电势 163
三、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166
第三节电极电势的应用 168
一、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168
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169
三、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169
四、测定溶度积常数和稳定常数 171
五、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172
第四节氧化还原滴定法 174
一、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174
二、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 178
三、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 179
第五节常见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181
一、高锰酸钾法 182
二、重铬酸钾法 183
三、碘量法 184
习题 187
第十章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 191
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191
一、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191
二、配位化合物的分类 195
第二节配位化合物在水溶液的稳定性 197
一、配位平衡及其平衡常数 197
二、配位化合物稳定常数的应用 198
三、EDTA配位化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 200
第三节配位滴定法 203
一、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203
二、金属指示剂 207
第四节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210
一、混合离子准确滴定的条件 210
二、消除干扰的主要途径 210
第五节配位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212
一、配位滴定方式 212
二、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214
习题 215
附录 219
附录1常见化合物的摩尔质量表 219
附录2常见弱电解质的解离常数(298.15K) 221
附录3常见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298.15K) 221
附录4常见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298.15K) 222
附录5常见配离子的稳定常数(298.15K) 224
参考文献 226
实训手册
实训1 溶胶的制备及其性质 1
实训2 药用氯化钠的制备 4
实训3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7
实训4 电子分析天平的使用 11
实训5 移液管、容量瓶、酸碱滴定管的使用和相对校准 14
实训6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22
实训7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5
实训8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7
实训9 药用醋酸总酸度的测定 30
实训10 药用NaOH 含量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32
实训11 硝酸银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35
实训12 生理盐水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莫尔法) 37
实训13 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39
实训14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42
实训15 Na2S2O3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44
实训16 胆矾中铜含量的测定 47
实训17 碘量法测定药片维生素C的含量 50
实训18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53
实训19 水的硬度的测定 56
实训20 胃舒平药片中铝和镁的测定 59
內容試閱 :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是高等职业教育药品生产技术、药学、药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制药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非常广泛,但相当一部分有交叉和重复。根据我国高职院校上述专业的化学基础课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理论课课时有所缩减的情况,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课程内容合并为无机及分析化学。本书既继承了无机化学理论知识的基础性和科学性,又突出了分析化学实验技能的应用性,减少教学中的重复和与专业脱节现象,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化学分析方法为主要内容,系统介绍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综合应用已学过的化学知识,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理论联系实际。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① 注重实用性、应用性。根据上述专业的特点,紧贴专业实际应用。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
② 融入思政元素。从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伦理等角度切入思政话题,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辩证思维的科学探索意识、敢于求真的科学态度,追求卓越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担当。
③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标准(GB)等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合,推进书证融通、课证融通,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分析检测技术人员。
④ 配套数字化资源。本教材开发配套数字化资源,在书中以二维码形式提供,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本书由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陈凌主编,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张守花、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崔利辉副主编;浙江广厦职业技术大学孙云雷、果婷婷,新疆建投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BIM管理中心孟望、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汪小阳参编。全书由陈凌通读、统稿后定稿。
教材编写过程中得到编者所在单位领导和同事的热情关心与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鉴于编者水平和时间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我们诚恳希望同行专家、广大师生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编者
202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