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汪诘经典著作 时间的形状 相对论史话
》
售價:NT$
398.0

《
世界名校升学规划:让你脱颖而出的9种学习力
》
售價:NT$
356.0

《
大学问·华北村治:权力、话语和制度变迁(1875—1936)
》
售價:NT$
454.0

《
芬尼根的守灵夜 全译注释本
》
售價:NT$
2540.0

《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24年1-12月整年十二期)
》
售價:NT$
1880.0

《
长城砖系列:跛足帝国:中国传统交通文化研究
》
售價:NT$
398.0

《
跟着TED学科学:人工智能
》
售價:NT$
255.0

《
宝石之书
》
售價:NT$
806.0
|
編輯推薦: |
本书贯彻“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总结了多年金工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经验,联合企业技能专家共同编写,是一本教改成果教材。本书对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车工(中级)、铣工(中级)和钳工(中级)的知识与技能要求,选取企业产品精密小型平口钳为教学载体,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创新设计,共设3个项目、15个任务,每个任务都配有相应的在线课程、课件、技能操作视频等丰富多样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
內容簡介: |
本书对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车工(中级)、铣工(中级)和钳工(中级)的知识与技能要求,选取企业产品精密小型平口钳为教学载体,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创新设计,内容涵盖了普通车床、普通铣床和钳工操作的知识与技能,满足智能制造类职业岗位的基础技能训练需求。本书围绕精密小型平口钳的钳体、压紧滑块、锁紧旋杆、传动丝杠、传动套、支承座、活动钳口、止脱圆柱销和固定钳口这9个相互关联的零件,结合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综合设计了车工、铣工和钳工这3个工种的交叉技能训练,共设计了3个项目、15个任务。每个项目包括项目综述、学习目标和学习建议,每个任务包括任务描述、任务解析、相关知识、任务实施、任务考核、任务小结、拓展训练和课后自测,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整体工作思路和创新思维。本书针对各任务技能要点,特别融入了有针对性的大国工匠技能成长案例,并配套了完整的可视数字化资源,适用于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应用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本书可作为各类中、高等职业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及培训机构的培训教材。本书配有电子课件和在线教学平台,使用本书作为教材的教师可登录机械工业出版社教育服务网www.cmpedu.com注册后下载。咨询电话:010-88379534,微信号:jjj88379534,公众号:CMP-DGJN。
|
關於作者: |
本书由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燕峰、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熊亚洲共同担任主编。
|
目錄:
|
前言二维码索引项目一车工1任务一加工止脱圆柱销2任务二加工锁紧旋杆21任务三加工传动丝杠38任务四加工传动套47项目二铣工58任务一加工固定钳口59任务二加工活动钳口82任务三加工钳体90任务四加工传动套四方99项目三钳工106任务一加工压紧滑块107任务二加工支承座120任务三加工传动丝杠四方134任务四加工传动套沉孔139任务五加工钳体孔及圆角144任务六加工钳口内孔及螺纹152任务七装配精密小型平口钳161附录174附录A车床组系划分及主要参数174附录B铣床组系划分及主要参数177附录C钻床组系划分及主要参数179参考文献183
|
內容試閱:
|
本书贯彻“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总结了多年金工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经验,联合企业技能专家共同编写,是一本教改成果教材。同时,针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推进教育数字化”内容,以及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提出的“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深化数字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内容,本书配套了在线课程、课件、技能操作视频等丰富多样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本书以“够用、实用、好用、有用”为原则,细化教学载体内容,进行项目任务引领式设计,并针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推进产教融合,选取企业精密小型平口钳产品组成零件为教学载体,还特别针对每个任务训练技能,引入了相应的大国工匠技能成长案例,使学生亲身感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及职业素养。技能学习成果设计了产品应用检验指标,可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综合体现了“理论够用,能力为本”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思想。本书共设3个项目、15个任务,每个任务都配有相应的视频讲解(可扫码观看),系统讲解了车工、铣工和钳工的操作技能,语言精炼,表述明确,并为每个任务设计了拓展提高部分,内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有助于学生全面提高技能。本书由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燕峰、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熊亚洲共同担任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罗忠宇、屈楚柏、胡崇伟、马勇、王静毅、熊文伟和谭雨婕,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文照辉。具体编写分工:燕峰编写项目一任务一、项目二任务一、项目三任务一;熊亚洲编写项目二任务二、项目三任务三和任务六;文照辉编写项目一任务二、项目三任务七;王静毅编写项目一任务三;屈楚柏编写项目一任务四;熊文伟编写项目二任务三;谭雨婕编写项目二任务四;马勇编写项目三任务二;胡崇伟编写项目三任务四;罗忠宇编写项目三任务五和附录。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多位同行专家、企业技术骨干以及各位同事的热情帮助和指正,在此一并致谢。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与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