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日本首都圈空间结构与协同发展
》
售價:NT$
653.0

《
《欧罗巴的悲剧:经济危机、绥靖政策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售價:NT$
388.0

《
中药炮制学科发展集萃
》
售價:NT$
1112.0

《
君士坦丁堡深仇400年:俄土战争(1877—1878)(全2册)
》
售價:NT$
1051.0

《
城市文明蓝皮书:全球城市文明发展报告(2024-2025)
》
售價:NT$
653.0

《
未来生活金融指南
》
售價:NT$
296.0

《
《法官如何裁判》(在法律规范体系的框架下如何寻求个案公正的判决之道,麦读译丛18)
》
售價:NT$
403.0

《
自由的危机:全球视角下的英国内战史
》
售價:NT$
806.0
|
編輯推薦: |
*《出版者周刊》2024年度最佳图书
*诺贝尔奖得主约翰·马瑟、美国天体物理学家詹妮弗·怀斯曼等赞赏推荐
*《出版者周刊》星级评论,《自然·天文学》、福布斯网站好评推荐!
最大爆炸是如何产生的?地外生命存在吗?什么是暗物质和暗能量?黑洞内部发生了什么?时间的本质是什么?……这些关于宇宙基本性质的疑问,人类能给出的最佳答案是什么?我们目前基于这些问题能给出怎样的回答?未来可能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作者用平易近人的语言,逐层抽丝剥茧,为我们展示了目前所知的宇宙真相,并为我们指出下一只“乌龟”可能在哪里。
*作者擅长讲述科学故事,TED演讲曾获得200万次观看。在这本书中,作者清晰地解释普通人关注的关乎宇宙未来和人类探索的可能大事件,从宇宙学、天文学、哲学等角度给出我们目前对于这些疑问的回答。
|
內容簡介: |
浩瀚的宇宙,给了人们无尽的想象空间。仰望星空,我们不禁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大爆炸是如何开始的?
外星生命真的存在吗?
什么是暗物质和暗能量?
黑洞里到底有什么名堂?
时间的本质是什么?
宇宙中存在其他的维度吗?
是谁在操控背后的自然法则?
……
在这本书中,我们将跟随作者的求索和探寻,逐一尝试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你将了解科学家是如何面对关于宇宙的这些重大问题的,他们目前能给出怎样的回答,以及未来可能有哪些突破。
我们对于周围的世界和更遥远的宇宙的了解可谓冰山一角。你可能认为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并且创造了一些深刻的见解和理论,只是目前还没有得出解释一切的最终理论。但实际上,站在科学、哲学和神学的交汇点,很难说我们知道了什么,或者不知道什么。
关于宇宙的可能性、我们的认知边界,以及我们能做和不能做什么,本书都将尝试给出回答。那些我们承认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正是最重要的。关于宇宙的本质、时间的起源,甚至未知力量的存在,正是需要我们去探索的问题。跟随作者的路线图,你也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
關於作者: |
凯尔西·约翰逊(Kelsey Johnson),卡尔顿学院物理学学士学位毕业,科罗拉多大学天体物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弗吉尼亚大学教授,太平洋天文学会的前任主席,美国天文学会候任主席。著有畅销儿童科普书《儿童星座》。2016年,约翰逊被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任命为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咨询委员会成员,并于2017年当选为美国天文学会董事会成员。她还获得了弗吉尼亚大学首届“公共服务奖”,以表彰她在促进科学素养方面的工作。约翰逊关于黑暗天空的重要性的TED演讲有超过200万的浏览量,她的文章曾出现在《科学美国人》、《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女士杂志》和《高等教育纪事》上。
|
目錄:
|
第 1 章 · 管窥宇宙 001
第 2 章 · 知识是什么? 015
第 3 章 · 大爆炸是如何开始的? 039
第 4 章 · 外星生命真的存在吗? 069
第 5 章 · 什么是暗物质和暗能量? 111
第 6 章 · 黑洞里到底有什么名堂? 133
第 7 章 · 时间的本质是什么? 173
第 8 章 · 宇宙存在其他的维度吗? 197
第 9 章 · 是谁在操控背后的自然法则? 229
第 10 章 · 宇宙是否经历过微调? 265
第 11 章 · 我们在宇宙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 293
|
內容試閱:
|
序
故事要从我的小学时期说起。那天,我走在放学的路上,脑子里突然闪过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火的燃烧依赖于空气,那么在没有空气的太空中,恒星如何能够通过燃烧发出光和热呢?”
要么是我太愚钝了,无法理解这些看似矛盾的事实如何共存,要么这里的某个结论必然是错误的,而这意味着宇宙本身就不合逻辑。 总之,当时我的内心迷茫而焦躁。那天晚上,我向母亲提出了这个问题,她回答道:“很抱歉,妈妈不够聪明,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你爸爸今晚在家就好了,他一定能解答。”(尽管我的母亲相当睿智,但她只上过高中。)也正是在那天夜晚,我才终于意识到,宇宙中有些事物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同时我也暗自下定决心,未来一定要努力去理解它们。当时的我还坚信,哪怕一时无法理解其中的奥妙,我最终总能找到答案。
在初中时,我们的科学老师(感谢你,萨基特先生!)带我们班去参观了当地的州立大学。我们在那里旁听了几节课,其中包括一场关于小行星导致恐龙灭绝的天文学讲座。当时,我从未深入思考过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只是理所应当地认为这是一个“也许有人能解释清楚的知识点”。当得知小行星可能是恐龙灭绝的罪魁祸首时,我感到十分震惊,因为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这一切。那天我们还旁听了一堂物理课,教授通过精彩的演示展示了角动量和磁力的神奇之处,这使我意识到,现实世界中存在一些看不见、摸不着却神通广大、令人着迷的神秘事物。虽然我还不太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但从学校回到家后,我就立马向母亲宣布:我要成为一名天体物理学家!
高中时期,一位老师带我们去参观附近州立大学的图书馆,那里的藏书量与我们本地的图书馆相比堪称浩如烟海。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来科学界已经积累了如此丰富的见解。或许,我可以在这里找到解开宇宙奥秘的答案。我在图书馆借阅了关于黑洞、时间旅行和多维空间的书籍。尽管有些我不太能看得懂,尤其是书中那些怪异的符号和数学公式,但这反而让我更对这些谜团着迷了。
大学入学后,我尽可能去学习关于宇宙的一切知识。凭着一股冲劲,我踏上了追求知识的旅程。经过几个学期的学习,随着我的数理基础知识掌握得越来越扎实,我清楚地认识到科研工作的重心反而是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令我惊讶的是,大学里的教授几乎不会探讨那些驱使着我选择天体物理学的深邃宇宙之谜。诚然,人们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但同样,“只见繁星,不见宇宙”也会让人一叶障目。
当时,我以为所有教授都掌握着解答这些重大问题的答案,只是我缺乏足够的背景知识,未能理解他们传授的内容。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他们之所以不谈论那些重大问题,可能是因为他们也不知道答案,而是专注于各自研究领域内的具体问题:那个黑洞的质量有多大?那些星系会碰撞吗?下一次超新星爆发何时到来?在我们探索宇宙奥秘的过程中,这些问题固然都很重要,但它们与激发我们学习天体物理学的那些美丽的存在主义问题相比,仍然稍显逊色。随着知识的积累,我越发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理解是多么有限。
太多的根本性问题仍然悬而未决:大爆炸是怎么发生的?时间的本质是什么?暗物质又是什么?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知识究竟是什么?于是,我逐渐放慢了探索真理的脚步。也许等我顺利拿到博士学位后,我才能站在更高的视角上重新审视这些谜题,而那时的我或许能够取得新的进展。
如今的我,在经历了大学和研究生阶段的十年寒窗后,已在世界顶尖公立大学之一任教多年。在这段时间里,我精进了自己对已知宇宙的理解,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哪些可能是不可知的。通过跨学科合作,尤其是与宗教学领域的同事们的交流,我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以及对多种认识论观点的见解。
近年来,我开始热衷于帮助人们理解那些构成宇宙奥秘的根基——哪怕是没有经历过长时间数学和科学训练的人,也能够从中获益。当然,掌握高等数学和尖端科学无疑会增强一个人的科学直觉。
但我认为,即使一个人没有取得过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也一样能理解很多内容。我有一个听上去可能有些天真的想法:如果所有人都对宇宙有更深入的理解,那将对整个人类大有裨益——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一部分。
如果你期待的是读到一本关于“已解之谜”的书,那么你可能需要另寻他处。宇宙中的谜团无穷无尽,这对像我这样的科研工作者来说倒是不错的工作保障;但是当面临选取哪些内容写成一本书这个问题时,这又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和大多数正常人一样,选择了自己最钟爱的主题;也正是因为它们,我常常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本书将要探讨那些挑战人类知识和理解力极限的难题。每个问题的本质都可能是未知甚至不可知的——它们处在科学、哲学和神学的交汇点。我们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问题,最终的答案可能都是“上帝”。
我要明确一点,在此我并不排斥某种超自然力量存在的可能性。事实上,综合在天体物理学领域的多年深耕,以及对宇宙未解之谜的长期探索,我通过纯粹的逻辑推理得出了以下这个结论:关于宇宙及其起源,必定存在我们尚未理解甚至永远无法理解的事物。我没有十足的把握来否定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当我们在本书的各个章节中触及理解的边界时,我将尽力提供一系列可能的解决方案,其中既包括“某种超自然力量”,也包括“我们尚未考虑到的东西”。但我不会告诉你哪个是“正确”的答案,因为我们人类至今依然未能掌握这些答案。
本书涉及的主题错综复杂。事实证明,宇宙演化至今也称不上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人类自然也写不出结构清晰、章节分明的书。当你随着我共同踏上这段旅程时,你会发现越是深入探索这些谜题,不同主题之间的联系就越紧密。如果你感兴趣,不妨考虑再看一遍:第一遍先构建整体的知识体系,第二遍则专注于建立更深层次的关联。
当然,仅仅是抽出时间阅读可能已经相当奢侈,但无论你是只看一章还是通读全书,甚至重读一遍这本书,我都由衷地感谢你对宇宙所生出的好奇心。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启发读者对宇宙奥秘的独立思考。如果你能够坚持读到最后,相信你对我们有幸得以栖身的浩瀚宇宙所抱有的困惑与好奇将更甚以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