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计算机的故事

書城自編碼: 415199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計算機/網絡计算机理论
作者: [美]晨露
國際書號(ISBN): 9787549644988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0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丝与茶:18世纪亚洲商品在斯堪的纳维亚
《 丝与茶:18世纪亚洲商品在斯堪的纳维亚 》

售價:NT$ 490.0
不可思议的树:一本可触摸的纸上年轮博物馆
《 不可思议的树:一本可触摸的纸上年轮博物馆 》

售價:NT$ 429.0
中国蝉科图谱
《 中国蝉科图谱 》

售價:NT$ 559.0
清学沉思录
《 清学沉思录 》

售價:NT$ 834.0
我的前半生(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亲笔自传)
《 我的前半生(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亲笔自传) 》

售價:NT$ 505.0
社会正义谬误:机会平等比结果平等更重要
《 社会正义谬误:机会平等比结果平等更重要 》

售價:NT$ 352.0
汗青堂丛书152·草原帝国:阿提拉、成吉思汗与帖木儿
《 汗青堂丛书152·草原帝国:阿提拉、成吉思汗与帖木儿 》

售價:NT$ 765.0
DK拆解科技大百科
《 DK拆解科技大百科 》

售價:NT$ 653.0

編輯推薦:
一部写给普通人的计算机科技发展简史将重要人物、事件、产品和公司与传承、创新、求是、拼搏和企业精神融会贯通,一一道来计算机技术不断迭代的200年,是人类深刻改变世界的200年
內容簡介:
1821查尔斯·巴贝奇:天哪,我真希望这些计算是由蒸汽执行的!
1950艾伦·图灵:我建议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机器会思考吗?
2023杰弗里·辛顿:有史以来第一次,我们会拥有比自己更聪明的东西。

《计算机的故事》向读者呈现了一部跨越两个多世纪的计算机发展简史。以时间为脉络,从1821年巴贝奇奇想开始,以讲故事的方式,将计算机领域两百多年来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娓娓道来,一直叙述到当下的人工智能时代。而此后的故事,正由我们继续书写……
關於作者:
(美)晨露,生于上海,工程师。20世纪80年代研究人工智能,在美国硅谷从事软件开发工作三十年。现已退休。
目錄
第一章??齿轮计算
巴贝奇的奇想
寻求政府拨款
创建差分机
家庭事业两茫茫
差分机演绎神迹
才女阿达·拜伦
划时代的分析机
雅卡尔织机的启示
失去政府支持
编程第一人
狄更斯笔伐官僚主义
承前启后,薪火相传

第二章??机电计算
人口普查的挑战与机遇
新人何乐礼
何乐礼机电制表机
好事多磨
沃森的秘密任命
经营二手收银机
沃森重返NCR
代顿大洪水
痛定思痛,沃森重新启程
掌管和塑造IBM
经济大萧条
峰回路转,IBM猛然崛起
哥大教授的指点
沃森荣任国际商会主席
贸易能换来和平吗
艾肯构想机电计算机
哈佛马克一号
巴贝奇光芒
第三章??电子计算
哈默幻影
阿塔纳索夫魂游象外得灵感
勇敢迈步
军队的燃眉之急
埃克特和莫奇利的白日梦
“西蒙,给戈德斯坦钱”
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编程女先锋
冯·诺伊曼结构
埃莫二人被逼上梁山
通用自动计算机
谁创造了电子计算机

第四章??晶体管
布尔的思维法则和香农的联想
凯利对电子继电器的猜想
威廉·肖克利
从加州理工到麻省理工
旷世才子约翰·巴丁
肖克利团队攻克半导体
晶体管的诞生
肖克利执意创业
催生硅谷的肖克利实验室
肖克利的梦之队
缺了一功
诺贝尔奖荣耀光照
八叛将揭竿而起

第五章??集成电路
德仪制成硅晶体管
一鸣惊人的袖珍收音机
电路设计遭遇数字束缚
杰克·基尔比
集成电路在德州仪器诞生
仙童半导体殊途同归
专利属谁
基尔比对诺伊斯
共享殊荣

第六章??从仙童到英特尔
仙童半导体的兴衰
诺伊斯和摩尔创办英特尔
桑德斯创立超威半导体
后起之秀葛洛夫
英特尔的金发姑娘
改变世界的微处理器
英特尔上市
多事的1974年
管理团队的理想组合
IBM的个人电脑计划
八十年代初的芯片泡沫
良率先生巴雷特
定睛微处理器
英特尔的芯
奔腾的芯
葛洛夫急流勇退

第七章??苹果电脑
史蒂夫·乔布斯
电子大王沃兹
第一次合作
里德学院的熏陶
乔布斯在雅达利
苹果一号
苹果二号
乔布斯他山探宝
苹果上市
抢占麦金塔
糖水商人斯卡利
发布麦金塔
蝎儿舞翩跹
山雨欲来风满楼
斯卡利摊牌
七日风暴
乔布斯被打入冷宫

第八章??微软
盖茨家世
比尔·盖茨
保罗·艾伦
湖滨学校的捉虫小高手
牛郎星的召唤
创立微软
盖茨和艾伦
巧取操作系统
史蒂夫·鲍尔默
艾伦患病
难产的视窗
微软上市
苹果发难
视窗的启示

第九章??苹果复兴
乔布斯重归苹果
重新掌控
与盖茨重归于好
乔尼·伊夫
iMac
蒂姆·库克
苹果商店
iTunes,iPod
iPhone
iPad
乔布斯的话

第十章??人工智能
天才艾伦·图灵
机器会思考吗
电脑下国际象棋
许峰雄的深思下棋机
深蓝下棋机挑战卡斯帕罗夫
深蓝战胜世界冠军
人工神经网络
杰弗里·辛顿
杨立昆和卷积神经网络
辛顿助邓力攻克语音
黄仁勋和GPU
李飞飞创建图像网
图像网挑战赛
辛顿团队攻克视觉

第十一章??人工智能之春
哈萨比斯和DeepMind
人工智能扎根谷歌
OpenAI
阿尔法围棋
进军医药的前景和挑战
生成对抗网络和深度伪造
秘密的梅文计划
机器人应用
三英杰同获图灵奖
自动驾驶
破解蛋白质结构
前方路
尾声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计算机大事年表
第一次工业革命(约1760年)
1816年夏,玛丽·雪莱在日内瓦湖畔构思创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在这个故事里,玛丽通过她笔下的人造怪物对青年科学家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宣称道:“你是我的创造者,但我却是你的主宰——屈服吧!”从而表达了她对失去控制的技术的担忧。1821年,查尔斯·巴贝奇突然醒悟,不禁叹道:“天哪,我真希望这些计算是由蒸汽来执行的!”1832年12月,演示差分机在巴贝奇家中组装完毕,安置在客厅里。这个齿轮计算装置约2.5英尺高,2英尺宽,2英尺长。1837年,巴贝奇完成分析机的设计,他在向友人介绍他的新发明时说,分析机是“一个全新的引擎,它具有更强的功能,能做更复杂的运算”。它是“一台最具通用性的机器”。他还说,当他窥见自己的这个新发现时,他的内心激动不已,好像是在“将一座桥梁从已知世界抛向那未知的世界”。1843年8月,阿达·洛夫莱斯伯爵夫人翻译并详细注释了《查尔斯·巴贝奇发明的分析机概论》。她写道:“分析机像提花机编织花朵和树叶般地编织代数模式。”1854年,乔治·布尔发表了他的杰作《思维法则》,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一整套有关逻辑的崭新法则——布尔代数。第二次工业革命(约1870年)1884年9月,何乐礼为他发明的人口普查机提交了第一份专利申请。申请的开头声明道:“我,赫尔曼·何乐礼本人,在统计计算艺术方面发明了某些新的和有用的改进。”1896年12月,制表机公司在纽约注册。何乐礼担任总经理,并以502股股票获得对公司的控股权。1911年,查尔斯·弗林特成功说服何乐礼,收购了制表机公司。然后,他又将它与另两家公司合并,成立了一家名为“计数制表记录公司”的新型公司。1915年3月,托马斯·沃森掌管计数制表记录公司。1924年2月,沃森将计数制表记录公司改名为IBM,并向纽约证券交易所递交了IBM的上市申请。1928年,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本杰明·伍德告诉沃森,IBM的潜在市场其实是无所不在,没有止境。1935年,罗斯福推行新政,全国上下对机电制表机的需求突然暴增,一举将IBM的事业推向巅峰。IBM完全主导了数据处理业,并经久不衰、持续增长45年,创下了一个工业史上前所未有的纪录。1937年,哈佛博士研究生霍华德·艾肯萌生创建计算机的想法。当他在哈佛老物理实验室的阁楼里见到巴贝奇的差分机演示模型后,目瞪口呆,“觉得巴贝奇好像是从过去在亲自向他说话”,并表示说,“如果巴贝奇能活在75年后的今天,我就要失业了。”11月,他向IBM递交建造计算机提案。1937年,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克劳德·香农发表研究论文《继电器和开关电路的符号分析》,成功地将布尔理论应用在计算机器的设计理论上。后来,《科学美国人》称之为“信息时代的大宪章”。1937年,图灵发表了他的历史性论文《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性问题上的应用》。事实证明,图灵的这篇论文帮助开创了计算机时代,而他描述的“逻辑计算机”也很快被学术界称为“图灵机”。在本质上,它也正是查尔斯·巴贝奇和阿达·洛夫莱斯在一百年前梦想的那种“通用机器”。1939年10月,爱荷华州立学院助教约翰·阿塔纳索夫和研究生克利福德·贝瑞,在一块面包板大小的木板上,建造了一个由11只电子管和50只电容器组成的纯电子计算系统,并顺利进入调试。次年,他俩又研发了一台新一代样机。1944年8月,由霍华德·艾肯创想,IBM制造的机电计算机“马克一号”在哈佛大学揭幕。1945年秋,约翰·莫奇利和约翰·埃克特带领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摩尔学院团队,在军方的资助下,建成了第一台可编程电子通用数字计算机——ENIAC。它是一个重30吨,占地相当于一套三居室公寓的庞然大物,里面共有17468只真空管,7万只电阻,1万只电容器和50万个焊点。它也是一个用电174千瓦的电老虎,相当于一个大型广播电台所用的电力。然而,最重要的是,它的计算速度是当时其他计算机器的500倍。信息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约1947年)1947年12月,在AT&T贝尔实验室里,约翰·巴丁和沃尔特·布拉顿发明的点接触晶体管产生了信号放大功能,为晶体管时代成功奠基。1949年4月,摩根·斯帕克斯和助手鲍勃·米库利亚克成功研制出威廉·肖克利发明的结型晶体管。为电子时代提供原动力的每一只晶体管都来源于肖克利团队发明的这种半导体。1950年,艾伦·图灵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我建议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机器会思考吗?’”接着,他又化繁为简,专门为此设计了一个“模仿游戏”(即图灵测试),并提出了一个纯操作性定义:如果在游戏时无法辨别问题的答复是来自一台机器还是人脑,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坚持认为这种机器“不会思考”。1956年2月,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在北加州的圣克拉拉山谷成立,为硅谷的诞生埋下伏笔。肖克利在新闻发布会上预测,晶体管将取代电子管,它的产量将在未来5到10年内增加100到1000倍。1956年夏,在达特茅斯学院举办的一个人工智能会议上,约翰·麦卡锡教授敦促学术界更广泛的探索人工智能,包括“神经元网络”“自动计算机”“抽象”和“自我改进”。后来,不少参加这次会议的人都成了1960年代人工智能运动的带头人,例如:麦卡锡,他很快就把他的研究带到斯坦福大学;赫伯特·西蒙和艾伦·纽厄尔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以及麻省理工的马文·明斯基教授。他们的共同目标是发掘和利用所有可能的技术来研究和创建人工智能,并确信这不会需要太长时间,有人甚至声称机器将在10年内打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1956年11月,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年10月,罗伯特·诺伊斯、戈登·摩尔等八人离开肖克利半导体,创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1958年夏,弗兰克·罗森布拉特在美国国家气象局展示了他的感知器雏形。当记者问他,感知器有什么不会做的事时,罗森布拉特举起双手,说,“爱情、希望、绝望。简而言之,人性。”1958年9月,德州仪器的新员工杰克·基尔比研制成集成电路。1959年1月,诺伊斯也独立在仙童半导体研制成集成电路。1965年,戈登·摩尔提出摩尔定律,为电子行业的宏观和微观发展趋势作了量化预言。1968年6月,英特尔成立。阿瑟·洛克担任董事长,诺伊斯和摩尔分别担任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运营官。?1971年3月,英特尔发送了第一批微处理器芯片——4000系列芯片组,半导体从此就跨入了微处理器时代。1975年1月《大众电子》的封面标题令人瞩目:“世界上第一个微型计算机套件,可与商用型号媲美。”只不过深究起来,这个由一家名为MITS的公司开发的、被称作“牛郎星8800”的套件似乎只是一堆价值495美元的电子零件而已。然而,对于广大电子爱好者和黑客来说,它却预示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1975年2月,MITS决定采用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开发的BASIC软件,并任命艾伦为MITS的软件总管。1975年5月,微软诞生。不过,盖茨仍然在哈佛大学读书,而艾伦也继续在MITS上班。1976年4月,史蒂夫·乔布斯、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和罗纳德·韦恩创立苹果电脑公司,随即推出苹果一号。1977年4月,苹果二号在旧金山举行的第一届西海岸计算机博览会上以1295美元的单价问世。凭借其简洁流畅的米色外壳和友善紧凑的设计,苹果二号一鸣惊人,不仅在博览会上获得300份订单,还找到了它的第一家日本经销商。结果不到一年,这家习惯于每隔几周销售十几台苹果一号的公司每个月都能够销售500台左右苹果二号。苹果二号开创了个人计算机时代。1980年,微软用2.5万美元的价格从西雅图计算机产品公司获得了86-DOS的特许权。1981年7月,微软又以5万美元的价格将86-DOS买断,并把它改造成MSDOS。不到一年,MS-DOS就成为IBM个人电脑及其兼容机的主要操作系统。到1991年,微软每年单从MS-DOS的销售中就能赚取超过2亿美元。?1981年,IBM推出IBM个人电脑。它采用了英特尔的微处理器——Intel8088以及微软的操作系统——MS-DOS(一开始也称IBMPCDOS)。1984年1月,苹果推出麦金塔电脑,标志着易于普通用户使用的图形界面问世的重要时刻。1985年5月,乔布斯在“七日风暴”中落败,被约翰·斯卡利打入冷宫,并在不久后离开苹果。1985年11月,微软终于发布了它的视窗产品——Windows1.0。微软虽然花了许多年才复制出麦金塔的图形用户界面,但当它在1990年推出Windows3.0后,情况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它开始占据桌面市场的主导地位。而它在1995年发布的Windows95更进一步稳固了它的地位。1986年,大卫·鲁梅尔哈特、杰弗里·辛顿和罗纳德·威廉姆斯发表的论文《通过反向传播误差来学习表达》系统推导了反向传播算法,并很快使它成为当代机器学习中所使用和理解的标准形式。1988年,杨立昆加入AT&T贝尔实验室的自适应系统研究室。凭借那里的丰富数据,他的卷积神经网络得到迅速成长。几周后,他的系统就能准确识别手写数字,并成功找到商业应用。1991年11月,为了纪念巴贝奇诞辰二百周年,多伦·斯瓦德领导的伦敦科学馆团队制成巴贝奇差分机。1997年1月,乔布斯正式以兼职顾问的身份回到苹果。1997年5月,IBM的深蓝下棋机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有人这时也许会问,深蓝究竟有没有智能呢?深蓝下棋机的设计者许峰雄认为:“加里在1997年比赛期间和之后对作弊的指控证明深蓝通过了国际象棋版本的图灵测试。但深蓝并不具备智能。它只是一个经过精心制作的工具,在有限的领域里展现出了智能行为——深蓝绝对不可能提出那些不着边际的指责。”2000年,基尔比作为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最新得主,应邀参加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基尔比在演讲时,首先向罗伯特·诺伊斯表示致敬,并说:“我很抱歉他已离去。如果他还活着,我想我们会分享这个奖项。”2001年5月,第一家苹果商店在弗吉尼亚的泰森角开业。同年10月,iPod问世。2007年6月,iPhone问世。iPhone标志着一种全新计算形式的诞生,这种形式比以往所谓的个人计算更加贴近用户,从而使普通消费者一跃而为潮流的引领者。2009年,杰弗里·辛顿协助邓力领导的微软团队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攻克语音识别。2009年,李飞飞和邓嘉完成图像网。他们通过互联网,把来自全球167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48000名贡献者整合成一支有力团队,从近10亿张候选图中筛选出1500万张图像,并按照词义把它们分别安排在22000个类别里。此外,他们的团队还对每一张中选图像做了手工标注,且对其内容和类别层次作了一式三份验证。2010年秋,戴密斯·哈萨比斯、肖恩·莱格和穆斯塔法·苏莱曼创办DeepMind。2011年1月,iPad正式问世,掀起了又一波新浪潮。《经济学人》封面上的乔布斯,身穿长袍,头顶光环,手持一部被称为“耶稣平板”的iPad。《华尔街日报》也以类似方式赞美道:“上一次有那么多人对一块平板欣喜若狂,还是因为它上面写着诫命。”人工智能时代(约2012年,目前尚无定论)2012年,辛顿团队在李飞飞团队主办的2012年图像网大型视觉识别挑战赛中获胜,一举攻克计算机视觉。这件事如今已能与莱特飞行器和爱迪生灯泡相提并论,而辛顿也把它称作“那是一个大爆炸时刻”。2014年6月,伊恩·古德费洛等提出生成对抗网络(GAN)。?2015年12月,萨姆·奥尔特曼、埃隆·马斯克、伊利亚·苏茨克弗和格雷格·布罗克曼等创办OpenAI。?2016年3月,DeepMind开发的计算机程序AlphaGo在韩国首尔击败韩国围棋九段选手李世石。2018年,杰弗里·辛顿、杨立昆和约书亚·本吉奥获图灵奖。“我们得到的荣誉伴随着责任,”本吉奥在颁奖典礼上说,“我们的工具可以用于善事,也能用于恶行。”2018年,DeepMind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Fold1在第13届结构预测的批判性评估(CASP)竞赛的总体排名中排名第一。2022年11月,OpenAI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2023年10月,杰弗里·辛顿说道:“我认为我们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时期,有史以来第一次,我们可能会拥有比自己更聪明的东西。”2024年10月,约翰·霍普菲尔德和杰弗里·辛顿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戴密斯·哈萨比斯、约翰·詹珀和大卫·贝克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齿轮计算
巴贝奇的奇想
1821年夏的一天,暖风习习,一辆马车在伦敦德文夏街5号停下。下车的绅士,约30岁,衣着讲究,胳膊下夹着一叠手稿,神色匆匆。应着马车声,一位高个子绅士迎出门。来客是天文学家约翰·赫歇尔,迎接他的是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
巴贝奇和赫歇尔的友谊始于在剑桥大学的求学,他俩志同道合,相见恨晚,从此亲密无间。现在老友相逢,自然高兴。进门后,他们边相互寒暄,边简单交流一些学术界的最新动向。
不久,他俩便在客厅里坐下,开始工作。赫歇尔仔细地将带来的手稿一分为二。稿纸上密密麻麻,布满了由数字组成的列表。受皇家天文学会委托,他俩正在制作用于天文学的数学用表。这两叠手稿出自两组计算员的平行运算,表格上的每一个数字都是他们精心笔算的结果。也就是说,表格上的每一个数据都是由这两组计算员运用同样的公式,在同一特定数值范围内笔算的结果。如果两组计算员的工作完美无疵,那么这两组数据就应该完全吻合。
坐定后,他俩开始相互对比各自手稿上的数据。赫歇尔读一个数,巴贝奇就检验对应的那个数。一个接一个,一行又一行,一页连一页……如此这般,仔细对比,小心推进。遇到数值上的差异,他俩就在各自的稿纸上做上记号,然后继续。
不知不觉中,他们自己开始出错,或对错数、或看走行。每当这种状况发生时,他们只好定定神,静下心来,重新开始。时间越长,出错的几率就越高。久而久之,巴贝奇被这没完没了的“重复比对”搞得头昏脑涨。最后他忍无可忍,站起来叹道:“天哪,我真希望这些计算是由蒸汽来执行的!”
出人意料的是,这看似随意的一声叹息,仿佛触动了巴贝奇的心灵深处。天造地设,水到渠成。从此,他为之神往,矢志不渝,奋斗不止。
1760年代,在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织机”的带动下,英国兴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776年,詹姆斯·瓦特改进了纽可门蒸汽机并成功地将它应用在煤矿的生产中。从此,蒸汽机就和工业生产联系起来。随之而起的,由手工业向机械化的巨变,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产业革命浪潮。
那是一个产业革命蒸蒸日上的“蒸汽”时代。蒸汽机将蒸汽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带动了机械自动化。蒸汽机提高了效率,它就像开路先锋引领着风起云涌的工业革命。因此在那一刻,巴贝奇头脑中迸出的灵感,自然而然地也带着那个时代的印记——蒸汽。
巴贝奇要用蒸汽来实现计算的机械化。

1791年12月26日,查尔斯·巴贝奇出生在伦敦一个富裕的银行家家庭。8岁时,他生过一场危及生命的重病,不得不弃学,去乡村养病。也许是身体的原因,后来他在多地辗转求学。其中一所,是仅有三十名学生的霍姆伍德学校。这所学校虽小却有一个图书馆,是那里的书籍为巴贝奇启蒙,激发了他对数学的兴趣和追求。后来,他又求教于一位牛津的老师,得到了正规基础教育的陶冶,并被剑桥大学录取。
1810年,巴贝奇进入剑桥的三一学院。他热爱数学,入学前已经自学了部分当代数学理论,研读过诸如罗伯特·伍德豪斯、约瑟夫·拉格朗日和玛丽亚·阿涅西的著作。入学后,他发现学校用的教材陈腐,教学方式乏味,因此非常失望。
巴贝奇善于独立思考,又敢于特立独行,于是他就为自己制订了学习计划,并侧重于对法国数学著作的钻研。年轻又思想激进,他崇拜那个自己的国家正在举国与之苦战的对手拿破仑;他谴责大学生活里无所不在的僵化的教会条例,以及校园里对宗教教义的盲从;他还感叹英格兰数学的停滞不前、固步自封。因此,活跃而又充满激情的巴贝奇倡导并参与了分析学会的创建,旨在推广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符号。
1812年,巴贝奇转去剑桥的彼得豪斯学院,被公认为学院里的数学尖子,有望在毕业时获得荣誉。可是,他写了一篇论证“神是物质的媒介”的叛逆论文,从此败走麦城,与荣誉无缘。更可惜的是,这并不是巴贝奇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堂·吉诃德式的公开自残行为。后来,在回忆那段经历时,巴贝奇写道:“那将我与剑桥联系起来的纽带,确实是非同寻常。”
1814年毕业后,巴贝奇就业运气不佳。于是,他潜心科学研究,很快在科学界有所斩获。1815年,他在英国皇家学会举办了十二讲天文学讲座,并于次年春当选为皇家学会的院士。1820年,皇家天文学会成立时,巴贝奇是第一届理事会成员。这期间,他还发表了一系列数学论文,进一步提高了他在科学界的声望。
其实,巴贝奇对蒸汽计算的想法并非空穴来风。1812年的一天,他在分析学会里看到一本厚厚的对数表。他知道在对数表里那些密密麻麻的数据中,隐藏着许多错误。随着社会的发展,标准数学用表在军事上和工业上的作用举足轻重,然而各类数学表格中的那些未知错误却像定时炸弹,悄悄隐藏着,随时可能被引爆。这实在是令人担忧!于是,他在那时就想到,这些数学表格也许都应该用机器来重新制作。后来,他听说法国数学家创造了一种人工制造数学用表的新方法——计算工厂(TheComputationalFactory)。于是,他又想,能不能将机械用于计算工厂呢?

法国大革命期间,法国国民议会为了测量全国的土地,在1791年决定重新制定《标准地籍册》。《标准地籍册》是一种用于土地丈量的工具书,主要由对数表和三角函数表组成。另外,议会还要求表格中的数据都使用刚在法国推行的公制单位。由于新地籍册数据浩瀚,精度要求又高——小数点后14至29位,它所需的数据总计算量,超过了法国全部数学家计算能力的总和。
这就给法国数学界带来了一个空前的挑战。现有的方法行不通,必须改革,另辟蹊径。结果,这项改革重任最终落到了加斯帕德·德·普罗尼的肩上。
1779年,普罗尼毕业于法国国立路桥学校。路桥学校是法国第一所工学院,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工程院校。普罗尼学业优异,毕业时,校长殷切地对他勉励道:“务必努力提高工程艺术修养,因为你必将成为本校的校长。”1783年,普罗尼在法国科学院发表了第一篇有关拱门作用力的重要著作;1785年,普罗尼前往英国参加一个项目,精确地测量了格林威治天文台和巴黎天文台的相对位置;1790年,他被任命为国立路桥学校首席工程师。
1793年,当贵族出身的普罗尼,在革命恐怖中思考新地籍册所面临的挑战时,他偶然在旧书店买了一本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著作《国富论》。斯密在书中指出:“劳动分工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接着,他进一步以制钉为例:普通人单独制钉,估计每人每天造一枚合格的钉子都难。然而,在专业分工的工厂里,工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每人每天能制二十磅钉。
于是,普罗尼就想,能不能也用分工的方法来制造对数表,甚至各种数学用表呢?
不久后,普罗尼首创了计算工厂。这种工厂由三组人构成,第一组人数最少,都是顶级数学家。他们深具学养而又报酬昂贵,负责确定所需的数学公式,将其简化,然后再规划表格的基本值,如系数、精度等。第二组人数比第一组多,由掌握基本数学技能的人组成。他们虽不需要具备数学家那么高深的学识,但仍需有相当的数学素养。他们负责确定计算值的范围和设计表格的布局,然后再将计算表交给第三组。此外,他们还负责检验第三组的计算结果。第三组人数最多,由专做简单计算的计算员组成。这是一些技能低且又便宜的劳工。他们用简单公式和数值做笔算,再将结果相应地填到第二组提供的表格里。为了确保笔算结果的准确性,表格里所有计算值都由两队计算员分别平行计算。
普罗尼的计算工厂,首次为具备不同数学能力的人进行了合理分工,使数学计算由数学家的脑力转化为低技能的劳动,从而实现了人类在计算效率上的首次飞跃。另外,这种转变还带来了性别成分的改变,以往在数学领域中严重缺乏的妇女,现在被大量雇用为计算员。从此,妇女在数学制表及政府大规模的计算项目中承担起了重任,直至二战结束,近代计算机问世为止。
1798年至1839年,普罗尼任法国国立路桥学校校长。他还是法国科学院院士,并最终成为院长。作为一名杰出的工程师,他的名字被铭刻在埃菲尔铁塔上。巴黎第17区还有一条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RuedeProny。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