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企鹅海盗史
》
售價:NT$
454.0

《
镰仓幕府与外来冲击:蒙古袭来与日本历史的转型
》
售價:NT$
500.0

《
中华药商:中国和东南亚的消费文化
》
售價:NT$
296.0

《
征服和平:从启蒙运动到欧洲联盟
》
售價:NT$
653.0

《
算力霸权
》
售價:NT$
352.0

《
海外中国研究·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1862—1874)
》
售價:NT$
398.0

《
约翰·济慈的颂歌(大雅品牌文德勒诗歌课系列)
》
售價:NT$
407.0

《
逸出局部:艺术史六题
》
售價:NT$
484.0
|
編輯推薦: |
◇1955年,败退台湾的蒋介石以“手令”形式,下令编纂一套中国古代战争史,从中抽绎出切实有用的军事与政治原则,用以指导现代战争。
◇1956年,《中国历代战争史》编委会成立,由徐培根任主任编委,李震任总编纂。姚从吾、陈致平、黎东方等历史大家担任审校与指导,开始着手本套书的编纂工作。委员会囊括全台湾文史、军事专家,阵容之强,盛况空前。1972年5月,全书编印完成。
1974年9月,修订委员会成立,蒋纬国出任主任委员,钱穆、王云五、陶希圣、蒋复璁、黄季陆、方豪等史学名家出任修订委员,对这套书进行全面修订,至1979年10月,修订方告结束。
◇这是一套以战争为主题的中国通史,横跨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4600年,覆盖3000多场战争的宏观战略和微观细节。
◇中国历代的战争、国防、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历代政治的利弊分析、名将用兵的长短等等,在本套书中都有着系统的叙述与论断,堪称一部中国古代历史的百科全书。
◇全书共550万字,每册附带一册地图,共700余幅战争地图。左图右史,让
|
內容簡介: |
《中国历代战争史》是一套以战争为主题的中国通史,是对中国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全面总结和分析。全书依时间顺序(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分为18册,涵盖了从上古时期到清朝的宏观战争和微观战役的具体情况。
中国历代的战争、国防、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历代政治的利弊分析、名将用兵的长短等等,在本套书中都有着系统的叙述与论断。此外,本套书对军事地理、地形地势的展现也相当重视,绘制了700余幅全彩地图,独立成册。本套书堪称一部中国古代历史的百科全书。
本套书第10册涵盖了五代十国时期的主要战争。包括后梁开国,后唐开国、平蜀,契丹灭唐兴晋、灭晋,后汉开国,郭威代汉,周世宗谋恢复大一统等宏观战争和微观战役的具体情况。
本套书第11册涵盖了宋、辽、金、夏时期前期的战争及史事。内容起自赵匡胤篡周,终至金灭辽、西辽建国及覆灭之间诸战役。
本套书第12册涵盖了宋、辽、金、夏时期后期的战争。主要战争包括北宋平定内乱各战役、金灭北宋之战以及金侵南宋诸战役。
|
關於作者: |
《中国历代战争史》编纂委员会,1956年成立。委员会囊括了众多文史、军事、地理专家,由徐培根任主任编委,李震任总编纂,姚从吾、陈致平、黎东方等历史大家担任审校与指导。1974年9月,在原编委会班子基础上,又成立修订委员会,钱穆、王云五、陶希圣、蒋复璁、黄季陆、方豪等史学名家出任修订委员,对本书展开全面修订,至1979年10月,修订方告结束。
|
目錄:
|
第10册
第十三卷 五代
第11册
第十四卷 宋、辽、金、夏(上)
第12册
第十四卷 宋、辽、金、夏(下)
|
內容試閱:
|
《中国历代战争史》是一套以战争为主题的中国通史,是对中国古代战争的深入分析和全面总结。全书一共18册,依历史朝代顺序,分为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18个时代,上起于黄帝战蚩尤的涿鹿之战,下终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基本覆盖了中国古代的所有战争。
具体到每一时代,先是对此一时代大背景的综合论述,如地理地缘、政治形势、社会状况、国防措施、外交与谋略决策、战略与战术运用、主要人物的影响等;然后对每一朝代的重要战役或会战辟以专章论述,先论述战役或会战前的战争起因、战场地理形势等,然后详述双方战略指导、作战经过、战略与战术的运用、战后情况等;最后是对这一时代战争情况进行综合评述,以探讨交战双方的成败得失。
``````
在本书之前,有关战争史的史料,多散见于历代各种史籍当中。本书编纂人员先精选历代典籍五百余种,之后仔细摘选与战争相关的史料,无一遗漏,最终经军事专家和史学名家审核订正之后,才开始撰写。因此,本书对中国史学体裁的开拓,有开创之功。作为中国军事历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虽然本书内容是对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复盘,但其中的宏观战略分析,对我们用以指示现代战争,预判当代国际局势,制定军事与政治斗争策略等等,也有巨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虽名为《中国历代战争史》,但内容所及却远非只局限于战争本身,实际上是围绕战争主题展开的中国通史,举凡中国数千年的战争、国防、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历朝政治的利弊分析、名将用兵的长短等等,都有着有系统的叙述与论断。此外,本书对军事地理、地形地势的展现也相当重视,绘制了700余幅全彩地图,独立成册,随书附送。因此,本书堪称一部中国古代历史的百科全书。
有鉴于此,我们引进本书,以飨读者。
在出版之际,关于本书的编辑过程,有如下几点,尚需说明:
1.受当时的研究视野、学术积淀乃至编者立场的影响,本书的个别表述,难免有不妥之处。虽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但为保持原貌,也尽量保留,未做改动。请读者阅读时加以注意,自行甄别。
2.原书为繁体竖排,为适应大陆读者阅读习惯,此次出版改以简体横排呈现。
3.原书数字全为汉字,按大陆出版规范,除将公元纪年和附图编号改为阿拉伯数字外,其余大部分一仍其旧。
4.原书各分册页眉标有全书总页码,此次出版各分册页码单独排列,不再标示全书总页码。
5.原书第一册书前和第十八册结尾有编委名录、参考书目录、序言、体例、跋等诸多辅文,此次出版,全部整合至第十八册结尾。原书第一册书前有全书总目录,各分册结尾有索引,此次出版,予以删除。
6.原书地图装订于各分册之后;为方便读者查阅,此次出版,将地图摘出,单独成册。原书地图全书统一编号,现改为各分册单独编号,以两组数字标示,分别为册数和图号。原书地名和图例、图示均为手写繁体,全部改为简体印刷体。
7.本书全部地图已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审核,并申领审图号。根据地图编制出版的有关规定,对边界模糊、线索不清或内容不妥的地图,酌情予以删改。
8.原书正文和地图地名,均沿袭自民国时期行政区划。近百年来,中国行政区划和地名变更频繁,为保持资料的完整性,忠实呈现地图原貌,以及出于对原编者的尊重,此次出版,全书地名大部分一仍其旧,未做改动。
9.原书中多字、漏字、错字等明显笔误,均直接修改,不另加说明。
本书编辑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虽历时数年,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诸位读者不吝赐教,多多指正。
博集天卷
岳麓书社
宋太宗自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依周世宗宋太祖以来,谋恢复燕云十六州之一贯国策,发动“北驱胡虏”之战,中经高梁河、岐沟关之大败后,彼此历年争战,直至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兵直寇汴京(今河南开封)北郊之澶州(今河北濮阳),真宗被逼屈辱求和,定下澶渊之盟。此一经历二十六年之战争,宋不但不能收复失地,且终于屈辱。当宋真宗与辽缔和时,犹谓:“数十年后,必有起而抗之者。”故此事之于宋人,固未尝一日或忘者也。(《续通鉴长编》卷五八景德元年十二月戊戌条)
至徽宗政和初年(辽天祚帝延禧天庆元年,1111年),会辽天祚帝延禧在位十年,荒淫失道,国势大衰。而女真方兴未艾。宋此时以为收复失地与洗雪国耻之时机将至,尤以蔡京与童贯主之最力。乃谋遣使连金以图辽。且其时童贯方得志于夏(?)遂谓辽亦可图。贯乃于同年九月,请使辽以觇其国情。徽宗从之,以端明殿学士郑允中充贺生辰使,童贯副之。朝中或言,以宦官为使,岂国无人?徽宗谓辽人闻贯破夏,故欲见之,因使觇其国,乃策之善者。遂行。童贯至辽,辽君臣相聚指笑曰:“南朝人才如此!”(《续通鉴》卷九一,九月条)
时有燕人马植者,本辽大族,仕至光禄卿,行污而内乱,不齿于人。会童贯使辽道经卢沟(今卢沟桥附近),植夜见其侍史,自言有灭辽之策,因得见贯。贯与语,大奇之,载与俱归。易姓名曰李良嗣,荐诸朝。植即献策曰:“女直(即女真,辽人避兴宗号改之)恨辽人入骨。而天祚荒淫失道。本朝若自登莱(今山东蓬莱县)涉海,结好女直,与之相约攻辽,其国可图也。”徽宗召植问之,植对曰:“辽国必亡。陛下念旧民遭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代天谴责,以治伐乱,王师一出,必壶浆来迎。万一女直得志,先发制人,事不侔矣。”(此事有谓在政和五年者)徽宗嘉纳之。赐姓赵氏,以为秘书丞。图辽之议,遂从自始。由此可知宋朝对马植甚为重视。(同上)
至政和七年(辽天庆七年,金天辅元年,1117年)七月,时正当女真屡破辽军,女真部酋阿骨打既称帝,国号金,且既攻陷辽东京之后,会其时辽苏州(今辽宁金县)之汉人高药师、曹孝才,及僧即荣等,率其亲属二百余人,以大舟浮海,欲趋高丽避乱,为风飘流至于宋界,与宋人言曰:“女真既斩高永昌(据东京叛辽,其事已见上述),渤海(国名,久已为辽太祖阿保机所灭,遗族犹分据各地,故犹称之)汉人群聚为盗(聚族走保山寨以自保之汉人),辽地方政府不能制。女真攻辽,夺其地,既过辽河之西。”云云。宋知登州王师中具奏其事。朝廷闻之,甚喜。乃召太师蔡京,领枢密院童贯等共议。贯等因此共奏,谓国初时,女真常贡献,而太宗屡诏市马女真,其后始绝。宜降诏遵故事,以市物为名,就令访闻事体虚实。乃诏师中选差将校七人,各借以官名,用平海指挥兵船,载高药师等赍市马诏以往。药师等兵船至海北,见女真逻者,竟不敢登岸而还,却称已入苏州界,女真不纳,几为逻者所杀。宋青州(今山东益都)安抚使崔直躬,具奏其事。徽宗怒,诏该等出使之人,皆编配远恶之地。仍委童贯专任通好女真事,监司帅臣,不许干预。贯乃更令王师中,别选能吏以往。时武义大夫马政,责官青州,寓家牟平(山东今县),师中荐之。遂于重和元年( 1118年)二月十八日,遣马政同高药师等,再使女真,讲买马旧好。同年闰九月六日,政与平海指挥使呼庆,随药师曹孝才等自登州渡海,才达北岸,为逻者所执,并夺其物,且屡欲杀之。既而缚送于金主所居之拉林河(吉林省今河)。金主问遣使之由,政曰:“主上闻贵朝攻破契丹五十余城,欲与通好,共行吊伐。若允许,后当遣使来议。”金主与众议数日,遂于同年十二月,质登州小校王美、刘亮等,而遣索多(一作撒睹)及李庆善等,赍国书并北珠、生金、貂革、人参、松子,与政等来报。(《续通鉴长编》卷三六,七月,卷三七,二月,及《三朝北盟会编》卷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