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土木工程导论(朱彦鹏)(第三版)

書城自編碼: 415204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朱彦鹏、王秀丽 等 编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122483690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9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江淮方言精汇
《 江淮方言精汇 》

售價:NT$ 500.0
历史动力学:帝国的兴衰密码
《 历史动力学:帝国的兴衰密码 》

售價:NT$ 500.0
广岛 普利策奖得主首次揭示原子弹爆炸真相 20世纪美国百佳新闻作品TOP1
《 广岛 普利策奖得主首次揭示原子弹爆炸真相 20世纪美国百佳新闻作品TOP1 》

售價:NT$ 296.0
全生命周期动作发展 第7版
《 全生命周期动作发展 第7版 》

售價:NT$ 1265.0
广西常用动物类中药
《 广西常用动物类中药 》

售價:NT$ 500.0
清末民初的“问题”与“主义”
《 清末民初的“问题”与“主义” 》

售價:NT$ 485.0
新中式服装设计、制板与裁剪
《 新中式服装设计、制板与裁剪 》

售價:NT$ 449.0
诗经译注(彩图珍藏本)
《 诗经译注(彩图珍藏本) 》

售價:NT$ 1010.0

內容簡介:
《土木工程导论(第三版)》是根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基本要求编写的。土木工程导论是一门专业入门教育课,教材内容首先满足专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拓展土木工程的研究与应用范围,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使学生全面了解土木工程的过去、现在发展状况并将土木工程的未来描绘给学生。全书共8章,第1章主要介绍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师的责任和义务,第2章介绍土木工程发展简史,第3章介绍土木工程的研究内容,第4章介绍土木工程的建设程序与决策,第5章介绍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第6章介绍绿色土木工程与建筑节能,第7章介绍土木工程智能建造和 BIM技术,第8章介绍土木工程的未来。本书编写力求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旨在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的浓厚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土木工程的信心,培养学生作为土木工程师的使命担当。本书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工程管理等土木类专业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供其他专业希望了解土木工程的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参考。
關於作者:
朱彦鹏,男,1960年9月生,硕士研究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硕士学位,2005年在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公派访学一年。1999年7月晋升教授,2003年聘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4月-2014年1月任兰州理工大学(原甘肃工业大学建筑工程系主任,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土木学院院长,2008年6月-2022年12月任西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甘肃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万人计划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材工作先进个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负责人,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国家教学团队负责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 一层次人选,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先进工作者,甘肃省师德标兵,2018年、2020年和2023年连续三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领军人才考核优秀等次。2023年朱彦鹏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劳模工作室被选树为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示范性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2021年朱彦鹏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劳模工作室被选树为甘肃教科文卫劳模工作室。2019年获得兰州理工大学建校100周年教书育人特殊贡献奖。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施工技术与装备委员会常务委员、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委员、非饱和土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深基坑支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黄土委员会常务委员。主要从事土木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支撑计划等200余项等科研课题。3项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6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各类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著有《柔性支挡结构静动力稳定性分析》等专著六部,主编参编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20余部。主编《土木工程导论》《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支挡结构设计》等教材十五部,其中《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特种结构》分别为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教材,以第 一负责人完成的“扎根西北数十载,潜心耕耘创特色: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获2022年度国家教学成二等奖,负责的教学成果获省级一等奖3项,土木工程国家一 流专业负责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国家一 流课程负责人。从1992年开始先后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212名,博士研究生26名。
目錄
第1章 绪论 001
1.1 土木工程的定义 002
1.2 土木工程的产生和发展 003
1.3 现代中国是世界土木工程的强国 004
1.4 土木工程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 005
1.5 学好土木工程建设美好家园 007
思考题 009
第2章 土木工程发展简史 011
2.1 古代土木工程 013
2.2 近代土木工程 021
2.3 现代土木工程 025
2.3.1 现代土木工程的特征 026
2.3.2 建筑工程 027
2.3.3 桥梁工程 029
2.3.4 隧道工程 030
2.3.5 公路、铁路和城市地下工程 030
2.3.6 水利水电工程 032
2.3.7 特种结构工程 032
思考题 033
第3章 土木工程的研究内容 035
3.1 土木工程材料 036
3.1.1 砌体 037
3.1.2 混凝土 038
3.1.3 钢材 040
3.1.4 木材 041
3.1.5 其他材料 042
3.2 土木工程基础 046
3.2.1 浅基础 046
3.2.2 深基础 048
3.2.3 地基处理 049
3.3 土木工程功能及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方法 050
3.3.1 土木工程结构的功能 050
3.3.2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方法 051
3.4 土木工程结构的承载力、稳定性和变形 052
3.4.1 土木工程结构的承载力 052
3.4.2 土木工程结构的稳定性 052
3.4.3 土木工程结构的变形 053
3.5 土木工程环境 054
3.6 建筑工程 056
3.6.1 建筑工程分类 057
3.6.2 结构设计理论的演变 060
3.6.3 世界上著名的超高建筑物 061
3.6.4 世界上著名的大跨度建筑物 065
3.7 桥梁工程 068
3.7.1 世界现代桥梁发展中的主要技术创新 069
3.7.2 中国近代桥梁的引进和现代桥梁的崛起 069
3.7.3 世界上著名的悬索桥 069
3.7.4 世界上著名的斜拉桥 073
3.7.5 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拱桥 076
3.8 岩土、隧道及地下工程 079
3.9 道路工程 084
3.10 机场工程 085
3.11 轨道交通工程 089
3.11.1 我国铁路建设发展历程 089
3.11.2 高速、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090
3.12 港口工程 091
3.13 海洋工程 092
3.14 水利水电工程 093
3.14.1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 093
3.14.2 国家水网建设工程 095
3.14.3 世界著名的水利水电工程 096
3.15 特种结构工程 100
思考题 101
第4章 土木工程建设程序与决策 103
4.1 土木工程建设程序与项目决策 104
4.1.1 土木工程项目决策 104
4.1.2 土木工程项目选址 105
4.1.3 土木工程项目建设程序 105
4.2 土木工程场地测绘 105
4.3 土木工程场地勘察 107
4.3.1 水文地质勘察 108
4.3.2 工程地质勘察 108
4.4 土木工程设计 110
4.5 土木工程施工 111
4.6 土木工程监理 113
4.7 土木工程运营与维护 113
思考题 113
第5章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 115
5.1 土木工程防震减灾 117
5.1.1 地震的成因和分类 117
5.1.2 地震的破坏效应 121
5.1.3 地震对土木工程的破坏 122
5.1.4 土木工程防震 124
5.2 土木工程防治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25
5.2.1 滑坡 125
5.2.2 泥石流 129
5.3 土木工程防治其他灾害 132
5.3.1 风灾及其防治 132
5.3.2 洪水灾害及其防治 133
思考题 133
第6章 绿色土木工程与建筑节能 135
6.1 什么是绿色土木工程? 136
6.1.1 绿色土木工程统筹低碳城市新发展 136
6.1.2 绿色土木工程对室内环境的要求 137
6.1.3 绿色土木工程对室外环境的要求 138
6.2 建筑节能 138
6.2.1 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139
6.2.2 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 139
6.2.3 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 139
6.3 可再生能源在土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与太阳能一体化 143
6.3.1 建筑与太阳能一体化的实现途径 144
6.3.2 建筑与太阳能一体化的设计方法 145
6.3.3 建筑与太阳能光伏发电一体化 146
6.3.4 构筑物与太阳能光伏发电一体化 148
6.3.5 光热、光伏发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150
6.3.6 光热供暖与空气源热泵辅助采暖系统 150
6.4 绿色土木工程施工——建筑工业化 150
6.4.1 什么是建筑工业化? 150
6.4.2 装配式建筑 151
6.4.3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152
6.4.4 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制作及施工 155
思考题 159
第7章 土木工程智能建造和BIM技术 161
7.1 土木工程的智能建造 162
7.1.1 数字勘察 162
7.1.2 数字设计 163
7.1.3 智能生产 164
7.1.4 智能施工 165
7.1.5 智慧运维 168
7.2 土木工程智能建造中的BIM技术 169
7.2.1 BIM基本概念 170
7.2.2 BIM标准、政策 170
7.2.3 BIM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171
7.2.4 主要BIM软件 172
7.2.5 BIM的特点 172
7.2.6 装配式建筑中BIM的应用 176
7.3 土木工程智能建造中的其他新兴技术 176
7.3.1 数字孪生 176
7.3.2 5G通信技术 177
7.3.3 区块链技术 177
7.3.4 3D打印技术 177
7.3.5 增强现实(AR)与虚拟现实(VR) 177
7.3.6 人工智能技术 178
7.3.7 无人机与低空经济 179
思考题 179
第8章 土木工程的未来 181
8.1 土木工程向高空延伸 182
8.2 土木工程向地下发展 183
8.3 土木工程走向海洋 185
8.4 土木工程向沙漠进军 186
8.5 土木工程向低丘缓坡未利用地获取建设用地 186
8.6 土木工程迈向太空 187
8.7 土木工程向绿色节能方向发展 188
8.8 土木工程智能化及智能建造 188
8.9 新型材料将改变土木工程的发展方向 188
8.10 土木工程是防灾减灾的最主要手段之一 188
思考题 189
参考文献 190
內容試閱
本书第一、二版出版后,得到国内很多院校广泛使用并获得好评。现代技术快速发展,促使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教材建设必须跟上时代步伐。本次再版调整了部分内容,修改了上一版书中存在的问题,并增加不少新的内容,以适应专业发展的需求。
本书的改编是根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并考虑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和未来发展的要求进行的,目的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大多数土木工程院校的教学及专业教育。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是,满足专业教育基本要求,让学生全面了解土木工程过去、现在的发展状况;在满足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和专业教育要求的同时,融入思政元素;告诉学生未来土木工程专业的拓展研究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将土木工程的未来描绘给学生。
作者从事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四十余年,深知刚入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对专业内涵与发展方向的迫切认知需求。从 1996年我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开始,大多数院校就陆续开设土木工程概论课,国内各出版社陆续出版了多个版本的土木工程概论 /导论教材,有的教材试图将土木工程一些专业知识介绍给学生,这就违背了土木工程导论这门入门教育和专业思想课的初衷。作者讲授土木工程导论二十余年,长期的教学体会就是,本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土木工程、了解土木工程、开阔土木工程视野、增加学生学习土木工程的兴趣和未来做好土木工程师的责任心。
《土木工程导论》主要介绍土木工程专业及其内涵、土木工程师的责任和义务、土木工程发展简史、土木工程的研究内容、土木工程建设程序与决策、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绿色土木工程与建筑节能、土木工程智能建造和 BIM技术以及土木工程的未来等内容。本书的编写力求图文并茂、简单易懂,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培养起学生学习土木工程的浓厚兴趣,激发其未来建设高质量土木工程、共建美丽中国的神圣使命感。
在《土木工程导论》第三版再版时,同时还将出版本书的数字教材,本书配套智慧课程一同上网,以便土木类专业同学们学习使用,本书也可供其他有兴趣学习本课程的读者使用。
全书由朱彦鹏和王秀丽等共同编著,陈长流博士改编第7章部分内容。
本书主审米海珍教授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加之编者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25年3月31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