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国学通识:小说纂要

書城自編碼: 415208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理论
作者: 蒋祖怡 编著 李小龙 整理
國際書號(ISBN): 9787522206660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9-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0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弗里德里希二世皇帝:一部传记
《 弗里德里希二世皇帝:一部传记 》

售價:NT$ 1034.0
阿非利加征服者:比拿破仑更伟大的西庇阿
《 阿非利加征服者:比拿破仑更伟大的西庇阿 》

售價:NT$ 325.0
营救里斯本丸
《 营救里斯本丸 》

售價:NT$ 308.0
鸟瞰最美国保全书(刷边版)
《 鸟瞰最美国保全书(刷边版) 》

售價:NT$ 5489.0
上海市民生活记忆
《 上海市民生活记忆 》

售價:NT$ 374.0
分肥游戏:古代中国权力分配规则
《 分肥游戏:古代中国权力分配规则 》

售價:NT$ 329.0
结构 Structures(埃隆马斯克推荐读物之一,经典又实用的结构力学普及读物)
《 结构 Structures(埃隆马斯克推荐读物之一,经典又实用的结构力学普及读物) 》

售價:NT$ 435.0
影响世界的十八个定律:破解万物运行规律人类,如何用公式定义世界?
《 影响世界的十八个定律:破解万物运行规律人类,如何用公式定义世界? 》

售價:NT$ 305.0

編輯推薦:
1.西方小说概念传入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外来思潮的影响侵袭,促使中国本土的小说概念发生了沿革变化。本书正体现了当时学人对两种概念互融的努力。并促使当时学人做出了新的界定。本书的宏观架构、主导观念是新的,但是细读全书,却又处处可以看到“旧”的存在,通过古代文献的摘录、前人精彩论述的引用,这些旧学知识,经过作者的巧妙点化,又一一活灵活现地被赋予了生命。
2.根据善本校注的同时尽可能保持原汁原味。本书1947年5月由正中书局初版,随后多次再版。为了更好地向公众普及国学最基本的思想观念、知识架构、人文精神和美学气韵,便于读者阅读,我们约请了当代青年领军学者,择取现存较好版本(1960年台二版),考校了版本源流、对文本逐字逐句对校,根据“只校是非,不校异同,尽量保持民国学术论著的原貌”的原则,谨慎地订正底本、撰写校记。 3.当代优秀学人精心撰写导读。所出校记皆有所本,文末详列了整理时征引文献。最后又根据整理工作撰写了“导读”,主要介绍了本书的作者、成书背景和经过、内容、学术价值、对当下读者学习欣赏诗歌的指导意义、版本源流以及本次整理采用的底本及缘由等。
內容簡介:
小说是中国古已有之的文体,也是非常受下里巴人喜爱的读物,但在几千年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小说又一直不能登大雅之堂,或者成为子部的“收容站”,或者干脆被传统文化的目录体系所摒弃。直到西方小说概念传入,国人又开始对小说进行新的界定。然而这种界定与认识却处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背景之下,本土概念的沿革进化、外来思潮的影响侵袭,在小说文体的接受上折射出复杂的光影。这部《小说纂要》正体现出当时学人对两种概念互融的努力。
關於作者:
编著者蒋祖怡(1913-1992),蒋伯潜之子,著名学者。曾任浙江大学文学院、杭州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期从事文艺理论和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著有《文心雕龙论丛》《诗品笺证》等。
整理者李小龙,1976年生于陕西麟游,200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学位,留校工作至今。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曾获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第八届胡绳青年学术奖提名、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带头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等;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多项。著有《中国古典小说回目研究》《必也正名:中国古代小说书名研究》《异闻集校证》《日本访书志校证》等专著及古籍整理类著作二十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目錄
目录
导读 / 1
第一章 小说的领域及其本质 / 1
第一节 小说与戏剧之关系及其分野 / 3
第二节 小说与诗歌内容上之关连性 / 11
第三节 小说与历史 / 19
第四节 时代、地域与文章 / 25
第二章 中国小说之源流及其形态 / 41
第一节 中国小说名称与涵义之商榷 / 44
第二节 神话与传说 / 49
第三节 小说形态之完成 / 62
第四节 小说之独立的发展 / 68
第三章 中国小说内容之演化 / 78
第一节 从神化到人化 / 80
第二节 宗教意识、道德意识、社会意识 / 93
第三节 侠义与性爱 / 104
第四节 小说主题之因袭性 / 113
第四章 中国小说外形之嬗变 / 127
第一节 口语与笔录 / 128
第二节 短制与长篇 / 140
第三节 文体与结构 / 148
第四节 翻译与创作 / 156
第五章 中国小说之整理与研究 / 168
第一节 历代小说书目之记录 / 170
第二节 小说之分类 / 199
第三节 小说之批评 / 208
第四节 小说之考证与史料之整理 / 214
本次整理征引文献 / 227
內容試閱
总 序
近期,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迅猛发展,ChatGPT(聊天机器人)横空出世,除了能与人对话交流外,甚至能完成回复邮件、撰写论文、进行翻译、编写代码、根据文案生成视频或图片等任务。这对人类社会的震撼,无异于引爆了一颗“精神核弹”:人们在享受和憧憬更加便捷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失业的恐慌和被替代的虚无感,好像人能做的机器都能做,而且做得更好、更高效,那么,人还怎么生存,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这种感觉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有着深久的教育、社会根源。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过于专业化、物质化、功利化,在知识传授、技能培训上拼命“鸡娃”,社会也以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为主要导向,这导致了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实践都是“单向度”的。现在,“单向度”的人极力训练、竞争的技能,机器都能高效完成,他们怎能不恐慌、失落呢?人是要继续“奋斗”,把自己训练得和机器一样,还是要另辟蹊径,探索和高扬“人之所以为人”的独特品质与价值,成了摆在所有人面前的紧迫问题。
答案显然是后者。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躺平”心态,积极地看,正蕴含着从“奋斗”“竞争”氛围中夺回自我、让人更像人而不异化为机器的挣扎。“素质 / 通识教育”“科学发展观”等理念的提出,也是为了纠偏补弊,倡导人除了要习得谋生的知识、技能外,还要培养博雅的眼光、融通的识见,陶冶完美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衡量社会发展也不能只看 GDP(国内生产总值),而要论综合指数。
这么来看,以国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大有用武之地。孔子早就说过,“君子不器”,“为政以德”(《论语·为政》)。庄子也提醒,“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神生不定”,“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慧能亦曾这样开示:“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坛经·机缘》)这些经过数千年积累、淘洗的箴言智慧,可以启发我们在一个日益由机器安排的世界中发展“人之所以为人”的独特品质,从而更好地安身立命、经国济世。可见,国学不是过时的、只有少数学者才需要研究的“高文大册”,而是常读常新、人人都应了解的“通识”。
这套“国学通识读本”,即致力于向公众普及国学最基本的思想观念、知识架构、人文精神和美学气韵等,大多由功底深博的名家泰斗撰写,但又论述精到、篇幅短小、表达深入浅出,有些还趣味盎然、才情四射。一些撰写较早的著作,我们约请当代青年领军学者做了整理、导读或注释、解析,以便读者阅读。
我们的宗旨是弘扬并激活国学,让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智能时代中国人的心灵,同时也期望读者带着崭新的生命体验和问题意识熔古铸今,传承且发展国学。在这个过程中,相信人人都能获得更加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社会也会变得更加繁荣、公正、幸福!
陈斐   
癸卯端午于京华

《国学汇纂》十种,是先祖父蒋伯潜和先父蒋祖怡合作撰写的,在 1943—— 1947 年由上海正中书局陆续出版。
《国学汇纂编辑例言》的第一条,说明了编撰这套《汇纂》的缘由:
我国学术文艺,浩如烟海。博稽泛览,或苦其烦;东挦西扯,复病其杂。本书汇纂大要,别为十种,供专科以上学子及一般程度相当者,阅读参考之资。庶于国学各得其门,名曰《国学汇纂》。
在《例言》中,这十种书的顺序是:《文章学纂要》《文体论纂要》《文字学纂要》《校雠目录学纂要》《诗歌文学纂要》《小说纂要》《史学纂要》《诸子学纂要》《理学纂要》《经学纂要》。出版时也把这十种书按顺序排列,称为《国学汇纂》之一到《国学汇纂》之十。
这十种书中的《文章学纂要》《文体论纂要》《文字学纂要》《校雠目录学纂要》《诗歌文学纂要》《小说纂要》属于语言文学范畴,《史学纂要》属于史学范畴,《经学纂要》《诸子学纂要》《理学纂要》属于哲学范畴。也就是说,这十种书,涉及了中国传统的文、史、哲的基本方面,是国学的基本知识。
总起来说,这十种书有三方面的内容:
(一)介绍基本知识。这十种书,每一种都是一个单独的学科领域,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有关的知识非常多。为了适合读者的需要,作者对有关知识加以选择、概括、组织,把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以很清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既不苦其烦,也不病其杂。
(二)阐述作者观点。这些学术领域都有不同学术观点的争论,或者有不同的学派。面对这些不同观点,初学者可能感到无所适从。作者对这些问题介绍了不同观点,并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这有助于读者了解这些学科历史发展的过程,也有助于读者从不同的侧面来看待和掌握这些基本知识。
(三)指点学习门径。这十种书都是入门之学。读者入了门以后,如何进一步学习?这十种书常常在介绍基本知识和阐述作者观点的同时,给读者指点进一步学习的门径。如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告诉读者进一步学习该从何入手,需注意什么问题等。
这些对于初学者都是十分有用的。所以,《国学汇纂》出版后很受欢迎。著名学者四川大学教授赵振铎曾对我说:你祖父和父亲的那两套书(指《国学汇纂》十册和《国文自学辅导丛书》十二册),我们当时在中学里都是很爱读的。我很感谢赵先生告诉我这个信息。
《国学汇纂》不仅在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末出版后受欢迎,在以后也一直受到欢迎。1990 年,北京大学出版社重印了《校雠目录学纂要》。1995 年,我在台北看到的《文字学纂要》已经是第二十九次印刷。2014 年《小说纂要》收入《民国中国小说史著集成》第九卷,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蓝士斌先生很有眼光,看到了《国学汇纂》的价值,在 2012 年重印了《文字学纂要》,2017 年重印了《诸子学纂要》,2018 年重印了《文章学纂要》。这些都说明这套书并没有过时。
但《国学汇纂》一直没有完整的再版,这是一件憾事。很感谢主编陈斐先生和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决定把《国学汇纂》作为《国学通识》的第一辑出版。他们约请相关领域的青年学者对《国学汇纂》的每一种都细加校勘,而且撰写了“导读”。“导读”为读者指出了此书的特色和重点,以及阅读时应注意的问题。这就给这套七十年前出版的《国学汇纂》赋予了新的时代气息。
在此,我对陈斐主编、各位写“导读”的专家和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表示深切的感谢!我相信,广大读者一定会欢迎这套新版的《国学汇纂》。
    蒋绍愚    
2022 年 5 月于北京大学

第一节 小说与戏剧之关系及其分野
英语的“Fiction”,它的涵义,包括了小说 Novel、诗歌Poem 和戏剧 Drama 的意义,在欧洲古代以为此三者是一体的东西。凡是文学作品,其目的在以想象而连贯之事实,说明人生的真理的,都可以叫做“Fiction”。而 Fielding 称小说为“放大的戏剧”,用以描写现实的人生。英国隆克也说:“没有小说,便没有名剧;没有戏剧,也就没有名小说。”这样说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异常密切的。
就内容、本质以及它们的目的看来,这两者均是艺术形式的一种,且同属于文学的范畴,所以其中的文学技巧,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小说的分章,等于戏剧的分幕分场;小说的刻画人物的个性,与戏剧所要刻画的完全相同;小说中所写的对话与动作,即是戏剧演员所要表演的对话与动作。例如魏邯郸淳的《笑林》中的一则故事,其用文字以感人之效果,与在舞台上以动作表示的效果相同:
伧人欲相共吊丧,各不知仪,一人言粗习,谓同伴曰:“汝随我举止。”既至丧所,旧习者在前,伏席上,余者一一相髡于背。而为首者以足触骂曰:“痴物!”诸人亦以为仪当尔,各以足相踏曰:“痴物!”最后者近孝子,亦踏孝子而曰:“痴物!”
又小说中亦有用简单的对话来写出人物的思想,促进故事的发展,这也和舞台上的对话有同样的效力。《世说新语》中此例甚多。近代小说中亦多此例。
再以文学的要素人物、结构、环境来论列,它们表现的技巧也是大致相同。
先说环境。小说戏剧中的环境,犹如画图中的背景,这不是一种点缀,而是图画中的一部分。不但可以使事实的发展更为明白,而且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感情与个性,用以增强当时所触发的感应力。司蒂文孙在“Gossip on Romance”中说到“环境”,将小说戏剧的环境并合在一起叙述:
戏剧是行为的诗,而小说是环境的诗。人生的喜悦,可以分成两类:一是自动的,一是被动的。我们有时能遏制自己,有时也被环境所控制……我自动的行为与被环境压迫的行为,这两种那一种大,很难断言。但后者总比较永久。人生事实彼此相应,事实的发生常在相当的地点。看见添树遮荫,便想在它下面休息一下;有的地点使人努力,有的地点使人怠惰,有的地方可以促使人早起,在浓雾下,在深夜、流水边等,无一不能使我们发生无名的欲望或快感。情感和事实的发生,我们能觉到,不能知道,但却希望它发生。一生之中,因时间地点而发生感慨的,不知有多少次数。旷野之中,大海之边,使我悲苦或喜悦者,也是这种原故。
再说人物。人物是故事中所必不可少的质素,也可以说小说戏剧所表现的便是人物的争斗。同时,不单是表现他们的外形,而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个性、意志的表现与感情的变化。古代戏剧与小说差不多是用说明的态度来表现的,如皮簧中演剧者自己报姓名,自己说明身世和个性,那与小说中先用一大段文章陈述所要写的人物的性情,同样地不巧妙。哈密尔顿以为这样表现法,有两种流弊:其一,用在一篇中,足以阻止行动的进展;第二,使读者得不到具体印象的感受,而只听到絮絮的解释。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地暗示或说明人物的个性,那是小说戏剧所共同要研究的问题。
再说结构。结构在小说和戏剧中同样重要。小说和戏剧均是表现人生,而人生又是非常的复杂,要全部写入,事实上不可能,而且也不必,于是就有了题材剪取的问题。这两者对于题材都得考虑到如何提炼它最精粹的一部分,而如何把这精粹部分排列得适当。莫泊桑以为一篇比例适宜的小说,即是最成功的小说。司蒂文孙说:“凡是一种好作品,各章各页,每句每语,都能互相发明,前后呼应,同以一中心思想作归宿。”那就是说,在结构上应该统一、经济,也该有一个重心。无论小说与戏剧,其中一定有个“高潮点”“Climax”“Culmination”。小说每一章有一个小高潮,而此高潮均为全篇结尾时的大高潮而准备;戏剧中的每幕有一个重心,而全剧的“高潮点”往往在全剧闭幕相近的时候。哈密尔顿说:
结构不论如何复杂,其中虽然有许多小结束,但一定另外还有一个总结的,它总聚了各个线索而成为一贯的事实之普通焦点。
除此以外,作者作风的不同,亦影响于其作品。小说戏剧如此,一切文字也是如此。但亦因作者的关系,对于环境、人物、结构三者各有轻重。如大仲马的作品,常常先有动作再选择人物;屠格涅夫的作品先有人物再有动作;司蒂文孙的 The Merry MenC,那是先有环境而后完成人物与动作的。即使同一作者,写一小说,同时写一剧本,因经验、感触的不同,也未必是同一的技巧。法国 Louis Leclerc de BuffonA 有一篇文字“Le style c’est l’homme même”论风格之不同,我国刘勰《文心雕龙》的《体性篇》中亦有此说。
其实小说戏剧,同出一源,神巫之传说即为小说,祀祭之歌舞即是戏剧。王国维以“优”为中国古代戏剧之专职,故有优孟之名。《史记·滑稽列传》称他讽谏庄王葬马,和为孙叔敖之子设计,实则近乎战国游说之士的作风,亦即“小家珍说”之意。其后分道扬镳,一重动作,一重文字;而在宋元之间的民间文学,尚有两者合流的现象,如宋代的盲词。据陆游诗所载:
斜阳古道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中郎。
其他如唐之变文、宋之说话、明清的弹词大鼓,均不特是听的文学,而且略有表演,则此时民间尚有一种小说戏剧合流的作品。近代西洋文化输入,以为小说与戏剧均是表现人生的文艺作品,则其目的又是相同。
由上所论,这两者间关系的密切,可以想见。
但是,小说与戏剧既不同名,又因所以表达的方式不同,形式亦因而有异。在近代已各树一帜,成为两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因此它们之间,也就有了很显著的差别。戏剧是一种具体的综合光和音乐、绘画的艺术,是以具体的动作声和光来直接刺激听者的眼和耳的。小说是一种平面的艺术,用文字和感情来借读者的眼传达于读者的脑,而引起一种感应作用。哈密尔顿(Clayton Hamilton)给戏剧下了一个定义说:
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借客观的动作,用情感而非理智的力量,当着观众,表现一段人与人间意志的冲突。
又详述小说戏剧之不同道:
因此,戏剧有下面三种的限制,而小说却不然。那三种限制是:一演员的性情;二表演剧场的形状大小;三观众的心理的性质。这便是戏剧与小说的分野。
我们可以就此三点而申论二者的不同。
戏剧因演员必需以动作表现人物,所以戏剧中的人物的个性,必须有动作对话而表现,而小说中的人物可以任意创造,故小说取材的范围,可以较戏剧为广。但亦因为如此,小说中的人物,也容易丧失具体性、形象性。这是因演员的关系而不同的地方。
戏剧所活动的地域,受舞台的限制,必须在一固定地点发生故事;不在这特定地点发生的,只能从略。依三一律的限制,不同的布景不得过四五幕,全剧演出时间不得超过四小时,故事发生地点不能常常改换。而这种限制,均是小说所没有的,作者可以自由安排,篇幅之长短,亦有很大的伸缩性。这是因舞台关系而不同的地方。
戏剧之好坏,可以立时在观众的反映上取得证据,而其对象是同时的许多观众,小说则阅者虽多,各不相谋,故戏剧要求同时感动许多人,而小说则在感动一个人。同时,戏剧既为求许多观众的动容,故所述人生意志的斗争,它底用意必须是一般人共同的生活经验,必须明白、有力、浅近,使各阶级的人都有兴味,而小说则不受此种限制。这是因对象关系而不同的地方。
综上所述,小说所以感人的,除内容外,全在乎文字的技巧,而戏剧则在动作与对话。戏剧在空间与时间上都受着限制,而小说却没有。所以《会真记》只是一篇短文,《西厢记》便演成一册书。同是写遗传问题,左拉的《罗贡·马加兰丛书》以数十本书、一千多人物、几代的时间来描写,而易卜生的《群鬼》只写五个人一夜间的纠葛。莫泊桑《项链》写洛娃夫人数十年的生活,而易卜生写欧华荔夫人数十年生活,在剧本中只用一天的生活来表示。
这单是就两者表现的方法来区别的,但其本质却同为艺术的一种,而且很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它们各有所长,不能以此武断地评骘它们的优劣。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