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权力与财富 晚清时期的金融博弈(以金融视角重构晚清史,揭开晚清金融体系背后的权谋暗战)
》
售價:NT$
367.0

《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修订译本
》
售價:NT$
367.0

《
微海幻境:神秘海洋生物微观之旅
》
售價:NT$
1015.0

《
企鹅海盗史
》
售價:NT$
454.0

《
镰仓幕府与外来冲击:蒙古袭来与日本历史的转型
》
售價:NT$
500.0

《
启功谈诗词
》
售價:NT$
275.0

《
中华药商:中国和东南亚的消费文化
》
售價:NT$
296.0

《
征服和平:从启蒙运动到欧洲联盟
》
售價:NT$
653.0
|
編輯推薦: |
经典管理书,国内顶尖商学院院长多年理论与实践的集合
1.符合企业和市场的需求——提升竞争优势
本书详细介绍了作者开创性的生态系统竞争优势理论,其核心特征是共生,共生的动态特征是协同进化。在协同进化的过程中,构建竞争优势的关键是ROI(资源、结构、激励)能力模型。结合众多案例,作者对如何构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做出分析和解构,并对平台向善,ESG治理和平台监管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讨论。开创性地提出了共生的三种能力:资源、结构、激励,以及传统竞争战略的局限性和生态竞争的未来。
2. 重塑企业的战略观:共生
竞争优势的提出实质上是基于传统观念,其中的核心思想是,企业相较于市场具有更高的效率,因此,通过资源整合到企业内部,企业能够实现高于市场的平均效率。这就构成了所谓的内部化模型。然而,在生态系统中,这种观念并不是主要的关注点。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由企业自己来完成,而是通过协作、价值协同、以及专业分工来实现,这就可能极大增加创新的可能性和深度。因此,这里的核心在于更加注重协作,而不是一体化的整合。“一体化的整合”意味着试图自己完成所有事情,而“协作”则意味着寻找最佳的合作伙伴来共同工作,这就
|
內容簡介: |
这本书探讨了平台经济进入协同共生阶段以后对于现代在互联网大潮之下,越来越多的商业模式正在持续不断地创新迭代,新的商业物种也随之不断涌现。传统商业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企业在困境中挣扎,越来越难以实现“基业长青”。
企业如何破解生存难题?如何冲破藩篱进行创新和发展?如何适应市场环境变化进行数字化转型?如何打造适合自己的商业生态圈? 中国人民大学 商学院院长易靖韬教授给出了答案。
易教授深耕 数字经济 和全球商务、平台生态系统竞争优势等前沿商业领域多年。这本《共生战略》深入探讨了平台经济进入协同共生阶段以后对于现代商业模式的深远影响,它突破了传统管理学的零和竞争思维,揭示了数字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系统的共生共创共享,为新经济时代下的企业提供了管理创新的基本逻辑和底层思维以资借鉴。
在这本书中,易教授提出,在技术爆炸与商业物种爆发的寒武纪时刻,企业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生态网络中的节点。企业真正的竞争优势源于三大核心能力:资源能力(资源识别、整合和迭代)、结构能力(高效互补协作网络)和激励能力(共创共赢共享机制)——三者协同形成生态位壁垒,使企业从生存竞争跃升为系统共生。
在该书中,易教授理论结合实践深入研究了各类行业成功的商业运营模式,以苹果公司、微软公司、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字节跳动、网易云音乐等等众多明星企业、独角兽企业为实施、操作案例,全方位提供了企业如何实施共生战略、重塑商业生态系统的路线图。
不论对于初创企业还是传统企业,抑或是正处在生存困境或转型阵痛中的企业,该书都能提供有益的帮助。
|
關於作者: |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9月25日,世界经理人集团、《世界企业家》杂志联合编制的2024年(第二十二届)“中国最具影响力MBA排行榜”在香港发布,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名列前十。主办方同期发布了2024年“中国十大最受尊敬商学院院长”和“中国十大最受尊敬商学院教授”榜单,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易靖韬荣获“中国十大最受尊敬商学院院长”。
|
目錄:
|
目 录
引 言 III
商业物种大爆发 III
商业与生物的趋同进化 V
协同进化 VI
第1 章 生态法则:共生 001
何为共生 001
共生的三种能力 007
传统竞争战略的局限性和生态竞争的未来 019
第2 章 资源决定能力 023
互 补性资源与多样性资源如何决定
平台的能力 023
平台如何获得互补性资源 032
与巨人博弈:多平台归属问题 041
第3 章 结构决定效率 049
编排资源的能力决定了平台的竞争力 050
孰优孰劣:不同结构下的平台 053
平台结构的进化 078
第4 章 激励决定协同 085
不同激励下的平台 086
“中央集权”还“是百花齐放”? 100
克服有限理性:平台治理的未来 107
第5 章 无限游戏——平台的进化与共生 110
平台战略的瓶颈 112
平台战略的进化 115
所有企业都是平台企业? 119
平台间竞争的无限游戏 123
第6 章 从零和博弈到相互依存:企业共生 129
企业共生的理论基础 130
平台与互补者的生态关系 135
共生战略的实施路径 145
第7 章 铁打的用户,流水的企业 151
用户在生态中的角色 153
2C 内容行业的共生现象 157
2B 商业服务行业的共生 161
专精特新“小巨人”和隐形冠军的生态作用 164
用户需求驱动的共生创新 167
第8 章 平台向善:共生的社会价值 172
平台经济与社会价值的融合 173
ESG 与企业共生责任 176
慈善与环境保护的战略意义 180
社会价值与商业利益的平衡 183
第9 章 永恒的张力:出海企业面临的双重挑战 192
生态出海:企业全球化的未来 194
平台面临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冲突 203
如何平衡市场扩张与风险 210
第10 章 人工智能时代的竞争优势 212
AI 技术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 214
智能化商业模式的构建 217
算法创世:用 AI 重构全球版图 221
第11 章 达摩克利斯之剑:监管 233
平台经济与监管的对立 234
平台企业的合规挑战 242
未来之路 246
参考文献 253
|
內容試閱:
|
自 序
回顾历史长河,几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从蒸汽机时代迈向 电力时代,从计算机时代跨越至互联网时代。每一次技术浪 潮,都引发了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今日,当海量数据和算法 智能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商业竞争的底层逻辑正经历类似生物 进化“寒武纪大爆发”的剧变——颠覆性业务模式层出不穷,在短期内并行涌现,数字平台加速崛起,产业边界与行业格局 被彻底重塑。全球已有近四十亿网民在各类平台上互动,万千 家企业在生态系统中交错成网,传统的“零和博弈”观念已难 以解释这场空前的繁荣与变局。 数字化进程加速了传统博弈范式的转变。在互联网尚未普 及之时,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就为企业参与竞争提供了实 用工具;而在平台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竞争策略已难以 解释生态系统竞争优势的形成机制。平台不仅是交易撮合器, 更是资源整合者、关系编排者与协同赋能者。如何以生态逻辑 重塑商业模式,以协同思维破解超限竞争?近年来,我陆续出版了《生态竞争:数字时代的企业生存法则》《平台生态系统 治理:数字时代的企业治理范式》,它们与本书《共生战略》 共同组成数字经济时代三部曲,尝试解答这一数字时代的核心 命题。 为解答这一命题,本书引入生物学中“共生”“协同进 化”概念,提出了企业构建生态系统竞争优势的三大核心能力——资源能力、结构能力、激励能力。三者协同形成三位一 体的模型,驱动理论与实践的升级迭代。 “在商业的新时代,没有企业是一座孤岛;在数字浪潮 里,企业不再是单打独斗的搏击者,而是大洋中同舟共济的航 海者。”这一判断,源自我多年来对中国和全球平台生态竞争 实践的观察与思考:唯有拥抱共生,才能在“寒武纪大爆发” 般的创新浪潮中保持定力;唯有协同进化,才能在算法编织的 治理之网中找到突破点。 数字时代三部曲,即《生态竞争:数字时代的企业生存法 则》《平台生态系统治理:数字时代的企业治理范式》,以及本 书《共生战略》,相互呼应,共同勾勒出平台化浪潮下企业破 局的全景图。作为收官之作,《共生战略》以更开放的视角、 更前瞻的思考,解答了平台生态进入成熟期后的关键命题:如何与生态伙伴同频共振、互为助力,攻克新周期中的多元化挑 战。这是一部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著作。它不只是对平 台生态的深度剖析,更是开启未来商业之门的钥匙。我相信,读者在翻阅本书时,既能感受到时代浪潮的脉动,更能获得一 套兼顾战略高度与落地性的系统方案,这套方案可为企业战略升级、组织重塑及治理创新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 为系统呈现数字时代协同进化的全貌,本书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 1~4 章):生态竞争的底层逻辑与企业的核心能力。 在数字时代,商业竞争不再是单一的市场份额之争,而升级为平台生态位的争夺。“共生”成为企业破局的最优解:不同企业通过资源整合、结构编排和激励设计,既竞争又合作,实现价值共创。
第 1 章阐释生态竞争的本质——以生物共生法 则为镜鉴,解读资源能力、结构能力与激励能力三大核心能力 如何塑造平台竞争力;第 2 章深入剖析“资源决定能力”,探 讨互补性资源与多样性资源如何贯穿平台价值链;第 3 章聚焦 “结构决定效率”,对比不同平台架构下的运营模式,揭示高效 生态体系的构建路径;第 4 章关注“激励决定协同”,剖析不 同激励机制与治理模式的权衡,揭示在有限理性约束下实现生 态可持续协同的路径。
第二部分(第 5~7 章):协同进化的驱动规律与生态战略 定位。 在平台生态的持续博弈中,企业只有不断协同进化,才能 在相互依存的网络中占据有利位置,实现韧性增长。此部分围绕如何在动态演进的生态体系中平衡公平、效率与创新展开。 第 5 章“无限游戏——平台的进化与共生”提出平台竞争是一 场没有终点的博弈,探讨企业如何在变局中保持韧性与活力; 第 6 章“从零和博弈到相互依存:企业共生”揭示企业共生 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第 7 章“铁打的用户,流水的企业” 强调用户作为生态主体的共创角色,比对不同行业的共生模 式,揭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如何依托用户需求驱动共生创新。
第三部分(第 8~11 章):数字时代的挑战与应对方略。 立足数字时代的变革前沿,平台型企业不仅要以社会价值 为初心,践行向善理念,也要在全球竞争、数智化浪潮与监管 变局的交织中把握发展节奏,破浪前行。第 8 章“平台向善:共生的社会价值”阐明了平台在 ESG、慈善与环境保护中的 战略意义;第 9 章“永恒的张力:出海企业面临的双重挑战” 解析出海企业在全球化与本土化拉锯中的跨境生态格局重构; 第 10 章“人工智能时代的竞争优势”审视人工智能(AI)技 术对国际化、商业模式和供应链的颠覆性影响;第 11 章“达 摩克利斯之剑:监管”深挖数字时代的合规风险与治理范式, 并且最后将展望协同进化的未来,探索企业与生态协同进化的 长效路径。 企业生态化与平台化是大势所趋,亦是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
本书的生态系统共生能力模型构建了一个自上而下、从宏观战略到微观执行的完整体系。无论你是企业战略决策者还是 一线运营实践者,这套模型都能提供清晰的指南与实用的工具。本书汲取管理学、经济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精华,既从哲学层面重塑思维范式,又以丰富的生动案例和操作方法指引实 践。本书绝非千篇一律的“成功配方”,而是一部在变局中持 续迭代、不断经过验证的行动指南,也是企业家与管理者共建 共赢的沟通桥梁。 当今世界因数字化与全球化而加速“平坦化”,技术门槛 日趋消解,平台规则日益影响企业命运。中国企业在这一浪潮 中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严峻的挑战——从商品输出 到生态化升级,从规避合规风险到参与全球治理,中国企业都 需要以更开放的心态与系统化的方法论破解困局。正如“协同 进化”所揭示的,竞争的本质不在于永远领跑,而在于持续创 造价值并引领生态迭代。唯有在“做正确的事”与“把事做正 确”之间保持平衡,才能在数字时代开辟新路径。
本书面向创业者、企业管理者、投资人、政策制定者、学术界同人,以及所有关注数字化、平台化与生态化趋势的读者。通过阅读本书,你将获得:
1.理论框架:掌握生态竞争、生态治理、协同进化三位一 体的系统思维。
2.实践路径:通过大量国内外案例,理解能力模型的落地工具与管理方法。
3. 方法思路:学会用数据驱动决策,用算法优化治理,用协同重塑生态。 写到这里,我要特别强调:本书既是一盏明灯,为你照 亮生态竞争的脉动规律,亦是一面明镜,映射数字时代的思 维逻辑,助你在商业浪潮中审视自我、提炼洞见,伴你穿越 抉择的关键节点,望你与更多伙伴并肩,共筑更具活力的共生生态。
感谢你翻开这本书,接下来的阅读将是一段思维与行动融 合的旅程。读完整本书后,你或许会对企业与生态的关系有全 新的认知,对市场、技术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有更深刻的 理解。更重要的是,我真诚地希望你能根据所学,制定属于 自己的生态战略,持续升级自身竞争能力,成就企业的基业 长青。 让我们共同走进协同进化的数字时代,探索共生思维,拥 抱协同进化的崭新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