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俄罗斯通史(公元9世纪—1917年)
》
售價:NT$
500.0

《
被争夺的身体:魏玛德国的生育制度
》
售價:NT$
449.0

《
热烈的孤独:大宋词人的明月与江湖
》
售價:NT$
356.0

《
抗衰营养全书
》
售價:NT$
398.0

《
罗马史 随书附赠专有名词对照册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巨著
》
售價:NT$
2030.0

《
索恩丛书·伊斯兰帝国:十五座城市定义一种文明
》
售價:NT$
658.0

《
现代日本简史 近现代日本发展之路的通俗历史读本 解析日本百年来的兴盛与阵痛
》
售價:NT$
449.0

《
墨菲定律受益一生的黄金法则和人生定律心理学基础入门
》
售價:NT$
250.0
|
內容簡介: |
我们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史铁生领衔,汪曾祺、梁实秋、沈从文、丰子恺等12位华语文坛文学大家联手献作
精选《我与地坛》《扶轮问路》《我的父亲》《生机》等近40篇散文名篇,再续人世间的温暖与美好,深情描摹生命深处的柔软与坚韧,带你聆听风声里最本真的回响。
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有时是需要克服很多困难才能遇见。那些咬紧牙关、拼命向上的至暗时刻,终会让我们在破土时更有力量。无论如何都要活着,不管多么艰难。有一天,我们终会明白,我们内心深处的某些东西,是比任何磨难都要强大的。
|
關於作者: |
史铁生、汪曾祺、梁实秋、沈从文、丰子恺、鲁迅、老舍、朱自清、徐志摩、郁达夫、林徽因、胡适、夏丏尊、郑振铎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写有著名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
|
目錄:
|
第一章
我们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当然,那不是我。但是,那不是我吗?
我与地坛 (节选) /史铁生 003
人间 /史铁生 009
我的父亲 /汪曾祺 012
我的母亲 /丰子恺 020
儿女 /丰子恺 025
我的祖母之死 (节选) /徐志摩 030
一个人在途上 /郁达夫 041
第二章
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我单不知,像鸟儿那样飞在不高的空中俯瞰那片密如罗网的胡同,会是怎样的景象?飞在空中而且不惊动下面的人类,看一条条胡同的延伸、连接、枝枝杈杈地漫展以及曲曲弯弯地隐没,是否就可以看见了命运的构造?
故乡的胡同 /史铁生 051
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 /梁实秋 054
访梅兰芳 /丰子恺 063
回忆鲁迅 (节选) /郁达夫 069
志摩在回忆里 /郁达夫 073
忆晚晴老人 /夏丏尊 080
给亡妇 /朱自清 083
我所见的叶圣陶 /朱自清 088
第三章
内心丰盈者,独行亦如众
在迷惘中人最应该有笑,这种的笑,虽然是敛住神经,敛住肌肉,仅是毅力的后背,它却是必需的,如同保护色对于许多生物,是必需的一样。
小船上的信 /沈从文 095
远一程,再远一程——自传之五 /郁达夫 099
孤独者——自传之六 /郁达夫 105
彼此 /林徽因 111
沉默 /朱自清 117
论自己 /朱自清 121
旧 /梁实秋 125
第四章
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
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
生机 /汪曾祺 131
七载云烟 /汪曾祺 134
云南看云 /沈从文 148
故都的秋 /郁达夫 154
忙 /老舍 158
小病 /老舍 161
多鼠斋杂谈 /老舍 164
第五章
听风八百遍,仍不识人间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自己怎样生活。……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扶轮问路 /史铁生 181
生之记录 (节选) /沈从文 190
人间草木 /汪曾祺 195
给我的孩子们 /丰子恺 200
两个“?” /丰子恺 205
人生有何意义 /胡适 211
人生问题 /胡适 213
时间即生命 /梁实秋 217
|
內容試閱:
|
我与地坛 (节选)
/史铁生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如今我摇着车在这园子里慢慢走,常常有一种感觉,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有一天我整理我的旧相册,看见一张十几年前我在这园子里照的照片——那个年轻人坐在轮椅上,背后是一棵老柏树,再远处就是那座古祭坛。我便到园子里去找那棵树。我按着照片上的背景找很快就找到了它,按着照片上它枝干的形状找,肯定那就是它。但是它已经死了,而且在它身上缠绕着一条碗口粗的藤萝。有一天我在这园子里碰见一个老太太,她说:“哟,你还在这儿哪?”她问我:“你母亲还好吗?”“您是谁?”“你不记得我,我可记得你。有一回你母亲来这儿找你,她问我您看没看见一个摇轮椅的孩子?……”我忽然觉得,我一个人跑到这世界上来玩真是玩得太久了。有一天夜晚,我独自坐在祭坛边的路灯下看书,忽然从那漆黑的祭坛里传出一阵阵唢呐声;四周都是参天古树,方形祭坛占地几百平方米空旷坦荡独对苍天,我看不见那个吹唢呐的人,唯唢呐声在星光寥寥的夜空里低吟高唱,时而悲怆时而欢快,时而缠绵时而苍凉,或许这几个词都不足以形容它,我清清醒醒地听出它响在过去,响在现在,响在未来,回旋飘转亘古不散。
必有一天,我会听见喊我回去。
那时您可以想象一个孩子,他玩累了可他还没玩够呢,心里好些新奇的念头甚至等不及到明天。也可以想象是一个老人,无可置疑地走向他的安息地,走得任劳任怨。还可以想象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互相一次次说“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又互相一次次说“时间已经不早了”,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可时间毕竟是不早了。
我说不好我想不想回去。我说不好是想还是不想,还是无所谓。我说不好我是像那个孩子,还是像那个老人,还是像一个热恋中的情人。很可能是这样:我同时是他们三个。我来的时候是个孩子,他有那么多孩子气的念头所以才哭着喊着闹着要来,他一来一见到这个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对一个情人来说,不管多么漫长的时光也是稍纵即逝,那时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去的路上。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
但是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
|